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瑟夫·羅西娜·列文涅

約瑟夫·羅西娜·列文涅

約瑟夫·羅西娜·列文涅(1880年出生於基輔,1976年在加州格倫代爾逝世)前蘇聯鋼琴家,教育家,約瑟夫·列文涅的妻子羅西娜·列文涅是美國朱利亞音樂學院一位有獨特個性的傳奇老師。她教出來的許多學生都成為當今著名的鋼琴家和教師。她的熱情、實事求是的態度、幽默感、富於青春活力的好奇心以及說話時濃郁的前蘇聯口音,這一切成了她教學風格的標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約瑟夫·羅西娜·列文涅
  • 出生地:基輔
  • 出生日期:1880年
  • 職業鋼琴家,教育家
個人簡介,作品評價,個人評價,偉大的教師,高尚的人物,

個人簡介

約瑟夫·羅西娜·列文涅1880年出生在基輔,就學於莫斯科音樂學院,是該校第一個獲得金質獎章的女生。畢業才一個星期,她就與世紀著名鋼琴家約瑟夫·列文涅結婚了。婚後除了與丈夫有時舉辦重奏音樂會外,大部分精力都用在安排丈夫工作上了。1900年到1906年在提比里西與莫斯科教學,l907年定居柏林,兩人作為雙鋼琴手到歐洲和俄羅斯巡演。據說當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列文涅夫婦雙雙被德軍俘虜,後逃脫。1919年後移民美國紐約,1921年起,列文涅夫婦兩人都前往茱麗亞音樂院任教,其夫約瑟夫·列文涅於1944年12月2日在紐約逝世。而羅西娜·列文涅一直在朱利亞學院教鋼琴長達12年,直到她1976年逝世,享年96歲1919年,列維涅夫婦遷居紐約不久,約瑟夫的音樂會美國譽聲貫耳,他和羅西娜繼續開雙鋼琴音樂會。羅西娜逐漸專心於教學,她生了兩個孩子,同時還照料約瑟夫的獨奏音樂會有關事宜。 約瑟夫·羅西娜·列文涅是一位有新思想、善於開拓進取的女人,即使是到她晚年,她仍保持著旺盛的精力.1955年她與阿斯彭音樂學校和音樂節有了聯繫,她在那裡執教了好幾年。1963年,82歲的她回到舞台,在列昂納德·伯恩斯坦的指揮下,彈奏蕭邦1975年在南加州大學開的大師班課,吸引了一大批國際上年輕的、有才華的鋼琴家前來聽課。在南加州大學的大師班課上,丹尼爾·波拉克出來幫忙,他回想起她講的曲目很廣泛,談到的音樂話題也很多。“在一次獨奏會上,鋼琴家們彈了四首協奏曲,列文涅夫人特別注意代替樂隊的第二鋼琴的演奏。事實上,她的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彈第二鋼琴的學生,而不是彈獨奏的學生。”
約瑟夫·羅西娜·列文涅約瑟夫·羅西娜·列文涅
她的許多學生成為著名的教師,許多人在重要的國際比賽中得獎,如范·克萊本、約翰·布朗寧、約翰·威廉士。她知道彈琴當職業的艱巨性,所以她希望學生掌握大量曲目,包括優秀的鋼琴文獻。迪希特說:“列文涅夫人讓我每周學一首新的曲子,所以我掌握了許多曲目。1966年他參加完柴科夫斯基比賽回來,列文涅夫人叫他謝絕大多數音樂會的預訂,靜下來繼續學習。她勸告他:“坐下來,學習更多曲目。”她93歲高齡時,出席了帕拉托爾夫婦在紐約的首次雙鋼琴音樂會。約瑟夫·列文涅1874年出生於莫斯科附近的奧列里,1944年在紐約逝世。約瑟夫1885年進入莫斯科音樂院師事瓦西里.薩福諾夫,同學包括史克里亞賓與拉赫曼尼諾夫,1889年在莫斯科以貝多芬第五號鋼琴協奏曲首度登台演出(指揮是安東·魯賓斯坦),1895年在魯賓斯坦鋼琴大賽中獲獎。約瑟夫與鋼琴家羅西娜·貝西(1880年出生於基輔,1976年在加州格倫代爾逝世)在1898年結婚,之後在歐美等地擔任獨奏家與鋼琴教師,1900年到1906年在提比里西與莫斯科教學,1906年由薩福諾夫指揮在美國首度登台,1914年前都在各地巡迴演出,l907年定居柏林。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列文涅夫婦被德軍俘虜,1919年移民美國,1921年起,夫婦兩人都往茱麗亞音樂院任教,其中范·克萊本是羅西娜最出名的學生之一。約瑟夫的錄音不多,但是每一首都顯露出他黃金時期時的無瑕技巧與分句的精妙,成功的結合了技巧與如詩般的氣質。

