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尼西亞橋頭堡戰役

突尼西亞橋頭堡戰役

突尼西亞橋頭堡戰役是1943年3月17日—5月13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北非戰爭中,英美法三國軍隊於實施的進攻戰役。戰役的目的是粉碎德意“非洲”集團軍群,攻占突尼西亞領土,從而把德軍全部趕出北非。

基本介紹

  • 名稱:突尼西亞橋頭堡戰役
  • 時間:1943年3月17日—5月13日
  • 參戰方:英美法三國軍隊
  • 目的:粉碎德意“非洲”集團軍群
簡介,戰略背景,火炬行動,軸心國指揮官,同盟國指揮官,軸心國軍隊,軸心國戰鬥序列,同盟國軍隊,盟軍在中南突尼西亞的戰鬥序列,

簡介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在歐洲戰場浴血奮戰的美軍來說,1943年2月的凱塞林關口之役是一場嚴峻的考驗,德軍旨在奪取凱塞林關口隘道的反攻戰是隆美爾在北非最後一次試圖重新掌握戰略優勢的努力。儘管最初的Sturmflut行動取得了勝利,但整個反攻戰很快便宣告破產,導致大量軸心國軍隊被圍困在突尼西亞。美軍重新控制了局面,並於幾周之後將德軍包圍在El Guettar灣。1943年春,隨著蒙哥馬利的第8軍和安德森的第1軍逐漸收縮他們的包圍圈並攻克軸心國軍隊的防線,盟軍對非洲軍的合圍驟然加劇。得到了擴充和增援的美軍第II軍團被調到北部前線,和比塞大(突尼西亞北部港口城市)附近的敵軍作戰。希特勒拒絕疏散包圍圈中的德國和義大利軍隊,到1943年5月12日,軸心國軍隊被圍25萬人,不得投降,和幾個月前他們在史達林格勒的損失幾乎相當。

戰略背景

德國美國來說,北非戰場都是戰爭的外圍區域,但這兩個國家都由於他們盟友的甜言蜜語而捲入了這裡一系列的軍事行動。德國的情況是,1940年,義大利進行了一場大膽的賭博,試圖擴大其在北非的殖民地,在英軍強有力的反攻之下,這次冒險很快便失敗了。義大利令人顏面掃地的失利促使希特勒派出一小部分軍隊支援,由埃爾溫.隆美爾指揮,於1941年2月抵達北非。德國非洲軍(DAK)對陣線拉得過長的英軍第8軍取得的一些勝利使隆美爾名聲大振,也一定程度的提高了他在德軍中的地位,但遠未到那種決定性的作用,希特勒的注意力已經轉移到東線的蘇聯。
對英國來說,非洲在其整體戰略中是比較重要的,因為大英帝國在非洲、中東和印度開拓了很多殖民地疆域。地中海是通向中東很重要的路徑,蘇伊士運河控制著和印度之間商貿往來的交通要道,再有,作為老牌的海上強國,英國只依靠單薄的陸軍很難與德國這樣的陸地巨人相抗衡。一個多世紀以來,英國傳統的戰略便是外層包圍,利用艦隊的機動靈活來消耗二級戰區的敵軍,直到聯合自己的盟友一起和陸地上的敵軍交戰。1940年下半年,德軍登入英國的威脅剛剛減弱,英軍便在埃及境內集結部隊,準備擊敗北非的軸心國軍隊。1941年的大半年以及1942年早期,北非的戰勢都呈現膠著狀態,隨著交戰雙方中的任何一方掌握人力,補給和武器上暫時的優勢,戰線不時的向著有利於他們的方向推進。但是,德國在1941年6月展開‘巴巴羅薩’計畫入侵蘇聯之後,非洲軍的前景黯淡了許多。蘇聯是國防軍的首要戰場,一直到1942年夏,北非的實力對比都是明顯偏向於英軍的。
艾森豪把自己當年在西點的同學奧馬爾.布萊德雷也調來北非作為副官,但凱塞林戰役之後美軍需要新的指揮官,布萊德雷先是晉升為巴頓第II軍團的副官,然後才在北非戰役的最後一個月才晉升為第II軍團的指揮官。
1941年12月,希特勒對美國的宣戰使得英國的戰略形勢變得有利起來,邱吉爾開始著手遊說羅斯福相信地中海戰略的好處。當時,這種戰略在美國並不被廣泛認可,尤其是美國陸軍參謀長,四星上將喬治.馬歇爾,強烈支持盟軍儘早占領法國,最好能在1943年。後來人們發現,盟軍1943年的時候還沒有做好在法國打一場大型登入戰的準備。在盟軍高級領導人一系列的會晤見面中,英國逐漸說服他們的美國盟友加入1942-43年間地中海區域的軍事行動,給德國國防軍一定的壓力,直到登入法國的行動變得現實可行。此外,史達林和其他蘇軍將領也很支持西線盟軍的行動,因為紅軍已經在東線單獨抗擊德軍一年多了。羅斯福和馬歇爾最終決定採納英國的意見,但美軍在地中海一帶的軍事行動始終是三心二意的。

