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夢-寶天曼恐龍發掘史

符夢-寶天曼恐龍發掘史

發現的歷史是悠久的。內鄉夏館鎮師家灣村有一個自然村,叫“石膽窩”,無獨有偶,內鄉赤眉鎮廟山水庫有一條溝叫“石膽溝”。相傳當地人凡患腳氣病、眼疾,就到那裡。1992年,我到過內鄉縣夏館鎮師家彎村和七里坪鄉的一些地方,那裡的恐龍蛋蛋殼化石可露天隨處揀到,偶然還可揀到恐龍骨骼化石的碎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符夢-寶天曼恐龍發掘史
  • 內鄉:恐龍蛋化石
  • 歷史:悠久
  • 治療:揀石膽熬水
概述,發掘記錄,鮮為人知的世界之最之最之一:,之最之二:,之最之三:,之最之四:,之最之五:,媒體報導,

概述

內鄉恐龍蛋化石 發現的歷史是悠久的。
中科院的趙喜進教授考察部分恐龍骨化石中科院的趙喜進教授考察部分恐龍骨化石
內鄉夏館鎮師家灣村有一個自然村,叫“石膽窩”,無獨有偶,內鄉赤眉鎮廟山水庫有一條溝叫“石膽溝”。相傳當地人凡患腳氣病、眼疾,就到那裡揀石膽熬水治療。1992年,我到過內鄉縣夏館鎮師家彎村和七里坪鄉的一些地方,那裡的恐龍蛋蛋殼化石可露天隨處揀到,偶然還可揀到恐龍骨骼化石的碎片。
據當地老人說,1932年(民國二十一年),夏館鎮在挖城河溝時,在一丈多深處挖出一具大型“龍骨”,因封建迷信的原因,當即回填。
1972年開始,當時住南陽的地調四隊結合找礦,先後在內鄉的赤眉、夏館一帶相繼發掘出土了大面積的恐龍蛋化石。中科院趙資奎、孫文書兩位古生物專家在1974、1975年兩次來內鄉實地挖掘、採集標本。1975年在夏館鎮后庄組東北0.5公里處的半山坡上,採集到了一窩16枚的連體恐龍蛋化石,上面還留下 了一個十分罕見的恐龍腳印。(三趾腳印圖)經研究,認為它代表了蜂窩蛋科的一個新的類型種類,隨根據化石命名的有關規則,趙資奎把這窩恐龍蛋化石命名為“夏館楊氏蛋”,趙資奎的科研論文《河南內鄉新的恐龍蛋類型和恐龍腳印化石的發現及意義》於1979年10月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學刊第17卷第4期上發表,(趙資奎文首頁) 實物現存在北京自然博物館。

發掘記錄

鮮為人知的世界之最之最之一:

面積大、種類多、埋藏密第一分布區在赤眉鎮,並集中分布在廟山村;第二分布區在夏館鎮、七里坪鄉至馬山口鎮一線,總分布區面積約300平方公里。在內陸省的一個縣域內有這么大的分布區域,是迄今為止其他地方所不及的。
1992年以來,根據民眾發現、中科院發掘情況,品種有大到450毫米,小到直徑50毫米。形狀上有扁形、卵形、圓形、橢圓形和長橢圓形,外表顏色有褐色、深灰色、淡青色、黃色等。專家估計已經出土的有4科8屬12種。注意,這是在致力保護狀態下的出土情況,如果進行科學的大面積發掘,品種還會增多。這裡的恐龍蛋化石埋藏密度較大。1996年春,央台焦點訪談專程來內鄉拍攝,他們提出想拍一個挖掘的鏡頭,民眾隨地一挖就出來了一窩(記者搶拍恐龍蛋化石出土時的情況)。
1996年秋,南陽恐龍蛋化石國際研討會在內鄉實地考察,到赤眉鎮廟山水庫附近,正好遇上一個農民犁地犁出一窩恐龍蛋化石。在夏館師家灣一帶的坡上,現在還可以隨處見到恐龍蛋化石的蛋皮碎片。

之最之二:

骨蛋化石並存。
我國的四川省、祿豐、永川、沱江、青島、山東、自貢等地雖然大量出土過恐龍骨骼化石,但他們的出土地都沒有恐龍蛋化石。1996年3月在內鄉夏館鎮夏館村安溝組東嶺上出土的比較完整的恐龍骨架化石,是在恐龍蛋化石分布密集區發掘出土的,這在恐龍化石發掘史上屬於第一次。
不僅如此,出土比較完整的恐龍骨骼化石,在整個 中原地帶至今是唯一的。古生物界有一個定論:埋藏恐龍蛋化石的地方沒有恐龍骨骼化石,骨蛋化石不能並存。1992年以來,赤眉鎮發掘出土了恐龍脊骨、頸椎骨、尾椎骨、腿骨、肋骨、薦椎骨等,在夏館鎮的師家灣以東的河溝里,隨時都可以揀到恐龍的骨化石碎片。1996年3月,中科院在夏館鎮夏館村安溝組東嶺上發掘出土了一具較完整的原鴨嘴龍骨架化石,後被國家命名為南陽諸葛龍,現存中科院。

之最之三:

黃色恐龍蛋
1996年3月中科院專家在內鄉縣赤眉廟山水庫出土了兩窩黃色恐龍蛋化石,椐發掘專家趙喜進、黃萬波說,這在新中國的恐龍蛋發掘史上屬於第一次,它有可能給恐龍滅絕的原因新添一個假說,即恐龍滅絕的“瘟疫說”。(黃色恐龍蛋化石)

之最之四:

最大的恐龍蛋
1995年在內鄉縣赤眉廟山水庫附近出土的一窩巨型恐龍蛋化石在目前屬世界最大。整窩直徑約2米,個體長徑500毫米,圍繞一個中心呈散射狀排列。在此前我國古生物大學教材上一直引用的標本是南雄出土的現存北京自然博物館的一窩橢圓形恐龍蛋,然而它的個體長只有220毫米,共三層29枚。(長形蛋化石出土現場)

之最之五:

“夏館楊氏蛋”是中原唯一的一個以鄉鎮地名命名的恐龍蛋化石。(描述夏館楊氏蛋的論文複印件)這在25年前是具有重大影響的一個事件,曾震動了古生物界,這是內鄉的驕傲。然而至今卻鮮為人知。
內鄉恐龍化石的起落
這要從1992年說起。當時,社會上颳起了盜挖盜賣恐龍蛋化石的惡風。當時,外地有些地方已經被挖得千瘡百窟時,內鄉縣卻在動用大量人力、財力,致力於恐龍蛋的保護工作。迄今為止,從查處的盜賣恐龍蛋案件中,沒有一件是內鄉人幹的,也沒有一件是從內鄉縣境內流出來的。
沒有案件,也就沒了媒體關於案件的報導和抄作。

媒體報導

然而,內鄉人的付出,並非完全沒有回報。1994年春,經濟日報有位記者路過內鄉,看到沿路都是保護恐龍蛋的警示牌和標語,順便問了幾位農民,農民竟拿出了鄉鎮給各家各戶簽定的保護恐龍蛋的責任書。這位記者返京後,立即在經濟日報上刊登了300來字的小豆腐塊,算是在當時側重報導查處盜賣恐龍蛋的案例的形勢下,少見的一篇關於保護恐龍蛋的正面報導。
1994年5月,科技日報看到經濟日報的這篇報導之後,派出本報社會部主任曹樂嘉、胡木成等組成記者團,專程到內鄉縣全面系統地採訪恐龍蛋保護工作。6月19日,科技日報用了頭版一個整版和四版一半的位置,發表了長篇通訊。給內鄉縣恐龍蛋化石保護工作給予了全面肯定。(“科技日報文章”標題複印件)同年9月,內鄉縣委宣傳部應北京五大媒體的邀請,在北京舉辦了內鄉恐龍蛋新聞發布會。(北京記者發布會現場)。
1995年,中央電視台焦點訪談聞訊趕來,破例在焦點訪談節目中對內鄉縣的恐龍蛋保護工作給予正面報導。(焦點訪談記者張環在內鄉縣赤眉鎮採訪民眾。)一時間,首都20多家媒體報導了內鄉恐龍蛋化石的保護工作。1996年 ,隨著整架恐龍化石的出土,再次在全國媒體上掀起了宣傳高潮。(人民日報及有關報紙宣傳文章的複印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