紅色鹹陽

紅色鹹陽

《紅色鹹陽》是由鹹陽市委宣傳部、鹹陽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和鹹陽電視台聯合拍攝,反映鹹陽紅色革命歷史的電視紀錄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紅色鹹陽
  • 拍攝單位:鹹陽市委宣傳部等
  • 類型:電視紀錄片
  • 題材:鹹陽紅色革命歷史
評價,製作歷程,解說詞,

評價

作為鹹陽市首部反映紅色革命歷史的電視紀錄片,《紅色鹹陽》具有深刻的思想穿透力和獨特的藝術感染力。電視片大量挖掘翔實、可據、生動的歷史事實,輔以對大量歷史親歷者、老紅軍後裔、專家學者的採訪,全方位、深層次、多角度地展示了鹹陽優美的環境和美好的前景,呈現了一個不斷邁向國際化大都市的現代城市風采。

製作歷程

鹹陽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在長期的革命鬥爭中,湧現出魏野疇、史可軒、許才升、黃子文等一大批優秀共產黨人和著名革命志士,造就了習仲勛、汪鋒、張德生、趙伯平等許多黨的高級領導幹部,在中國共產黨建黨歷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歷史意義。為了弘揚這一革命歷史,從2011年6月開始,由市委宣傳部牽頭,組織策劃拍攝電視紀錄片《紅色鹹陽》。
拍攝工作開展以來,主創人員和工作人員翻閱大量歷史資料,走訪全市20多名專家學者,深入拍攝鏡頭數百個,先後多次召開相關單位和歷史專家協調會,徵求各方意見和建議,先後深入到旬邑馬欄革命遺址、淳化爺台山阻擊戰遺址、三原宏道書院、安吳青訓班等舊址,聚焦了鹹陽深厚的紅色歷史。

解說詞

題記
這是我們生於斯 長於斯 歌於斯的家園
這是幾代人用生命奠基的土地
在歷史與現實的交錯中
讓我們回望過去
重新觸摸那段刻骨銘心的紅色記憶……
【謹以此片獻給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
總序
在泱泱中國的版圖上,鹹陽,應該是一個彪炳史冊的名字,2000多年前,秦始皇就是在這裡完成了“一統山河壯,中華日月新”的歷史壯舉,使鹹陽享有了“中國第一帝都”的美譽。鹹陽還是周、秦、漢、唐等十三個王朝的京畿重地,鹹陽塬上綿延百里的27座規模宏大的帝王陵寢,埋葬著28位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帝王,被譽為“中國的金字塔之都”。
歷史上的鹹陽是輝煌的,是不能忽略的。同樣,在中國革命這部皇皇巨著中,鹹陽更是以它卓越的風姿和不可磨滅的貢獻給這座古老的城市又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金戈鐵馬、硝煙瀰漫的歲月里,朱德、任弼時、鄧小平、彭德懷、習仲勛等一個個舉足輕重、如雷貫耳的名字,那些讓人永遠景仰的人物,他們的腳步,曾經在這片紅色土地上,頻繁地往來穿梭,在新中國革命史上留下了難以磨滅的足跡。
在那段烽火連天的崢嶸歲月,這片土地還哺育了一大批黨的優秀兒女,他們為了國家的未來,為了民族的獨立,置個人生死於度外,救萬民性命於倒懸,迄今仍閃耀著耀眼的光輝;
這是一塊紅色的土地,土地革命戰爭中,渭北革命根據地就是中國共產黨在陝西創建的第一塊革命根據地……
這是一片英雄的土地,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以後,中國工農紅軍就是在鹹陽的涇陽縣雲陽鎮被改編為“八路軍”,從此,這支被日寇稱作“八路”的軍隊,越來越讓敵人聞風喪膽……
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解放戰爭時期的關中分區,既是陝甘寧邊區的南大門,也是聖地延安的前沿哨所,是西安及全國各地仁人志士和軍用物資通往延安的重要驛站和紅色通道。
這是一片輝煌的土地,發生在這片土地上的“爺台山反擊戰” 、“陝中戰役”、“鹹陽阻擊戰”等戰役在中國共產黨黨史上更是寫下了“歷史轉折,出奇制勝”的點睛之筆。
鹹陽,一個仁人志士用鮮血浸潤的紅色土地;
鹹陽,一個光耀新中國史冊的紅色革命搖籃;
今天,就讓我們翻開歷史的記憶,再次感受那段難忘的滄桑歲月……
第一集 星火燎原
20世紀初期,中國大地到處一片“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景象,推翻一個舊制度的火種在各地悄悄萌芽。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拉開了辛亥革命的序幕,12天之後,陝西革命黨人在西安發動起義。隨後,在西安陸軍學堂上學的禮泉學生董向善、范章、李壽榮等六人,奉命趕回並光復了禮泉縣城。
10月25日,三原哥老會首領陳坤山光復了三原縣城。興平、武功、永壽、涇陽、淳化等縣也相繼光復。辛亥革命的烽火就這樣迅速地傳到了處於關中腹地的鹹陽。
然而,袁世凱擔任臨時大總統後,瘋狂鎮壓革命運動,各地又開始陷入黑暗統治之下。
1913年,孫中山發動二次革命,陝西革命黨人焦義堂、于右任、鄒炳炎、馬文明等在武功、彬縣、乾縣等地開展倒袁運動。
