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字(霍桑創作長篇小說)

紅字(霍桑創作長篇小說)

《紅字》是美國浪漫主義作家霍桑創作的長篇小說。發表於1850年。

《紅字》講述了發生在北美殖民時期的戀愛悲劇。女主人公海絲特·白蘭嫁給了醫生奇靈渥斯,他們之間卻沒有愛情。在孤獨中白蘭與牧師丁梅斯代爾相戀並生下女兒珠兒。白蘭被當眾懲罰,戴上標誌“通姦”的紅色A字示眾。然而白蘭堅貞不屈,拒不說出孩子的父親。小說慣用象徵手法,人物、情節和語言都頗具主觀想像色彩,在描寫中又常把人的心理活動和直覺放在首位。因此,它不僅是美國浪漫主義小說的代表作,同時也被稱作是美國心理分析小說的開創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紅字
  • 外文名稱:The Scarlet Letter
  • 文學體裁:長篇小說
  • 作者:【美】霍桑
  • 首版時間:1850年
  • 字數:14萬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人物介紹,作品鑑賞,作品主題,藝術特色,作品影響,作品評價,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在十七世紀中葉的一個夏天,一天早晨,一大群波士頓居民擁擠在監獄前的草地上,莊嚴地目不轉睛地盯著牢房門。
隨著牢門的打開,一個懷抱三個月大的嬰兒的年輕女人緩緩地走到了人群前,在她的胸前佩帶著一個鮮紅的A 字,耀眼的紅字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她就是海絲特·白蘭太太。她由於被認為犯了通姦罪而受到審判,並要永遠佩帶那個代表著恥辱的紅字。
在絞刑台上,面對著總督貝靈漢和約翰·威爾遜牧師的威逼利誘,她以極大的毅力忍受著屈辱,忍受著人性所能承擔的一切,而站在她身旁的年輕牧師丁梅斯代爾卻流露出一種憂心忡忡、驚慌失措的神色,恰似一個人在人生道路上偏離了方向,感到非常迷惘,只有把自己封閉起來才覺得安然。海絲特·白蘭堅定地說:“我永遠不會說出孩子的父親是誰的”,說這句話的時候她的眼睛沒有去看威爾遜牧師,而是凝視著那年輕牧師深沉而憂鬱的眼睛。“這紅字烙得太深了。你是取不下來的。但願我能在忍受我的痛苦的同時,也忍受住他的痛苦!”海絲特·白蘭說。
這時,在人群中,海絲特·白蘭看到了一個相貌奇特的男人:矮小蒼老,左肩比右肩高,正用著陰晦的眼神注視著她,這個男人就是她失散了兩年之久的丈夫齊靈渥斯——一個才智出眾、學識淵博的醫生。當他發現海絲特·白蘭認出了他時,示意她不要聲張。在齊靈渥斯的眼裡燃燒著仇恨的怒火,他要向海絲特·白蘭及她的情人復仇,並且他相信一定能夠成功。
海絲特·白蘭被帶回獄中之後,齊靈渥斯以醫生的身份見到了她,但海絲特·白蘭不肯說出孩子的父親是誰,並且向齊靈渥斯坦言她從他那裡從來沒有感受到過愛情,齊靈渥斯威脅海絲特·白蘭不要泄露他們的夫妻關係,他不能遭受一個不忠實女人的丈夫所要蒙受的恥辱,否則,他會讓她的情人名譽掃地,毀掉的不僅僅是他的名譽,地位,甚至還有他的靈魂和生命,海絲特·白蘭答應了。
海絲特·白蘭出獄後,帶著自己的女兒小珠兒靠著針線技藝維持著生活,她們離群索居,那鮮紅的A 字將屈辱深深烙在了海絲特·白蘭的心裡。小珠兒長得美麗脫俗,有著倔強的性格和充沛的精力,她和那紅字一起閃耀在世人的面前,在那個清教徒的社會裡,他們是恥辱的象徵,但也只有他們是鮮亮的。
丁梅斯代爾牧師不僅年輕俊美,而且學識淵博,善於辭令,有著極高的秉賦和極深的造詣,在教民中有著極高的威望。但是,自從海絲特·白蘭受審以來,他的健康日趨羸弱,敏感,憂鬱與恐慌瀰漫了他的整個思緒,他常常夜不成寐的禱告,每逢略受驚恐或是突然遇到什麼意外事件時,他的手就會攏在心上,先是一陣紅潮,然後便是滿面蒼白,顯得十分苦痛。這一切都讓齊靈渥斯看在眼裡,對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以醫生的身份與他形影相隨。