作品評價

在1917年出版的《偉大鋼琴家的演奏》書中,有一篇文章正好可為列文涅駭人的技巧提供解答。列文涅表示,他的技巧根基不是建築在「散沙上,而是在岩石上。舉例來說,(俄國的)音樂院考試第一關就是技巧。如果學生沒有通過演奏技考審查,根本連彈曲子的機會都沒有。技巧不夠熟練,這就表示他無法妥當的預習與學習,沒有能力正確詮釋一個簡單樂句,無論如何都不能成為一個演奏家。(只有)在音樂院最後三年後四年,學生才有機會演奏著名的鋼琴曲,而且只有有天份的學生才能念完最後一年。在最先的五年里,所有俄國學校的日常課程都以音階、琶音為重心。所有的技巧都本歸於這些簡單的東西……音階和琶音課程會隨著時間愈來愈難,種類愈來愈多,速度要求更快,而且不能從日常課程中省略。如果沒有反覆練習這些基本技術就想彈曲子,這在俄國是會被嘲笑的。很驚訝在美國看到一些學生能夠很完美無缺的演奏某些作品,但是幾年以後,當沒有每天練習基本技巧的問題浮現後,他們才發覺自己的音樂領域很難擴展。當然,除了音階之外還得加入其它的基本練習,但是一般而言,最高深的技巧都是源自音階與琶音練習。練習音階與琶音不能機械化或按表操課似的動作,這得看老師是如何教導學生。事賓上,如果學生覺得練習音階是很枯燥或討厭的事,老師得負最大的責任,因為學生沒有仔細思考,沒有注意到演奏音階還應該注意音色差別、穩定度、觸鍵與節奏等等。」 關於約瑟夫·羅西娜·列文涅對練習曲看法的訪談《鋼琴演奏的基本原則》也曾經在1924年付梓。在這篇訪談里,列文涅提到音色與觸鍵的問題,他認為「鋼琴不是打字機,只要重擊就會發出清晰乾淨的聲音。相反的,要想像你是在鐵絲上彈琴,透過琴捶讓它們發出柔和的聲音,不是在硬金屬條上演奏。手指碰觸到琴鍵時,要覺得是在控制這個琴鍵,而不是在敲或重擊琴鍵。這當中的感覺非常不一樣。不要把琴鍵當成書桌,這個想法完全錯誤。把彈琴當成在書桌前演奏的人,是不會有好音色的。」
約瑟夫·羅西娜·列文涅約瑟夫·羅西娜·列文涅

個人評價

偉大的教師

細節讓約瑟夫·羅西娜·列文涅的音樂有著精巧、優美的觸感,上臂與前臂輕盈到有如「在空中飄動」以及「完全不僵硬或緊繃」。對列文涅來說,光是優雅的動作毫無意義,「如果每一個琴鍵都不能觸鍵完全,那么手指一定只會停留在琴鍵的表面而已。這些基本原則可在約瑟夫·羅西娜·列文涅的教學方法裡發現。前《紐約客》雜誌樂評人溫斯羅普·沙堅特表示「根據安東·魯賓斯坦的傳統,她總是先讓學生在心裡培養出適當的情緒,這樣才能彈出鋼琴最美的音色與技巧。「想像你想彈出的替音,然後把它彈出來。」她一次又一次告訴學生。想像與思考不是那么是容易。情緒是個人在彈琴時一定要有的,但是光有感覺還是不夠,感情還得清晰的傳達給聽者、出乎意料之外的是,少有初出茅廬的鋼琴家能讓聽眾和他們有同樣的感覺。控制樂曲里的每一種音色、樂句的高潮起伏,切中紅心的讓聽眾感同身受,音樂所要求的客觀性和情感一樣重要。

高尚的人物

對於克萊本來說,「約瑟夫·羅西娜·列文涅不只是位偉大的教師,她也是個高尚的人物……母親曾跟隨阿圖.弗利德海姆學琴,而他的第一個鋼琴老師就是安東.魯賓斯坦。她要我傳續這個傳統,傳續俄國鋼琴學派的教學與演奏方式。這就是為什麼母親會那么希望我能進入茱麗亞音樂院師從約瑟夫·羅西娜·列文涅。她欣賞她,她聽過列文涅夫婦的音樂會,知道他們的音樂是多么的有內涵而又美麗。約瑟夫·羅西娜·列文涅教我的時候不太彈琴,她只會偶爾示範一、兩個樂句。但是,我記得有回上課前,我聽見她在琴房裡彈蕭邦練習曲,我悄悄打開房門,呆若木難的站在邢兒,這可能是我聽過最美的音樂……她喜歡彈琴,也希望能多在公開場合彈琴。她在八十多歲的時候曾經告訴我:『希望能多舉辦幾場音樂會。』身為一個鋼琴家,她的音色有如琥珀,在琴鍵前永遠都是輕鬆自在的,傳達出令人著迷的優雅與高貴氣質。我很遺憾沒聽過列文涅先生的現場演出,但是小時候就聽過他的唱片……最讓我激動的錄音就是《美麗的藍色多瑙河》,技巧的完美是前所未見的……我認為《節慶》也是很令人懷念的錄音,實在好極了!列文涅夫人告訴我,這首曲子本來不在錄音計畫里,她和丈夫錄完莫扎特雙鋼琴奏鳴曲後還有一點時間,所以決定加彈這首曲子,錄音一氣呵成他們就是坐下來,然後彈完,真不可思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