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臉男事件

笑臉男事件

笑臉男事件是動漫《攻殼機動隊》中的一個重要的劇情事件,

故事發生在2024年,系MM製造公司"瀨良野基因混合社"的社長綁架案引起。

在一段現場天氣報導的直播中,出現了索要贖金的兇犯,

而且他居然讓自己臉部在所有監視紀錄上留下了貼著笑面標誌的影像後成功逃脫。

之後引發了模仿狂潮,引出的大規模的“劇場型犯罪”,很多人自稱是笑面男本人,而且更令人驚奇的是,

笑臉男居然成為了流行的亞文化,不僅出現在演藝圈中,大眾也視其為“俠義”的化身,

而在案發後六年,"笑面男"的“巧合事件”再度出現在網路社會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笑臉男事件
  • 外文名:Smiling Dumbass
  • 出自:《攻殼機動隊
  • 發生時間:2024年
  • 發生事件:社長綁架案
現實原型,事件分析,劇中含義,相關書籍,

現實原型

笑臉男事件的真實原型“グリコ森永事件”
作為Stand Alone Complex現象主線佐證的笑臉男事件,設定上的參考藍本並不止固力果森永事件(グリコ森永事件)一出,但由於過於相似的外在發展形式,通常將此視作笑臉男事件最具代表性的現實原型。笑臉男事件被認定為是大規模的“劇場型犯罪”,該名詞最初即可追溯到1984年(昭和59年)發生的固力果森永事件。
當時的社會評論家赤冢行雄率先提出了 “劇場型犯罪”的概念,意即以社會為舞台,犯罪實行者為主角,警察為配角,新聞媒體和受其引導的民間人為觀眾,由此構造出的酷似演劇體的互動犯罪形式。在 “劇場型犯罪”中,犯罪實行者熱衷留下犯罪聲明,其行動方式具有贏得社會性關注並享受矚目過程的特徵。廣義上將1888年的開膛手傑克連環獵奇殺人案當作 “劇場型犯罪”的始祖。
固力果森永事件以綁架勒索為發端,逐漸演變成針對整個日本食品製造業的無差別投毒恐嚇,歷時一年半,隨著曾涉及此案的滋賀縣警本部長山本昌二自焚身亡及好 侍食品(ハウス食品)社長浦上郁夫空難而死,自稱“怪人21面相”(かい人21面相)的犯罪嫌疑人才發表了活動終止宣言,就此銷聲匿跡,留下大量傳言揣測 和所謂的真相讀本,但至今本體何人仍無從知曉,事件本身也因早早超出最終時效而不了了之。
劇場型犯罪劇場型犯罪
綁架
1984年3月18日午後9時30分,江崎固力果(江崎グリコ株式會社)社長江崎勝久於自宅入浴時遭不明身份的男子3人綁架,嫌疑人要求以現金10億和金 塊100kg作為贖金。3日後,江崎社長獨自從關押地的安威川沿岸作業小屋中脫出,在大阪府攝津市內受到警方保護,綁架案暫告一段落,而真正的事件也由此 拉開序幕。
投毒
2周后,江崎社長家中收到用日文打字機列印出的匿名威脅信,要求拿出現金6千萬日圓,並在4月8日由社長專屬駕駛員轉交至西宮市指定咖啡館,與威脅信一併 收到的還有一個裝滿鹽酸溶液的眼藥水瓶。4月8日,警方派出專人在指定交接地點等候,結果被放了鴿子。但從翌日起,警方與新聞媒體開始陸續收到嫌疑人寄出 的帶有挑戰書意味的威脅信,通篇用關西弁寫成,繼續脅迫江崎交出1億2千萬元,不然對其全家動手,並送上裝滿鹽酸的工業用塑膠罐以示象徵。
當時收到威脅信 的平面媒體紛紛以刊載原件影印本為賣點,雖然有察覺被犯罪嫌疑人所利用,但無法遏制的互動效應已席捲全國,社會評論家赤冢行雄對此作出了“劇場型犯罪”的 評價。4月24日,在知會新聞媒體的挑戰書中嫌疑人首次使用了“怪人21面相”的落款,但原定當日的1億2千萬元交接,警方再度被放了鴿子。5月10日, 每日、產經、讀賣、朝日四大新聞社同時收到署名“怪人21面相”的威脅信,其間出現了“將在岡山和名古屋的固力果社食品中混入氰酸”的驚人宣言。
隨後警方 即在江崎社長自宅附近的便利店發現標註為“不可食用”並以“怪人21面相”落款的固力果社點心一盒,經化驗,其中確有混入氰化物。同時便利店的監視攝像頭 拍下了一名頭戴棒球帽的可疑男子,警方旋即向全國張貼影像,募集情報,但因本體不清不楚以致收效甚微。
翌日,無差別氰化物投毒論不脛而走,民眾陷入恐慌,此舉等同令全體國民成為人質。各大超市集團紛紛將固力果社食品撤櫃,直接給江崎造成50億日圓的經濟損失,股價因此驟跌,工廠也相繼關閉……
擴大
或許是受如此慘狀的影響,6月26日,怪人21面相在給媒體的挑戰書中宣布對江崎固力果社脅迫終止,這番終戰宣言一時令媒體陣腳大亂,而警方的表面態度更 是離奇異常,大阪府警幹部狂喜亂舞,一個個在家中喝得東倒西歪。實際上,此舉純粹是為掩飾4日前怪人21面相秘密對丸大食品寄出威脅信的真相,信中勒索現 金5千萬日圓,警方業已派出特搜班前往丸大食品常務家中待命。怪人21面相對丸大食品的脅迫標誌了整個事件規模的再升級,恐嚇對象從江崎固力果一家迅速擴 大至全日本的大型食品公司。