隨著時間的推移,小珠兒漸漸的長大了,她穿著母親為她做的紅天鵝絨裙衫,奔跑著,跳躍著,象一團小火焰在燃燒,這耀眼的紅色使清教徒們覺得孩子是另一種形式的紅字,是被賦予了生命的紅字!貝靈漢總督和神甫約翰·威爾遜認為小珠兒應該與母親分開,因為她的母親是個罪人,沒有能力完成使孩子成為清教徒的重任。但是海絲特·白蘭堅決不同意。她大聲說珠兒是上帝給她的孩子,珠兒是她的幸福!也是她的折磨!是珠兒叫她還活在世上!也是珠兒叫她受著懲罰!如果他們奪走珠兒,海絲特·白蘭情願先死給他們看。海絲特·白蘭轉向丁梅斯代爾牧師,希望他能夠發表意見。丁梅斯代爾牧師面色蒼白,一隻手捂住心口,那雙又大又黑的眼睛深處,在煩惱和憂鬱之中還有一個痛苦的天地,他認為珠兒是上帝給海絲特·白蘭的孩子,應該聽從上帝的安排,如果她能把孩子送上天國,那么孩子也就能把她帶到天國,這是上帝神聖的旨意。這樣珠兒才沒有被帶走。
這一切,都被飽經世故的齊靈渥斯看在眼裡,他一點點地向丁梅斯代爾牧師內心逼近,齊靈渥斯象觀察病人一樣去觀察他,一方面觀察丁梅斯代爾牧師的日常生活,看他怎樣在慣有的思路中前進,另一方面觀察他被投入另一種道德境界時所表現的形態,他儘量發掘牧師內心的奧秘。隨著時間的推移,齊靈渥斯漸漸地走進了丁梅斯代爾牧師的心裡,並向他的靈魂深處探進。
一天,丁梅斯代爾牧師正在沉睡,齊靈渥斯走了進來,撥開了他的法衣,終於發現了丁梅斯代爾牧師一直隱藏的秘密——他的胸口上有著和海絲特·白蘭一樣的紅色標記,他欣喜若狂,那是一種狂野的驚奇、歡樂和恐懼的表情!那種駭人的狂喜,絕不僅僅是由眼睛和表情所表達的,甚至是從他整個的醜陋身軀迸發出來,他將兩臂伸向天花板,一隻腳使勁跺著地面,以這種非同尋常的姿態放縱地表現他的狂喜!當一個寶貴的人類靈魂失去了天國,墮入撒旦的地獄之中時,那魔王知道該如何舉動了。
齊靈渥斯精心地實施著他的復仇計畫,他利用丁梅斯代爾牧師敏感、富於想像的特點,抓住他的負罪心理,折磨他的心靈,他把自己裝扮成可信賴的朋友,讓對方向他吐露一切恐懼、自責、煩惱、懊悔、負罪感,那些向世界隱瞞著的一切內疚,本可以獲得世界的博大心胸的憐憫和原諒的,如今卻要揭示給他這個內心充滿了復仇火焰的人,最最恰如其分地讓他得償復仇之夙債。而此時的丁梅斯代爾牧師對齊靈渥斯卻沒有任何的懷疑,雖然他總是會感到有一種惡勢力在緊緊的盯著自己,總有一種不祥的預感,由於他不把任何人視為可信賴的朋友,故此當敵人實際上已出現時,仍然辨認不出。就在丁梅斯代爾牧師飽嘗肉體上的疾病的痛苦和精神上的摧殘的同時,他在聖職上卻大放異彩,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公眾的景仰更加加重了他的罪惡感,使他的心理不堪重負。
終於,在一天漆黑的夜裡,丁梅斯代爾牧師夢遊般走到了市場上的絞刑台上,發出一聲悲痛的嘶喊。海絲特·白蘭和小珠兒剛剛守護著一個人去世,恰巧從這裡經過,她看到丁梅斯代爾牧師已處於崩潰的邊緣,精神力量已經到了無能為力的地步。一種悔罪感使丁梅斯代爾邀請她們一同登上了絞刑台:“你們母女倆以前已經在這兒站過了,可是我當時沒和你們一起來。再上來一次吧,我們三個人一起站著吧!”海絲特·白蘭握著孩子的一隻手,牧師握著孩子的另一隻手,他們共同站在了絞刑台上。就在他這么做的瞬間,似有一般不同於他自己生命的新生命的激越之潮,急流般湧入他的心房,衝過他周身的血管,仿佛那母女倆正把她們生命的溫暖傳遞給他半麻木的身軀,三人構成了一條閉合的電路,此時,天空閃過了一絲亮光,丁梅斯代爾仿佛看見天空中出現了一個巨大的字母“A ”。然而,這一切都讓跟蹤而至的齊靈渥斯看到了,這使得丁梅斯代爾牧師極為恐慌,但是,齊靈渥斯卻說丁梅斯代爾先生患了夜遊症,並把他帶回了家。丁梅斯代爾先生就象一個剛剛從噩夢中驚醒的人,心中懊喪得發冷,便聽憑那醫生把自己領走了。
