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娘子(動物物種)

紅娘子(動物物種)

紅娘子是節肢動物門昆蟲綱同翅目蟬科類的昆蟲,分布廣泛,在古代常和樗雞弄混,實際上兩種是不同的昆蟲。紅娘子一般包括黑翅紅娘子、褐翅紅娘子和短翅紅娘子,現在市場上說的紅娘子一般指的是黑翅紅娘子。黑翅紅娘子體長16 一25 毫米, 寬約5一7毫米。頭、胸及足呈黑色, 唇基朱紅色, 複眼大而突出, 雜有黑褐色斑塊, 觸角線狀。前胸背板與頭部等長, 側緣稍凸、後側緣角顯著伸出。前胸背板前窄後寬、黑色; 中胸背板黑色, 左右兩側有2 個大型斑塊, 呈朱紅色, 腹部血紅色, 腹基黑色部分狹窄, 翅兩對, 長大, 膜翅、前翅黑色不透明, 後翅暗黑褐色, 有光澤, 翅脈黑褐色, 臀區色較淡。雌成蟲產卵管深褐色。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黑翅紅娘子
  • 拉丁學名:Huechys sanguinea (DeGeer)
  • 別稱:紅娘子、紅蟬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昆蟲綱
  • :同翅目
  • :蟬科
  • 亞科:裸蟬亞科
  • 分布區域:我國廣東、廣西、四川、福建、台灣、浙江、江蘇等省區。
相關記載,動物形態,分布,化學成分,趣談,

相關記載

昆蟲紅娘子昆蟲紅娘子
【異名】樗雞(《本經》),灰花蛾(《綱目》),紅娘蟲(《藥材資料彙編》),么姑蟲(《中藥志》),紅女、紅姑娘(《四川中藥志》)。
紅娘子之名最早見於《圖經本草》的“樗雞”項下, 蘇頌在描述樗雞形態後, 又稱: “ 今在樗木上者人呼紅娘子”。紅娘子是做為樗雞的別名出現的。樗雞, 首載於《神農本草經》, 列為中品。近年來, 一些科技工作者先後對其進行了生物學和本草學考證 。確認清朝以前使用的紅娘子是傳統的中藥樗雞, 清朝以後及現代臨床上使用的紅娘子系蟬科(Cicadidae) 紅娘子屬(Huechys) 昆蟲。其原昆蟲有三種, 即黑翅紅娘(H.Saguinea De Geer)、褐翅紅娘子(H.Philaemata Fabricius)、短翅紅娘子(H.thoracica Distant). 它與古代常用的紅娘子( 原名: 樗雞) 完全不同。

動物形態

黑翅紅娘子體長16 一25 毫米, 寬約5一7毫米。頭、胸及足呈黑色, 唇基朱紅色, 複眼大而突出, 雜有黑褐色斑塊, 觸角線狀。前胸背板與頭部等長, 側緣稍凸、後側緣角顯著伸出。前胸背板前窄後寬、黑色; 中胸背板黑色, 左右兩側有2 個大型斑塊, 呈朱紅色, 腹部血紅色, 腹基黑色部分狹窄, 翅兩對, 長大, 膜翅、前翅黑色不透明, 後翅暗黑褐色, 有光澤, 翅脈黑褐色, 臀區色較淡。雌成蟲產卵管深褐色。
紅娘子
黑翅紅娘子與褐翅紅娘子形態非常相似,二者之間除生殖器有顯著區別外, 前翅顏色也有差別, 前者呈黑色不透明, 後者前翅灰褐色較透明,後翅淡褐色較透明。
短翅紅娘子中胸中央及兩側各有一斑紋,均血紅色;前翅暗灰色,不透明,後翅色較淡,翅脈深灰褐色。

分布

多生於丘陵地帶,成蟲棲息於低矮樹叢中,不能高飛;若蟲生活於未開墾的砂質土壤中。
黑翅紅娘子國內分布於海州、南京、蘇州、長興、杭州等地;在廣東、廣西、四川等地成蟲最早出現在4月,在福建、浙江、江蘇出現於5月。褐翅紅娘子分布於南京、上海、宜興、天目山、杭州、廬山等地;成蟲出現時期與黑翅紅娘子略同,在雲南南部成蟲最早在3月上旬出現。短翅紅娘子分布於雲南省南部。

化學成分

紅娘子的乙醚提取物的化學成分含有油酸(70% ) , 棕桐酸、硬脂酸、辣木子油酸、肉豆蔻酸、月桂酸、花生油酸等游離脂肪酸占90 % 以上。此外還有脂肪酸甲酯、乙酯、脂肪烴類等。

趣談

關於紅娘子有一副對聯,其上聯是:大將軍上戰場身披穿山甲,下聯是:紅娘子坐花轎頭戴金銀花。“大將軍”藥名蜣螂,江湖人稱“屎蛒螂”,同樣“穿山甲”“紅娘子”“金銀花”也是藥名。大將軍上戰場作戰披穿山甲保護自己,紅娘子坐在花轎中戴金銀花為了出嫁。此對子有趣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