森永制果、好侍食品、不二家相繼收到威脅信,勒索金額都在1億日圓,到第二年初(1985),駿河屋也被捲入其中,整個食品業 界狼狽不堪。這之中森永的境況最引人注目,早在50年代森永制果旗下的森永乳業就因自社奶粉中砷過量而引發全國範圍的中毒事件(森永ヒ素ミルク中毒事 件),受害者數量達萬人,並致130人死亡,均系嬰幼兒,由此造成了極其惡劣的社會影響,森永制果也付出了承擔永久責任的高額代價。而這次借投毒進行的勒 索無疑正中了森永的軟肋,怪人21面相在寄給森永制果的威脅信中就曾舊事重提,令森永高層顫慄不已。1984年10月8日,怪人21面相作出了在森永食品 中投放氰化物的宣言,此後的10月7日到13日,陸續於大阪、兵庫和愛知的超市發現了貼有和投毒江崎時一樣字條的森永食品,並從中檢測出了氰酸含量。同期 阪急百貨、大榮百貨(ダイエー)等27家超級百貨公司都接到了來自怪人21面相的警告信,要求撤下店內所有的森永食品。
12月7日,不二家開始收到1億日圓威脅信,而23日的信中居然提出了從大阪梅田的阪急百貨屋頂和東京池袋的高樓向下傾撒2千萬現金的詭異要求,眾人瞠目 結舌,同時恐嚇戰線向關東地區的移動趨勢也引起了社會性的恐慌與猜忌。1985年1月16日,讀賣新聞社大阪本社門口驚現含有氰化物的森永食品,森永儼然 成了投毒樣本。情人節前後,東京名古屋兩地又發現大量毒朱古力,但令人詫異的是其中包含了完全不在怪人21面相脅迫名單中的樂天和明治制果的產品。2月 27日,怪人21面相突然發表了對森永脅迫終止的宣言,在3月6日向駿河屋寄出本象徵著新一輪戰爭的威脅信後,迅速斷絕了一切聯絡,從而迎來了匪夷所思的 半年空白。犯人
笑臉男事件
從1984年3月的最初綁架案到1985年3月突然撤銷企業恐嚇的一年間,與飽受驚嚇的日本食品業界相對應,自稱怪人21面相的事件主角現身寥寥,而僅有的兩次機會又隨著警方的漫不經心消失殆盡。
第一次直面發生在6月28日,正逢丸大食品遭受初次脅迫。根據威脅信的要求,假扮丸大食品社員的刑事2人乘坐高槻開往京都的電車向嫌疑人交接5千萬。在電 車內發現一名形跡可疑的男子,據形容身高178cm,眉目細長。警方為此出動兩組人員跟蹤,但尾行至京都站檢票口被瞬間脫逃,受其不動聲色的反跟蹤能力所 驚,現場警員4人一時無語。該可疑男子隨後被冠以“狐目男”(キツネ目の男)的稱號,成為固力果森永事件第一號嫌疑人。11月14日,好侍食品遭現金1億 日圓勒索,警方變裝成好侍食品社員並在交接地的停車場埋伏下數人,此後收到怪人21面相電話,為一年輕女性的錄音,重複四遍,要求前往京都一巴士站,到達 指定地點後,又見到了前往名神高速公路大津服務區的指示,而在大津服務區,再次發現前往草津停車場的通告……反覆奔波途中,警方於大津服務區目擊一名可疑 男子,曾參與過丸大脅迫事件的刑事當即認出其就是“狐目男”,但由於事先下達有禁止與可疑人員接觸的保守命令,只得硬著頭皮再度尾行。結果顯而易見,擁有 莫名豐富經驗的“狐目男”又一次消失於滾滾人海。
同時,1億現金在向草津停車場移動過程中繼續收到怪人21面相的忽悠提示,要求朝名古屋方向尋找白旗標 記,正當眾人披荊斬棘找白旗時,意外出現了。滋賀縣警巡邏車在名神高速與滋賀縣栗東高速交界處發現可疑白色車輛一部,因滋賀縣警本部與固力果森永事件搜查 本部之間缺乏必要的信息溝通,對當日行動一無所知的滋賀縣警遂上前盤問,受到驚動的可疑白車突然發動逃走,緊接著上演了一幕瘋狂追車戰,最終滋賀縣警一方 落敗,可疑車輛瞬間消失無蹤。隨後沿途尋找到從車上掉落的無線電對講機,其間正設定有警方的通信頻段(該事件後日本警用無線電全部改為數字加密傳輸)。至 此,追擊怪人21面相的絕好機會宣告玩完。在警方當日的行動中,因懼怕打草驚蛇而發布的“禁止與可疑者接觸令”及負責管區的滋賀縣警同搜查本部的大阪府警 間連攜不足作為兩大失態主因,遭到社會各界的嚴厲揭批,警方側壓力愈加增大,終在日後釀成悲劇……
怪人21面相停止一切活動的半年後,1985年8月7日,滋賀縣警本部長山本昌二於退職日當天自焚身亡,此舉即為承擔一年前犯下的嚴重失職。而8月12 日,日本航空123航班在群馬縣高天原山墜機(日本航空123便墜落事故),遇難者中竟有好侍食品社長浦上郁夫。怪人21面相隨即發表了幸災樂禍的犯罪終 結宣言,此後,再沒有收到其署名的任何信息。攪得整個日本社會雞飛狗跳長達一年半之久的警察廳廣域重要指定第114號事件——固力果森永事件在如此戲劇性 的結局中落下帷幕。
1987年9月,《流通食品毒物混入防止相關特別措施法》出台,通稱固力果法案
1994年3月,江崎社長綁架事件超出公訴時效宣布結案。
2000年2月,無差別氰化物投毒殺人未遂事件超出公訴時效宣布結案。
模仿
在怪人21面相活躍的1984年,據統計同期發生的類似企業恐嚇事件多達31樁——“如果不OOOO,便向貴社的OOOO投毒”一時成了脅迫企業的標準格式,甚至還有小學生為得到任天堂FC而用此法勒索雀巢日本子公司。
有趣的是,由於怪人21面相每次投毒都會貼上警示標籤並大肆宣傳,所以從未有民眾因此中毒。與抨擊兇犯相比,從投毒勒索中暴露出的種種社會問題本身更引人 注目。劇場觀眾的視線焦點漸漸集中在被屢次戲耍的無能Carrier警官和狼狽不堪的各大食品公司,對主角的怪人21面相,則反而抱有所謂“義賊”印象。
