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同茲

蕭同茲

蕭同茲(1895—1973),湖南省常寧縣人,畢業於湖南省立甲種工業學校,1920年,在長沙組織湖南勞工會,當選為該會俱樂部主任,曾參與領導紗廠工人罷工鬥爭,並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1922年,撰文控訴軍閥趙恆惕在湖南的種種罪行。1923年,任湖南討賊軍總司令部行政委員,1924年加入中國國民黨。1925年任上海南洋菸草公司同志會書記,參與組織上海工團聯合會。1927年任國民黨中央勞工部組織科科長。1928年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新聞徵集科科長、秘書等職。曾隨吳鐵城赴東北軍活動,促成張學良東北易幟的實現。 1932年起,任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社長。1935年12月在國民黨五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後當選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常委。抗日戰爭期間,在重慶當選為全國新聞聯合會主席。1949年赴台灣,先後擔任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總社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總統府”國策顧問等職。1973年在台北病逝,終年78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蕭同茲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湖南常寧市蘭江鄉
  • 出生日期:1895年11月4日
  • 逝世日期:1973年11月11日
  • 職業: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社長
  • 信仰:三民主義
生平經歷,人物貢獻,地位成就,社會評價,其它信息,

生平經歷

1917年起,蕭同茲先後在湖南電燈公司、天津法國永和機械廠、湖南兵工廠、華實紡紗廠等任技工、監工。
1920年,與湖南立甲種工業學校同班同學黃愛龐人銓長沙組織湖南勞工會,當選為該會俱樂部主任,曾參與領導華實紗廠工人罷工鬥爭,並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
1922年1月17日,黃愛龐人銓慘遭殺害,他逃往漢口,發展文章揭露黃、龐血案真相,控訴軍閥趙恆惕湖南的罪行。
1923年,任湖南討賊軍總司令部行政委員,在“驅趙(恆惕)”運動中,因反對“湖南勞工會”統一於毛澤東籌組的“湖南工團聯合會”,遂自動脫離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
1939年3月1日中央社社長蕭同茲夫婦合影。1939年3月1日中央社社長蕭同茲夫婦合影。
1924年參加國民黨
1925年任上海南洋菸草公司同志會書記,參與組織上海工團聯合會。
1927年任國民黨中央勞工部組織科科長。
1928年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新聞徵集科科長、秘書等職。曾隨吳鐵城東北軍活動,促成張學良東北易幟的實現。
1932年起任中央通訊社社長,前後歷20年,成為蔣介石統治集團的喉舌。
1935年12月,在國民黨五屆一次中央全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中央執行委員、常務委員。抗日戰爭期間,曾在重慶當選為全國新聞聯合會主席。
1949年4月去台灣,次年改任中央通訊社總社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之後擔任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總統府國策顧問等職。
1964年退休後,出任台北市報業評議委員會主任委員、世界新聞職業學校董事長、復興戲劇學校董事長。
1973年在台北病逝,終年78歲。

人物貢獻

蕭同茲不懂新聞卻能在新聞事業上頗有建樹。在擔任國民黨中央社社長几近20年、改變了中央社的面貌,開創中國現代新聞通訊事業。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5月1日,年屆38歲的蕭同茲受任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社長。接任之時,蕭同茲便顯現了他與眾不同的理念。並獲得國民黨中央和蔣介石的全力支持。由此蕭同茲便按他的既定原則開始了中央社歷史上空前的改造與建設。
改造與建設
1、首先致力於籌建現代化的通訊網路,即他執掌中央社後提出的“全國七大都市電訊網計畫”。一年之內在南京、上海、北平、天津漢口、香港、西安七大都市設立起獨立的都市無線電新聞通訊專用電台,減輕電信部門的負擔,及時、準確地溝通總社與分社、中央社與各報社、電台等媒體之間的聯絡,傳遞新聞資訊。
中央通訊社中央通訊社
2、將中央社的服務推廣到全國各地方報紙。大都市電訊網設立之後,蕭同茲立即著手布置全國通訊網的建立。把首都發生的事在“同一天”傳送到全國各地。從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到抗戰爆發的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中央社的國內分支機構已有了35處,除拉薩外,已遍及各個省區。後中央社開通了“甲種廣播”(CAP)、專供小型報紙使用的“乙種廣播”(CBP)、專供國內英文報紙的英文廣播(CSP),以及專供上海、北平、天津、武漢四個分社接收的專電廣播(CNG)。
3、外國通訊社收回在中國的發稿權,開始向外國各大通訊社和國內英文報紙直接提供英文稿件。這樣不僅實現了與外國通訊社交換英文稿的又一目標,而且打破了外國通訊社對國內外文報紙的新聞壟斷。
4、進一步指示“要在世界每個重要都市派駐特派員”。此項工作從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11月新聞界名流戈振公被派作政府代表參加日內瓦國際新聞會議代表時兼任中央社特派員肇始,到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1月聘請陳博生出任駐東京特派員籌建東京分社,已見規模。到抗戰前夕,中央社已在香港、東京、日內瓦、新德里分別設立了分社或辦事處,開始將觸角伸向了世界。
辦社方針:一,獨立經營,由黨的宣傳單位,變為社會文化機構;二,以新聞為本位,發稿不受干預;三,用人唯才,由社遴選,即“工作專業化”、“業務社會化”、“經營企業化”,這三點方針得到黨內高層及中常會的支持,“中央社”在蕭三爺的主持下,由此開啟了蓬勃發展的關鍵時期。
在蕭同茲的主持下,經過短短五年多的經營,到抗戰爆發前夕,中央社已經脫胎換骨,國家通訊社的雛形已經初現。蕭同茲的努力不啻使中央社得到了重生。經他之手,掀開了中國現代通訊事業的新篇章。

地位成就

蕭同茲事業的成就在於經營中央通訊社,人們把蕭和(中央)社連在一起了。許多人都尊崇地將“蕭三爺”稱為“中央社先生”,意為中央社與蕭氏二而一,無蕭氏,亦無中央社的成就。“蕭三爺”就是蕭同茲,這一稱謂代替了“蕭社長”和“蕭先生”,“中央社的同人、及同茲先生的朋友,無論老少,都稱他為‘蕭三爺’。他接長中央社是三十八歲,大概在四十歲以前,就開始流行這個稱謂。這正是表示大家對他的親切、對他的尊敬,尊敬中有親切,親切中尊敬”(張佛千語)。
在任中央通訊總社社長16年期間,從三、四張辦公桌,20幾個人到民國37年(1948)分支機構發展成52處,遍及全國,國外還有25處,員工達2,653人。與路透、美聯等並稱世界五大通訊社之一,被人稱為中國現代化通訊事業之父。

社會評價

逝世後,蔣介石頒發了褒揚令和“宣勞著績”的挽額,蔣經國主持公祭儀式。
台灣新聞界先後為其出版4種紀念文集,並為他樹立銅像,設有蕭同茲先生新聞獎學金、蕭同茲先生文化基金會。
2008年第23屆蕭同茲先生新聞獎學金得獎名單揭曉,共有政治大學陳文政等14人獲獎,每名獲獎者可獲得新台幣3萬元獎學金。該基金會自創設以來,受益的各大學院校新聞及傳播系學生已達4百餘人。

其它信息

1988年,常寧縣政協出版了《蕭同茲與中央通訊社》文史專輯以示紀念。(據《湖湘文化名人衡陽辭典》,甘建華主編,爾雅文化出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