1916年5月,原陝北鎮守使陳樹藩利用反袁鬥爭之機,篡奪了陝西護國軍總司令大權,不久便撕去偽裝,表示效忠北洋政府,鹹陽乃至三秦大地掀起反段倒陳護法運動。
【加採訪:黨史辦負責人談當時形勢;】
1920年,陝西大旱,儘管于右任多方奔走籌集賑災款70餘萬元,拯救了大量災民。但由於反動軍閥的專橫跋扈,加之水旱災荒的相繼為害,廣大百姓啼飢號寒,痛苦不堪。嚴酷的現實使得鹹陽的一批有識之士和青年知識分子開始覺醒,他們離開家鄉,到外地求學,探尋救國救民的道路。
在無數外出求學的青年人當中,就有西北地區共產主義啟蒙運動中的旗手、劃破西北天空黎明黑暗的第一人——魏野疇。
【出魏野疇歷史照片、出字幕】
1898年3月8日,魏野疇出生在興平板橋鄉魏家村一戶農民家裡。1913年考入西安三秦公學。1917年考入北京高等師範學校。五四運動爆發後,鹹陽在北京的學生魏野疇、郝夢九、趙葆華、史可見等參加了示威遊行。在陳獨秀、李大釗等人的影響下,魏野疇開始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不久,在他的倡導下,創辦了在當時頗有影響的《秦鐘》雜誌。
【加採訪:介紹《秦鐘》的宗旨是:“(一)喚起陝人自覺心;(二)介紹新知識於陝西;(三)宣布陝西社會狀況於外界”;】
1926年1月,在廣州召開的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魏野疇見到了林伯渠、周恩來、毛澤東、陳延年等領導同志。4月至11月,直系軍閥劉鎮華率八師之眾圍困西安,他協助楊虎城等堅持了8個月的守城鬥爭。1927年1月任國民軍聯軍駐陝總司令部政治部副部長。不久國民黨陝西省黨部正式成立,當選為執行委員會委員,後兼任宣傳部長。2月被選為中共陝甘區委的主要領導人之一,負責宣傳工作。
魏野疇是西北地區共產主義活動的先驅者,也是黨在西北地區最早從事軍事活動的領導人。
【加採訪:1927年7月,中共陝甘區委改組為中共陝西省委,魏野疇任軍委書記。8月應楊虎城之邀離開陝西赴安徽太和。1928年2月任中共皖北臨時特委書記,4月,與吳岱峰等人一起組織領導了皖北暴動,由於黨內有人叛變,原定起義時間提前,加上敵我力量懸殊,剛剛組織起來的民眾缺乏鬥爭經驗,起義一開始就很不順利,在率領起義部隊轉移途中,魏野疇被捕並慘遭殺害,時年31歲】
阜陽暴動點燃了皖北的革命烈火,打響了中國共產黨在安徽地區反擊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在黨領導的革命鬥爭史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加採訪:除了魏野疇,北京畢業回陝任教的《共進》雜誌創辦者,共進社負責人李子洲、趙葆華、楊曉初等於三原渭北中學成立了共進社三原分社,聯繫進步青年,傳閱革命書刊,宣傳馬列主義。三原、興平、涇陽、禮泉、鹹陽等縣黨團組織的創始人和後來陝西的一些優秀共產黨員,多是共進社的成員。】
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也給鹹陽帶來了光明和希望。1925年12月,鹹陽迎來了第一個黨組織——中國共產黨三原特別支部的誕生。
1925年1月,在上海大學上學的三原學生、青年團員李秉乾,受團中央惲代英的派遣回陝,李秉乾回到三原後,於2月成立了渭北青年社,組織學生開展革命活動,並創辦了《渭北革命》期刊。2月23日, 李秉乾主持會議,建立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三原特別支部,共有團員7人,隸屬團中央直接領導。
這個位於三原縣北城的宏道書院就是當年三原特別支部的舊址。1925年9月,團中央派吳化之來陝整頓團組織,不久,就把團員中年滿18周歲的優秀分子轉為中共黨員,並在這裡,當時的省立第三職業學校後花園成立了中國共產黨三原特別支部,特支書記張仲實,宣傳委員王之鼎、組織委員趙宗潤。
如今,這個革命活動遺址已經被確定為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在眾多新建的民宅中它顯得尤為古樸、凝重。那已顯斑駁的牆壁,那曾留下革命先驅者足跡的紅色地板,似乎都在向人們訴說著那段風雨滄桑的故事,只有那古老的常青藤依舊在用它豐茂的枝葉延續著它蓬勃的生命力……
中共三原特支的建立,標誌著鹹陽人民的革命鬥爭從此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採訪人物:三原李永斌】
三原特支成立後,鹹陽各地黨的組織也在隨後紛紛成立。
(以下用字幕推出)
1926年11月,蒲克敏和耿覺在涇陽縣姚家巷國小成立了中共涇陽特支。同時,崔貫一在雲陽建立了中共雲陽小組。1927年3月,成立了中共雲陽特別支部。
【字幕:1926年11月中共涇陽特支建立】
【字幕:1927年3月中共雲陽特支建立】
1926年8月,張含輝、曹碧軒在乾縣,建立了中共乾縣特別支部。
【字幕:1926年8月中共乾縣特支建立】
1926年9月,許才升從省城回到旬邑,在寶塔高級國小成立了中共旬邑特別支部。
【字幕:1926年9月中共旬邑特支建立】
1926年冬,曹碧軒、楊景輝等從西安回到興平,於11月建立了中共興平小組。