當時怪人21面相的新聞在台灣被譯作“千面人事件”,也廣為島民所熟知。1984年12月27日台中市一名35歲男子以在速食麵中投毒為由勒索某食品公司 1億5千萬日圓(折算後),41小時後遭逮捕。而在2005年5月,又是台中市,爆發了著名了毒蠻牛事件。因某便利店貨架上的罐裝功能性飲料“蠻牛”中被 人為添加氰化物,致使四人購買飲用後出現中毒症狀,其中一人死亡。該飲料罐上貼有類似固力果森永事件中的投毒警示標籤,台灣社會一片譁然,衛生署當即勒令 蠻牛製造商的保力達公司停止生產銷售該系列產品。5月27日,家住台北縣的40歲男子王進展作為嫌疑人被警方逮捕,隨後供認了投毒事實,並坦言確係依據 21年前的“千面人事件”所進行的模仿之舉。
猜測
怪人21面相究竟何許人也,目的又為幾何。從劇場型犯罪的性質來看,怪人21面相儼然愉快犯的一種,他不厭其煩的所作所為,並未從中勒索到一分錢。僅僅是在暗處嘲笑警方的無能,食品公司的無奈以及社會各界因自己而起的種種互動狀態,還是另有陰謀?
被曝在固力果森永事件發生的6年前(1978),江崎社曾收到一卷威脅磁帶,為一老年男子的錄音,其中提及將綁架江崎社長、氰酸投毒、媒體聯絡等,完全可 視之為犯罪預告。當時該磁帶的寄送者以告知此事可阻止3億日圓的損失為由,要求江崎社提供1億7500萬充當好處費。事後固力果森永事件搜查本部將此人看 作是犯罪集團最早出現的一員——加上日後被目擊的綁架犯男子3人(40歲?35歲?20歲),監視器拍下的棒球帽男子(20~30歲),狐目男 (35~45歲),同時還有犯罪預告磁帶中的老年男子及好侍食品勒索事件中電話錄音的年輕女性。再考慮到威脅信函的列印者、投送者、現金交涉中的觀察者、 無線電設備的改造者、氰化物的提供者,尤其遍布關西甚至波及東京的投毒範圍,集團犯罪較為有說服力,但這種規模龐大的犯罪形式究竟出於何種目的卻不得而 知。
關於此番種種,世間流傳著不少說法,包括原江崎固力果社員報復說、警察內部作案說、股價操縱說、部落民差別對待說,宮崎學說、北韓特工說、左翼運動說等 等。其中宮崎學說一直是各方關注的焦點,因為在宮崎學本人身上同時集合有“狐目男”、股價操縱、部落民以及左翼運動家四種特徵。首先其體貌形象同“狐目男 ”相似,又是部落民出身,當時正在《周刊現代》擔任股市情報專欄記者,早年參加過新左翼學生運動,並有過操縱媒體對抗警方及企業恐嚇的前科。宮崎學曾作為 固力果森永事件的重要參考人受到傳訊,但因其銅牆鐵壁般的不在場證明而免於逮捕。
*部落民:也稱“穢多”和“非人”,江戶時代劃定出的因行乞或從事屠宰業、皮革業而被排除在士農工商四民等級之外 的特殊賤民階層。必須聚居於官府定點區域,其身份和職業必須世襲,同時嚴禁與平民通婚。戰後新憲法雖已恢復了部落民的平等權益,但歧視事件仍時有發生,於 是在日後又重新興起了部落解放運動
日後宮崎學同友人大谷昭宏合著了《固力果森永事件最重要參考人M》(グリコ?森永事件 最重要參考人M)一書,與森下香枝的《固力果森永事件“最終報告” 真犯人》(グリコ?森永事件「最終報告」 真犯人)、一橋文哉的《消失於黑暗的怪人 固力果森永事件的真相》(闇に消えた怪人 グリコ?森永事件の真相)一併成為研究該事件的首選文獻。
笑臉男事件在整體設定上參考了日本社會的四大真實案例,包括涉及企業恐嚇和模範犯的固力果森永事件、具有犯人崇拜特質的三億元事件(三億円事件)、醫商官 相互勾結的藥害愛滋事件(薬害エイズ事件)和一直不被厚生省藥事審議會批准的丸山疫苗(丸山ワクチン)。有關後兩者,在此需要做一些補充說明。至於日本史 上最大金額現金強奪案的三億元事件,因知名度過高就不再贅述免得喧賓奪主。
藥害愛滋事件
上世紀70年代後期到80年代出現的血友病患者因輸入未經高溫加熱處理的血液凝固因子製劑而感染愛滋病毒,並致部分患者死亡的醫療事故。表因是受到HIV 污染的血液製劑流入市場,實為醫院醫師、醫藥公司代表、厚生省官僚私下締結裙帶關係彼此獲利造成的惡果。受害人在1989年對批准醫藥公司使用非加熱血液 製劑的厚生省提出民事賠償訴訟,1996年,事件相關的帝京大學醫學部附屬醫院醫師、厚生省官僚及醫藥公司負責人因涉嫌業務過失致死遭到逮捕和起訴,厚生 大臣菅直人公開謝罪。
1999年日本引入核酸檢測法篩選血漿,以杜絕含有病毒基因的血液製劑進入醫療市場。
丸山疫苗
丸山ワクチン(英:Specific Substance Maruyama;SSM)
1944年誕生的皮膚結核治療特效藥,因其發明者日本醫科大學名譽教授丸山千里(1901~1992)而得名。1947年在日本皮膚科學會上初次發 表,1951年經再度改良宣稱可用於麻風病治療。由於結核菌與麻風病菌屬於同族,並根據二者病人罹患癌症幾率為零的統計數據,推理為細菌抗體有抑制癌細胞 的功能,自1956年開始用於癌症治療。1981年7月1日厚生省中央藥事審議會的抗惡性腫瘤劑調查會判定丸山疫苗無效不予批准,此後一直作為癌症的非正 統療法。至今丸山疫苗的支持者仍在不斷努力使其能早日獲得癌症治療藥認可。