火炬行動

英美聯軍在北非地區新的行動計畫代號為火炬,1942年10月末,英軍第8軍已經通過第二次阿拉曼戰役控制了戰略主動。德國和義大利軍隊一路潰敗撤往利比亞,火炬行動的目標就是從另一個方向把軸心國軍隊趕出非洲,以美軍為主力的盟軍將在法屬北非的三個區域登入。當時,在北非的英軍委託美軍來完成這次軍事行動,另外,1940年法國戰敗後英法政府之間的積怨也促使美軍將作為主要力量展開火炬計畫。英軍不但在1940年法國戰敗前撤走了陸軍部隊,其後皇家海軍為了避免法國主要艦船落入德軍之手,還在Mers-el-Kebir港襲擊了法國海軍的部分船隻。英美軍方的假設為:美軍也許不會激起如果英軍作為火炬登入行動的主力而可能激起的法軍的仇恨。
北非軸心國裝甲兵的主力坦克是PzKpfw III型中型坦克,該型坦克性能非常不錯,50mm炮射程很遠。在凱塞林關口戰役中,第10裝甲師第7裝甲團6連就主要使用這種坦克。
法國有關英美軍隊對其北非殖民地即將展開的軍事行動的反應一直是個未知數,貝當政府小心翼翼,儘量避免做出和德國相敵對的行為,從而導致希特勒占領法國中南部,以及仍歸維希法國政權控制的海外領屬地。然而,自從1940年法德休戰以來,北非成為了很多憎恨貝噹噹年卑躬屈膝行為的法國軍政要人的避難所。登入前,美國曾向北非派遣了諜報人員,希望能夠說服法國高級將官倒戈盟軍一側。當登入於1942年展開的時候,法軍的反應是錯綜複雜的。儘管一部分地區出現小股抵抗,但總體來說這次登入行動是順利的,並沒有遭遇法軍大規模的反抗。
希特勒對登入的反應和盟軍先前預料的如出一轍:德國國防軍占領法國全境,貝當也被解職,這使法屬海外殖民地,例如突尼西亞和阿爾及利亞的形勢變得撲朔迷離起來。隨著阿拉曼的戰敗,隆美爾已經不再如日中天,希特勒向北非派遣了第二支分遣隊,由耐寧Nehring將軍指揮,試圖占領突尼西亞的橋頭重地。誰先占領突尼西亞的競賽就這樣展開了-安德森的英軍第1軍,從阿爾及利亞長途跋涉而來;德軍第5裝甲軍,從義大利搭乘運輸機和輪船抵達突尼西亞,均加入了比賽。最終,德國人取得了競賽的勝利,一直到12月中旬,突尼西亞前線都呈僵持狀態,盟軍不足以突破德軍的防線,而德軍由於裝備過差也無法將盟軍擊退回阿爾及利亞。同時,北非的冬季是那樣的陰冷,以至於盟軍不得不把主攻日期推遲到第二年春天。
非洲軍最有效的反坦克炮之一是76.2mm PaK 36火炮,一種1941年從蘇德戰場繳獲的蘇軍師級部隊火炮,德軍進行改裝,作為反坦克炮重新投入使用。
造成這種相持不下局面的另一個因素是隆美爾的非洲裝甲軍團在利比亞境內撤退時和英軍第8軍發生的衝突。墨索里尼請求希特勒保住利比亞,以免他在倒霉透頂的義大利軍隊面前再次丟臉。隆美爾坦率的向最高統帥部發出警告說,除非他獲得適量的支援和補給,否則他不得不選擇穿越突尼西亞前線撤退到更適宜防守的地帶。當時,隆美爾已經失寵於希特勒,並被告知不要再指望有任何補給。隆美爾於是放棄在利比亞的最後一道防線,盡最大努力解救出絕大部分德軍和一部分意軍,帶領他們於1943年2月到達突尼西亞,駐守在法軍建造的馬雷特(Mareth)防線後。
隨著在突尼西亞新投入戰鬥的第5裝甲軍有了隆美爾的部隊在側翼,希特勒和墨索里尼開始計畫著如何守住突尼西亞橋頭重地。首先是指揮權的移交,隆美爾被調回德國,進行治病療養,接替他的是一位義大利將軍,吉奧瓦尼.梅塞(Messe);非洲裝甲軍團將整編為義大利第1軍。然而,在回到德國前,隆美爾發現了最後一個良機,盟軍在突尼西亞的防守非常薄弱,並且,南部側翼是由經驗欠缺的美軍進行駐防的。隆美爾把這些初出茅廬的美軍看作是‘英國的義大利’,認為強攻能夠刺破美軍的防線,然後德軍裝甲部隊可以趁機突入阿爾及利亞,給安德森的第1軍造成威脅。在經歷了幾個月的撤退以後,隆美爾選擇這唯一的反擊戰良機作為力挽他扶搖直下名聲於即倒的契機。

