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忠震

管忠震

早在1965年,我國老一輩腫瘤專家、華南腫瘤醫院首任院長謝志光教授預見到腫瘤化療將成為一門重要的新興學科,選調管忠震籌建臨床化療學科。經35年來的刻苦經營,不僅將本單位建設成為我國主要腫瘤化療學科基地,而且與國內有關專家共同協作,對我國此一新興學科的建設與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並已成為國內公認的腫瘤化療學科主要學術帶頭人,他所培育的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的腫瘤內科,也被國內外同行視為我國最具實力的腫瘤化療學術梯隊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管忠震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安徽安慶人
  • 主要成就:是我國腫瘤化療學科的資深學科帶頭人之一
  • 代表作品:《癌症—化療專輯》
  • 性別:男
個人作品,榮譽,成就,

個人作品

從78年起主編我國唯一腫瘤化療專科雜誌《癌症—化療專輯》,迄今已出版40輯。97年起編印出版《腫瘤化療通訊》,對促進我國本專科學術水平起到積極推動作用,先後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26名,培養本專業學術骨幹。1979年起主持本單位腫瘤化療專科進修班,先後培養化療進修生約200名,據統計迄今已有50多人擔任各地化療科主任,82人取得副高以上職稱。另外積極舉辦參與國內多項專科培訓班、講座及學術座談會授課,為建設我國專科學術隊伍作出貢獻。1985年、1995年兩次編寫《腫瘤化學治療》講義為國內各地同行歡迎,1995年為我國主要大型參考書《腫瘤學》(張天澤、徐光煒主編)撰寫《腫瘤化學治療》篇,1998年為陳敏章主編《中華內科學》撰寫《臨床腫瘤學基礎》,均成為我國腫瘤化療或腫瘤內科學的主要教材。努力培養嚴謹的學風及認真負責的醫療作風,將本單位建設成為國內主要的腫瘤化療學術基地。1986年起先後被衛生部、SDA確定為部屬抗腫瘤藥物臨床研究基地,2001年通過論證被國家科委確定成為我國首家國家級抗腫瘤藥物化療臨床研究中心,將為我國腫瘤化療學科的發展帶頭及示範作用。積極開展國際學術交流,為本學科學術水平的提高創造條件,先後赴美、英、法、德、日、意等各國參與講學或學術討論,在國際上已建立一定的知名度,

榮譽

95年被美國人物傳記中心(ABI)授予“腫瘤內科學突出貢獻獎”(Outstanding Service to Medical Oncology Profession)

成就

管忠震教授為我國抗腫瘤藥物的研製發展作出貢獻。70年代國內多省協作對三尖杉類植物生物鹼的抗腫瘤作用進行研究,管教授被指定負責臨床研究匯總,首先提出“粗榧鹼”為基本無效成分,而酯類生物鹼(三尖杉酯鹼高三尖杉酯鹼)為主要有效成分。在國內首先報告阿黴素的臨床套用經驗(1980,北京國際腫瘤學術會議)。在國內首先進行順鉑的臨床研究及長春花鹼的臨床研究,此後,主持了多種重要抗癌藥物在我國的臨床研究,包括卡鉑異環磷醯胺諾維本紫杉醇健擇、依立替康、拓撲替康、希羅達來曲唑美羅華吉非替尼等,以及我國首創的基因重組溶瘤腺病毒雙環鉑等新抗癌藥物的研究。1986年起擔任衛生部及SDA抗癌藥物審評審員會委員,1992年起任主任委員,協助國家衛生行政部門保障我國抗癌藥物健康發展。1986年及1998年先後受衛生部及SDA委託,負責起草我國《抗腫瘤藥物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從60年代開始,管教授致力於改善淋巴瘤臨床療效方面的臨床研究。對何杰金氏病,管教授從我國國情出發,提出簡化分期診斷操作、以全身化療為主、侵犯野補充放療為輔的治療策略並付諸臨床實踐,取得成功。管教授的論文在1990年第15屆UICC世界腫瘤大會上被選為亞洲的代表經驗在大會報告獲得好評,其構想已為各國的經驗所證實。對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早在1982年管教授即發表了456例治療經驗,並不斷努力改進,據1999年統計,該科90年代NHL治療水平,長期存活率已達45%,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管忠震教授治學嚴謹、學風正派、教書育人。1979年獲得“廣東省優秀教師”稱號,連續擔任第七屆、八屆、九屆全國政協委員,並擔任廣東省及中央保健專家組成員,曾任衛生部腫瘤工作領導小組成員、衛生部腫瘤專家諮詢組成員,現任中國抗癌協會常務會理事,化療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廣東省抗癌協會理事長,1994年被香港中文大學癌症研究所聘任為科學顧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