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龍鳴劍烈士

紀念龍鳴劍烈士

《紀念龍鳴劍烈士》是近代詩人吳玉章先生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該詩表達了詩人對以龍鳴劍為代表的革命先烈的沉痛悼念,以及對他們高尚的革命情懷和革命精神的讚揚。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紀念龍鳴劍烈士
  • 創作年代:近代
  • 作品出處:《吳玉章歷史文集》
  • 文學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吳玉章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紀念龍鳴劍烈士
錦江餞別發高音,舉座沉吟感慨深②。
智借激流傳警報,憤歸故里起民軍③。
出門拔劍誓除趙,病榻遺言速滅清④。
畢竟英雄人敬仰,萬千父老哭忠魂⑤。

注釋譯文

①龍鳴劍:四川榮縣人,在日本留學時加入同盟會武昌起義前,即1911年七八月間,為榮縣起義的領導者之一,後在仁壽縣與清兵作戰失利,到嘉定病死,是辛亥革命烈士之一。
錦江餞別發高音,舉座沉吟感慨深:1907年,川籍同盟會員王仰思、秦彝鼎等前往雲南少數民族地區發動革命,行前會員曾在東京的錦江春飯店為他們餞別,龍鳴劍於席間引吭高歌,舉座為之感動。
③智借激流傳警報,憤歸故里起民軍:1911年夏四川保路鬥爭達到高潮的時候,龍鳴劍等於成都城南農事試驗場裁成木板數百片,寫上要求各地回響成都人民鬥爭的號召,塗上桐油,包上油紙,然後投入河中,讓其順著四通八達的河流漂至下游各地。這種有效的通訊方法被稱為“水電報”。1911年8月,龍鳴劍等於四川榮縣起義,這支起義軍後與其他起義軍合併,組成東路民軍,龍任參謀長。
④出門拔劍誓除趙,病榻遺言速滅清:龍鳴劍率領起義軍離開榮縣城門的時候,曾拔劍起誓道:“不殺趙爾豐,決不再入此門!”龍鳴劍于軍中積勞成疾,臨死前仍念念不忘革命工作。他對如何殺趙滅清提出了許多寶貴意見。按:趙爾豐,是清朝派到四川去鎮壓革命的劊子手,任四川省總督。
⑤萬千父老哭忠魂:龍鳴劍病死下葬時,當地民眾自動前往送葬者達一萬二三千人。

作品鑑賞

龍鳴劍是一位有智有謀又有勇的革命英才,他為辛亥革命奔波,積勞成疾,獻出了年輕的生命,人民懷念他,為失掉這樣一位優秀的兒子“萬千父老哭忠魂”。作為同學、戰友的吳玉章更是分外痛惜和懷念。1961年,當辛亥革命50周年紀念來臨之際,亦是龍烈士捐軀五十周年祭日,撫今追昔,吳老自不能不憶起那些為創建新中國拋頭顱灑熱血的仁人志士們,沒有他們披荊斬棘、流血犧牲,哪會有社會主義的新中國
然而,紀念不是如世俗的祭典,燒上一柱香,僅表達對先烈的感激之情。重要的是發掘和發揚、繼承先烈精神,完成先烈未竟之志,在新的時代有新的開拓、前進。這樣,一首好的悼念詩作就要求不是一般追悼死者的例行傳辭,說一些好話或表彰幾件好事,而是應抓住烈士思想品格中最精純、最崇高之點、最閃光最感人處加以展示,讓烈士的精神通過詩篇傳達到後世讀者心中,不期然而然地產生感染力,於無形之中褒揚烈士精神,使讀者以烈士為楷模,走烈士之路,為國家、人民和社會主義出謀獻力。吳老的這首以七律形式寫成的悼念詩便具有這樣的效果。詩哭死者,而決無傷感之意;語慰忠魂,卻並非一般安魂曲,而是一首極精煉地道出了龍烈士革命精神品格、鼓舞人踏著烈士足跡前進的戰歌。詩短而意賅,卻又十分具體可感。作者從烈士一生中選擇了5件典型事例熔之於詩作中,構成骨架。
其一是在東京錦江春戰友們為龍鳴劍等回國赴雲南發動起義壯行,龍引吭高歌,震驚四座,表現了一個青年革命者激情滿懷為拯救中華民族獻身的決絕精神;其二是在四川保路運動高潮中,為發動民眾,龍想出被譽為“水電報”的奇妙方法;其三便是作為辛亥革命前奏曲的榮縣起義,龍率軍出城門時的拔劍宣誓(此二事,前者表現了足智多謀,後者則接第一件事進一步表現了龍的驍勇和堅決態度);其四,則藉病榻遺言說明烈士不達目的死而不已,一息尚存仍想著革命的可貴精神;其五變換角度,從萬千父老為烈士送葬痛哭忠魂一事,寫出了烈士精神已在人民心中開花,必將得到繼承和發揚。
全詩充滿對戰友先烈的痛悼、懷念的真情,而這真情又主要通過烈士的事跡表現出來。情因事而具形象化更加感人;事因情的灌注而血肉愈益豐滿,更令人不忘而倍增對先烈的懷念與敬仰。

作者簡介

吳玉章(1878—1966),原名永珊,號樹人,四川榮縣人。我國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教育家,馬克思主義歷史學家和語言文字學家,新中國教育的開拓者,中國人民大學的創始人。1948年任華北大學校長,1950年一1966年任中國人民大學校長。與董必武、徐特立、謝覺哉、林伯渠一起被尊稱為“延安五老”。主要著作有《辛亥革命》《吳玉章歷史文集》《吳玉章回憶錄》。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