軸心國指揮官

名義上,軸心國在北非的所有部隊均歸義大利最高統帥部指揮管理,而北非戰區代表最高統帥部的是利比亞總督埃托雷.巴斯蒂科(Errore Bastico)元帥,他戰功卓著,曾參加過衣索比亞戰役,後來還指揮義大利志願軍團在1937年的西班牙內戰中作戰過。但他在控制名義上的屬下-埃爾溫.隆美爾上卻不比前任成功多少,由於先前在北非和希臘的相繼失利,德軍指揮官對他們的義大利戰友持輕蔑態度,北非戰場制定作戰計畫的一直是隆美爾而不是巴斯蒂科。
軸心國軍隊中最聲名顯赫的指揮官便是埃爾溫.隆美爾,他早期在沙漠地區取得的一系列勝利使希特勒於1942年6月22日晉升他為元帥。隆美爾最初負責指揮德意志非洲軍團,1941年8月後他的指揮權擴大到非洲裝甲軍團司令,指揮德意志非洲軍團和義大利XX軍團。儘管北非戰役吸引了英國更多的興趣,但它在德國國防軍中卻始終是一個小規模的戰役,因為當時後者正在同蘇聯紅軍鏖戰。隆美爾在其他德軍將官眼中的地位甚至不及他在盟軍對手中的地位,普魯士軍官像馮.阿尼姆認為他是個一夜成名的暴發戶,只憑藉按照希特勒喜歡的方式作戰而討得他的歡心。
隨著德軍1941年末不斷的在地中海附近增兵,國防軍於1941年12月在羅馬附近的弗拉斯卡蒂建立了南部地區總參謀部,由阿爾伯特.凱塞林元帥指揮。凱塞林是一位空軍指揮官,他名義上歸墨索里尼調遣,並作為空軍將領為義大利最高統帥部服務。希特勒在北非地區的新寵是裝甲兵將官漢斯.尤爾根.馮.阿尼姆,1941年6月入侵蘇聯的戰鬥中,阿尼姆指揮新的第17裝甲師在戰鬥中嚴重負傷,9月才重新回到戰場,參加了基輔包圍圈的掃尾戰役。阿尼姆的戰績可圈可點,此後的1941年11月晉升為第39裝甲軍團的指揮官,他的聲望隨著1942年5月制定作戰計畫並親自率軍解救了霍爾姆(Kholm)包圍圈中的德軍而再次升高。這也引起了希特勒的關注,1942年11月,當決定向突尼西亞派遣第5裝甲軍參加火炬行動時,阿尼姆被選中了。

同盟國指揮官

盟軍的指揮結構要比德意聯軍統一得多,但在向新的協同作戰過渡中也存在一定困難,並且需要盡力解決好這些困難。英美領導人都意識到雙方都需要比一戰時期更多的統一作戰,1942年1月組建了英美參謀長聯席會以,用來制定戰略層面的決議。盟軍之間的合作天生就比德意合作要順暢很多,因為兩個搭檔之間的軍力對比相對平衡協調。儘管美國擁有更多的戰爭資源,但1942年的時候英軍擁有更多的作戰經驗,使得在一些重大的戰略問題上,英軍有了更多的決定權。英美關係在戰略層面上要好於具體的戰術層面,因為英軍將官經常輕視他們初出茅廬的美軍盟友。
隨著德懷特.艾森豪上將出任地中海戰區盟軍最高指揮官,指揮的協同擴大到戰區規模,他是那種十分具有戰略眼光、能夠縱觀全局的高級將領,而並非戰地式的指揮官。一戰時期,艾森豪在美軍坦克部隊里完成了自己的步兵訓練,而當時另一位年輕的指揮官,喬治.巴頓,已經是美軍在法國第一個坦克營的指揮官了。上世紀30年代,艾森豪隨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在菲律賓作戰,其間表現給後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這同時也是一個積累政治經驗的絕好機會。
美軍第II軍團,於1943年1月21日併入英軍第1裝甲軍協同作戰,歸肯尼斯.安德森將軍率領,他在一戰期間曾獲得過軍事十字勳章,戰後在英國海外殖民地服役。安德森曾帶領英軍第11步兵旅參加過1940年的法國戰役,此後轉到第3步兵師擔任指揮官。敦克爾克之後,他接過第1步兵師的指揮權,1941年春又晉升為軍團指揮官。在他的美國下屬眼中,安德森是一個‘沉默寡言但性格頑強的蘇格蘭人’,和他相處不是十分的容易。英美指揮官之間的風格差異也造成了一定的困難,英軍指揮官通常更加注意他們盟友的具體作戰計畫,而美軍指揮官則更留意作戰責任的分配,至於具體的戰術計畫則習慣於留給盟友自己去制定。當英美兩種截然不同的指揮風格在突尼西亞相遇時,美軍將官不停的抱怨英國人由於懷疑他們的戰鬥力而不斷介入自己的‘私事’。
洛伊德.弗雷登多爾(Lloyd Fredendall)少將率領中路軍於奧蘭(Oran)登入,其後加入美軍在突尼西亞的主力軍—第II軍團作戰。弗雷登多爾在一戰期間曾是一名軍士長,1917-18年在法國服役,1935年晉升為上校,1940年10月晉升第4步兵師指揮官。他的訓練技巧非常的出色,1941年時出任第II軍團的一名指揮官。許多美軍軍官都認為他是陸軍一顆閃亮的將星,但英軍軍官則認為他承繼了很多美國人那些令人不舒服的習慣—講話大聲、無知卻自以為是、沒有經驗但自認為萬事通。弗雷登多爾經常使用俚語指揮,這使得他的屬下捉摸不透他的確切意圖。1943年的大半年裡,他手下只有一個完整建制的師級部隊,第1裝甲師,而他卻經常越過師部指揮官奧蘭多.沃德(Orlando Ward)少將,對作戰部隊直接發號施令。不難猜到,他和沃德之間的關係極其不融洽。
北非的其他美軍指揮官包括喬治.巴頓少將,他率領西路軍在卡薩布蘭卡登入,後來駐紮在摩洛哥,成為第I裝甲軍團。儘管英美之間的關係還算說得過去,但英法之間卻極度緊張。法國人始終沒能忘記英國人1940年在法國所做的,拒絕將法軍編在安德森的第1軍麾下作戰。但他卻通知手下盡力支持艾森豪的軍隊,突尼西亞行動時艾森豪就任命了一位法軍副官,法軍向這位軍官述職,而不是安德森。

