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17直升機

米-17直升機

米-17直升機(英文:Mi-17 Medium helicopter)是前蘇聯米里設計局研製的單旋翼帶尾槳中型運輸直升機,分別由喀山烏蘭烏德兩家航空工廠生產。北約給它取的綽號為“河馬-H”(Hip-H)。 米-17於1981年在巴黎航空展覽會上首次展出,1983年開始出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米-17直升機
  • 英文名稱:Mi-17 Medium helicopter 
  • 前型/級米-8MT直升機 
  • 國家:前蘇聯、俄羅斯
  • 研發單位米里設計局
  • 生產單位:喀山直升機廠和烏蘭烏德飛機廠
發展沿革,技術特點,性能數據,衍生型號,服役動態,總體評價,

發展沿革

從20世紀60年代後期開始,蘇聯政府決定對米-8直升機進行進一步的改型,改型的主要內容是提高發動機功率,增大載重量,改善直升機的高原性能。當時,伊索托夫發動機設計局研製出功率更大的TV3-117(俄文為丁B3-117)渦軸發動機,其單台功率為1425千瓦(1900軸馬力),該發動機用於水陸兩用反潛直升機米一14和戰鬥直升機米一240。
米-17直升機米-17直升機
米-17最早的原型機編號為米-18,該機裝有2台T V3-117渦軸發動機,採用米-14的動部件:該機於1975年8月17日首飛,以後交付部隊使用,此後改稱為米-8MT,1981年米-8M T在巴黎航展上展出,根據廣告商的意見,將米-8MT的民用型和出口型改稱為米-17。北約給它取的綽號為Hip-H。該型自1983年起出口到古巴。
隨後,在1987年又研製出米-8MT的改進型米-8MTV。該型分民用和軍用兩種型別:其民用型為米-8MTV-1,軍用型為米-8MTV-2。米-8MTV的出口型編號為米-171。在軍用型米-8M T V-2的基礎上研製的改進型米-8MTV-3,其編號為米-172。
米-17直升機的原型是蘇聯於20世紀60年代研製的米-8直升機,經過多次改型設計,採用大功率發動機,於1981年推出正式定名為米-17,外形與米-8直升機十分相似(僅僅是尾槳位不同,米-8尾槳在右、米-17尾槳在左),西方將兩機綽號都稱為“河馬”。
該機經過多年發展技術比較成熟,在國際直升機市場上,因其性價比較高而具有很強的競爭力,吸引了大批第三世界國家,大量向亞洲南美洲中東東歐以及非洲等地區出口,總產量(含米-8直升機在內)達萬架,俄羅斯本國軍隊裝備約有3000架,其餘大部分用於外銷。
1991年經過考察、談判,我國簽訂了首批引進24架喀山直升機工廠生產的米-17直升機契約。經過試用,表明該機適合在中國平原地區使用、運輸效率高。米-17的飛行性能比不上“黑鷹”,後經改進基本滿足西藏高原地區使用,主要部件工作壽命較短,但該機技術成熟、性價比很高,經濟實用性好,機艙空間大、運載能力強。引進後很快形成戰鬥力、多次參加各種軍事演習和緊急出動執行任務。
2008年,印度空軍動用13.4億美元採購了80架米-17V-5直升機,隨後在2012年12月以15.3億美元的價格又訂購了另外71架。第二批直升機中有12架係為印度準軍事部隊訂購。
2015年7月,印度空軍將再採購48架米-17V-5“河馬”中型直升機,以補充其2008年以來已經採購的139架該款直升機隊伍。

技術特點

米-17直升機是在米-8的基礎上發展的改進型,與米-8幾乎相同,但米-17的尾槳在垂直安定面的左邊,與米-14相同。從外表上看,米-17的發動機短艙較短,只是座艙前左側艙門中點上方的進氣口靠前了,重新設計了每側噴管前的小噴嘴。米-17裝兩台TV3-117MT渦輪軸發動機,單台起飛功率為1454千瓦(1977軸馬力)。與米-8相比,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兩台發動機的輸出是同步的,可自動保持旋翼的轉速。若一台發動機功率有損失,則另一台發動機輸出增加,自動補償。若一台發動機停止工作時,另一台發動機功率輸出增加到應急功率1640千瓦(2230軸馬力),從而保持直升機繼續飛行,輔助動力裝置借壓縮空氣起動渦輪軸發動機。如果需要,發動機進氣口可安裝導流板,以避免在未預計的降落場地降落時吸入砂石、灰塵等外來物。座艙布局和有效載荷與米-8相比沒有什麼變化。米-17主要為客貨運輸型,可運輸車輛、工程設施和各種貨物,能載24名旅客或裝12副擔架。
米-171直升機結構圖米-171直升機結構圖
米-17為單旋翼帶常規尾槳的空氣動力布局,旋翼的5片槳葉和尾槳的3片槳葉均為金屬材料製成,機體為金屬半硬殼結構,機身上部裝有兩台TB3-117MT渦輪軸發動機,單台起飛功率為1545千瓦,機頭前上方為兩發動機防砂裝置的進氣孔,著陸裝置為前三點式輪式起落架。
駕駛艙內有正、副駕駛員及一名隨機機務人員座椅,機艙內沿側壁布置有24副可摺疊座椅,座艙底板有可供系貨物的系環。機艙左前方有一可拋放的滑動艙門,艙內有較大空間可架設擔架,機身兩側下部裝有外掛燃油箱,機艙尾部有一副能左、右打開的應急艙門,應急艙門打開後,可推出兩條踏板,可供車輛或大型物資進出。