許多年過去了,小珠兒已經七歲了,海絲特·白蘭此時所處的地位已同她當初受辱時不完全一樣了。如果一個人在大家面前有著與眾不同的特殊地位,而同時又不干涉任何公共或個人的利益,她就最終會贏得普遍的尊重。海絲特·白蘭從來與世無爭,只是毫無怨尤地屈從於社會的最不公平的待遇;她也沒有因自己的不幸而希冀什麼報償;她同樣不依重於人們的同情。於是,在她因犯罪而喪失了權利、被迫獨處一隅的這些年月里,大大地贏得了人心。她除了一心一意的打扮小珠兒外,她還儘自己所能去幫助窮人,用寬大的心去包容一切,人們開始不再把那紅字看作是罪過的標記,而是當成自那時起的許多善行的象徵。
在這幾年裡,許多人都發生著變化,齊靈渥斯變的更加蒼老了,海絲特·白蘭原來印象最深的他先前那種聰慧好學的品格,那種平和安詳的風度,如今已經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急切窺測的神色,近乎瘋狂而又竭力掩飾,而這種掩飾使旁人益發清楚地看出他的陰險。海絲特·白蘭請求齊靈渥斯放過丁梅斯代爾牧師,不要再摧殘他的靈魂了,但是丁梅斯代爾牧師的痛苦、復仇的快樂已經沖昏了齊靈渥斯的頭腦,他決定繼續實施自己的陰謀,他要慢慢地折磨丁梅斯代爾牧師,復仇已經成為他生活唯一的目的。海絲特·白蘭決定將齊靈渥斯的真實身份告訴丁梅斯代爾。
在一片濃密的森林裡,海絲特·白蘭見到了丁梅斯代爾,他們互訴衷腸,述說著幾年來心底的秘密,他們受著同樣的痛苦和煎熬,同樣受著良知和道德的齧噬。丁梅斯代爾告訴她,雖然他的胸前沒有佩帶紅字,但是,同樣的紅字在他的生命里一直燃燒著。此時,海絲特·白蘭才意識到犧牲掉牧師的好名聲,甚至讓他死掉,都比她原先所選擇的途徑要強得多,她告訴丁梅斯代爾齊靈渥斯就是她的丈夫,她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他的榮譽、地位及生命才隱瞞了這個秘密。陰暗兇猛的眼神瞬間湧上了丁梅斯代爾的臉上,他痛楚的把臉埋在雙手之中。海絲特·白蘭勸丁梅斯代爾離開這裡,到一個沒有人認識的地方去,到一個可以避開齊靈渥斯雙眼的地方去,她願意和他開始一段新的生活,過去的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現在又何必去留戀呢?丁梅斯代爾猶豫著,他要么承認是一名罪犯而逃走,要么繼續充當一名偽君子而留下,但他的良心已難以從中取得平衡;為了避免死亡和恥辱的危險,以及一個敵人的莫測的詭計,丁梅斯代爾決定出走。
海絲特·白蘭的鼓勵及對新生活的憧憬,使丁梅斯代爾重新有了生活的勇氣和希望。剛好有一艘停泊在港灣的船三天之後就要到英國去,他們決定坐這艘船返回歐洲,一切都在順利地進行著。他們每天都被這種新的希望激勵著、興奮著,丁梅斯代爾決定演講完慶祝說教後就離開。新英格蘭的節日如期而至,丁梅斯代爾牧師的演講也按計畫進行著,海絲特·白蘭和小珠兒來到市場,她的臉上有一種前所未見的表情,特殊的不安和興奮,“再最後看一眼這紅字和佩戴紅字的人吧!”她想,“再過一段時間,她就會遠走高飛了!那深不可測的大海將把你們在她胸前灼燒的標記永遠淹沒無存!”這時,那艘準備開往英國船隻的船長走了過來,他告訴海絲特·白蘭,齊靈渥斯將同他們同行,海絲特·白蘭徹底絕望了。
丁梅斯代爾牧師的宣講取得了空前絕後的最輝煌成功,但隨後他變得非常衰弱和蒼白,他步履踉蹌,內心的負罪感及良心的譴責最終戰勝了他出逃的意志,在經過絞刑台的時候,他掙脫齊靈渥斯的羈絆,在海絲特·白蘭的攙扶下登上了絞刑台,他拉著珠兒,在眾人面前說出了在心底埋藏了七年的秘密,他就是小珠兒的父親,他扯開了法衣的飾帶,露出了紅字,在眾人的驚懼之聲中,這個受盡蹂躪的靈魂辭世了。
齊靈渥斯把復仇當作他生活的唯一目的,可是當他勝利後,他扭曲的心靈再也找不到依託,他迅速枯萎了。不到一年,他死了,他把遺產贈給了小珠兒。不久,海絲特·白蘭和小珠兒也走了。紅字的故事漸漸變成了傳說。許多年以後,在大洋的另一邊,小珠兒出嫁了,過著非常幸福的生活,而海絲特·白蘭又回到了波士頓,胸前依舊佩帶著那個紅字,這裡有過她的罪孽,這裡有過她的悲傷,這裡也還會有她的懺悔。又過了許多年,在一座下陷的老墳附近,又挖了一座新墳。兩座墳共用一塊墓碑。上面刻著這么一行銘文:
“一片墨黑的土地,一個血紅的A字。”