軸心國軍隊

1943年1月,突尼西亞境內的軸心國軍隊由截然不同的兩部分組成:駐防突尼西亞橋頭重地的阿尼姆(Arnim)的第5裝甲軍,以及撤退到突尼西亞的隆美爾的非洲裝甲軍團。相比之下,阿尼姆的軍隊戰鬥力更強,他們剛到非洲不久,部隊滿員,精神抖擻,裝備精良;而隆美爾的軍隊則被持久戰拖得精疲力竭,並嚴重缺乏給養,因為阿尼姆的部隊已成為優先照顧對象。
德軍最著名的反坦克武器是威力巨大的88mm高射炮,在遠距離炮擊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反坦克作用
第5裝甲軍下轄兩部分:控制德軍的菲舍爾戰鬥群(Korpsgruppe)和控制意軍的義大利第XXX部隊。馮.布羅伊希師(von Broich),是由德軍傘兵,義大利第10貝爾薩格里(Bersaglieri)團以及1942年11月被空運至突尼西亞的那支軸心國部隊的殘餘臨時拼湊而成的。第334步兵師是1942年11月才組建的新部隊,在開進突尼西亞時還略顯人員不足;第10裝甲師是支久經沙場的部隊,曾分別於1940年在法國、1941-42年間在蘇聯戰鬥過,經驗豐富,除了常備裝甲團以外,第501虎式重坦克殲擊營也隸屬該師麾下,作為第7裝甲團的第3個營參加戰鬥。第21裝甲師在1月下旬凱塞林關口之役前夕也重新回歸第5裝甲軍,守衛斯法克斯(Sfax,突尼西亞東部港市),該師的坦克移交給第15裝甲師。意軍的蘇佩加(Superga)師曾經參加過1940年的法國戰役,並於此後被整編為一支水陸兩棲突擊師。1月末,阿尼姆在突尼西亞橋頭重地的軍隊總共有德軍約74,000人和意軍26,000餘人。
意軍主力反坦克武器是47mm反坦克炮,以1943的標準來看它已經非常的過時,儘管比美軍當時使用的37mm反坦克炮還要強一些。
隆美爾的非洲裝甲軍團,在利比亞戰役末期已更名為德意裝甲軍(DIP),僅在名義上強於阿尼姆的軍隊,事實情況為:由於阿拉曼戰役的慘重損失,加上撤往利比亞途中的消耗,隆美爾部隊的戰鬥力已經遠不及阿尼姆的軍隊。當時的德軍整體編制約3萬人,但很多師都嚴重缺員,更趨近於一種臨時拼湊起來的戰鬥組。軍團中的義大利軍隊為第131Centauro裝甲師,4個步兵師,以及撒哈拉戰鬥組,1月中旬的時候一共有4萬8千多人。Centauro裝甲師是意軍最精良的裝甲師之一,來非洲參加利比亞戰役前曾經在巴爾幹半島戰鬥過。到突尼西亞戰役打響的時候,該師實力已經被嚴重削弱到只剩下一個坦克營的地步。隆美爾當時僅有130多輛德軍和意軍坦克,其中只有不到60輛可以使用,並且,有30多輛是過時的意軍坦克。
1月19-20日的夜間,當隆美爾下令從塔胡納-霍姆斯(Tarhuna-Homs)防線撤退,並在斯法克斯建立臨時指揮部的時候,北非的兩支軸心國軍隊就已經準備匯合了。隨著這兩支部隊開始匯合,隆美爾的一些精英部隊被轉移到突尼西亞中部歸阿尼姆指揮,希望能遠離前線。阿尼姆預想中的部隊也沒能全部到位,義大利西西里和其他一些地方仍有一些軍隊在等候登船前往北非。希特勒打算在突尼西亞橋頭重地部署14萬軍隊,但同期進行的史達林格勒戰役極大的減弱了非洲軍的兵源補給。
150mm sFH 18榴彈炮為德軍部隊提供火力支援,這是德國國防軍的一種標準重型野戰榴彈炮。
在遭遇了利比亞慘敗之後,意軍只能為突尼西亞的軸心國部隊貢獻一小部分力量,他們凸顯了貧窮後進軍事國家所能出現的一切問題。標準的意軍坦克,M14/41型,是一種只裝備少量火炮,防禦甲也很薄的輕型坦克。同時,意軍炮兵武器雖然比較充足,但大多陳舊落後,像反坦克部隊主炮-47mm火炮,就已經非常過時,在對抗盟軍坦克的戰鬥中幾乎沒有效果,凱塞林抱怨說義大利裝甲部隊更適合作秀而不是戰鬥。意軍步兵訓練模式迂腐守舊,且不實際,基於過時已久的戰術理論之上。軍官之間的關係更多的是一種世襲式的嫡系關係,缺少德軍式的戰友間同心同德並肩戰鬥的關係。不過,有些意軍部隊素養要遠遠高於其他普通的部隊,德國人對義大利坦克部隊的評價就比較高,以至於在突尼西亞,他們隸屬德軍部隊番號之下作戰,而沒有增援已經處在包圍圈中的意軍步兵。意軍特種編隊像貝爾薩格里和法西斯青年團的素養也都比較高,同時,隨著在戰鬥中不斷汲取經驗,以及技戰術和訓練方面的改進,義大利陸軍也在不斷的壯大。可是,在他們目光短淺的德國盟友影響下,意軍的武器裝備一直是一個薄弱環節。德國國防軍沒有將1941年從紅軍那裡繳獲的大量武器轉給意軍,幫助他們改造成新式武器,也沒有將德軍先進的武器設計兜售給意軍,而是一直忽略意軍的這個致命弱點。其實,意軍在突尼西亞的表現無疑遠遠好於他們1940年在埃及和1941年在利比亞的表現,但他們仍舊是軸心國的一個軟肋。
突尼西亞的意軍炮兵部隊裝備比較充足,只是武器過於落後了,圖為Cannone da 104/32 mod. 15型火炮,是一戰時期從奧匈帝國軍隊繳獲而來的斯科達(Skoda)公司設計的火炮,1943年時突尼西亞的XXX軍團擁有大約35門該種型號的火炮。
由於大批軍備都被派遣到蘇聯戰場,所以德國非洲軍更需要武器裝備,而不是兵源,當時突尼西亞的德軍裝甲兵,摩托化步兵和空軍部隊有些不成比例。1943年時德軍的坦克實力和盟軍基本相當,隨後他們更多的使用PzKpfw III和PzKpfw IV型坦克。突尼西亞還成為西線一些新式武器初次登場的地方,像虎式重型坦克,六聯裝150mm火箭炮(Nebelwerfer),以及Pak40 75mm反坦克火炮。德軍在突尼西亞的兵力大部分都是訓練有素並富有戰鬥經驗的,從某種程度講是國防軍戰鬥力最強的時候。
這是意軍在突尼西亞使用的最有意思的一種車輛,用來運送補給。
對隆美爾疲憊不堪的部隊來講,能否重整旗鼓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軸心國通過地中海向突尼西亞橋頭重地的補給運輸。阿尼姆最開始預計的補給大約是5萬噸一個月,後來改為6萬噸,1942年底的海上運輸由40多艘商船進行,另外還有20艘西貝爾海軍渡船和一些從法國南部港口駛來的貨船作為補充。海上運輸線遭遇了英軍潛艇和飛機的挑戰,僅1942年12月一個月,在軸心國127次運輸任務中就有26艘輪船被擊沉,9艘遭重創。絕望中,軸心國開始投入更多類型的運輸工具,包括渡船,小型帆船,甚至就連法國河流上的遊艇也被派上了用場。為了避免海上運輸冒更大的風險,德國空軍也組建了地中海地區的運輸隊,大約有200架Ju-52三引擎運輸機和15架Me-323巨型運輸機可供調遣,每天又能從南義大利和西西里的基地額外運送585噸物資。在1942年11月到1943年1月向突尼西亞橋頭重地增援的過程里,一共有81,222名德軍和30,735名意軍被運送至那裡,同期到達的還有100,594噸貨物,包括428輛坦克,5,688輛汽車,729門各種火炮等。1943年1月是北非補給的高峰月,運送總量達到36,326噸,其中約15%是空運的。此後物資運送數量由於盟軍的反擊不斷下降,直線跌入低谷-4月份總量才23,017噸-這還不到軸心國軍需總量的一半。
突尼西亞戰場最具創意的武器之一-六聯發150mm火箭發射器(Nebelwerter 41),它發射時讓人毛骨悚然的聲響給了美軍部隊極大的震撼。