【字幕:1926年冬中共興平小組建立】
1927年3月,張懷義、李特生建立了中共鹹陽特支。
【字幕:1927年3月中共鹹陽特支建立】
隨後,中共禮泉特別支部、中共皇甫村支部、中共淳化第一高小支部也都如雨後春筍般紛紛建立。
【加採訪:鹹陽各地黨團組織的紛紛建立,傳播了馬列主義,喚醒了廣大民眾,壯大了黨在民眾中的基礎,有力地推動了鹹陽革命形勢的進一步發展。】
在血雨腥風的大革命時期,鹹陽這塊古老而年輕的土地,一直緊隨時代的脈搏而律動,從武昌起義的隆隆炮火迅速傳遍關中,到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星星之火點燃鹹陽各縣,從北伐的槍聲,到倒袁護國的吶喊,從魏野疇探求真理,赴湯蹈火的腳步,到三原特支建立後的遍地星火,都讓我們感覺到了一種蓬蓬勃勃、勢不可擋的力量。
第二集 血雨腥風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影視資料帶同期聲……】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無數共產黨員慘遭殺害,陝西的大革命運動,也隨之陷入低潮。
在這緊急關頭,中共中央於八月七日在漢口召開了緊急會議,確定了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
1928年,國民黨反動當局命令查封中共各級組織機關,設立“鏟共團”瘋狂捕殺共產黨人和革命民眾,當時,關中地區正值民國十八年年饉,莊稼連續三年六料未收,素有“糧倉”著稱的關中平原,赤地千里,一片荒涼,農民只能以草根、樹皮度日。
【加採訪:窮苦百姓度日如年,而地主豪紳、投機商人卻趁機哄抬物價,面對大量的饑民,國民黨當局不僅不設法救濟,還對饑民大量的死亡無動於衷,各種苛捐雜稅更是多達數十種】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災民終於忍無可忍,紛紛起來抗爭。這中間,最有影響力的暴動,就是著名的旬邑暴動。
1928年4月,中共旬邑區委共產黨員許才升接受了省委關於組織農民起義的指示,回旬邑後,即加緊了武裝起義的準備,組織民眾抗糧交農。
【採訪:解釋交農?鹹陽師範學院政教系教授:南江波】
【5月5日,許才升來到清原郝村,深入各家各戶秘密宣傳,6日,開始雞毛傳帖,將訊息送到清水原18個村,相約聽見鼓聲就到郝村集中,抗糧“交農”,攻打縣城。當天傍晚,許才升親自擊鼓,不到兩個小時,幾個村子的140多名農民,趕到郝村藥王廟,許才升鼓動農民“我們要抗糧、抗款、抗捐,不殺掉貪官污吏,不罷休!”起義隊伍向縣城進發,隊伍擴大到400多人,5月7日,起義隊伍在裡應外合的情況下分三路開進縣城,一路直搗縣府和監獄,查收了印章檔案,救出了幾十名民眾,一路打開糧倉救濟窮人,一路控制了整個縣城,活捉了縣長李克宣,廣大農民拍手稱快。】
5月12日,起義指揮部在縣城召開民眾大會,宣布成立旬邑縣臨時蘇維埃政府,接著,張家村、馬家堡、底廟、土橋、張洪一帶也相繼開展了打擊土豪劣紳、廢除苛捐雜稅的鬥爭,鬥爭的烈火影響並波及到永壽、淳化、寧縣一帶。
旬邑農民起義,引起了國民黨當局的極大恐慌,他們一方面收買瓦解起義隊伍,一方面調集軍警、民團開始反攻。
【加採訪:5月30日拂曉,敵人攻入縣城,呂佑乾、許才升、呂鳳岐、程永盛、王浪波、程國柱、王廷碧七位起義領袖被捕,第二天,在旬邑張洪鎮被殺害。此外,還有60多名共產黨員、工農會幹部和革命民眾遭到屠殺。】
在旬邑農民起義的同時,三原、涇陽、禮泉、淳化、鹹陽、永壽等縣也相繼發動了農民起義,這些起義統稱為渭北農民起義,和清澗起義、渭華起義一起被稱為陝西三大農民起義。
【加採訪:旬邑農民起義雖然失敗了,但它在陝西革命史上卻寫下了光輝的一頁。它是陝西三大農民起義之一。這些起義,打擊了國民黨當局,鍛鍊了共產黨員和革命民眾,為後來的革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這是中國革命歷史上一段最為嚴酷的時期,剛剛有些起色的革命組織,遭到破壞,很多年輕的革命者,被殘酷殺害。但是白色恐怖之下,那些革命者並沒有被嚇倒,他們依然在悄悄地發展,在尋找著機會。
此後不久,渭北革命根據地逐漸地發展壯大了起來,渭北革命根據地是中國共產黨在陝西創建的第一塊革命根據地。
它地處關中腹地渭河以北的三原、富平、耀縣、涇陽和淳化五縣的交界地區。它以三原縣武字區、心字區為中心,東西長30公里,南北寬25公里,總面積750平方公里。
【加採訪:1931年5月,恢復建立了中共三原區委,亦稱武字區委。1932年7月,組建了中共三原縣委,金理科任書記,黃子文等任委員。
1931年9月22日,渭北革命委員會在三原武字區舉行成立大會。1932年10月初,成立了中共渭北特委,李傑夫任書記,機關設在武字區,領導三原、富平、蒲城、耀縣、白水等地黨的組織,有黨員150多人。
1931年7月,武字區區委組建了一支赤衛隊,8月,正式成立了渭北游擊隊, 9月,陝甘游擊隊第三支隊被改編為武字後區游擊隊。隊長陳國璽,指導員習仲勛,主要活動在三原、富平、耀縣一帶。】
根據地的黨組織和政權組織積極領導當地民眾開展土地革命鬥爭。九一八事變後,武字區反日救國會組織了2000多名民眾,在三原東關操場集會,痛斥日軍的侵略行徑。
