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報(抗戰時期小型報紙)

立報(抗戰時期小型報紙)

《立報》,中國抗日戰爭爆發前後有影響的小型報紙。1935年9月20日在上海創刊。由成舍我蕭同茲嚴諤聲、吳中一等新聞界人士集資興辦。1949年4月30日停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立報
  • 時期:中國抗日戰爭爆發前後
  • 創刊地點:上海
  • 興辦人:成舍我、蕭同茲等
簡介,歷史意義,

簡介

中國抗日戰爭爆發前後有影響的小型報紙。1935年9月20日在上海創刊。初創時日出4開1張,後改出4開1張半。由成舍我、蕭同茲、嚴諤聲、吳中一等新聞界人士集資興辦。成舍我任社長,嚴諤聲任總經理。先後擔任總編輯的有張友鸞薩空了、褚保衡,編輯有惲逸群、謝六逸、張恨水等。報紙以中下層民眾為主要讀者對象。自稱以實現報紙大眾化,使全國國民認識自身對於國家的關係為宗旨。編輯工作實行精編精選,力求以較小的篇幅刊登豐富多彩的內容,達到讀者“能讀、愛讀、必讀”的要求。其文稿簡短,文字通俗,定價低廉。宣揚“五分鐘可知天下事,一元錢可看三個月”。新聞、言論、副刊並重。副刊有“言林”“小茶館”“花果山”3 種,聘文化界名流任編輯。此報以宣傳抗日救國、提倡民主政治、反映民眾呼聲受到讀者歡迎。最高日銷量曾達20萬份,創當時全國報紙發行新記錄。1937年11月25日,因日軍侵占上海,被迫停刊。1938年4月1日至1941年冬在香港恢復出版薩空了任總編輯日出4開1張。著重宣傳民主抗日。1938年9月後,薩空了、沈雁冰(茅盾)等先後離去,由吳范寰主持編輯工作,政治傾向漸趨保守。1945年10月,陸京士等曾在上海重出《立報》,杜月笙任董事長。1949年4月30日停刊。
該報初創時為4開4版一張,不登廣告,民國25年(1936年)3月16日起增出晚刊,並開始刊登廣告。後來晚刊停出,同年6月1日該報增加兩版,變為日出6版。基本欄目有要聞 、國內訊息、本市訊息、國際新聞和教育與體育、經濟等專欄,另有《言林》、《花果山》、《小茶館》三個副刊。
《立報》《立報》
民國26年(1937年)11月13日,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強令所有宣傳抗日的報紙一律停刊。該報由於堅持抗日的立場,被迫於同年11月25日停刊。
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上海市政府社會局長陸京士等曾在上海另出《立報》,由杜月笙任董事長,報紙內容反動,與原先《立報》的宗旨完全相悖,至1949年4月30日臨近上海解放時停刊。

歷史意義

《立報》該報在發刊詞《我們的宣言》中提出了“報紙大眾化”的口號,表示“一定要把報紙辦得通俗易懂,刊登的材料要與民眾休戚相關,使全國人民能讀、必 讀、愛讀,”並採取售價低廉、準時送報等措施以爭取讀者,提出口號:“五分鐘可知天下事;一元錢可看三個月。”
該報特色有:(1)注重新聞報導。以精選精編的辦法選擇刊登有代表性的電訊稿,對有特殊意義的新聞,則精編成簡單明了的短訊,重視獨家新聞。(2)重視評論。天天 有500字左右的評論,或針對國內外時事,或針對某一社會問題。文字婉轉,既能避免新聞檢查機關扣發,又能使廣大民眾了解事實真相。(3)重視民眾工作,與讀者、作者建立 了廣泛而又密切的聯繫。當年為副刊《言林》撰稿的作者有郭沫若、茅盾、朱自清、郁達夫、夏衍、老舍、曹聚仁、王統照、王任叔等等,幾乎包羅了中國絕大數現代進步文化人 和著名作家。
由於該報堅持抗日,傾向進步,內容豐富,編排新穎,從而擁有廣大讀者,在上海八一三抗戰時,銷售量達到20萬份,創當時國內報紙的最高紀錄,成為當時小型報中最 有影響的報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