軸心國戰鬥序列

1943年1月下旬,突尼西亞
第5裝甲軍-指揮官漢斯.尤爾根.馮.阿尼姆大將,裝甲兵將軍
第21裝甲師-指揮官漢斯.格爾格.西德布蘭特中將
菲舍爾戰鬥群-指揮官沃爾夫岡.菲舍爾少將
第10裝甲師-指揮官沃爾夫岡.菲舍爾少將
第334步兵師-指揮官弗里德里希.韋伯中將
馮.布羅伊希師-指揮官弗里德里希.馮.布羅伊希上校
第5空降兵團
第30軍團-指揮官維托里奧.索格諾將軍
第1Superga師-指揮官丹特.洛倫澤利
第47擲彈團-指揮官布塞中校
第50特種旅-指揮官吉奧瓦尼.迪.弗朗卡維拉
德意裝甲軍-指揮官埃爾溫.隆美爾元帥
德意志非洲軍團-指揮官漢斯.克拉莫中將
第15裝甲師-指揮官維利巴爾特.波洛維埃茨少將
第131中央裝甲師-指揮官喬治吉奧.卡維.迪.貝爾格洛將軍
第30軍團-指揮官特迪奧.奧蘭多將軍
第13法西斯青年步兵師-指揮官尼諾.索扎尼
第101Trieste步兵師-指揮官弗朗西斯科.拉.費爾塔
第90輕型非洲師-指揮官提奧多爾.格拉夫.馮.斯波恩奈克少將
第21軍團-指揮官保羅.貝拉爾迪將軍
第16Pistoia步兵師-指揮官朱塞佩.法路吉
第80La Spezia步兵師-指揮官加維諾.皮佐拉托
第164輕型非洲師-指揮官庫爾特.馮.里本斯泰因少將

