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頸龜

粗頸龜

粗頸龜,別名沼澤龜,是一種中等大小的黑色淡水龜,因為顏色單調,不美觀 ,有人稱之為 “牛屎龜”。粗頸龜可通過幼體背甲上的3條脊棱(雖然成體只有1條脊棱)同婆羅洲的其他龜類相區別。背甲的後部還有鋸齒狀邊緣,成體的椎盾區域是扁平的。成年雄性可通過相對更長更粗的尾部來辨別,且腹甲稍顯凹陷。除此之外,成年雌性保留有淺色的頭部斑點,而雄性的這些斑點會隨著生長逐漸褪去。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粗頸龜
  • 拉丁學名:Siebenrockiella crassicollis
  • 別稱:Black Marsh Turtl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爬行綱
  • :龜鱉目
  • 亞目:潛頸龜亞目
  • :龜科
  • 亞科:淡水龜亞科
  • :粗頸龜屬
  • :粗頸龜
  • 分布區域:跨過緬甸南部,南至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半島、新加坡
  • 英文名稱:Siebenrockiella crassicollis
介紹,外部形態,生活習性,自然史,繁殖,飼養注意,分布,瀕危程度,

介紹

粗頸龜(Siebenrockiella crassicollis),又名白頰龜,是粗頸龜屬下的一種龜。以往此屬內只有它們唯一的物種,但根據基因分析及型態,巴拉望龜也被納入此屬中。粗頸龜的上顎中央稍微向下垂,其形態仿佛就像在笑的樣子。

外部形態

該龜頭部黑色或灰黑色,吻部較鈍。背甲為黑色,中央脊棱明顯 ,後部邊緣呈鋸齒狀 ,背甲中間的椎凳像蘑菇。幼體時背甲上有 3 條脊棱 ,但成年後只有 1 條脊棱 ,這可以同該地區的其他龜類相區別。雌雄的辨別 ,成年雄性可通過相對更長更粗的尾部來辨別 ,且腹甲稍顯凹陷。另外 ,該龜臉頰部分長有白斑,因此也有人稱 “白頰龜”,成年雌性頭部較大,保留有淺色的頭部斑點;而雄性的這些斑點逐漸褪去。
粗頸龜

生活習性


粗頸龜
棲息在流動緩慢或靜止的水體中,例如沼澤、池塘 、溪流和湖泊。它多數時間躲藏在水底的泥里,膽小,以小魚、小蝦和水生動物為主食,它同時也是食腐動物。粗頸龜一般在水中進食,但在夜間也會上岸吃草。龜類一般都是夜行動物 ,但該龜 “特立獨行”,白天活動,在昏暗的地方會嗜睡。飼養者要了解它這一特性 。

自然史

它多數時間躲藏在水底的泥里,它肉食的食譜包括水生動物,例如蠕蟲、蝸牛、小蝦還有青蛙,它也是食腐動物。雖然在水中進食,但在夜間也會上岸吃草。雄性求愛時會擺動它們的頭部,已讓異性明白。每年3至4窩,每窩僅產1至2枚卵,細長形的卵測量平均值為45x19mm。稚龜背甲的測量長度大約為52mm。

繁殖

雄性求愛時會擺動它們的頭部 ,來讓異性明白。雌龜每年產蛋 3~4 窩,每窩 1~2 枚卵

飼養注意

粗頸龜對水的依賴性強,若長期飼養在陸地上,眼睛會下陷,有時眼瞼會粘在一起 ,甲殼會翹來。這樣的龜突然進入深水,常呈漂浮態不沉,飼養時應先在淺水過渡一段時間 ,在逐步加深。

分布

這個品種的分布跨過緬甸南部,南至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半島、新加坡,此外還有蘇門答臘島、爪哇和婆羅洲

瀕危程度

粗頸龜屬於世界自然保育聯盟《瀕危物種紅皮書》的易危物種,也是去年所破獲的11種瀕危亞洲龜的一種。
粗頸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