但是,渭北革命根據地一直是國民黨當局的一塊心病,他們總是想方設法地想要剷除這塊心病。
【1932年冬,國民黨調集了渭北6縣民團和三原等地駐軍,對心、武兩區實行“圍剿”。連續三天進行了逐村、逐戶、逐溝的輪番大搜查,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武字區先後6次遭敵洗劫。中共渭北特委和渭北革委會工作癱瘓,渭北游擊隊被衝散,五六十名共產黨員、幹部和民眾犧牲。】
國民黨反動派“圍剿”渭北革命根據地後,在中共陝西省委的領導下,渭北根據地的黨組織為恢復根據地進行了艱苦的鬥爭。
【1933年1月,三原中心縣委將涇陽游擊隊改編為渭北游擊隊第二大隊,大隊長苗家祥。同時將渭北游擊隊改為第一大隊。2月初,富平的都村、淡村、武字區、耀縣西原、三條溝各建起一支游擊隊。
1933年3月,中共三原中心縣委根據陝西省委的指示,成立了渭北游擊隊總指揮部,總指揮李平,政委金天華,參謀長李天保。
1933年7月,紅二十六軍第二團南下失敗。24日,按照省委的指示,渭北游擊隊第一大隊改編為紅二十六軍第四團,黃子祥任團長,楊森任政委,李天保任參謀長。】
渭北革命根據地的恢復,引起了國民黨當局的警覺。1933年8月,國民黨“渭北剿匪司令”劉文伯調集六個團以上的兵力對以武字區、心字區為中心區域的渭北革命根據地進行第二次“圍剿”。敵人進入根據地後,大肆逮捕屠殺共產黨員和革命民眾,逮捕共產黨員、共青團員和民眾400餘人,根據地再次遭受巨大損失。
【此處用低沉哀婉音樂,音樂延續15秒;】
1933年8月,為了保存革命實力,紅二十六軍第四團被迫轉移至照金革命根據地,渭北革命根據地失守。
照金位於耀縣西北五十公里處,在中國革命歷史上,曾有過“南有瑞金,北有照金”之說。照金和鹹陽旬邑毗鄰,方圓25平方公里,自古就是一個屯兵秣馬之地。在中國革命史上,照金為中國革命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
而在鹹陽,旬邑馬欄更是一個值得銘記的地方。
革命戰爭年代,馬欄被譽為陝甘寧邊區的南大門,聖地延安的前沿哨所;它曾是陝甘寧邊區重要的南部屏障,更是其近距離俯視涇渭、劍指西安的前進基地,也是許多革命青年北上延安的重要通道,還是我黨我軍購運戰略物資的必經之路。革命與反革命的戰火在這裡持續了二十多年。
1932年12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六軍在馬欄鎮轉角村組建,軍政委汪鋒、政治處長劉志丹,紅二團團長王世泰;陝甘邊革委會同時成立,習仲勛任主席。
馬欄革命根據地還是關中分區的指揮中心。1936年1月關中特委、關中特區蘇維埃政府在馬家堡成立,賈托夫、習仲勛任特委書記。1936年12月,鄧小平、彭德懷、任弼時、聶榮臻、徐海東、楊尚昆、羅瑞卿、王首道、程子華等率主力南下在馬欄開展擴張民眾工作長達八個月之久。
1945年爺台山反擊戰指揮部設在馬欄;1940年陝西省委、關中分區在此設機關長達10年之久,成為陝西革命的大本營。
【加採訪:當時的馬欄是中共陝西省委、關中地委首腦機關駐地和首府,也成為陝西國統區地下黨組織一切工作的策源地和指揮中心。
1945年7月至8月,張宗遜、習仲勛在馬欄指揮了爺台山反擊戰。李先念中原突圍後由陝南途經馬欄,回到延安。彭德懷曾在馬欄部署了西府戰役。直至1949年5月各首腦機關遷離,馬欄作為首府存在了十多個春秋。】
馬欄革命根據地還是孕育中國革命英才的紅色搖籃。從1938年至1948年,這十年間,先後有魯迅師範學校、陝北公學、抗日榮譽軍人學校和陝甘寧邊區第二師範等4所革命學校在此辦學,為中國革命培養了眾多治黨、治國、治軍的優秀人才。
【採訪:楊惠銘:時任關中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專員楊玉亭之女】
馬欄作為紅色革命根據地,在創建及發展過程中幾經得失、歷盡坎坷,伴隨中共中央在延安領導的中國革命一起沉浮、一起發展、一起走向了勝利。馬欄既是陝甘寧邊區革命史的一個縮影,又是中國革命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戰火瀰漫的歲月已成往事,但馬欄的革命精神卻永駐人心。2011年6月27日,作為全國10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市縣革命傳統教育基地的馬欄革命紀念館舉行了隆重的開館儀式。
【開館儀式現場同期……】
當年曾在這裡戰鬥過的老同志以及親屬再次來到了這個讓他們難以忘懷的地方。撫今追昔,許多人都感慨萬千。
習遠平、劉麗珍等人同期……
馬欄,歷史鑄就的一個光輝的名字。
如今,那巍巍的青山還在,那破舊的窯洞還在,那為信仰而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先烈們的英勇業績都將永遠在這裡閃光。
