竊蛋龍類

竊蛋龍類(Oviraptorosauria)於1976年由蒙古學者Barsbold創建,用以強調竊蛋龍科的獨特性狀。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竊蛋龍類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爬行綱
  • :蜥臀目
  • 亞目:獸腳亞目
在目前的分支系統中,竊蛋龍類可被定義為包括竊蛋龍科以及所有與竊蛋龍關係更為親近而與鳥類關係較遠的類群單元,包括竊蛋龍科與新頜龍科(Caenagnathidae),該類群與鐮刀龍超科(Therizinosauroidea)的關係較近。竊蛋龍類為白堊紀小型的骨骼輕巧的獸腳類的一支。除具有一般獸腳類的特點外,具有如下獨有特徵:頭骨高,多孔窗,吻短,大多數種類無齒而可能具角質喙,下頜外孔大,下頜前背緣上凸,齒骨後端具兩個長的突起等。發現於中國的切齒龍(Incisivosaurus)是迄今為止最原始的竊蛋龍類,尚保留有分化的牙齒。竊蛋龍(Oviraptor)最早發現於蒙古,長期以來一直被認為是專門偷吃原角龍(Protoceratops)蛋,因而得名。但20世紀90年代在蒙古和中國內蒙古相繼發現了新的與蛋化石保存在一起的該類化石骨骼,而蛋化石中竊蛋龍類胚胎證實竊蛋龍類可能已經具有了一定程度的築巢和保護自己的蛋或幼仔的行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