作品目錄

第一章 牢門
第九章 醫生
第十七章 教長和教民
第二章 市場
第十章 醫生和他的病人
第十八章 一片陽光
第三章 認出
第十一章 內心秘密
第十九章 溪邊的孩子
第四章 會面
第十二章 牧師的夜遊
第二十章 牧師的困惑
第五章 海絲特的針線手藝
第十三章 海絲特的另一面
第二十一章 新英格蘭的節日
第六章 珠兒
第十四章 海絲特和醫生
第二十二章 遊行
第七章 州長的廳堂
第十五章 海絲特和珠兒
第二十三章 紅字的顯露
第八章 小淘氣和牧師
第十六章 林中散步
第二十四章 尾聲

創作背景

霍桑的先祖威廉·霍桑1630年來到美洲大陸,曾經擔任過麻薩諸塞殖民地的官員,當眾驅逐鞭打過一位教友派的婦女,而霍桑的曾曾祖父約翰·霍桑則是臭名昭著的1692年塞萊姆女巫審判中的三位法官之一,根據他的裁決,數名女巫被送上了絞架。霍桑創作《紅字》的目的之一就是希望通過寫作,“替他們(祖先)蒙受恥辱,並祈求從今以後洗刷掉他們招致的任何詛咒。”
在霍桑撰寫《紅字》的同時,第一次婦女大會正好在紐約召開(1848)。在這次大會上,女權主義者們提出了女性和男性擁有平等財產權的問題,指出女性“一旦結婚,在法律的角度看如同死亡。他(丈夫)拿走了她所有的財產權,甚至是她所賺取的工資。”她們提出女性應該和男性一樣平等地工作,以便從經濟的角度擺脫對男性的依附。事實上,在父權社會中,男性拒絕給予女性平等的經濟權利,不僅僅是因為他們想要占有全部的財富,拒絕讓女性來分一杯羹,更因為男性們早已意識到,女性在獲得經濟獨立的同時,將不再滿足雌伏於他們的羽翼之下,會努力尋求獨立的思想和更為廣闊的天地。

