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

塗抹或粘合使封閉起來,形聲。從米,胡聲。本義同“餬”。稠粥:日用面一斗為糊,以供緘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糊
  • 拼音:hū hú hù
  • 注音:ㄏㄨ ㄏㄨˊ ㄏㄨ
  • 吳音:wu(平/1;去/3)/ ghou陽平
  • 部首:米
  • 部外筆畫:9
  • 總筆畫:15
編碼信息,基本字義,詳細字義,糊hū,糊hú,古籍解釋,

編碼信息

五筆86&98:ODEG
倉頡:FDJRB
鄭碼:UFJQ
筆順編號:4312 3412 2513 511
四角號碼:97920
UniCode:CJK
統一漢字:U+7CCA

基本字義

[ hú ]
  • 1.用黏性物把紙、布等粘起來或粘在別的器物上:~信封。~牆。~頂棚。~風箏。
    2.同“煳”。
    3.粥類食品。
[ hū ]
  • 用較濃的糊狀物塗抹縫子、窟窿或平面:用灰把牆縫~上。往牆上~了一層泥。
[ hù ]
  • 樣子像粥的食物:面~。芝麻~。辣椒~。

詳細字義

糊hū

〈動〉
(1) 塗抹 [plaster]。如:糊牆縫;糊窟窿;糊上一層泥。
(2) 詞綴:疊用在形容詞後加重程度。如:黑糊糊,粘糊糊。

糊hú

〈名〉
同“餬”。稠粥[thick congee;thick gruel]。
日用面一斗為糊,以供緘封。——唐·馮贄《雲仙雜記》引《宣武盛事》。
◎ 糊 hú
〈動〉
(1) 用漿糊或用別的粘劑粘合 [paste]。如:糊刷(裱糊上所用的鬃質扁形刷子);糊紙(用紙沾貼上去);糊裱(用紙等糊窗戶、牆壁、頂棚等)。
(2) 用粥填塞。比喻勉強維持生活 [make both ends meet;live from hand to mouth]
今既餬口無以至來秋,來秋或復不熟,將如之何?——《魏書
◎ 糊
〈形〉
(1) 同“煳”。食品、衣物等經火變得黃黑髮焦 [burnt]。如:糊飯;饅頭烤糊了。
(2) 不清楚,不明事理 [confused]。如:糊突(指人頭腦不清楚或不明事理);糊突突(一塌糊塗);糊塗桶(糊突蟲,罵人話)。
糊 含糊hù
〈名〉
像稠粥一樣的食物 [paste]。如:辣椒糊;麵糊;糨糊。口語中多念輕聲。
◎ 糊 hù
〈動〉
(1) 敷衍。彌縫缺失 [be perfunctory]。如:糊弄(將就)。
(2) 矇混 [muddle through]。如:糊弄(欺騙;矇混);你別糊人。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未集上】【米字部】糊·康熙筆畫:15·部外筆畫:9
《廣韻》戸吳切《集韻》《韻會》《正韻》洪孤切,𠀤音胡。《說文》黏也。
又《篇海》煑米及麫為粥。《宋正考父鼎銘》饘於是,粥於是,以糊余口。
又模糊,漫貌。《杜甫詩》駞背錦模糊。
又《字彙補》許骨切,音忽。《金壷字考》糊塗,音忽突。 《說文》本作𪏻。或作䊀。《集韻》或作𩰯。亦作𪍒、𪐉。
又作䉿、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