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姚班

大姚班

大姚班是山東梆子科班,成立於山東菏澤巨野縣,清代乾隆年間,陝西的“秦腔”、山西的“梆子”流傳到山東,主要在魯西南地區流行。大姚班約成立於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人稱“三百年江湖大姚班”,據大姚班最後一代班主姚保元在20世紀五十年代說:“姚孔綽是第一代班主,傳到我這一代已經是第九代了,到現在已有280多年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姚班
  • 成立時間:乾隆二十五年
  • 成立地點:山東菏澤巨野縣
  • 著名藝人:張學為,宋玉山,劉雲亭
簡介,著名藝人,活動地區,

簡介

大姚班建班時屬於科班,全部招收14歲以下窮人家的孩子,在巨野縣姚樓坐科學戲,乾隆至光緒年間,共培養學員六、七期。其後的著名教師、藝人有岳登鵬等。在魯南和魯西南一帶很有名聲。民國初期,不少江湖藝人搭班演出,大姚班逐漸變為江湖班社。
在1760年至1949年的近200年中,培養了不少梆子演員,形成山東地區梆子戲區別于山西、河南的不同風格,1952年正式定名為“山東梆子”。

著名藝人

大姚班的著名藝人大致分三代,具體為:
第一代張學為(人稱“大麻子”,黑臉),能演各種內容的劇目,後被梁山縣大井班聘為教師;岳登鵬(又名“岳十兒”,紅臉),擅演《臨潼山》等劇,文武皆通,唱作俱佳,人稱戲子狀元;薛中奎(人稱“小黑頭”,活楊七),擅演各種劇目中的黑頭角色,聲情並茂;張西棚(外號二妮,青衣);倪封太(青衣)等。演出水平都相當高,在魯西南稱雄一時。
第二代宋玉山(又名立楞,青衣),由演《鍘趙王》中的包婆出名,在民眾中有“金馬駒子銀鈴當,不及立楞一晃蕩”之美談;段廣才(又名段航,紅臉),張恩普的徒弟,擅演《太白醉酒》、《斬莫成》等;竇朝榮,自幼入巨野大姚班學藝,初學小生,後改紅臉。其唱腔渾厚圓潤,高亢激越,擅演《太白醉酒》、《摔琴》、《大轅門》、《兩狼山》等劇目;謝瑞春(又名謝兵,紅臉),李富貴(外號“二窮兒,紅臉),丁憲文(小生,後改黑臉),明全興(花臉),岳興路(公子醜),擅演《小鋸缸》。
第三代劉雲亭(又名劉三,青衣),能演旦角中的許多角色,唱腔別具一格,擅演《老羊山》、《反西唐》、《賀後罵殿》、《樊梨花征西》等劇;任心才(藝名“小魚”,紅臉),功底深厚,擅演《弔孝》、《摔琴》、《闖幽州》等戲;李玉亭(小名石頭,小生),韓新才(又名韓小,小生),李翠喜(人稱老丁,花旦),姚月芝(花旦)等。

活動地區

大姚班活動的地區,東到臨沂,西到東明,南到徐州,北到聊城,每到一地,都受到民眾的歡迎。
大姚班演出劇目相當豐富,經常上演的劇目達400餘個其中以“老十八本”、“十七山”、“十二關”、“五陣”、“六州”最為常見。這些傳統劇目劇情大都曲折跌宕,引人入勝,深受廣大民眾喜愛。
新中國成立後,大姚班藝人分散到省內各地,主要有兩個分支,一個分支去了鄆城,成立了鄆城縣山東梆子劇團;另一個分支留在巨野,成立了巨野縣山東梆子劇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