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毛山柳菊

粗毛山柳菊

粗毛山柳菊(Hieracium virosum Pall.),多年生草本植物,一般高40-80厘米,莖直立,單生或少數成簇生,頭狀花序多數或極多數在莖枝頂端排成傘房花序或長圓錐花序,花果期6-10月。生於山坡草地、林下或灌叢中,現主要分布於亞洲東部。

(概述圖片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繁殖方法,栽培技術,常見病害,防治方法,植物文化,

形態特徵

粗毛山柳菊,為多年生草本植物,一般高40-80厘米,有粗厚的根狀莖。莖直立,單生或少數成簇生,粗壯,基部直徑4-6毫米,下部通常紫紅色,被稍稠密的長剛毛,上部無毛,傘房花序狀或長圓錐花序狀分枝。基生葉及下部莖葉在花期不存在;中部莖葉多數,卵形、卵狀披針形、長橢圓狀披針形或長橢圓形,長5-8厘米,高1. 5-5厘米,頂端急尖或短漸尖,基部無柄,心形抱莖,邊緣全緣,無鋸齒或有稀疏的尖齒,兩面或僅下面沿脈被稀疏的長剛毛;向上的莖葉漸小,與中部莖葉同形並被等樣的毛被。
粗毛山柳菊粗毛山柳菊
頭狀花序多數或極多數在莖枝頂端排成傘房花序或長圓錐花序,花序梗無毛。總苞鐘狀,長1.1厘米;總苞片4層,向內層漸長,外層小,披針形、線形或寬線形,長3毫米,寬1毫米,中層披針形,長4.5-8毫米,寬1.5毫米,最內層披針形,長1. 1厘米,寬約1毫米,全部總苞片頂端鈍或急尖,綠色至黑色,外面無毛。
舌狀小花舌狀。瘦果圓柱形,長3毫米,黑紫紅色,頂端截形,有10條高起的等粗的縱肋。冠毛淡黃色,長6毫米,鋸齒狀。花果期6-10月。

生長環境

粗毛山柳菊生長於海拔1 700-2 100米的山坡草地、林下或灌叢中。適應性強,對氣候和土壤條件要求不嚴,我國各地均有栽培,微酸、微鹼性土壤都能生長。小菊的耐寒力比大菊強,花經幾次嚴霜而不凋謝。溫度在10℃以上隱芽可以萌發, 20-25℃的溫度最適宜生長。耐乾旱,伯積水,喜疏鬆肥沃含腐植質多的沙質土壤、涼爽的氣候和充足的陽光。
短日照植物,在春夏長日照的季節里,只能進行營養生長。立秋以後,隨著天氣的轉涼,日照時間的縮短,才能開始花芽分化,孕育花蕾,冒霜開出艷麗的花朵。

分布範圍

粗毛山柳菊國內主要分布於內蒙古(呼倫貝爾盟)、新疆(塔城、尼勒克、清河、新源、阿勒泰、阿巴河、布爾津、額敏、裕民、昭蘇)等地。國外在伊朗、印度、蒙古、日本、俄羅斯(歐洲部分、西伯利亞、遠東地區)、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俄羅斯伏爾加河下游地區。

繁殖方法

扦插
分為芽插、嫩枝插、葉芽插。芽插,在秋冬切取植株腳芽扦插。選芽的標準是距植株較遠,芽頭豐滿。除去下部葉片,按株距3-4厘米,行距4-5厘米,插於溫室或大棚內的花盆或插床中,保持7-8℃室溫,春暖後栽於室外。嫩枝插,此法套用最廣,多於4-5月扦插,截取嫩枝8-10厘米作為插穗,在18-21℃的溫度下,3周左右生根,約4周即可定植。露地插床,介質以素沙為好,床上應遮蔭。全光照噴霧插床無需遮蔭。葉芽插,從枝條上剪取一張帶腋芽的葉片扦插,此法僅用於繁殖珍稀品種。
分株
一般在清明前後,把植株掘出,依根的自然形態帶根分開,另植盆中。
嫁接
為使棕毛厚喙菊生長強健,用以做成“十祥錦”或大立菊,可用黃蒿或青蒿作砧木進行嫁接。秋末蒿種,冬季在溫室播種,或3月間在溫床育苗,4月下旬苗高3-4厘米時移於盆中或定植田間,5-6月間在晴天進行劈接。
組織培養
用組織培養技術繁殖菊花,有繁殖迅速、成苗量大、脫毒及保持品種特性等優點。基本培養基為MS,附加適量植物激素,pH5.8。用菊花莖尖、嫩莖或花蕾為外植體,切成0.5厘米的小段接種。培養室溫度為25℃+1℃。每日照光8小時,光強3000-4000勒克斯。經1-2個月培養,可誘導成苗。

栽培技術

常見病害

常見病害有白粉病黑斑病莖腐病花葉病。蟲害主要有蚜蟲、紅蜘蛛、尺蠖、菊虎(菊天牛)、蠐螬、潛葉蛾幼蟲、蚱蜢及蝸牛等。

防治方法

常見病害均屬真菌類,皆因土壤濕度太大,排水和通風透光不良所致。主要改善生態環境予以預防。盆土宜用1:80福馬林液消毒,生長期可用80%的可濕性代森鋅液或50%的可濕性托布津液噴治。

植物文化

菊,花之隱者也,曾被陶淵明賦予隱士的靈性,用菊花來寄予對田園與隱逸幽靜生活的嚮往;“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這首詩詮釋出菊花是堅強勇敢戰士的形象象徵;李清照的詞下,菊花被化作悽美柔情的形象,是她抒發感情的寄予對象,一首《醉花陰》在西風下,道出了人比黃花瘦的憂愁與相思;鮮花凋零時是一種悽美,但菊花卻不似其它凋零的花瓣,等待著片片落地,“墮地良不忍,抱枝寧自枯”是菊花堅守節操的象徵,它的高潔品格被詩人讚頌也被世人欣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