人物介紹

海絲特
年輕美麗姑娘的海絲特·白蘭在還不懂得什麼是愛情的花樣年華,嫁給了一位面容蒼白、眼色陰沉、身材略有畸型的年長學者齊靈渥斯。他們的婚姻並非愛的結合,維繫其婚姻的可能是某種利益或者宗教思想的束縛。然而,給這段不幸的婚姻雪上加霜的是,齊靈握斯兩年內音訊全無,並最終傳來他葬身大海的噩耗。孤苦無依的海絲特與才貌相當、德高望重的年輕牧師丁梅斯代爾產生了愛情,並孕育了女兒珠兒。本來兩個人的愛情和結合應該是合情合理的,然而卻被世俗所不齒,海絲特因此擔上了“通姦”的罪名,被迫終身佩戴紅字“A”,精神上受盡了折磨和屈辱。
霍桑把海絲特描述為一個具有雙重性格的矛盾統一體。一方面,海絲特以勇敢無畏的反抗精神反抗狹隘、虛偽的宗教信條,挑戰政權、夫權,對於她和牧師丁梅斯代爾的愛情,海絲特奮力捍衛並勇敢地抗爭。這個勇敢的女性儘管身帶紅字,卻以自己的服飾和神態向人們展現著她的平靜和高傲。海絲特受盡屈辱卻又堅強而有尊嚴地活著,似乎她不是一個應該受罰的罪人。在丁梅斯代爾臨終前發表那番發自肺腑的演講時,海絲特不懼眾人的異樣眼光,勇敢地走出來,站在愛人的身邊。女性的美,對愛情的忠貞不渝,對生活的熱愛,對宗教的反抗,對幸福生活的不懈追求,處於逆境中所表現出的冷靜、樂觀和自尊自愛,這些都體現了海絲特完美的人性。海絲特的反抗其實反映了霍桑對清教主義持有的一種反抗的態度。另一方面,由於無法完全擺脫宗教思想的羈絆,海絲特對宗教的反抗又不徹底,可以很顯然地看出她身上殘留的妥協性。這種妥協性本質上反映著霍桑對宗教某種程度的妥協和懷疑。海絲特有追求美好愛情和幸福生活的欲望和勇氣,但無法完全擺脫宗教思想對她的束縛和禁錮。
丁梅斯代爾
小說中的丁梅斯代爾是一個極其複雜的人物。他是一位才貌雙全、德高望重的年輕牧師,對清教極其虔誠,他的一言一行完全按照教義來行事。然而,與海絲特的愛情卻改變了一切。與海絲特有了私情並生了珠兒,他沒有勇氣和海絲特一起站在刑台上公開承認自己的罪行,無法接受自己背叛虔誠信仰的事實,不敢承受違反宗教教規帶來的嚴重後果,害怕受到公眾的譴責和謾罵,因此沒有勇氣公開地承認與海絲特的愛情。與海絲特的勇敢相比,他顯得怯懦,但這是他受宗教思想毒害至深的緣故。他內心清教徒的道德觀念、嚴厲的宗教教規、虔誠的宗教信念、對海絲特和珠兒的虧欠和內疚感、公開懺悔的願望與懦弱的天性之間的衝突,使他不停徘徊於善與惡之間。他雖然正直善良卻又懦弱無能,寧願一直痛苦地躲在假面具後流淚自責,悲痛度口,承受著精神和肉體的雙重折磨。他用皮鞭抽打自己,絕食,徹夜卜跪,在自己胸前刺烙出一個火紅的“A”字、長期以來不斷的自我鞭撻和自我折磨,逐漸地耗盡了丁梅斯代爾痛苦和可悲的生命,最後終於在精神和肉體都瀕於崩潰之際,梅斯代爾鼓起勇氣站出來公開了自己的罪行,用最後一口氣展示了胸口上的紅字,最終倒在了海絲特的懷裡,在死亡中實現了靈魂的自救。
齊靈渥斯
齊靈渥斯是一個精通醫術、博學多才的智者,又是懷有一顆復仇之心,置人於死地的狠毒、罪惡之人。他年事己高,面容蒼白、性格陰沉,身材略有畸型。他違背自然法則和海絲特的心愿,娶年輕美貌的海絲特為妻不為愛情,而只是讓海絲特來溫暖他將盡的孤獨而淒涼的生命之火,得到心靈的撫慰,這直接導致了海絲特後來的不幸。在齊靈渥斯那醜陋的外貌和畸形的身體中隱藏著他醜陋和畸形的靈魂。他表面上看沉靜文雅,內心卻邪惡無比。當他發現了丁梅斯代爾和海絲特的私情後,他以醫生的身份,並偽裝成一個最可信賴的朋友出現在丁梅斯代爾面前,隨時隨地跟蹤著可憐的丁梅斯代爾,表面上和他談心,幫他排憂解難,實質上是打探他內心的隱秘,對他進行精神迫害和折磨。在西方人的宗教意識里,人的軀體由於生活的煎熬和命運的變遷而受到各種磨難是正常的,然而人的內心卻是神聖不可侵犯的、然而,齊靈渥斯如同魔鬼一般,為了達到個人的復仇目的喪失理智,殘忍地去侵害別人的靈魂和內心,這在宗教里是不可饒恕的、然而,當齊靈渥斯百般努力把丁梅斯代爾折磨得生不如死並最終走上刑台的時候,齊靈渥斯並沒有因為達到報複目標而快樂,相反,他陷入沮喪,沒有了生活卜去的目標和動力,不到一年便萎縮而亡。
珠兒
海絲特的女兒珠兒是罪惡恥辱與神聖愛情的矛盾結合體。海絲特精心地打扮小珠兒,使可愛奔放的她像個天使,一顰一笑,舉手投足都閃爍著一種希望的光芒和生命的光輝,帶給人們衝破清教束縛的希望。雖然自小被這個社會所拋棄,跟著母親受到眾人的歧視,嘲諷和迫害,珠兒卻桀驁不馴,充滿活力。珠兒身上洋溢著的那股生命的活力和果贅不馴的反叛力是自覺的、先天的,足以超越任何社會、時代的束縛。珠兒的美和野性的反叛同齊靈渥斯的醜形成強烈的對比:博學多識的老醫生卻是如此醜陋不堪,而作為母親罪惡象徵的小女孩則仍保持著自然人的純真,在霍桑的宗教意識里,小珠兒便是“天使”,代表著希望,是霍桑美好理想的寄託,也體現了他對宗教的幻想。