【渭北革命根據地是陝甘邊區武裝鬥爭的重要活動地區和前哨陣地。它在中國共產黨陝西地區活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十年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鹹陽各地黨組織經歷艱難險阻,歷盡各種坎坷,多次力挽狂瀾,使黨組織不斷得到恢復和發展,終於領導廣大人民民眾從秘密的地下鬥爭走上武裝鬥爭,創建農村革命根據地的正確道路,並以飽滿的革命熱情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投入到全民族的抗日戰爭之中去。
第三集 抗日烽火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日本侵華戰爭全面開始,在這民族危急存亡的關鍵時刻,中共中央發出“全民族實行抗戰”的口號,鹹陽各地黨組織積極回響號召,以抗日救亡為中心,開展抗日救亡宣傳活動;
鹹陽雲陽鎮作為我黨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前沿指揮機構所在地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紅軍主力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在涇陽的雲陽、橋底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並開赴抗日前線的。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爆發後,楊虎城、張學良致電中共中央,請求中國工農紅軍南下關中進駐渭北地區。紅軍主力於12月15日後陸續集中在涇陽縣雲陽鎮一帶。12月17日,周恩來等到西安,經與張、楊共同努力,和平解決了西安事變。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為國共再次合作,建立抗日統一戰線創造了條件。】
盧溝橋事變爆發後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即向全國發出抗日通電,並要求開赴前線;
7月15日,中共中央向國民黨提出表示願意在共同抗日的基礎上,把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蔣介石雖發表了“準備應戰”的談話。但由於英美對日本採取綏靖政策,國民黨和日本進行妥協談判,而把共產黨的合作抗日宣言擱置不顧。
8月13日,日軍進攻上海,南京受到直接威脅,蔣介石被迫於8月22日宣布將中國工農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
8月25日,中共中央軍委發布命令,將紅軍正式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朱德任總指揮,彭德懷任副總指揮,葉劍英任參謀長,左權任副參謀長,任弼時任政治部主任,鄧小平任政治部副主任,全軍約4.6萬人,下轄3個師:第一一五師、第一二0師、第一二九師。1937年8月底,八路軍總部和第一一五師一部,在雲陽鎮大操場舉行紅軍改編和開赴抗日前線誓師動員大會,大會由鄧小平主持,朱德作了動員講話,並與指戰員一字一句高聲朗讀《八路軍出師抗日誓詞》:
“親愛的同胞們:我們現在上前線去了!日本帝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死敵,它要亡我國家,滅我種族,殺害我們父母兄弟……為了民族,為了國家,為了同胞,為了子孫,我們只有抗戰到底!”“我們改名為國民革命軍,我們上前線去殺敵。”
9月6日,八路軍第一二九師在涇陽縣橋底鎮三里村一塊空地上召開改編與誓師抗日大會。
【紅軍改編,要求全體指戰員將紅五星軍帽換上青天白日帽徽的帽子,脫下紅軍軍裝穿上國民黨軍灰布裝時,許多指戰員傷心掉淚,憤憤不平,朱德耐心講解,消除了大家的思想顧慮。
臨開會時,大雨傾盆,師長劉伯承,政訓處主任張浩等泰然自若地站在檢閱台上,全體指戰員在暴雨中,秩序井然。劉伯承拿出一顆頂綴著青天白日帽徽的軍帽對指戰員說:“這頂軍帽上的帽徽是白的,可我們的心永遠是紅的,同志們!為了救中國,暫時和紅軍帽告別吧!”然後發出命令:“換帽子!”全師同志依依不捨地把紅五星軍帽摘下來,小心翼翼地揣進懷裡。】
從此,抗日的烈火在這片不屈不撓的熱土上熊熊燃燒,這支被日寇稱作“八路”的軍隊,越來越讓敵人聞風喪膽……
【隨後,八路軍總部於9月6日從雲陽冒雨出發,經三原,富平,過蒲城、澄城,跨合陽,韓城,於16日從韓城芝川鎮渡口乘木船過黃河。朱德總指揮於21日拂曉到達太原,23日進抵五台山指揮八路軍作戰。第一二九師於9月16日從涇陽橋底鎮出發,東進三原、富平、經韓城,由山西萬榮縣到達太原抗日前線】
在這個重要的歷史時期,鹹陽的山山水水幾乎都留下了紅軍的足跡。
當年那些生龍活虎的身影,而今已經遠去。但是,這些依然保存完好的紅軍標語、紅軍證件、還有為數眾多的紅色遺址,不斷被發現的紅色遺物,仍然在訴說著他們當年那些鮮活的故事。
風霜雨雪,寒暑春秋,那一幅幅鮮活的歷史畫卷,至今想來仍舊撼人心魄……
紅軍改編是抗日戰爭時期發生在鹹陽這塊土地上的一件具有重大意義的事件,它昭示著抗日統一戰線的形成,也標誌著全民抗戰的開始。
與此同時,來自全國各地四面八方的熱血青年都會聚在涇陽的安吳青訓班,他們為了一個共同的目的:趕走日寇!爭取民族解放!