同盟國軍隊

1943年2月,突尼西亞的美軍部隊中只有第13裝甲團2營還在使用老式的M3中型坦克。
北非的盟軍很多都是在1943年1月湧入那裡的,該區域最初是由法軍控制的。1942年11月,德軍已經使突尼西亞的大部分法軍繳械,所以後來突尼西亞的法軍都是從北非其他法國領屬地重新集結的。法軍指揮官向突尼西亞境內的山地派遣了一個掩護分遣隊,旨在掩護英軍的側翼,防止德軍從特貝薩(Tebessa)地區進入阿爾及利亞。第一支法軍分遣隊是G.巴雷將軍率領的CSTT,由5個步兵營組成,1942年12月下旬和義大利蘇佩加師有過交手。CSTT不斷的由在阿爾及利亞和摩洛哥的零散法軍部隊擴充和支援,這些部隊最終組成了L. Koeltz將軍的第19軍團。1943年1月,該軍團主力部隊是維爾佛特將軍率領的馬克.德.康斯坦丁(Marche de Constanitine)師(DMC),這是一支臨時組建的部隊,用以守衛康斯坦丁附近區域。法軍其他可供調遣的部隊也逐漸開往突尼西亞,除了突尼西亞中部的法軍主力外,南部沙漠地帶也由迪雷將軍的撒哈拉前線部隊駐防,這支部隊包括當地的軍隊以及一些外籍分遣隊,分遣隊主要由馬、駱駝和輕型卡車部隊組成。
第一批參加突尼西亞戰役的美軍部隊是第1裝甲師的B戰鬥司令部(Combat Command B-CCB),該部隊1943年1月的時候由保羅.羅賓內特上校率領。第1裝甲師有3個戰鬥司令部,這是一種由執行特殊任務的營級部隊組成的戰鬥組。3個戰鬥司令部中,只有CCB於11、12月間出發,因為只有這樣遠在阿爾及利亞的補給才能跟得上。經歷了相對順利的登入和法軍少量的抵抗之後,北非的美軍部隊開始變得輕敵且自大起來,他們相信自己是世界上裝備最精良、訓練最出色的部隊,並且能夠輕而易舉的把德國人趕出非洲。羅賓內特的CCB其實並不是非常的缺乏戰鬥經驗,因為他們曾於1942年12月打了一個月艱苦的硬仗,這之後他們迅速地意識到美軍部隊的訓練還十分的教條主義和死板,戰術上也是過於的一廂情願,缺乏高水平的仿真訓練,並且,美軍的裝備相對1939年的標準來說的確不錯,但已經落後於1943年的標準。
突尼西亞的美軍步兵反坦克連很大程度上依靠過時的37mm反坦克炮,在和德軍短兵相接的交火中,根本不起作用;同期的英軍使用的是6磅(57mm)火炮。
美軍裝甲師在1943年初擁有2個坦克團,只有1個機械化步兵團,因為他們的首要任務是反擊偵察。第1裝甲師當時的武器裝備根本不適合防守任務,同時還缺少步兵。因此,第1和第34裝甲師的零散部隊在補給允許的條件下,不斷的被編到第II軍團中。和傳統的戰術相違背,第1裝甲師的3個戰鬥司令部為了填補前線的空缺,非常分散的布防,而不是作為一個整體力量集中使用。讓情況變得更糟的是,第1裝甲師1943年1月組建了第4個戰鬥司令部,致使兵力更加的疏散。
儘管CCB在1942年底的戰鬥中損失了一部分坦克,但該師1943年2月初在借用當時未執行任務的第2裝甲師的坦克後,實力還是非常強大的,他們當時擁有85輛M3輕型坦克和202輛中型坦克,相對於德國人的標準來說,CCB的裝備顯得過於奢侈了,但除了經歷戰火歷練的CCB以外,該師其他部分都是初出茅廬、非常稚嫩的。而這恰恰是最致命的問題,因為當時的美軍還沒有經受戰爭的考驗,美軍的軍事理念從某些方面來講有點奇特,1940年法國戰役的經驗教訓促使美國人組建了用來攻擊坦克的特別部隊,尤其注意應對裝甲部隊的威脅。這種獨立於裝甲部隊和步兵存在的力量,按軍級標準配置它的坦克殲擊營,這是為了保障主力坦克殲擊部隊,直到敵軍裝甲部隊發起攻勢時,再集中派出各個殲擊營消滅敵軍的坦克。這種理念頗具爭議,也未能跟上歐洲軍事戰術的發展步伐,因為是1940年時倉促出台的。其他部隊不能協同坦克殲擊營完成他們的艱巨任務,此外,開赴突尼西亞的部隊仍舊配備老式的37mm反坦克火炮和一戰時期法軍的75mm火炮。坦克殲擊部隊也背離了裝甲作戰的常規,由於他們的主要任務是對付敵軍裝甲部隊的威脅,一旦突破完成,他們更多的用來進行偵察,大規模坦克作戰並不是該師的主要任務。美軍的理念決定了他們的訓練和技戰術水平,突尼西亞戰役則明顯反應了這兩者都是不實際的。
