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土型鎳礦

紅土型鎳礦

紅土型鎳礦是一種典型的風化-淋積-殘餘礦床,主要產於超基性岩橄欖岩)上部的紅土風化殼中,其形態明顯受地形表面形態控制,主要分布在環太平洋亞熱帶熱帶海洋氣候的多雨地區。一直以來,由於受礦石選冶技術限制和生產成本偏高的制約,沒有得到很好的開發利用,使得大量該類型的礦床(體)得以完好保存或破壞較小;隨著選治技術的發展、創新和改進,生產成本大大降低,加之硫化鎳可供開發資源的明顯減少,紅土型鎳礦現已可以得到很好的開發和利用,已成為我國乃至全球工業生產用鎳的主要來源。未來世界鎳產品原料的供給將主要依靠紅土型鎳礦資源的開發利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紅土型鎳礦
  • 屬於:典型的風化-淋積-殘餘礦床
  • 產於:超基性要分布在環太平洋亞熱帶
  • 依靠:紅土型鎳礦資源的開發利用。
基本特徵,分布相對集中,礦床規模較大,礦體形態簡單,礦石類型較簡單,伴共生組份較多,找礦標誌明顯,礦床分帶特徵,礦體地質特徵,資源評價方法,礦石類型,

基本特徵

紅土型鎳礦為地殼表層風化殼型礦床,為含鎳基性-超基性岩體經風化-淋濾-沉積的殘餘產物。因此,具有以下特點:

分布相對集中

紅土型鎳礦大多集中分布在環太平洋亞熱帶-熱帶多雨地區,典型海洋氣候的陣發性降雨和地殼緩慢上升,為該類型礦床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如: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古巴、巴西、澳大利亞、巴布亞紐幾內亞等。此外,在亞熱帶-熱帶的其它地區也有零星分布,如:緬甸北部的達貢山、姆韋當,我國雲南省的元江等地。

礦床規模較大

紅土型鎳礦一般以多個礦體集中連片分布,面積從幾平方千米到幾百平方千米,單個礦體規模常可達到大型或超大型,連片礦區蘊藏的鎳金屬量為幾十萬噸到幾百萬噸,甚至可達上千萬噸以上。

礦體形態簡單

紅土型鎳礦屬超基性岩風化淋積殘餘礦床,礦體產於超基性岩上部的紅土風化殼中;礦體形態簡單,呈似層狀面形分布,範圍大體與紅土風化殼一致,明顯受地形表面起伏形態的控制。

礦石類型較簡單

紅土型鎳礦的礦石自然類型以褐鐵礦型和腐岩型為主,工業類型為矽酸鎳氧化礦石。鎳主要呈類質同象或吸附狀態分布在礦物中,分布較均勻。

伴共生組份較多

紅土型鎳礦伴生、共生組份較多,常見的有鐵、鎂、鉻、錳、鈷、釩等元素,礦石綜合利用價值較高,是冶煉優質鋼材的“天然合金礦石”。

找礦標誌明顯

大面積廣泛分布超基性岩的紅土風化殼,是紅土型鎳礦最直接、最重要的找礦標誌;高差變化不大或是地形緩坡地帶更有利於紅土型鎳礦的形成和保存。
紅土型鎳礦的上述特點,決定了其找礦方法勘查手段的簡單,通常採用探槽淺井和淺部鑽孔即可,易於快速勘查評價,找礦成本低;礦體適合採用重型挖掘和運輸設備進行大規模露天開採,開採成本較低;但由於鎳在礦石中的賦存狀態特殊,難於通過選礦來提高礦石鎳品位,多為直接冶煉,選冶成本相對較高。