安吳戰時青年訓練班,是抗日戰爭初期中共中央青年工作委員會為適應抗戰需要和廣大愛國青年抗日救國要求,由西北青年救國聯合會在國民黨統治區涇陽縣安吳堡創辦的一所戰時青年幹部學校。
安吳青訓班1937年10月創辦,至1940年4月遷至延安,歷時兩年半時間,共舉辦14期,培訓學員1.2萬餘名,其中向革命聖地延安和抗大、陝公、魯藝、中央青乾班輸送的學員達八千多人,分赴全國各個戰區、八路軍部隊做抗日工作的有三千多人,為陝西地區還培訓了一批農民青年骨幹。
當時的安吳青訓班,可謂充滿生機和活力。學員們從五湖四海雲集安吳堡,其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幼,有一字不識的文盲,有留學生,有農民、店員、小販、軍官、士兵,有工程師、藝術家,也有改邪歸正的土匪娼妓;有從平漢鐵路和南京、上海等城市來的500多名產業工人;還有從山西趕來學習的200多名和尚。1938年6月,民主人士李公僕先生來安吳青訓班給學員作了報告。同年7月,以法國人克羅曼為首的世界學聯代表團來訪,從此安吳青訓班馳名中外。
安吳青訓班團結抗日,勤儉辦校的方針,引起國內外進步人士的讚揚。青訓班的成長壯大得到毛主席、朱德等中央首長的關懷。1939年10月5日,毛主席為青訓班成立二周年紀念活動題了詞。1938年8月,朱德來安吳視察,給學員作了“抗日形勢”的報告。馮文彬擔任青訓班的主任、胡喬木擔任副主任。1940年青訓班轉入延安毛澤東青年幹部學校以後,由陳雲擔任校長,馮文彬為副校長。
【1939年10月5日,毛澤東在為安吳青訓班創辦兩周年的題詞中這樣說:“沒有他們,革命隊伍就不能發展,革命就不能勝利……”】
青訓班在涇陽的日子裡,白天,在街頭大唱抗日救亡歌曲和演戲,晚上,排練文藝節目,當時,由胡喬木作詞、冼星海作曲的青訓班班歌,至今聽來仍讓人熱血沸騰!
"烈火似的冤仇,記在我們胸口;同胞們的血淚在交流,英雄的兒女在怒吼!
兄弟們,姐妹們,你聽見沒有,敵人迫害你,民眾期待你,祖國號召你,戰爭需要你;
你醒、你起,拿起你的武器,學習、工作,工作、學習,一切為勝利。
今天我們在青年的故鄉,明天我們在解放的戰場,
你看,我們的旗幟迎風揚
你看,我們前途萬里長……"。
【安吳青訓班學員和地方民眾建立了深厚的友誼,1939年,青訓班部分學員撤離時,幾個女學員甚至將子女託付當地民眾撫養,直到全國解放後才母子團圓。】
1945年7月,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已經轉入了戰略反攻的最後階段。就在大敵將潰、勝利在即之時,國民黨頑固派肆意破壞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把矛頭指向了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人民軍隊,公然調集11個師,向陝甘寧邊區大舉進犯。
1945年2月,以梁乾喬為副總指揮的國民黨彬洛區軍訓民眾指揮部由耀縣移駐淳化,梁乾喬到淳化幾個月內,竟殘殺無辜民眾118人,關押嫌疑犯200多人,激起民眾強烈反抗和官兵的強烈不滿。
6月26日,第二團團長劉文華發動兵變,之後率部起義,投奔陝甘寧邊區關中分區,受到毛澤東、朱德、彭德懷、葉劍英的接見,這就是淳化兵變。
7月,陝西保全三團四連二排進步士兵余增賢和淳化方里鎮鎮長宋增錄,分別發動兩個連又一個排和方里鎮保武裝起義,時稱方里民意運動。
【淳化兵變和方里民意運動本是國民黨軍隊內的官逼兵反,但胡宗南卻反誣是“共產黨給撐腰的”並藉此調兵遣將,準備進攻陝甘寧邊區。到7月19日,已有11個師的兵力抵達關中分區邊境東起黃龍山,西至正寧縣200里的廣大地區,還揚言“殺盡共產黨”。7月21日拂曉,胡宗南命令國民黨第三十六軍暫編第五十九師、騎二師,突然向爺台山八路軍發動進攻。】
面對來勢洶洶的敵人,八路軍總司令朱德、副總司令彭德懷致電蔣介石、胡宗南,要求停止軍事行動。
【旬邑宮勝利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司令賀龍,副司令徐向前、肖勁光等也聯名致電胡宗南,要求“大敵當前,即宜一致對外。”對方非但不聽,還兵分四路發起了衝鋒。】
既然國民黨堅持要打,那就打!
