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茶藨子(原變種)

糖茶藨子(原變種),落葉小灌木,高1-2米;枝粗壯,小枝黑紫色或暗紫色,皮長條狀或長片狀剝落。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糖茶藨子
  • 拉丁學名:無
  • 別稱:無
  • :植物界
  • 種類:落葉小灌木
  • :1-2米
  • :粗壯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落葉小灌木,高1-2米;枝粗壯,小枝黑紫色或暗紫色,皮長條狀或長片狀剝落,嫩枝紫紅色或褐紅色,無毛,無刺;芽小,卵圓形或長圓形,長3-5毫米,寬1-2.5毫米,先端急尖,具數枚紫褐色鱗片,外面無毛或僅鱗片邊緣具短柔毛。葉卵圓形或近圓形,長5-10厘米,寬6-11厘米,基部心臟形,上面無柔毛,常貼生腺毛,下面無毛,稀微具柔毛,或混生少數腺毛,掌狀3-5裂,裂片卵狀三角形,先端急尖至短漸尖,頂生裂片比側生裂片稍長大,邊緣具粗銳重鋸齒或雜以單鋸齒;葉柄長3-5厘米,稀與葉片近等長,紅色,無柔毛或有少許短柔毛,近基部有少數褐色長腺毛。花兩性,開花時直徑4-6毫米;總狀花序長5-10厘米,具花8-20餘朵,花朵排列較密集;花序軸和花梗具短柔毛,或雜以稀疏短腺毛;花梗長1.5-3毫米;苞片卵圓形,稀長圓形,長1-2毫米,寬0.8-1.5毫米,位於花序下部的苞片近披針形,先端稍鈍,微具短柔毛;花萼綠色帶紫紅色暈或紫紅色,外面無毛;萼筒鐘形,長1.5-2毫米,寬2.5-3.5毫米;萼片倒卵狀匙形或近圓形,長2-3.5毫米,寬2-3毫米,先端圓鈍,邊緣具睫毛,直立;花瓣近匙形或扇形,長1-1.7毫米,寬1-1.4毫米,先端圓鈍或平截,邊緣微有睫毛,紅色或綠色帶淺紫紅色;雄蕊幾與花瓣等長,著生在與花瓣同一水平上,花絲絲狀,花葯圓形,白色;子房無毛;花柱約與雄蕊等長,先端2淺裂。果實球形,直徑6-7毫米,紅色或熟後轉變成紫黑色,無毛。花期4-6月,果期7-8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1200-4000米的山谷、河邊灌叢及針葉林下和林緣。

分布範圍

產於湖北(巴東、竹溪)、四川(西部、北部)、雲南(西北部)、西藏(東部、東南部至南部)。克什米爾地區、尼泊爾、錫金和不丹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喜馬拉雅山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