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嘴黑鵯

紅嘴黑鵯

紅嘴黑鵯 (學名:Hypsipetes leucocephalus) 屬於雀形目鵯科。棲息地從馬達加斯加印度洋島嶼到亞洲的南部熱帶區印度斯里蘭卡東部、中國南部。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紅嘴黑鵯
  • 拉丁學名:Hypsipetes madagascariensis
  • 別稱:紅嘴烏秋、紅嘴筆仔(閩南語、客家語)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鳥綱
  • :雀形目
  • :鵯科
  • :紅嘴黑鵯
  • 英文名:Black Bulbul
簡介,生態,繁殖,特徵,分布,習性,鳴叫,相關傳說,

簡介

紅嘴黑鵯亦稱“紅嘴鳥秋”。屬雀形目,鵯科。為海南、台灣等省的留鳥,亦是常見的籠養鳥類。體長一般為22-24厘米,雌雄鳥羽毛基本相同。全身羽毛為黑色,飛羽略帶灰色。嘴、腳皆紅色。腳很短,故又有“黑短腳鵯”之稱。

生態

平時多棲於高山喬木林中或開闊地,常在樹冠上活動,較少下地覓食或活動。冬季常成群向山麓或平原遷徙。鳴叫聲多樣。有時能發出“ Weenk”,如同貓的鳴叫聲。食性較雜,以植物的漿果和昆蟲為主。飼養管理與紅耳鵯相似。

繁殖

該鳥繁殖在4—7月間,最遲在8月上旬。巢由樹皮碎屑、雜草和苔蘚之類構成,呈深杯狀,多築在樹權間。每窩產卵3-5枚,最多為6枚。卵白色而帶粉紅,並具有淡紫、紫紅和紅褐色大小不等的斑點或條紋。

特徵

紅嘴黑鵯身長約24至25厘米,有長尾巴,身體羽毛則依各亞種從灰黑色到黑色,嘴和腳為紅色且頭部有黑色松冠羽。
紅嘴黑鵯
公母鳥外型相似,亞成鳥無黑色松冠羽。
體長24公分,全身羽毛黑色,嘴、腳鮮紅色,頭頂略有羽冠。

分布

在廣大的地區中有數種亞種,大部份是身體羽色的差異。
此鳥種可發現於闊葉樹森林和耕地區,築巢於樹木或灌木,一鳥窩有2至4個蛋。

習性

棲息低、中海拔山坡地及森林邊緣地帶,喜大群於大樹或枯枝上層活動,群棲或群飛喧鬧吵雜。以植物果實及昆蟲為食,尤喜食漿果如構樹、樟樹、木瓜、雀榕,台灣特有亞種石門水庫極為普遍易見。

鳴叫

單獨或三兩隻時發出「嘁、嚓、嘁」,類似「小氣鬼、小氣鬼」音調,有時叫「喵-」似貓叫聲。
紅嘴黑鵯的食物有種子和昆蟲,經常成群或棲或飛尋找食物。特別是喜歡莓果。紅嘴黑鵯相當喧鬧,常發出大聲的“喵-、喵-”或“小氣鬼、小氣鬼”或“嘰喳、嘰喳”叫聲。

相關傳說

有一種鳥叫做紅嘴黑鵯,上天派這種鳥把火傳到人間來。它的嘴巴叼著火種,腳上也抓著火種,不辭千辛萬苦。結果嘴巴、腳爪被炙熱的火焰燒紅,全身上下都被煙燻成烏黑的了,因此,人們都非常尊敬紅嘴黑鵯,稱之為“火焰之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