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葉羊蹄甲

粉葉羊蹄甲

粉葉羊蹄甲(拉丁學名:Bauhinia glauca (Wall. ex Benth.) Benth.)是豆科羊蹄甲屬木質藤本,除花序稍被銹色短柔毛外其餘無毛;卷鬚略扁,旋卷。產廣東廣西江西湖南貴州雲南。生於山坡陽處疏林中或山谷蔽蔭的密林或灌叢中。印度、中南半島、印度尼西亞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香港。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粉葉羊蹄甲
  • 拉丁學名:Bauhinia glauca (Wall. ex Benth.) Benth.
  • 別稱:羊蹄甲藤
  • 二名法:Bauhinia glauca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Archichlamydeae
  • :薔薇目 Rosales
  • 亞目:薔薇亞目 Rosineae
  • :豆科 Leguminosae
  • 亞科:雲實亞科 Caesalpinioideae
  • :紫荊族 Trib. Cercideae
  • :羊蹄甲屬 Bauhinia
  • 亞屬:顯托亞屬 Subgen. Phanera
  • :粉葉羊蹄甲
  • 亞種:鄂羊蹄甲、薄葉羊蹄甲、顯脈羊蹄甲、密花羊蹄甲
  • 分布區域:印度、印度尼西亞、中南半島以及中國大陸的西南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亞種,鄂羊蹄甲,薄葉羊蹄甲,顯脈羊蹄甲,密花羊蹄甲,

形態特徵

木質藤本,除花序稍被銹色短柔毛外其餘無毛;卷鬚略扁,旋卷。葉紙質,近圓形,長5-7(-9)厘米,2裂達中部或更深裂,罅口狹窄,裂片卵形,內側近平行,先端圓鈍,基部闊,心形至截平,上面無毛,下面疏被柔毛,脈上較密;基出脈9-11條;葉柄纖細,長2-4厘米。傘房花序式的總狀花序頂生或與葉對生,具密集的花;總花梗長2.5-6厘米,被疏柔毛,漸變無毛;苞片與小苞片線形,錐尖,長4-5毫米;花序下部的花梗長可達2厘米;花蕾卵形,被銹色短毛;花托長12-15毫米(花盛開時長達20毫米),被疏毛;萼片卵形,急尖,長約6毫米,外被銹色茸毛;花瓣白色,倒卵形,各瓣近相等,具長柄,邊緣皺波狀,長10-12毫米,瓣柄長約8毫米;能育雄蕊3枚,花絲無毛,遠較花瓣長;退化雄蕊5-7;子房無毛,具柄,花柱長約4毫米,柱頭盤狀。莢果帶狀,薄,無毛,不開裂,長15-20厘米,寬4-6厘米,莢縫稍厚,果頸長6-10毫米;種子10-20顆,在莢果中央排成一縱列,卵形,極扁平,長約1厘米。花期4-6月;果期7-9月。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陽處疏林中或山谷蔽蔭的密林或灌叢中。
粉葉羊蹄甲

分布範圍

廣東廣西江西湖南貴州雲南。印度、中南半島、印度尼西亞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香港。

亞種

鄂羊蹄甲

葉片分裂僅及葉長的1/4-1/3,裂片闊圓,罅口闊;花瓣玫瑰紅色。花期4-5月,果期6-7月。
產四川、貴州、湖北、湖南、廣東和福建。生於海拔650-1400米的山坡疏林或山谷灌叢中。模式標本采自湖北西部。

薄葉羊蹄甲

與原亞種的區別為葉較薄,近膜質,分裂僅及葉長的1/6-1/5;花托長25-30毫米,為萼裂片長的4-5倍;花瓣白色。花期6-7月;果期9-12月。
產雲南和廣西。生於山麓和溝谷的密林或灌叢中。緬甸、泰國、寮國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雲南南部。

顯脈羊蹄甲

與原亞種的區別為葉革質,較大,長8-11厘米,裂片長約等於葉長的1/4;花蕾近無毛;花托長約2厘米;花瓣白色,近圓形,瓣柄較短,長2-3毫米。花期6-7月;果期9月。
產雲南南部(屏邊、文山)。生於海拔1100-1900米的溝谷疏林中或密林邊緣。

密花羊蹄甲

葉膜質,分裂僅及葉長的1/6,兩面被疏柔毛,下面脈上毛較密;花序密被不脫落的銹色柔毛;花白色;花托長3-3.5厘米。花期6-8月。
產雲南西南部(勐遮、勐籠、勐臘)。生於海拔900-1300米的山腳灌叢中或溝谷密林中。模式標本采自雲南思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