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朝榮

竇朝榮

竇朝榮,生於1891,卒於1960年,山東嘉祥縣大山頭鎮竇坊村人。山東梆子著名表演藝術家

竇朝榮1891年生於貧苦農民之家,幼年喪父,以討飯為生。在流浪途中,被巨野大姚班收留。10歲至12歲侍候老師,12歲至13歲練功試唱,13歲至16歲唱小生;17歲以後改唱紅臉。在學戲期間,倍受凌辱,歷盡磨難。儘管生活坎坷,道路曲折,他沒有向命運屈服,而是刻苦學藝,努力鑽研,至20歲以唱紅臉成名。

基本介紹

  • 本名:竇朝榮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山東嘉祥縣大山頭鎮豆竇坊村
  • 出生時間:1891年
  • 去世時間:1960年
  • 主要作品:《兩狼山》,《洪昌府》,《大轅門》
  • 職業山東梆子著名表演藝術家
生平經歷,唱腔特點,擅長角色,

生平經歷

幼年喪父,以乞討為生。10歲入巨野大姚班坐科學戲。12歲始練功試唱山東梆子,初學小生,20歲以唱紅臉(老生)成名。1932年竇朝榮進金鄉袁班。在袁班十餘年,歷時10餘年,逐漸形成竇派藝術,名揚山東、河北、河南、江蘇、安徽等省。被尊為名副其實的台柱子,名震魯西南。每次演出,均掛他的名。只要有他演出,場場滿座,觀眾無不拍手叫好;無他上場,概不叫座。在袁班期間,擅演《兩狼山》、《洪昌府》、《大轅門》等戲,其演出藝術之高超,唱腔之優美,令人讚不絕口。1948年前後,轉入魚台梆子劇團,歷時年余。解放後進入濟寧勝利劇團,經民主選舉擔任了團長。1954年他以《兩狼山》一劇參加了華東區戲曲會演,榮獲演員一等獎,為山東梆子贏得了第一塊金牌。《兩狼山》是山東梆子優秀傳統保留劇目,是竇朝榮的拿手好戲,也是竇派藝術的代表作。在華東區觀摩會演時,《兩狼山》得到了很好的發揮,台上台下齊聲讚嘆,內行外行同聲叫好。他的《兩狼山》尤其響在魯西南、蘇北、豫東一帶,給廣大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仰慕竇派的戲迷不計其數,特別是魯西南,為能看到他演出的《兩狼山》,不借披星戴月,步行幾十里,乃至上百里一飽眼福。他在華東觀摩會演時灌制的《兩狠山》唱片,不僅記載了他的藝術風采,也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財富。 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任濟寧山東梆子劇團團長。他積極倡導挖掘改編山東梆子劇種的優秀傳統戲,鼓勵大膽改編和創作劇本。他堅決反對演禁戲和壞戲。1956年,濟寧山東梆子劇團以《七錯》《拴娃娃》《太白醉酒》《穆桂英掛帥》等劇目參加了山東省第二屆戲曲會演,榮獲劇本改編、演出、音樂、演員、藝術傳授等13個獎狀和銀牌。
1958年,竇朝榮由濟寧勝利劇團團長調任山東省梆子劇團團長,並任中國戲劇家協會山東分會副主席。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60年,正當醞釀把他演出的《兩狼山》搬上銀幕時,竇老卻不幸逝世,其舞台藝術形象未能傳世。

唱腔特點

竇朝榮的唱腔使用大本嗓發聲,嗓音渾厚洪亮,音域寬廣,演唱時高低音轉換自如,不露痕跡。他吐字的爆發力強,注重字音的飽滿和圓潤,因此演唱時能使做到字字入耳,清晰動聽。他演唱時行腔雖然略顯平直,但感情極為充沛,將以聲傳情的藝術真諦發揮得淋漓盡致。竇老的唱腔剛柔相濟,形成了沉鬱中見悲涼的藝術風格,因此他最擅長演繹的就是慷慨悲壯的人物形象。

擅長角色

擅演《兩狼山》、《太白醉酒》、《八寶珠》、《摔琴》等劇。扮演《兩狼山》中的楊繼業,當父子三人被困蘇武廟時,以大段唱腔細緻地刻畫老令公對國家、對愛子的真摯感情;扮演《太白醉酒》中的李太白,以傲岸的笑聲表現李太白借酒縱情,蔑視權貴的神態和氣度。 竇老的唱腔大腔大韻,質樸無華,但極富感染力,可稱“黃鐘大呂,珠圓玉潤”,是山東梆子歷史上一座豐碑。
山東梆子音配像工程
現已做成的山東梆子音配像工程中,為竇朝榮先生做成的唱腔有:《兩狼山》,飾楊繼業;《摔琴》,飾俞伯牙;《臨潼山》,飾李淵;《花打朝》,飾唐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