爺台山守軍堅決反擊來犯之敵,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司令部成立了爺台山反擊戰臨時指揮部,統一指揮參戰部隊。
【臨時指揮部設在馬欄鎮,司令員張宗遜、政治委員習仲勛。赤水、淳耀縣成立戰地工作團,負責擔架、運輸等支前工作。】
【民眾也動員起來,支援前線,提出“軍隊需要什麼就給什麼,需要多少就給多少”的口號。】
8月8日23時,爺台山反擊戰打響。邊區軍民在中共中央和八路軍總部的領導下,在爺台山地區進行了堅決的自衛反擊,乾淨、徹底、全部地消滅了入侵之敵。這次戰鬥歷時20多天,全殲入侵之敵五個連和一個營,重創了國民黨暫編59師,保衛了陝甘寧邊區,保衛了黨中央。
爺台山戰鬥是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頑固派在抗日後方多次製造反共摩擦的最後一仗,也是抗日戰爭即將勝利,國民黨開始搶奪勝利果實,發動內戰的信號。毛澤東對爺台山反擊戰給予了高度評價,指出:“不久以前,國民黨調了六個師來打我們關中分區,有三個師打進來了,占領了寬一百里、長二十里的地方。我們也照他的辦法,把在這寬一百里、長二十里地面上的國民黨軍隊,乾淨、徹底、全部消滅之。我們是針鋒相對,寸土必爭,絕不讓國民黨輕輕易易地占我們的地方,殺我們的人。”
歲月已經走遠,但發生在這裡的事情仍然清晰在目,仍讓人激動不已。
親歷者講述:“英雄為人民而獻身,人民永遠景仰這些英雄。懷著一種深深的情愫,我們的心情和爺台山松林低旋的濤聲形成了共鳴。”
英雄們氣壯山河的壯舉震撼著我們的心靈。看著那一個個雄偉挺拔的山山嶺嶺,那是先烈們用鮮血和生命樹起的不朽豐碑。
第四集 解放鹹陽
1948年春,全國解放戰爭的形勢迅猛發展,人民解放軍捷報頻傳,國民黨軍節節敗退,全國已經勝利在望。
1948年3月,西北野戰軍在取得宜瓦戰役勝利後,根據敵重兵馳援洛川,其後方兵力空虛的情況,決定發動西府戰役。
4月7日至12日,西北野戰軍在馬欄、照金等地隱蔽集結。4月17日下午,西北野戰軍中路第一縱隊三五八旅抵達旬邑縣城附近。18日凌晨,一舉解放了旬邑縣城。與此同時,西北野戰軍也一舉解放了永壽、彬縣、長武縣城。
5月中旬,第一野戰軍發動了規模空前的春季攻勢和陝中戰役,分路向陝中腹地的國民黨軍隊展開了綿延數百里的追擊作戰。先後攻克了耀縣、富平、淳化、涇陽、三原等地,解放了渭河以北廣大地區,國民黨鹹陽駐軍第五兵團司令裴昌會見勢不妙,決定逃往寶雞,他一邊命令地方部隊,陝西省保二旅固守鹹陽城,一邊命令正在鹹陽閻家寨一帶集結的敵90軍53師159團和騎二旅四團一部趕快馳援鹹陽。
解放戰爭時期,鹹陽作為陝西為數不多的工業城市,被國民黨視為要塞重鎮,這裡不僅設有國民黨的行政專屬,而且還駐有國民黨軍隊的一個兵團司令部。
這個小山村叫岩村,位於鹹陽市東北方向13公里處,1949年5月,解放鹹陽的戰鬥就是從這裡打響的。
1949年5月17日,岩村突然闖進來一支籌措糧草的國民黨軍隊。天剛蒙蒙亮的時候,當時只有21歲的郭益安老人突然被一陣槍聲從睡夢中驚醒。
郭毅安老人所說的激烈戰鬥是岩村籌措糧草準備逃向鹹陽城的敵軍和我一野二軍一支偵察小分隊的交火。
其實,這是一場偶然的遭遇戰。正是這場偶然的遭遇戰使鹹陽的解放富有了傳奇色彩。
襲擊敵人的只是我一野二軍的一支偵察小分隊,總共只有30多人,他們是我軍解放涇陽縣城後奉命到渭河沿岸偵察敵情的,當時並不知道敵人準備逃跑。5月18日拂曉,他們到達岩村後,正巧遇上了這支準備逃跑的敵人。
敵人有1200多人,還有四五十挺機槍,四門迫擊炮,但是睡夢中的敵人卻沒來得及作出反抗就束手就擒了。
18日黎明,岩村、閻家寨村戰鬥結束,我軍以極小的傷亡代價,取得了巨大勝利。全殲敵159團和騎二旅四團一部,俘獲敵人1200多人,繳獲大量槍枝彈藥。
正是這場偶然的遭遇戰為我軍解放鹹陽掃清了障礙。戰鬥打響後,留守鹹陽縣城的國民黨陝保第二旅急忙撤到渭河南岸,鹹陽城便成了一座無兵把守的空城,他們還炸斷渭河鐵路大橋,炸毀渡口浮橋,妄圖阻止人民解放軍前進。但是人民解放軍勢如破竹,5月18日中午,我人民解放軍未發一槍未響一炮就解放了鹹陽城。
今年80多歲高齡的張有良老人是鹹陽解放和人民民主政權的見證人,鹹陽解放那天,當時他正在陝甘寧邊區的“關中幹校”學習,突然接到接管鹹陽的命令。他和陳岳等30多人第二天下午便趕到了鹹陽城,但卻沒出現當地民眾夾道歡迎解放軍的場景。