性能數據

米-17直升機參考數據:
旋翼直徑
21.29米
尾槳直徑
3.90米
旋翼尾槳中心距
12.661米
機長(包括旋翼和尾槳轉動)
25.352米
機身長(不包括尾槳)
18.424米
機寬
2.50米
機高
4.757米(至旋翼槳轂頂部)
主輪距
4.510米
前主輪距
4.281米
客艙容積
23米3
空重
7100千克(帶設備)
機內
4000千克
外吊
3000千克
正常起飛重量
11100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
13000千克
最大槳盤載荷
0.358千牛/米2(36.5公斤/米2)
乘員
27人
最大平飛速度
250公里/小時(最大起飛重量)
最大巡航速度
240公里/小時(最大起飛重量)
實用升限
5000米(正常起飛重量)
3600米(最大起飛重量)
懸停高度(無地效,正常起飛重量)
1760米
航程(最大標準燃油,5%余油)
495公里(正常起飛重量)
465公里(最大起飛重量)
950公里(帶輔助油箱,正常起飛重量)

衍生型號

米-17“河馬”直升機是針對民用和出口市場對米-8“河馬”改進而形成的後繼機型,原型機採用基本的米-8機身結構和米-14的動力裝置及氣動系統,在1981年的巴黎航空展上首次亮相,1983年開始出口。米-17的生產在喀山直升機廠和烏蘭烏德飛機廠進行。該機型總計交付了超過1100架。
另外米-17還有多種改進及衍生型號:
米-17P“河馬”K通信干擾機
1990年在匈牙利軍隊中見到2架。機上的天線陣比米-8“河馬”K的有很大提高。大型32元陣裝在每側主起落架之後垂直分開的壁板上。4元陣裝在尾梁兩側。機艙兩側噴口之下有大型雷達罩。
米-17-1VA“河馬”H
1989年法國巴黎航展首次展出。該型在俄羅斯作為航空醫院使用。內部有3副擔架,一個手術台,各種手術和醫療設備,配備1名外科醫生和3名護理人員的位置。該型裝兩台功率更大的TV3-117VM渦軸發動機,單台功率為1678千瓦(2280軸馬力),爬升率和懸停升限有所提高,但重量和性能沒有什麼變化。
米-17
米-17直升機的原始版本,即米-8MT的出口版本。
米-17-1M
適合高空行動的版本。
米-17-1V
武裝版本,米-8MTV-1直升機的出口版本。
米-17-1VA
空中救護站版本。
米-17V
米-8MTV的出口型,為高海拔版本,換裝了兩台 TV3-117VM高海拔髮動機,最大高度6000米。
米-17V-1
米-8MTV-1直升機的出口版本。裝雷達的民用型號。
米-17V-2
米-8MTV-2直升機的出口版本。是米-8MTV-1的改進型號,容納30人。
米-17V-3
米-8MTV-3直升機的出口版本。是米-8MTV-2發展的軍用型號。
米-17V-5
米-8MTV-5的出口版本。軍用運輸型號。跳板式尾艙門替代了蚌殼式尾艙門。海豚式機頭容納雷達。2012年開始交付俄空軍。
米-8MTKO
直升機的出口版本,夜戰型號。
米-17P
出口版本,客運型號。
米-17PG
米-8MTG直升機的出口版本。
米-17PI
米-8MTI的出口版本。
米-17PP
米-8MTPB的出口版本。
米-17S
供VIP使用的版本。
米-17AE
出口給波蘭使用的一種版本。
米-17 LPZS
供斯洛伐克使用的一種版本。
米-17Z-2 “Přehrada”
供捷克使用的一種版本。
米-18
對米-8和米-17進行修改後的一種版本。
米-19
直升機機載指揮所版本。
米-19R
直升機機載指揮所版本。
米-171
米-8AMT的出口版本,烏蘭烏德生產。
米-171C
在山谷中低空飛行在山谷中低空飛行
我國某直升機公司自行生產的米-171直升機的版本。
米-171Sh
米-8AMTSh直升機的出口版本。陸軍突擊型號。
米-172
根據米-8MTV-3發展出來的民用版本。

服役動態

在“和平使命-2005”中、俄聯合軍事演習中,出動的米-17機降突襲編隊,進行低空突防,機降前直升機對地實施火力壓制,發射出的猛烈火箭彈如像一片火海,撲向敵方前沿,表現出強烈的震撼作用,取得了良好的軍事演練效果。
米-171直升機在山區超低空飛行米-171直升機在山區超低空飛行

總體評價

米-17直升機平均出勤率達90%,執行任務的可靠性機率達97.5%。積累了在惡劣條件下提升作戰效能和生存力的經驗。它是世界公認的耐用性高、可靠性高和通用性高的中型多用途直升機。
米-17就是在這樣高起點的基礎上不斷改進,持續獲得新的發展。米-17最突出的發展特點是適應性強、用途性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