事件分析

“孤立個體集合體”,Stand Alone Complex的通用詮釋,
在動畫中特指原先互無關係、各自獨立的人們在有意識或者無意識的情況下,
為了某個相同目的而統一行動的現象(笑臉男現象和個別的十一人)。
基於無數獨立意識個體的思想與行為交會,形成的複雜且具有意識系統中
產生更高級形式的指導性整體意識通過對stand alone的個體施加干預而產生影響的現象。
“獨立於複雜系統”。就像笑臉男說的,“其實這個社會本身就潛藏著引發這個現象的系統”。
現象,就是stand alone complex,就好像笑臉男開始只不過把那個有關村井疫苗的信息以綁架的形式擴散了出去但引發了後來連續笑臉男事件,而系統,就是指社會的大眾心理,概括地來說,“不存在的作品竟然產生出了原創的拷貝” 。
解釋之一
最終回中,素子與笑臉男人開始了繼第九話後最長的一次對話,也是最後一次。其中二人不斷的引述各類人物的言論,此次的對話,出現了幾個重要的人物,首先是並非在此話中出現但卻有舉足輕重作用的心理分析學者Wilhelm Stekel,作為與圖哈切夫斯基同時代卻又與其意見相左的精神病學家,現在最為出名的多半是因為那句對成熟與否的界定(同樣出現在《麥》中):“一個不成熟的男人是為了某種高尚的事業英勇獻身,一個成熟的男人是為了某種高尚的事業而卑賤地活著”。素子用它來形容笑臉男人的心態,最為合適,或許這也是一切事件的原點。
第二個充當了笑臉男人想法的詮釋者角色的是Dziga Vertov。這位有著激進思想的前蘇聯導演一直遵守著自創的法則,堅持用自己的創新手法拍攝他所願意拍攝的東西,即現實,並讓觀眾能通過自己的電影去“感受世界”。但正如評論家所說,Vertov的作品被要求從認知到質詢,以電影的形式來向世界展示真相,從這點來看,他和笑臉男人的初始動機有相似之處,只是作為讓大眾看到真相這一存在;而後期,笑臉男人不得不半屈從於現實,承認自己的幼稚和單純,卻也與Vertov看上去“激進但大半生卻不得不服從於政權”的特點相符。
當笑臉男人事件的心理和社會影響度都大大超過葵他自己的預料時,這個固守於圖書館的少年開始反思自己的存在和消失究竟會對剩下的人產生多少影響,從而出現了第三位和第四位詮釋者——Frederic Jameson和大澤真幸。前者是後現代理論的主力支持者和研究者,後者則是致力於決定社會秩序的相對社會範式產生機制論者。Frederic Jameson提出的論點,四個後現代主義關鍵性的二律背反:時間與空間,主體與客體,天性與人性,以及最後烏托邦的概念。在後現代主義的問題上,Jameson一直恪守著後現代的模糊性,即在社會體系和文化現象中始終保持著模糊而核心的思想,同時逐漸摒棄快樂主義的輔助。這種對抗性文化正是Jameson的後現代主義最能被人接受並加以套用的部分。在葵看來,信息並行化的結果最終導致了個體性的消失,Jameson的理論似乎更盡職的解釋著個性和個人的終結,這其中取消了對任何因果性和確定性的追求,排除了意義統一構成的可能性和終極價值存在的可能性。主體消失後的自我成了這樣一種狀態:自我的荒謬,自我的萎縮,自我的缺席及自我的零散化,從而起到了“原版消失而拷貝版在扮演著原版角色”的作用;或許還有“拼貼”的意味在其中:各種沒有新意的模仿被重新排列組合,成為一個個“新的實體”出現在人們面前,一如那些被大大小小的計畫牽制著的拷貝版笑臉男人,而即使其消失,影響依然滲透到了社會體系的要害,從而繼續控制著整個社會機器的運作,換句話講,消失只能使影響擴大化,說到這裡,Jameson恐怕就會在笑了,笑臉男人的所作所為幾乎是沿著自己設定的方向演化下去。
至於說到個體,大澤真幸不能不提,暫且按下SAC中所引用的言論不表,單單說到他在“個體和第三人的場合”領域的研究,結合Jameson的理論,素子和笑臉男人的談話就可以漸漸明朗化了。在大澤真幸的研究領域中,個體的交流性始終是驅使社會活動產生和發展的原動力,對“個體”的強調,事實上正中後現代情結的下懷:後現代所期望的模糊性在社會體系與自然環境的非連續性中得以體現。素子說笑臉男人實際上卻少了一個對“個體”理解的切入點即好奇心,因為這是交流性的表現特點之一,可以說在“好奇”的基礎上,交流才會成為可能,繼而演化為維持個體以及所在系統的充分條件。
在社會中每個人代表著個體來活動,但由於種種的因素,如教育、社會理念、慣性、宣傳、習慣、文化、特性等,反而導致代表個體的人的活動,相當集中的完成了經驗同步的構築,互相互動混合、影響。每個理解都是相對獨立的,但是又都統一在融合的名下,組合在一起,即成為“相對獨立的複合體”。
解釋之二