作品鑑賞

作品主題

小說以兩百多年前的殖民地時代的美洲為題材,但揭露的卻是19世紀資本主義發展時代美利堅合眾國社會典法的殘酷、宗教的欺騙和道德的虛偽。主人公海絲特被寫成了崇高道德的化身。她不但感化了表里不一的丁梅斯代爾,同時也在感化著充滿罪惡的社會。
至於她的丈夫奇林渥斯,小說則把他寫成了一個一心只想窺秘復仇的影子式的人物。他在小說中只起情節鋪墊的作用。
海絲特與丁梅斯代爾之間的愛充滿了一種飛蛾撲火的犧牲精神,帶有濃重的悲劇色彩,他們既是為更高層次的真理而獻身的義無反顧的殉道士,又是擺在清教祭壇上獻給上帝的犧牲品。正是由於有了這種五彩班瀾的象徵意義;紅色才農十分巧妙地反映了作者豐富的思想和認識的同時,又取得了一種深沉含蓄的藝術效果。與紅色相比,全書的中心即字母“A”的象徵意義就更是多姿多彩,且層出不窮。它的內涵隨著情節和人物的發展變化而變化,因觀察者立足點的不同而各異,展現出遊移和飄忽的特性。“A”是字母表中的第一個字母,意味著開始,而披基督教的教義來說,開始即是墮落,是無人得以倖免的原罪。世界之原初即是墮落;人類的祖先亞當和夏娃是因為偷吃禁果犯了罪,才被逐出伊甸園,開始了苦難的塵世生活的;生命之初始也是墮落,亞當和夏娃的子子孫孫都承襲了原罪,人人生而有罪。
丁梅斯代爾的名字亞瑟(Arthur)與亞當(Adam)一樣都以“A”開頭,這絕非偶然。小說從海絲特和丁梅斯代爾二人犯了通姦罪開始,並以讓海絲特佩戴“A”字上刑台為開場戲,正是暗示了“開始即是墮落”這一具有普通意義的命題。在清教徒看來,海絲特生性淫蕩,是個不潔之婦,把代表通姦罪(Adultery)的“A”字戴在她胸前,是要折磨、羞辱、懲罰這個上帝的罪民。他們自認為這樣做便是忠實捍衛了上帝的戒律,卻未曾想到,自己同時也犯一個更嚴重的罪,即自認為上帝。他們假借上帝的權力對同類進行了終極審判,以人的權威褻瀆了真正的神權。“A”字究競象徵著誰之罪過、誰之墮落,不能不引起人們的深思。
霍桑在這部小說中,不止肯定了那“可能從來不曾,將來也永遠不會討人喜歡……卻是基督教神學中唯一能真正得到驗證的”原罪觀念,而且預示了救贖的可能,以及從罪的奴役走向赦罪的自由的高昂代價,並充分表現了對受制於“人性脆弱”的凡人的悲憫情懷。這一切無不反映著基督教倫理思想的印跡,就這個意義上而言,說“霍桑的作品鮮明地體現出福音派教義的內容”也並不為過。但同時,霍桑在作品中又確實表現了對清教傳統的矛盾心理和站在這一傳統主流上的審慎反思。對於這樣—位作家,倘若能損棄前見,對他背後這一複雜的基督教—清教背景採取從文化上“理解它,體悟它,把握其真精神”的態度,那么理應能從《紅字》中讀出比“宗教壓抑下的變態心理、思想矛盾””更豐富的內容。

