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場革命舊址

紅場革命舊址

紅場革命舊址位於廣東省汕頭市潮南區紅場鎮大陂村前20紅場革命舊址0米處(飛鵝山下),是土地革命時期中共東江特委領導東江地區人民對敵鬥爭的司令部所在地和潮、普、惠三縣軍事、政治、文化活動中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紅場革命舊址
  • 地理位置:廣東省汕頭市紅場鎮
  • 景點級別:文化中心
  • 詳細地址:大陂村前20紅場革命舊址0米處
簡介,舊址景點,“紅場”曾是蘇區指揮中樞,“集福善堂”是秘密聯絡點,紅場戲台上演革命劇,青山綠水英魂長留,
紅場革命舊址位於廣東省汕頭市潮南區紅場鎮大陂村前200米處(飛鵝山下),是土地革命時期中共東江特委領導東江地區人民對敵鬥爭的司令部所在地和潮、普、惠三縣軍事、政治、文化活動中心。
紅場革命舊址紅場革命舊址

簡介

該場是1931年春東江特委和潮、普、惠蘇維埃政府領導人帶領民眾開闢的,占地14000平方米。1931年5月17日至23日東江工農兵第二次代表大會在此召開,東江特委書記徐國聲給該場命名為“紅場”。當年開闢廣場時曾利用場東南側一圓台巨石作為閱兵台,並先後建設有戲台等文體設施,後被國民黨軍拆毀。1962年潮陽縣人委會在閱兵台上修建四角亭,1963年復建戲台。紅場革命舊址於1979年12月被批准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紅場革命舊址閱兵四角亭紅場革命舊址閱兵四角亭
紅場革命舊址是一處東江革命史跡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具有極為重要的保護價值。紅場革命舊址現保存較為完整,該處舊址範圍內現有閱兵台四角亭、戲台各1座。戲台坐西南向東北偏東,牆體由石塊壘砌而成,較為堅固;閱兵台上四角亭座西南向東北偏北,頂部已殘破不堪,有塌毀的危險。

舊址景點

“紅場”曾是蘇區指揮中樞

在潮南區紅場鎮大陂村村址前200多米處,有一個看起來並不十分顯眼的廣場,這裡就是在大南山革命鬥爭史上有著相當重要地位的地方,它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共東江特委領導東江地區人民開展對敵鬥爭的司令部所在地和文體活動中心。
紅場是當年的紅軍操場紅場是當年的紅軍操場
據紅場鎮工作人員介紹,1931年春,中共東江特委和潮普惠三縣蘇維埃政府率領民眾,在這裡開闢了一個面積2000多平方米的大廣場,並利用廣場東南側一塊圓型巨石作為閱兵台,革命石匠翁千在台石正面刻上“鞏固蘇維埃政權”7個大字,還鑿了通至巨石頂端的16級石階。場內還配置戲台、球場、鞦韆場等文體活動設施。1931年5月17~23日,東江第二次工農兵代表大會在這裡召開(第一次會議於1930年5月1日在豐順縣召開),參加會議代表300多人。時東江特委書記徐國聲在會上講話說,國際有個莫斯科“紅場”,海豐有個“紅場”,我們這個廣場也叫“紅場”。從此,“紅場”便成了這個廣場的名稱。此後一段時間,紅場成為潮、普、惠三縣和東江特委機關開展軍事、政治和文體活動的中心場所。1932年至1935年,國民黨獨立第二師(師長張瑞貴)與第九師(師長鄧龍光)圍剿大南山時,紅場中的戲台、球場、鞦韆場等設施均被拆毀,而閱兵台則因事先被民眾用泥土覆蓋得以保存下來。紅場廣場於1979年12月被批准為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集福善堂”是秘密聯絡點

在紅軍閱兵台附近,有一排數間飛檐結構的平房,順著台階,記者走近了這個掛著“集福善堂”的普通場所,裡面擺放著數張舊式春凳等桌椅,幾名老大娘也在屋內乘涼閒談。要不是帶隊的工作人員介紹,很難相信眼前這座在農村地區十分普通常見的院落竟是當年大革命時期紅軍的一處秘密聯絡點。
秘密聯絡點集福善堂秘密聯絡點集福善堂
據了解,“集福善堂”是革命低潮時安置老弱病殘的東江革命戰士的特殊地方,這些偽裝成“善堂人員”的潛伏戰士堅持艱苦鬥爭,他們以“善堂人員”的身份為掩護,積極營救被國民黨逮捕的革命同志,同時為隱蔽的同志傳遞情報信息,“集福善堂”實際上是我黨的一處秘密聯絡點,為當時的革命工作發揮了積極作用。

紅場戲台上演革命劇

紅場戲台建於1930年夏,潮普惠三縣蘇維埃政權決定,將惠來下林樟俱樂部擴大,成立赤花劇社,為此,同時建起了紅場戲台。紅場戲台位於紅場廣場內,座東向西,前是可容上萬人的廣場,後是虎白墳村;右側有石講台和亭,講台下巨石有紅軍石匠翁千鐫刻的“鞏固蘇維埃政權”革命標語。
紅場戲台上演革命劇紅場戲台上演革命劇
赤花劇社的演員來自下林樟農民,邀請戲班歸來的林松為教戲先生,開始排演反映時勢短劇外,還演一些諸如《火燒臨江樓》的傳統劇目。後來,潮陽縣委宣傳部長林錦梅等兩位同志創作了《平江潮》供赤花劇社演出,因而紅場戲台又是潮劇史上第一個上演革命題材劇目的戲台。
紅場戲台開始是土台,竹架,上蓋亞鉛(鍍鋅)板。台四周用“谷笪”圍起,台面以汽燈照明。據虎白墳村老赤衛隊員回憶,每逢演出時,四鄉八里農民點火把前來觀看,赤衛隊員在廣場路口豎起竹節夾著缽仔的特殊煤油燈照明,盛況空前。
1932年,南山剿共司令張瑞貴大舉圍剿大南山老蘇區,偽連長龐柱從普寧流沙帶一連兵馬在演出時來襲擊,赤花劇社演員在老蘇區民眾掩護下,從密林中撤退。張軍只在戲台後山溝里查到一台來不及撤走的風琴,張軍用槍托砸毀出氣,同時放火燒掉戲台。1962年,潮陽縣人民政府為保護革命文物,撥款將戲台恢復修建,現存戲台是1962年按當年規模恢復的。

青山綠水英魂長留

從紅場廣場附近的半山腰上,有一座巍峨挺拔的革命紀念碑,這是為紀念第一、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在大南山地區犧牲的革命者而建立的紅場革命烈士紀念碑。該碑建成於1963年12月21日,碑座高2.28米,碑體為正稜台柱體,通高10.2米,碑頂端有浮雕五角星。碑文正面有“革命烈士紀念碑”字樣,背面是“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字樣。碑下埋葬著867名革命烈士的遺骸。
革命烈士紀念碑革命烈士紀念碑
紅場鎮革命烈士紀念碑1988年10月被廣東省人民政府授為廣東省重點保護紀念碑。紀念碑及機關文物保護設施還被原潮陽市立為愛國主義基地,成為接待各級黨政機關、民眾組織的團體機構和各地學校師生參觀、緬懷先烈並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地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