很可能上述一切“都是一個騙局”。Jameson依然重要人物之一,後現代主義依然能解釋每一句話,在除卻“拼貼”之外的“精神分裂”特點在這個時候就能大派用場,這是一種非連續的、孤立的感受,時間連續性被打破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時的強烈感受,笑臉男人怕是對這點深有體會,他將自己最初的行為解釋為“使命”,因為無意中窺見了真相的一角;而後在目睹了社會醜惡後,對個體性的消失和其影響力產生懷疑,以致最後對自己後來的行為和整個社會感到“絕望”,成為了消失的媒介。對於大眾來說,“笑臉男人”成了虛幻懷舊的代表人物,被幻化成了各種形象,阻擋了人們真正的視線,就像“站在一間到處都是鏡子的房間中”,分辨不出哪是真哪是假。這時,“對獨立個體的情結”或許是對SAC更近人情的理解。如果這假設成立,那么所有的一切都掩飾不了SAC最後一話的言論“拼湊”的痕跡,即使有complex在最後托底,依然能顯出論述邏輯上的無力,因為無論是笑臉男人還是素子,最終都只是片段的引用了一些人物的發言並占為己有,詮釋問題的核心。社會體系與個體、自然環境的聯繫以及最終如何看待這種非連續性帶來的不協調,都將會是難以自圓其說的問題。SAC充其量也不過是致以感性的表層的懷舊敬意,而非真誠的探討罷了。
攻殼第一部TV版“Stand Alone Complex”,其劇情上的主線無非是通過“笑臉男人”高超的黑客技術與九課精湛的業務能力破獲一樁權錢交易的犯罪行為。而隱藏在這樁案件背後的問題才是全劇所要表達的東西,這在SAC第26集中通過素子與笑臉男人的對話得到集中體現(採用了大量的文學、史學、心理學等等理論作為台詞背後的依據,這便是攻殼的內涵之一了,感興趣者去研究的話,每個題目都能寫出篇論文)。
其實問題就隱藏在SAC這個標題當中。所謂Stand Alone Complex,其解釋是多樣的,如“不存在的原創品產出了原創的拷貝”、“由特立獨行的人組成的某種團體”、“獨立複合體”、“孤客情結”等等,是一個極為意識流的詞組。把這些解釋整合到一起的話,可以理解為“由孤立個體形成的集合體所體現的巨大意識”。這種巨大的意識是在人的自覺之外的,它無時無刻不在發揮著暗中引導人群的作用,同時又隨著各個孤立個體所發生的改變而改變。
比如說SAC中進行權錢交易的政府官員們,作為個體的官員進行權錢交易無非是為自身牟取利益,但是若這種牟取行為發生了擴散,則可以解釋為“牟取利益”這種想法其實是普遍存在於認可權錢交易的官員們之上的巨大意識作用,也就是說因為這群人都有一個內在的共同點“對自身利益的追求”,一旦有人把 “錢”送上門來要求交換“權”的時候,他們的行動就會超乎想像的默契;再比如那些崇拜以及模仿笑臉男人的普通民眾,他們的行為看似雜亂無章,但是作用在他們之上的意識體仍然是存在的,就是說他們都有內在的共同點“對政府的不滿以及不信任”,笑臉男人不過是一個催化劑,一個引發他們對這種不滿和不信任進行宣洩的導火索;還有TV中其餘各個看似獨立的故事,其行為的出發點仍然可以解釋為“巨大意識”的作用。再獨立分析下去,又可以寫幾篇論文了。
在SAC第9集中以網路聊天的形式對笑臉男人事件的開端以及所獲得的線索進行了總結,可以說是這部動畫中最為難懂的一集。其實在討論笑臉男人事件的同時,也暗示了“意識作用”的存在。劇中提及模仿笑臉男人現象時也有過類似“這究竟是什麼原因”之類的一兩句對話,甚至還懷疑所謂的笑臉男人不過是虛構(這裡暗示得很明顯了,雖然笑臉男人確實是存在,但是這樣的懷疑正好符合了“意識作用才是主體”的主旨)。
最後笑臉男人與素子在圖書館中的對話也是一個重點部分。兩人通過對一直以來所發生的種種現象的討論,不約而同的把原因都總結到了“Stand Alone Complex”之上。不過這種種現象包含了一個絕對的前提:一個能夠把這種意識作用最大化的合適觸媒。笑臉男人說自己對於此樁犯罪的接觸始於在網路中接收到一份“由本來不存在的原創體發出的原創拷貝”,所謂“不存在的原創體發出的原創拷貝”直接理解就是“無中生有”,但是道理很明顯的擺在那裡,沒有前因何來後果?因此這句話可以理解為笑臉男人無意間接觸到了由各方面情報所組成的複合體,這又回到了漫畫中的情報論範疇。而所謂“情報複合體”,在TV版的設定下,或許可以理解為就是超出人類自覺的“巨大意識”的雛形(來自權錢交易的廣大受害者,出錢者,出權者等,每個人肯定會做些事,一點一點集合起來,就會產生巨大的波浪)。來自各方面的情報綜合到一起,就形成了一個沒有固定來源的原創拷貝。因此與其說是“無中生有”,不如說是以人類現有的能力無法查清楚其所有的來源。
至於笑臉男人的心態完全可以用一句笑臉圖示上的英文來表達:“I thougth what I'd do was. I'd pretend to be one of those (blind) deaf-mutes, or should I?”,這其實反映了笑臉男人孤立於社會之外,但是又心有不甘的“孤立情結”。為了獲取情報或者其餘不可知的理由,笑臉男人把自己禁閉在一個巨大的圖書館內,一方面與現實世界幾乎脫節,一方面又不得不保持與外部世界的聯繫(比如通過網路)。其實這也是這個時代的一種通病。這種通病的存在使得由孤立體所組成的大眾對情報的敏感程度上升到一定範圍,由於笑臉男人的心態與普通大眾的心態之間存在彼此類似的點,於是通過這些點之間的相互聯繫與共鳴,建立出了“由不存在的原創體(笑臉男人外在的公眾印象)發出的原創拷貝(模仿笑臉男人的行為)”的關係,從而實現了 “Stand Alone Complex”這種互動,進而繼續放大到成為一個廣泛的社會現象。