藝術特色

敘事
選用敘事者本身就是一種疏遠手段。《紅字》的敘事是以一個不願承擔敘事責任的全知敘事者的視角或無限制視點展開的。全知敘事者不想明顯地表露同情犯通姦罪的女主人公,讓自己與她保持一定的情態距離,迴避用“我”的身份把要講的故事直接告訴讀者,而是把“我”隱藏在”我們”背後,如“……當我們的故事開始時……”這個“我們”只是形式上的全知敘事者,他既不是故事中的人物,也很少表明白己的觀點。很多情況下,《紅字》敘事者還運用內在敘事策略,利用故事人物的視角來表達情感態度。
小說的敘事結構就故事情節而言是不完整的,因為故事不是從海絲特與丁梅斯代爾相愛的起點和過程開始,而是從中間開始,其後的敘事中也並沒有對他們通姦故事的來龍去脈作任何講述,故事更多的是去描寫陰森恐怖的監獄、刑台、森林等場景。雖然《紅字》講述四個人物,但它從根本上只有一個敘事或情節。當然,象徵性場景成為小說的特色。藉助從中間開始的叔事結構和不完整的故事情節,敘事者可輕易地繞過婚外情主題對故事的正面干擾,從而給讀者造成《紅字》不是婚外情故事的假象,但事實卻顛覆了正統的道德價值觀。
敘事距離本身並不是作品創作的目的,而是讓作品與讀者之間保持一種審美距離,從而增強作品藝術感染力和藝術品味的手段。象徵手法是創設這種審美距離的重要修辭技巧之一。象徵手法可用於描述任何東西而不直接提及,可以通過別的媒介來提示,但不只是一樣物品與另一樣的替代和比較,而是用具體的意象去表達抽象的思想及情感。因此,象徵手段使本來熟悉的語言意義變得陌生、含糊、深邃、神秘,從而提高了審美效果。
象徵
紅字“A”是貫穿全書的主線,也是最典型的象徵。紅色是一種能引起人們無限聯想的顏色,在小說中它更是得到了充分的渲染,展示出了各種豐富的內涵。紅色是血與火的顏色,是生命、力量與熱情的象徵。火是人類生活的光熱之源,而愛情之火則是人類的生命之源。小說中的紅色象徵著海絲特與丁梅斯代爾之間純潔、美好、熱烈的愛情,這種愛是正常的家庭和社會生活的基礎,是人類得以生生不息骸衍下去的正當條件,在任何發育健康的社會裡都是被盡情謳歌的對象。然而在嚴酷的清教思想的統治下,真理往往被當作謬誤,人性被拉曲,該讚美的反而被詛咒,象徵愛情之火、生命之源的紅色被專制的社會作為恥辱的標記掛在海絲特胸前。
紅色,確切地說“猩紅”(scarlet),在這裡也是罪的象徵。它與罪的聯繫最早源於《聖經》。《聖經·啟示錄》十七章中所描寫的那個“大淫婦”就身穿猩紅的衣裳,她的坐騎也是一隻通體寫滿褻瀆之詞的猩紅獸。從此,猩紅色就帶上了墮落、淫蕩和罪惡的含義。給海絲特戴上猩紅的“A”字就等於結她貼上了一個“淫蕩”的標籤。紅色也可以是火刑的隱喻。