突尼西亞戰役中,雙方都大量使用地雷。
在突尼西亞的美軍裝備也是參差不齊,綜合來說,除了37mm反坦克炮,步兵裝備比較優良。步兵不想被重型反坦克炮所拖累,儘管性能要好很多的英軍6磅(6-pdr)火炮已經在美國投入生產,但步兵一直拒絕使用。在1943年的戰鬥中,這被證明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突尼西亞戰役打響時,2.36英寸的巴祖卡火箭發射器才剛剛投入使用,只有極少數部隊能夠熟練掌握這種新式武器。第1裝甲師的大部分中型坦克是M4型和M4A1型坦克,後者的英式名稱—謝爾曼,更為人們所熟識,在當時,謝爾曼被認為是性能非常優良的坦克型號之一。CCB只有一個營還裝備陳舊的M3中型坦克,供兩個輕型坦克營使用的M3和M3A1坦克已經過時了,它們的裝甲非常薄,攻擊火力就是37mm火炮,在和德軍裝甲部隊交手時,美軍相當的被動吃虧。從性能角度看,美軍炮兵的裝備十分精良,但是武器品種過於單一。
1943年1月,美軍在突尼西亞的角色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1月中旬,阿尼姆的第5裝甲軍開始挑戰法軍在多塞爾山口東部的防禦,還奪取了皮雄(Pichon)和豐杜克(Fondouk)關口。在視察了前線之後,安德森將軍感到法軍已經到了一觸即潰的邊緣,他不認為他們能擔負守衛他右翼的任務,所以他考慮增派美軍到突尼西亞加強防禦。艾森豪同意合併第1步兵師,並從阿爾及利亞調來了第34步兵師剩下的部隊,還從摩洛哥調來了第9步兵師。儘管已經是2月的第一周,相對來說有點晚了,第1步兵師仍舊在加夫薩北部距離Medjez el Bab200里處分散的布防,他們的指揮部和第16團緊挨著法軍第19軍團,第18團緊挨著英軍第V軍團,第26團則和第1裝甲師的CCB聯防Ousseltia山谷。第1步兵師不僅兵力分散,並且,他們的前線防禦十分的薄弱,缺乏縱深保護。由師部直接調遣的第16步兵團,負責了一條長達22里的防線。當第34步兵師到達的時候,這支部隊也被以同樣分散的方式部署。第168步兵師1月11日之後就被部署到康斯坦丁附近,去守衛那裡的交通線,1月29日又被轉移到第1裝甲師在加夫薩-斯貝特拉(Gafsa-Sbeitla)的指揮部附近駐防。第133步兵團的2個營到達後,被分配於2月上旬駐守皮雄和豐杜克山口。
美軍的迫擊炮,像81mm的型號,在突尼西亞的山地作戰中被證明非常的有效。
法軍直截了當的詢問為什麼美國人不能將賦閒在摩洛哥的第2裝甲師調來突尼西亞,這是因為當時北非戰區薄弱的補給線決定了只有一部分轉移的部隊能夠得到正常的補給和支援。通往特貝薩的鐵路線每天只能為第II軍團提供三分之一左右的軍需品,剩下的則由卡車來運送,經過幾個月的連續使用,很多卡車都已經嚴重破損,而從美國本土運來的新卡車最早也只有在2月中旬才能到。軍需品的補給是美軍在突尼西亞中部無法擴軍的主要原因之一。
艾森豪指示安德森和弗雷登多爾(Fredendall)集中使用第1裝甲師作為後備部隊,因為突尼西亞中部的防線拉得很長。這個計畫最終在凱塞林關口戰役打響之前沒能得到實施,由於一些步兵還未抵達。安德森預料美軍守衛的區域會相對平靜,主戰區將會是突尼西亞北部英軍第1軍駐守的地方,以及突尼西亞-利比亞邊境,因為隆美爾的大軍在蒙哥馬利第8軍面前大批撤退。但所有人很快就會驚奇的發現,隆美爾另有計畫。
在Djebel Lessouda公路上被第10裝甲師擊潰的海陶沃的第1裝甲團3營的一個M4A1中型坦克排。