由於國民黨持續多年的反動宣傳,有些民眾對共產黨、解放軍並不了解,甚至還抱有懷疑的態度,但很快共產黨就用嚴明的紀律和實際行動贏得了民眾的信任。
鹹陽解放一星期後,數千民眾自發集會,慶祝鹹陽城的解放。
隨後,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相繼解放了三原、涇陽、鹹陽、禮泉、乾縣、興平、武功、永壽等縣城。
正當鹹陽人民歡慶解放,組織人力物力支援前線,準備揮師西進繼續追殲西逃的胡宗南部時,青海、寧夏的國民黨西北軍政長官馬步芳及馬鴻逵,急調國民黨隴東兵團和援陝兵團共30多個師(旅)20餘萬人,於1949年6月10日向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發起反攻,企圖重新占領鹹陽和西安。而此時的鹹陽城裡,我軍幾乎沒有部隊駐守。
1949年6月5日,敵人二十萬人馬直逼鹹陽、西安。危急之中,彭德懷副總司令急令華北野戰軍第18兵團從山西太原緊急向西安、鹹陽挺進,作為先頭部隊的18兵團61軍181師只用了六天時間就從太原趕到鹹陽。當時我181師只有一萬多人馬,而敵人的力量卻是我們的數倍,要怎樣布防才能守住鹹陽城呢?這個難題讓我軍的指揮員徹夜難眠。
當時,在鹹陽城北塬文王陵一帶,矗立著大大小小數百座帝王和貴族陵墓,選擇這些陵墓作為布防陣地雖然可以居高臨下,但卻有一個缺點,那就是布防的扇面過大,耗費兵力。
在實地察看地形後,181師師長王誠漢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撤出北塬文王陵一帶的高地,重新布防。
原來在鹹陽北塬一帶自古就有一條地裂帶,寬七八米,深十多米,自東向西綿延十多公里,當地人稱之為壕溝,181師就利用這個天然屏障,構成了以鹹陽城為中心的半圓形防線。
戰鬥打響後,習慣了在平地作戰的敵騎兵隊遇到壕溝頓時失去優勢,剛一展開進攻就損失慘重。
鹹陽阻擊戰持續了三天,戰鬥最激烈的是在鹹陽城東北方向的中午台,中午台下邊不遠的地方就是隴海鐵路和鹹陽火車站,因此這裡成了敵人攻擊的重點。
6月16日,華北野戰軍18、19兩個兵團主力相繼抵達西安,敵人見反撲無望便向乾縣、永壽方向逃竄。至此,胡馬軍聯合反撲西安的計畫宣告破滅。
鹹陽阻擊戰的勝利大大打擊了青、寧“二馬”的囂張氣焰,我人民解放軍以犧牲66人的極小代價取得了巨大勝利,殲滅敵人2000多名。
【鹹陽阻擊戰的勝利保衛了人民解放軍解放鹹陽乃至解放西安的勝利果實,為西北野戰軍南下掃清了障礙,也鞏固了解放根據地,為解放全中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49年7月11日,著名的扶眉戰役打響,我軍乘勝追擊,相繼收復了乾縣、禮泉、興平、永壽、彬縣、長武等縣。到8月底,鹹陽地區全境徹底解放。
在解放鹹陽的戰鬥中。廣大人民民眾,竭盡全力支援人民解放軍。據不完全統計,鹹陽地區各界民眾提供支前糧食5171多萬斤、飼料355多萬斤、做軍鞋72.32多萬雙;出動擔架4140副,動員大車1.9萬餘輛,民工7.28萬餘人。
歷史的硝煙已經散去,但英雄的靈魂永遠存活。據不完全統計,民主革命時期,鹹陽各地有數千名共產黨員、游擊隊員、人民解放軍指戰員和革命民眾,為黨的事業和人民的解放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青山有幸埋忠骨。一片燦爛的陽光灑在當年烈士犧牲和長眠的地方,沒有烈士生前的照片,沒有人知曉他們的音容笑貌,但他們的形象卻都英武生動的在我們的腦海里鮮活起來。我們仿佛看見,為了革命的勝利,一個個鮮活的生命瞬間倒下;我們仿佛聽見,為了共和國的崛起,英雄們發出強有力的吶喊聲。戰火的硝煙雖然早已散盡,但我們將永遠銘記這一方紅土地上的紅色歷史。它不僅為鹹陽人民留下了不朽的革命精神,還留給鹹陽人民十分寶貴的精神財富,將激勵鹹陽人民永遠前進。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看今朝壯美山川秀。紅色鹹陽,這塊神奇瑰麗,孕育了無數英才,被紅色文化氤氳的土地正在成為名副其實的發展熱土、和諧家園。在建設西安——鹹陽國際化大都市新的歷史起點上,意氣風發的鹹陽人民必將以開闊的視野、開放的胸懷,譜寫鹹陽更加輝煌、燦爛的嶄新篇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