劇中含義

愛麗情結
首先,請一起回憶塞林格(J.D.Salinger)三部作品的名稱:《麥田裡的守望者》(The Catcher in the Rye),《笑面男》(The Laughing Man),《香蕉魚的好日子》(A Perfect Day of Bananafish)。大概很多SAC的愛好者立刻就會想起些什麼。SAC中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塞林格作品的典故,而笑臉男人更是貫穿全劇的主線。如果你恰好還看過塞林格最著名的《麥田裡的守望者》(下文簡稱為《麥》),那么隱藏的線索也將漸漸呈現在你的面前。 《麥》的主人公霍爾頓對麥田守望者的嚮往,隱隱包含著一種對現實生活的不滿和無奈,可當他覺得無法面對現實時,只是選擇將自己變得又聾又啞,世界在他的眼中是可疑混亂,“假模假式”的。“麥田守望者”的職責,是阻止瘋玩的孩子們墮入深淵。這本書被SAC引用的詞句在11集中第一次明顯的出現。
笑臉男事件
當那藍色顏料所寫的句子出現在鏡頭中時,估計所有小說的愛好者都會油然而生喜悅和親切吧!下面我們就來逐條理清SAC中出現的與塞林格作品以及其他文藝作品的聯繫。
霍爾頓與葵
11集最後,形跡被托古薩發現的葵,在消去了幾個好朋友的記憶後,給他們留下了紀念品——自己的棒球手套,鏡頭在悵然若矢的沉重音樂中快速拉近,手套上有藍色最佳化顏料留下來的《麥》中的名句“You know what I'd like to be? I mean if I had my goddam choice, I'd just be the catcher in the rye and all.”
當然,這句話是拆開來在小說里出現的。在書第22章,被學校開除的霍而頓回到家中,和妹妹菲比聊天。不過顯然當時的他心不在焉:“可我沒在聽她說話。我在想一些別的事兒......一些異想天開的事”,“你知道我將來喜歡當什麼嗎?我是說將來要是能他媽的讓我自由選擇的話?(You know what I'd like to be? I mean if I have my goddam choice?)”雖然妹妹不一定明白他的意思,但是他還是繼續念叨:“不管怎樣,我老是在想像,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塊麥田裡做遊戲。幾千幾萬個小孩子,附近沒有一個人——沒有一個大人,我是說——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帳的懸崖邊。我得職務是在那兒守望,要是有哪個孩子往懸崖邊奔來,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說孩子們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兒跑,我得從什麼地方出來,把他們捉住。我整天就幹這樣的事。我只相當個麥田裡的守望者(I'd just be the catcher in the rye and all.)。我知道這有點異想天開,可我真正喜歡乾的就是這個。”
葵在看管所扮演的角色,或多或少仿如守望者的職責。他引導那些孩子們,避免他們過渡沉迷網路而對自身造成傷害。可正如同霍而頓的守望者無法辦任何事,只能去阻止事情的發生那樣,葵所做的,也只能是在一旁,默默的守護這這些孩子們而已。
色的獵人帽
《麥》中曾經多次提到霍而頓自己擁有這么一頂帽子是多么得意——“那是頂紅色獵人帽,有一個很長,很長的鴨舌。我發現自己把所有那些混帳寶劍都丟了之後,剛下了捷運就在那家體育用品商店櫥窗里看見了這頂帽子,只花一塊錢買了下來。我戴的時候,把鴨舌轉到腦後——這樣戴十分粗俗,我承認,可我喜歡這樣戴。我這么戴了看上去挺美。”而在SAC的最後一集,那頂紅色的獵人帽更是成為了素子和笑臉男人在圖書館接頭的信號,他們在帶上帽子的時候都刻意的將其反轉了。當然,這么隱晦的引用,假如觀者對塞林格不很了解就很難注意到。
下面再來看看另外兩部塞林格的作品。這兩部作品都是塞林格“格拉斯”系列的小說,因為裡面的人物都以格拉斯為姓,所以如此標誌。《香蕉魚的好日子》(A perfect day of bananafish)寫於1948年,可以看做是這一系列的第一本小說。小說很短,也很晦澀。“香蕉魚”是主人公格拉斯-西莫對一種魚的稱呼。其實,這種魚是不存在的,只能說存在於西莫的想像中。主人公去過歐洲戰場,個性善良,信仰上帝。但其種種舉止卻被世人認為精神分裂,活在不被理解的世界,大概讓他覺得毫無幸福可言,所以他選擇了安靜的死去。這之前,他和一個小女孩玩的時候,開心的說到了這種魚,之後他回到旅館,沒有驚動自己的戀人,用布包著槍飲彈自殺了。網上有一句評論,“善良者都是那些內心脆弱的人,因為他們不能欺騙自己的心。”香蕉魚似乎在這裡是一種內心不被外界承認的美好。在SAC中,它出現在12集那位在電子腦中放映超現實電影的導演的故事中,大概是用來表示這位神無月涉導演不被使人理解的無奈是和格拉斯-西莫如出一轍吧。