海絲特和丁梅斯代爾二人既是中世紀被施以火刑的異教徒,又是在煉獄助熊熊烈火中備受煎熬的兩個負罪的靈魂,紅紅的火焰在小說中轉化為紅紅的“A”字,代表了基督教的精神淨化和水恆懲罰。在基督數的文化傳統里,紅色還代表了耶穌及其追隨者所流的殉道之血。海絲特始終佩戴著紅色的“A”字,而年輕的牧師則在胸口上刻苦一個血宇“A”,他們一次次登上刑台,使人聯想到祭壇上淌著鮮血的羔羊,它以自已的苦難、鮮血、甚至生命向世人昭示著一條解脫罪惡,走向上帝和天堂的光明大道。
反諷
反諷是《紅字》中的一個典型修辭手法。作品的題材本身就是一種反諷。學識淵博而虔誠的年輕牧師丁梅斯代爾與一位已婚婦女海絲特發生戀情是對當時扼殺人性和人間愛情的清教權勢和信條的極大諷刺,因為清教信徒們都把他看成是“聖潔的典範”,把他幻想成是“上帝傳遞智慧、責難和博愛的傳聲筒”,他們永遠想不到他會犯“原罪”。這樣的突發性在讀者中產生較大的懸念和反差。使讀者期待的與實際發生的形成心理落差,產生審美距離,從而強化了審美和諷刺效果。
人物刻畫
《紅字》中四位主要人物的性格都具有多重性。儘管作者本人、故事人物白蘭和丁梅斯代爾都認定齊靈渥斯是真正的犯人,但從小說內容本身看也未必盡然。因為他本人也是受害者(戴綠帽子的人),況且他將在英國和美國的大筆遺產留給妻子與他人所生的女兒。同樣,雖然丁梅斯代爾不負眾望,最終承認罪過並此在刑台上,也未得到人們的斥責,但我們未能不說他的人品中有虛偽和罪惡的一面。至於珠兒,連她的母親也無法理解她。母親有時視她為天使,有時卻稱她為惡魔。對於白蘭,人們更多的是給予同情,因為她需要用一生來補償她的“一夜風流”罪。但在佩帶紅字“A”以贖罪方面,白蘭一方面誠心悔過,善始善終,另一方面卻表現出始終不屈的叛逆心理。她的懺悔與反抗一直交織滋生,有時讓人難辨彼此。

作品影響

《紅字》其隱晦的主題思想、超常的形式及巧妙的文學藝術手法使其一直成為文學界研究的對象。《紅字》不僅涉及當時一個嚴肅而敏感的婚外情話題,而且還觸及到了有爭議和激進的女性主義思想,所以,撰寫這樣的小說是對當時基督教價值判斷的顛覆和挑戰。

作品評價

美國作家海明威:《紅字》是一本可以提高人們藝術水平的好書。

作者簡介

霍桑(1804—1864),美國19世紀後期浪漫主義文學的重要作家。他的代表作《紅字》一經問世,便引起了巨大轟動。小說以深邃的主題,象徵、隱喻等藝術手法的運用而形成了獨特的風格,其中象徵手法影響了《白鯨》的作者麥爾維爾、法國的波德萊爾以及現代派文學的象徵主義。此外,霍桑對美國文學史上一批卓有成就的作家諸如海明威菲茲傑拉德福克納等都產生過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