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沙·梅斯基

米沙·梅斯基

米沙·梅斯基是世界上唯一一位有幸隨當代兩位大提琴巨匠姆斯蒂斯拉夫·羅斯特羅波維奇和格雷戈爾·皮亞蒂戈爾斯基研習琴藝的大提琴家羅斯特羅波維奇稱讚米沙·梅斯基為:“年輕一代大提琴家中最傑出的天才之一。他的演奏融詩意、優雅的精緻與高貴的氣質和輝煌的技巧於一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米沙·梅斯基
  • 出生地:拉脫維亞首都里加
  • 出生日期:1948年1月10日
  • 主要成就:義大利舉行的國際卡薩爾斯大提琴比賽中,梅斯基一舉贏得金牌
人物經歷,人物作品,人物影響,

人物經歷

米沙·梅斯基1948年1月10日出生在拉脫維亞首都里加的一個猶太裔家庭,受熱愛音樂的母親及哥哥姐姐的影響,梅斯基8歲時迷上大提琴,17歲時贏得全蘇大提琴比賽頭獎,翌年獲柴科夫斯基音樂比賽大提琴項目的金牌,遂被比賽評審、當時任教於莫斯科音樂學院的大提琴家羅斯特羅波維奇相中,收為入室弟子。5年後,因政治上的原因梅斯基展轉到了以色列,與定居在那裡的姐姐相聚,世界性的梅斯基亦從此開始。
米沙·梅斯基
一年後,在義大利舉行的國際卡薩爾斯大提琴比賽中,梅斯基一舉贏得金牌,從而邁出了他走向國際樂壇的第一步。隨後,在著名指揮家威廉·斯坦伯格的指揮下,梅斯基與匹茲堡交響樂團合作,在紐約卡內基音樂大廳舉行了音樂會,並獲巨大成功。那是讓梅斯基終生難忘的一天,鮮花、掌聲之後,一位陌生人找到他說:“我舅舅現在已94歲高齡了,他有一把珍藏很久的大提琴,很想找一位配得上使用這把琴的年輕人送給他,我覺得您很合適”。於是,梅斯基很快來到琴的主人家。當他拉起這把產於1720年的“蒙特尼亞納”大提琴時,立刻就愛上了它,“那天,我用這把琴給那位老人演奏了很久,他聽得流出了熱淚。最後,他拉著我的手說‘年輕人,這下我放心了,你就是這把琴的新主人。’”至今,梅斯基一直使用著這把琴。
1974年,梅斯基來到美國加州,拜皮亞蒂戈爾斯基學了三個多月的琴,梅斯基後來回憶到“那是我一生中最難忘的一段時光,……我能天天和他在一起,除了學琴,我們還一起拉二重奏,一起吃飯、下棋、散步、聊各種問題。那段日子學到的東西,至今仍在領悟和受用。”
梅斯基的世界性演奏生涯始自1975年。許多世界矚目的音樂節和慶典上均傳出他美妙的琴音。著名小提琴家吉東·克萊默與他既是同鄉又是校友,因此,兩人常一同演出。1982年,梅斯基與dg唱片公司簽約後,出版的第一張唱片,便是與克萊默聯袂,由伯恩斯坦指揮維也納愛樂樂團協奏錄製的勃拉姆斯《二重協奏曲》。此外,他還經常與著名女鋼琴家瑪爾塔·阿格里奇合作演奏,他們合作錄製的唱片也十分精彩,有巴赫的《大提琴奏鳴曲》、貝多芬的《大提琴奏鳴曲集》。其他如梅塔、西諾波里、彼奇科夫、普列特涅夫托瑪斯等當代指揮名流,以及柏林愛樂樂團倫敦交響樂團以色列愛樂樂團巴黎管弦樂團、奧菲斯室內樂團、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等大派團與梅斯基多有合作。

人物作品

梅斯基的演奏既有傳統的延伸,又有他獨具的特色,其技巧圓熟、熱情、細膩;音色醇朗、潤澤、柔美,尤其富於歌唱性,他的個人演奏專集有《沉思集》、亨德爾的《廣板》、勃拉姆斯的《搖籃曲》、舒曼的《夢幻曲》、孟德爾頌的《無言歌》、克萊斯勒的《愛的憂傷》,另幾張小品專集有《柔板》、《大提琴曲集萃》、《柴科夫斯基作品集》、《舒伯特作品集》等。

人物影響

梅斯基現定居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生活中的他溫文爾雅、和善可親。在家裡,他既是位好丈夫,也是位好父親。他的兩張小品專集《沉思》和《柔板》就是分別題獻給女兒莉麗和兒子沙沙的。他常把自己稱作是世界公民:“我是拉脫維亞人,妻子是美國人,我們相識在葡萄牙,現居住在比利時。我拉的是義大利琴,琴弓卻是法國的,而琴弦又是丹麥的。”“我能講好幾種語言,但願音樂能成為我最好的語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