而與笑臉男人的“Should I?”這一問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則是那位導演的意識殘留在塔其克馬心中的一問了。在12集中,塔其克馬將校女孩送回的時候,那不得螢幕上出現了來回滾動的沙翁名句“to be or not to be”,仿佛是在對每一個進入這個電影世界的人說:to be,or not to be......似乎是在對那些為電影而著迷,不願意回到現實世界得人發問。
在這一集中,素子和這位導演有過一段針鋒相對的對話。個人認為是這部動畫中相當成功的一個地方——
“怎么樣?”
“我當然不會說那是個糟糕電影。不過,基本上無論什麼娛樂都只是一時的,而且也應該如此,像這種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只是一位迷住觀眾使其無法離開的電影,不管它是多了不起的東西,只是有害無益”
“喔,很嚴厲的批評呢......在這裡的觀眾中,也有人一回到現實就會遭到不幸。如果你把那些觀眾的夢想奪走,你承擔得起責任嗎?”
“承擔不起啊。正是在現實生活中拼搏,夢想才有意義.......只是把自己投射到別人的夢想里的話,跟死又有什麼兩樣?!”
“真是一個現實主義者啊。”
“如果你把逃避現實叫做浪漫的話。”
從筆者的觀點看來,無論是站在麥田守護孩子們的快樂,還是變得又聾又啞對黑暗閉口不言;是為了反抗世界的不理解而自殺,抑或是將觀看電影的人們久久迷惑——都是為素子所明確批評的。素子曾經對犯人強烈的表示過對“又聾又啞”的駁斥,也對那前衛導演的ghost做過如上針鋒相對的批評,這愈發使她形象變得冷峻鮮明了。而教本編寫者洗鍊犀利的文筆,更在此可見一斑。
另外一部作品就是塞林格寫於1949年的《笑面男》(The Laughing Man)了。小說的內容與第十一集有很多相似之處。一群少年,屬於一個課後和星期六活動小組,組織名為“科馬齊斯”(Comanches),領隊的是一位成年人,被大家稱為“頭兒”,他給男孩們講述一個名叫《笑面男》的肥皂連續劇。這本小說,在塞林格的寫作生涯中被認為不怎么重要。其中的劇情和SAC各處地方的相似之處以及惹人遐想的地方相當多,也就不一一列舉了。
劇中素子曾經提到,9課早已經對這本小說進行了調查。書中笑面男的行為與笑臉男人的行為也多有相似之處,但蘇子並不認為這會為笑臉男人事件的解決提供很大的幫助。其與SAC最大的聯繫,莫過於那個經常用於笑臉男人攻擊時使用的logo。而其中笑臉男所戴的帽子,更是讓人不自覺的想起霍而頓最愛反著戴的那頂獵人帽。所以說SAC的主線,似乎仍在《麥》這本書中。
《麥》對讀者的影響,可說是相當引人矚目。讀者幾乎都成了主人公霍而頓的擁躉,而這些人之中,又有一些成為轟動世界的謀殺事件的作案者。1989年7月18日,一位瘋狂的青年在洛杉磯用手槍射死了布萊德.希伯林德21歲的女朋友演員麗貝卡。警察在兇殺現場的祥子裡發現了作案用的手槍,染血的襯衫和一本破爛的《麥田裡的守望者》。1980年12月8日,約翰·列儂和他的妻子大野洋子正準備走進自己居住的達科他大廈時,一位叫查普曼的男子輕輕的喊了一聲:“列儂先生”。隨後即扣動了手槍的扳機,他一共開了5槍,四槍打中了列儂。從此樂壇少了一位傳奇人物,而這個叫查普曼的男子好像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一樣,踱到一邊,掏出一本《麥田裡的守望者》,安靜的翻閱,等待警察的到來。最後查普曼被控殺人罪,當警察審訊查普曼試圖了解他的殺人動機時,查普曼說:“我希望你們都真心的讀一讀《麥田裡的守望者》,這本非同尋常的書里有很多答案。”1989年,迷戀美國女演員朱迪·福斯特的美國青年欣克利,為了引起朱迪·福斯特對他的注意,在華盛頓的希爾頓酒店門前,向剛結束演講的里根總統開了六槍,抓獲他的警察在他的口袋裡發現了一本書,從破舊的程度,可以看出這本書被他經常性的翻閱,那就是——《麥田裡的守望者》。
這些行為,無一不在讓我感受一種所謂“平靜的瘋狂”,而這些謀殺者的暗殺行為,也與笑面男雖然擁有超A級黑客的水平,但仍然採用暗殺這樣的手段的動機非常想像。
《麥》真是這么富有魅力的一本書么?最後一集,完全失去同事訊息的托古薩,面對被隱藏的真實,將《麥》的書從高空扔下,卻正表達了其中另一類的懷疑。反叛的霍而頓覺得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可疑的(當然艾利和菲比除外),而覺察到這不完美,就只能選擇逃避的態度么?如同笑臉男人退居在一旁觀看鬧劇的發展?象霍而頓為能夠又聾又啞而快樂不已?這都不是正確地選擇。答案,都在那書的落下了。