礦床分帶特徵

典型超基性岩紅土風化殼可分為三個明顯的風化帶,從上至下為:殘餘紅土帶-腐岩帶-基岩。紅土殘餘帶以主鐵低鎂低鎳為特徵,主要由褐鐵礦組成;腐岩帶按風化程度不同由上至下可分為三層:紅黃色土狀腐岩、黃色黃綠色土塊狀腐岩、淺黃色至淺灰色塊狀腐岩,腐岩層是紅土型鎳礦的主要含礦層;基岩是未經風化作用的超基性岩原岩,也是形成紅土風化殼帶的母岩
殘餘紅土帶:多呈裼紅色、裼黃色,土狀、碎塊狀、蜂窩狀。主要礦物:裼鐵礦、針鐵礦赤鐵礦及少量次生石英高嶺土
腐岩帶:多呈紅黃色、黃色至淺黃綠色,呈土狀、碎塊狀、塊狀,上部風化較強多為土狀,向下逐漸減弱呈土狀與碎塊狀混雜,局部殘餘塊狀。主要礦物:蛇紋石橄欖石和少量裼鐵礦、針鐵礦,沒節理、裂隙分布有次生石英、鐵錳質薄膜。
基岩:暗綠色、棕灰色、灰黑色橄欖岩,緻密塊狀。主要礦物:橄欖石蛇紋石蒙脫石及少量頑火輝石殘餘物。

礦體地質特徵

鎳礦體主要產於超基性岩岩體頂部的紅土風化殼中的腐岩帶,分布範圍與紅土風化殼大體一致,礦體呈面形展布,多為層狀、似層狀、透鏡狀,其形態嚴格受地形表面形態及紅土風化殼發育程度控制。地形緩坡地段,礦體厚度較大且連續性穩定;山脊和陡坡,以及深切割的沖溝地段,礦體較薄,局部甚至出露基岩,導致礦體連續性較差。

資源評價方法

由於紅土型鎳礦屬於風化淋積殘餘礦床,礦與非礦之間為過渡關係,並無明顯截然邊界;加之後期礦山生產選冶技術對礦石質量要求嚴格,同時也為了提高礦體的綜合利用價值,需要插值及估算的元素較多(一般應該進行Ni、TFe、MgO、Si、Cr、Co的插值),在資源量估算時,其Ni邊界品位不宜採用人為確定的方法,也不適宜採用傳統資源量估算的方法(地質塊段法斷面法等)。通常可採用地質統計學的方法對紅土型鎳礦體(床)進行整體評價和資源量估算。根據樣品化學分析結果,採用統計學方法確定Ni礦化邊界品位變異係數和各種區域化變數的時空分布特徵,以此邊界品位建立礦體模型,採用距離反比加權法或是地質統計學的方法(克里格法)進行品位插值,進行整體評價,以適應不同時期、不同礦產品價格變化的需求,同時也便於礦山開採配礦。

礦石類型

紅土型鎳礦石的成因類型為矽酸鎳氧化礦石,自然類型以褐鐵礦型和腐岩型為主。褐鐵礦型礦石以低鎳高鐵低鎂為特徵,腐岩型礦石以高鎳低鐵高鎂富矽為特徵。
按當前的選冶技術和產品價格,根據礦石中Ni的含量,鎳礦石可以分為貧鎳礦石(Ni=1.00%~1.40%)和富鎳礦石(Ni>1.40%)兩類。
根據我國現行勘查規範,礦石的工業類型可分為鐵質礦石(MgO≤10%)、鐵鎂質礦石(10%~20%)、鎂質礦石(MgO>20%)三大類。
根據當前選冶工藝和技術,有時還需分別估算出不同矽鎂比期間值的資源量和分布特點,以利於分別開採和配礦。
紅土型鎳礦的選冶工藝和技術已趨於成熟,可以生產出氧化鎳、硫鎳、鎳鐵等中間產品。其中硫鎳,氧化鎳可供鎳精煉廠使用,以解決硫化鎳原料不足的問題;鐵鎳則主要用於製造不鏽鋼等。
對鎳礦體中下部的高鎳高矽鎂的鐵鎂質礦石和鎂質礦石,通常採用火法熔煉工藝,直接生產出鎳鐵產品;而鎳礦體中上部的低鎳高鐵低鎂的鐵鎂質礦石和鐵質礦石,多用濕法提取工藝。我國對中上部的低鎳高鐵低鎂的褐鐵礦含鎳和鐵質礦石,在火法冶煉技術上取得了重大突破,高鐵低矽部分可直接入爐冶煉,而高鎳低鐵鎂部分則採用礦熱爐冶煉,使得紅土型鎳礦在礦石質量和可利用性上,均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