笙簧

笙簧

笙簧,漢語辭彙。

拼音:shēng huáng

釋義:1、指笙。簧,笙中之簧片。2、指笙的樂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笙簧
  • 拼音:shēng huáng
  • 注音: ㄕㄥ ㄏㄨㄤˊ 
  • 解釋:簧,笙中之簧片
詞目,拼音,引證解釋,相關神話,

詞目

笙簧

拼音

shēng huáng

引證解釋

1、簧,笙中之簧片。
《禮記·明堂位》:“ 垂 之和鐘, 叔 之離磬, 女媧 之笙簧。” 鄭玄 註:“笙簧,笙中之簧也…… 女媧 作笙簧。”」《佛祖歷代通載》卷2:「女媧氏(姓風,伏羲之妹。能變化萬物也)造笙簧(長四尺。列管匏中施簧。大者十九簧小者十三簧。竿三十七。簧長四尺二寸。用竹為之。形狀參差如鳥羽)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洛水》:“ 登 ( 孫登 )上峯,行且嘯,如簫韶笙簧之音,聲振山谷。”
宋 張子野 《木蘭花》詞:“樓下雪飛樓上宴,歌咽笙簧聲韻顫。”
楊珽 《龍膏記·寵賜》:“聽鳥語笙簧疊奏,看瑤階繡茵初長。”
2、指笙的樂音。
張素 《初至江南》詩:“山村隱圖畫,鳥語替笙簧。”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七二回:“﹝ 宋江 等﹞聽得樓上笙簧聒耳鼓樂喧天,燈火凝眸,遊人似蟻。”
史記三皇本記記載:“女媧氏風姓,有神聖之德,代宓儀、立號曰女希氏,作笙黃。”可之,女媧當時並無笙,只作笙中簧,此時的笙簧許是以竹、木片所制,只可發出高低不同的音。到唐、虞、夏、商諸朝代,發展以數根的竹簧之管參差插入葫蘆之乾殼內製成(今雲貴邊疆的苗、傜民族,仍存用此種笙)。
笙簧,指的是一種樂器,沒有特指是什麼樂器,是通指。

相關神話

女媧創造笙簧在古籍中的記載:
禮記》(西漢)女媧之笙簧。
風俗通義》(東漢·應劭:謹按《世本》:“女媧作簧。”簧,笙中簧也。《詩》云:“吹笙鼓簧,承筐是將。”
宋書》(南朝梁·沈約:八音七曰匏。匏,笙也,竽也。笙,隨所造,不知何代人。列管匏內,施簧管端。宮管在中央,三十六簧曰竽;宮管在左傍,十九簧至十三簧曰笙。其它皆相似也。竽今亡。“大笙謂之巢,小者謂之和”。其笙中之簧,女媧所造也。《詩》傳云:“吹笙則簧鼓矣。”蓋笙中之簧也。《爾雅》曰:“笙十九簧者曰巢”漢章帝時,零陵文學奚景於舜祠得笙,白玉管。後世易之以竹乎。
魏書》(北齊·魏收:伏羲弦琴農皇制瑟,垂鐘和磬,女媧之簧,隨感而作,其用稍廣。
舊唐書》(後晉·劉昫):八音之屬,協於八節。匏,瓠也,女媧氏造。
中華古今注》(五代·馬縞“問女媧笙簧” 問曰:“上古音樂未和,而獨制笙簧,其義云何?”答曰:“女媧,伏羲妹,蛇身人首,斷鰲足而立四極,欲人之生而制其樂,以為發生之象。其大者十九簧,小者十二簧也。”
隋書》(唐·魏徵等):匏之屬二:一曰笙,二曰竽,並女媧之所作也。笙列管十九,於匏內施簧而吹之。竽大,三十六管。
隋書》(唐·魏徵等):昔者淳古葦籥,創睹人籟之源,女媧笙簧,仍昭鳳律之首。
藝文類聚》(唐·歐陽詢在“ 帝女媧氏”中引 《帝王世紀》曰:帝女媧氏,亦風姓也,作笙簧,亦蛇身人首,一曰女希,是為女皇,其末諸侯共工氏,任知刑以強,伯而不王。
魏陳王曹植女媧贊曰:古之國君,造簧作笙,禮物未就,軒轅纂成,或雲二皇,人首蛇形,神化七十,何德之靈。
樂府雜錄》(唐·段安節):笙者,女媧造也。
通典》(唐·杜佑(卷一百四十四 樂四)匏七(笙 竽) 笙,世本云:“隨作笙。”未知其何代人也。禮記曰:“女媧之笙簧。”說文云:“笙,正月之音。物生,故謂之笙。十三簧,象鳳之身。”管匏內,施簧管端。宮管在中央。三十六簧曰竽,宮管在左旁。十九簧至十三簧曰笙。其他相似也。“大笙謂之巢,小笙謂之和”。詩傳雲“吹笙則簧鼓矣”,蓋笙中之簧也。周禮春官大司樂:“笙師掌教龡竽笙。”(鄭眾云:“竽三十六簧,笙十三簧。教,教視了也。”龡音吹。)爾雅曰:“笙十九簧者曰巢,十三簧者曰和。”漢章帝時,零陵文學奚景於舜祠得笙,白玉管。後代易之以竹耳。釋名曰:“笙,生也,象物貫地而生。竹之貫匏,以匏為之,故曰匏。”
竽,亦笙也。今之笙竽,以木代匏而漆,殊愈於匏。荊梁之南,尚仍古制。(南蠻笙則是匏,其聲甚劣。)
太平御覽(宋·李昉:《帝系譜》曰:女媧命娥陵氏都良管,以一天下之音。又命聖氏為班管,合日月星辰,名曰《充樂》。樂既成,天下幽微無不得理。
續資治通鑑》(清·畢沅(宋記)劉昺引蜀方士魏漢津見帝,獻樂,議言:“伏羲以一寸之器名為含微,其樂曰扶桑;女媧以二寸之器名為葦籥,其樂曰光樂;黃帝以三寸之器名為鹹池,其樂曰大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