相關書籍

《麥田裡的守望者》《The Catcher in the Rye》
作者為JD塞林格(J.D.Salinger),可以說是潛藏在SAC當中的“里線索”。在整個故事中占有相當的分量。笑臉男明顯是《麥》中主人公霍爾頓的FAN。他用來擋住臉的標誌周圍的英文是“I thought what I`d do was I’d pretend I was one of those deaf-mutes?”翻譯過來是“我想我要假裝成一個又聾又瞎的人。”這話出自《麥》一書。托古薩在兒童機構發現了笑男的痕跡,寫在更衣櫃裡的字是“You know what I’d like to be? I mean if I have my goddam choice? I’d just be the cathcher in the rye and all.”翻譯為“你知道我將來喜歡當什麼嗎?我是說將來要是能XXX的讓我自由選擇的話,我只想當個麥田裡的守望者。”
小說里的原版是“不管怎樣,我老是在想像,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塊麥田裡做遊戲。幾千幾萬個小孩子,附近沒有一個人——沒有一個大人,我是說——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帳的懸崖邊。我的職務是在那兒守望,要是有哪個孩子往懸崖邊奔來,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說孩子們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兒跑,我得從什麼地方出來,把他們捉住。我整天就幹這樣的事。我只想當個麥田裡的守望者。”然而這個霍爾頓沒是實現的願望,笑男卻親身去實踐了一下,在那個兒童機構里,沒有其他的大人,他偽造了自己的身份,保護著那些電腦不適症的兒童,成為了一個現代版的麥田裡的守望者。
此外,在《麥》一書中霍爾頓喜歡一頂紅色的鴨舌帽,他總是喜歡把它反過來戴。讓我們來回憶一下SAC里最後一話中笑男手裡面拿的是什麼? 而且也請大家記住這紅色的鴨舌帽,它可以看做一個線索,隱喻了笑男的存在。
在《麥》中,霍爾頓有一個棒球手套。那是他去世的弟弟留給他的遺物。小說一開始,霍爾頓就為這個手套為主題的一篇作文和室友打了一架。書中是如此描寫這個弟弟的:“我弟弟是個用左手接球的外野手,所以那是只左手手套。描寫這題目的動人之處在於手套的指頭上、指縫裡到處寫著詩。用綠墨水寫成。他寫這些詩的目的,是呆在野上遇到沒人攻球的時候可供閱讀。”那么你記不記得,托古薩在兒童機構里看到笑男的時候,他手裡拿的是什麼?
在最後一話,笑男也大量引用了塞林格的話。(這么看來,笑男也算是一個OTAKU了?)
甚至更誇張的是,塞林格在1949年寫過一本叫《笑面男》(The Laughing Man)的小說……
關鍵字2:MEME
說實話,看到這個詞的時候我也嚇了一大跳,此詞出現在SAC第六話:《模仿者在跳舞》,MEME是副標題。MEME中文翻譯為“彌母”。源自英國著名科學家理察;道金斯(Richard Dawkins)所著的《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一書。其含義是指“在諸如語言、觀念、信仰、行為方式等的傳遞過程中與基因在生物進化過程中所起的作用相類似的那個東西。” 為了讀上去與gene一詞相似,道金斯去掉希臘字根mimeme(原意是模仿的意思)的詞頭mi,把它變為meme,這樣的改變還很容易使人“聯想到跟英文的“記憶”(memory)一詞有關,或是聯想到法文的“同樣”或“自己”(meme)一詞。 在道金斯提出meme概念之後不久,許多學者如蘇珊;布萊克摩爾,理察;布羅迪(Richard Brodie),阿倫;林治(Aaron Lynch)便秉承道金斯的觀點,積極撰文闡明meme的含義和規律,並嘗試建立文化進化的meme理論。著名哲學家丹尼爾;丹尼特(Daniel Dennet)也很贊同meme的觀點,他在《意識的闡釋》、《達爾文的危險觀念》中套用meme理論闡釋心靈進化的機制。現今meme一詞已得到廣泛的傳播,並被收錄到《牛津英語詞典》中。根據《牛津英語詞典》,meme被定義為:“文化的基本單位,通過非遺傳的方式,特別是模仿而得到傳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