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石水電站(吉林省樺甸市的紅石水庫)

紅石水電站(吉林省樺甸市的紅石水庫)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紅石水電站,位於吉林省樺甸市境內,座落於第二松花江上游距紅石鎮3公里處。地處豐滿水庫幹流回水區末端,紅石水庫正常高水位與白山水電站尾水相接,是松花江梯級開發的第三座水電站。工程以發電為主,主要向東北電力系統供電。裝機容量200MW,保證出力35.5MW,多年平均發電量為4.35×108KW·h。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紅石水電站
  • 別稱:紅石大壩,紅石水庫
  • 地理位置吉林省樺甸市,距紅石鎮3公里處
  • 正式開工:1982年9月1日
  • 全面投產:1987年10月26日
  • 主要功能:發電
  • 壩型:混凝土重力壩
  • 總裝機容量:200MW
  • 正常高水位:290.00米
  • 水庫庫容:1.63億立方米
基本信息,建築特色,歷史,

基本信息

紅石水電站位於吉林省樺甸市紅石砬子鎮沿第二松花江上溯約3km處,本工程以發電為主,主要向東北電力系統供電。
水電站樞紐工程設計獲國家“樞紐工程優秀設計”銀牌獎,紅石水電站工程地質勘察獲“國家優秀勘察獎”銀牌獎和“水電站優秀勘察獎”銀牌獎、紅石水電站水庫技施設計階段淹沒處理設計獲“水利水電規劃設計總院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壩址以上流域面積20300km,多年平均流量251立方米/秒。水庫正常蓄水位290m,相應水庫庫容1.625億立方米,死水位289m,發電庫容0.134億立方米,裝機容量200MW,保證出力35.5MW,多年平均發電量為4.35×108KW·h。
電站的勘測、設計、試驗研究工作最早始於1958年,1982年9月動工,1985年12月第一台機組發電,1989年10月最後一台組機併網發電。
樞紐包括八孔溢流壩、河床式電站廠房、左、右岸擋水壩段、上游擋碴牆和導流牆和左岸下游66kv、200kv開關站。
壩後式廠房,尺寸134×60×54.6m。
4台ZDA190-LH-600型轉槳機組。
工程總投資32367萬元(89年價格水平),單位千瓦投資1618元。
上游白山水電站,下游豐滿水電站。

建築特色

紅石水電站,位於吉林省樺甸市境內,座落於第二松花江上游距紅石鎮3公里處。地處豐滿水庫幹流回水區末端,紅石水庫正常高水位與白山水電站尾水相接,是松花江梯級開發的第三座水電站。
紅石水電站樞紐建築物,主要由混凝土重力壩、泄水建築物、河床式廠房、開關站等組成。混凝土攔河大壩由26個壩段組成,左岸6―11壩段為廠房壩段,河床12―20壩段為8孔溢流壩段;壩頂高程為298.00米,壩頂長438米,最大壩高46米,壩頂寬9—11米。河床式廠房由主機間、左右安裝間和副廠房組成,廠房長度為134米、寬為60米、高為54米。主機間安裝四台ZDA190―LH―600型水輪發電機組,單機容量5萬千瓦,總裝機容量20萬千瓦,年平均發電量4.4億千瓦·時。變電及開關站設在左岸下游275.00米高程,變電站由220kv一迴路及66kv六迴路出線組成。

歷史

紅石水電站,是以發電為主的中型水電站,主要是向東北電力系統供電,擔任調峰與事故備用任務,並承擔樺甸、磐石地區部分負荷。紅石水庫正常高水位為290.00米高程,相應水庫庫容為1.63億立方米。
紅石水電站工程於1981年3月列入國家計畫並開始籌建工作,1982年批准興建。由中國水利水電第一工程局負責施工。為貫徹落實中央主要領導同志關於做好水電建設第二篇文章,改變“投資高、工期長、見效慢”的狀況,水電部水電建設總局把紅石水電站作為施工管理體制改革的試點,以水電一局為總承包單位,由葛洲壩工程局、三局、五局、六局、七局、九局、十三局等單位選派精幹的施工隊伍,分別承擔土石方開挖、拌合系統和篩分系統的安裝、部分混凝土澆築及運輸任務。實行“統一領導,分項承包,專業化施工,大流水作業”的施工模式。紅石水電站工程在1982年9月1日主體工程開工,同年12月大壩開盤澆築混凝土,創造了水電站建設當年開工當年澆築主體工程的記錄。紅石水電站導截流施工,利用了白山水電站下閘蓄水並實行有計畫控制泄流,降低了施工難度,在全體建設者的共同努力下,於1983年4月8日完成縱向混凝土圍堰施工,同年9月25日實現大壩梳齒導流,比原計畫提前一年。
1983年11月,各分包項目單位陸續完成工程任務撤離工地。水電一局立即從白山水電站抽調專業施工隊伍展開施工會戰。經過兩年的艱苦努力,紅石水電站1985年11月26日下閘蓄水,同年12月25日第一台機組提前一年發電。1986年10月17日和12月24日第二台、第三台機組相繼投產發電。1987年10月26日第四台機組併網發電。至此,紅石水電站四台機組全部投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