盟軍在中南突尼西亞的戰鬥序列

1943年1月下旬
法軍第19軍—指揮官路易-M.Koeltz將軍
突尼西亞方面軍—指揮官喬治.巴雷將軍
馬克.德.康斯坦丁師—指揮官約瑟夫.維爾佛特將軍
美軍第II軍團—指揮官洛伊德.弗雷登多爾少將
第1裝甲師—指揮官奧蘭多.沃德少將
第1步兵師—指揮官泰瑞.阿蘭少將
第34步兵師—指揮官拉塞爾.哈特雷少將
Fruhlingswind行動—西吉.布.吉特(Sidi bou Zid)村的戰役
阿尼姆的攻擊戰於1943年2月14日凌晨時分展開,分兵兩路對西吉.布.吉特村形成合圍。第10裝甲師從費德(Faid)山口開出,向西北方挺進,在Djebel Lessouda附近迂迴後在西吉.布.吉特處停下來,第21裝甲師則從南部穿過邁齊拉(Maizila)山口向北挺進。美軍在Djebel Lessouda附近的防守部隊是CCA,包括第34裝甲師第168裝甲團2營,他們由一個坦克連和一個坦克殲擊排支援,歸巴頓的女婿約翰.沃特斯中校指揮。西吉.布.吉特村南部的山麓由相近兵力把守,托馬斯.德雷克上校率領的第168步兵團3營擔任守衛,他們負責阻擋一切來自西吉.布.吉特南部的攻擊。這樣的防守陣型是為了能夠儘可能長的拖住從費德山口湧來的德軍兵力,以便路易.海陶沃中校指揮的兩個坦克連和十幾輛坦克殲擊車能夠從西吉.布.吉特發起反擊。
第10裝甲師於清晨4點左右開始行動,掀起了一陣沙漠風暴。他們的先頭部隊擊潰了一小股美軍掩護兵力以及第1裝甲團的一個小型分遣隊—G連。在沙暴的掩護下,一個戰鬥組向山口西部開去,打算擊潰那裡的美軍防守炮位。到當天黃昏的時候,雙方都清楚德軍將有一場大規模的攻勢在即,但沙暴使美軍無法從山頂預估這場攻擊的具體規模。轉天早上7點30分,德國空軍開始了對西吉.布.吉特地區的大面積空襲,毀壞了城鎮中心。到8點30分的時候,沙暴總算移開,沃特斯上校得以看清楚前進中的德軍兵力,他估計大約有60輛坦克,20多輛裝甲車和若干其他戰車。同時,海陶沃的裝甲部隊也從西吉.布.吉特出發,包括第1裝甲團2個連的M4中型坦克(H和I連),還有第701坦克殲擊營的十幾輛坦克殲擊車。隨著海陶沃的部隊逐漸靠近德軍部隊,他很快意識到自己的部隊在人數上明顯處於劣勢,便電報CCA指揮部的麥克昆林上校說,他所能做的最大努力也只能是儘可能的拖住德軍。這時海陶沃指揮的很多坦克已經被Djebel Lessouda處德軍的88mm炮擊中,同時還遭到虎式坦克的88mm長距離火炮襲擊,損失慘重。他打算率部突圍回西吉.布.吉特,但最終還是和德軍部隊接頭交火,到10點30分的時候,他人數上占下風的部隊已經被逐漸分割成碎片。沃特斯和第168步兵團2營完全被孤立在Djebel Lessouda上半部分,對戰鬥所能起的作用已經微乎其微。
阿爾戈爾的第1裝甲團2營在1943年2月15日西吉.布.吉特村的戰鬥中傷亡慘重,圖中左面的坦克是M4A1,右面的是M4中型坦克,均隸屬於F連。
隨著Djebel Lessouda附近的戰局逐漸發展,第21裝甲師也從南部開始向西吉.布.吉特發起進攻,但由於沙暴在該地區持續時間長且極為猛烈,進軍速度非常緩慢。由第104裝甲擲彈團組成的Schutte戰鬥組,在一個坦克分遣隊的支援下,於中午時分到達美軍第168步兵團3營守衛的Djebel Ksaira西側,Stenkhoff戰鬥組則於下午2點左右從西南方向移動到西吉.布.吉特附近。
截止到當天中午,德軍的坦克已經從四面八方靠近麥克昆林在西吉.布.吉特的指揮部,城鎮中心也暴露在坦克射程之中。經過勇猛頑強但於事無補的戰鬥,海陶沃此時已經損失了超過一半的坦克,仍未能阻止第10裝甲師前進的步伐。海陶沃的座架在被擊中起火前擊毀了4輛德軍坦克,他和其他成員徒步走回斯貝特拉,海陶沃當天率領的44輛坦克中,只有7輛幸免於難。麥克昆林一開始疏散了CCA大部分的軍隊,除了自己的貼身人員,並於午後不久撤退到鎮西部另一個臨時指揮站。在Djebel Ksaira德雷克的部隊仍舊報有逃生的一線希望,但這個請求被弗雷登多爾在14點10分拒絕了。缺少和指揮中心進一步的聯繫,德雷克調了一部分兵力到山口另一側更易防守的加雷特-海迪德(Garet Hadid)。隨著西吉.布.吉特附近的局勢幾進崩潰,麥克昆林的執行官,彼得.海恩斯上校給斯貝特拉附近的第1裝甲師總部發去了求救電報,請求沃德上將允許沃特斯和德雷克從他們已無任何希望的位置上撤退。沃德解釋說Fredendall拒絕了這個請求,並且美軍已經在策劃反擊戰。弗雷登多爾強硬的指揮風格和他遙控指揮的方式斷送了兩個孤立無援部隊的前程。
第10和第21裝甲師的先頭部隊於傍晚前在西吉.布.吉特西部取得聯繫,並鞏固了他們在鎮中央的位置。到目前為止,Fruhlingswind行動基本按原計畫執行,德軍的傷亡非常輕微。西吉.布.吉特附近的美軍損失或丟棄了44輛坦克,59輛戰車,26門火炮以及22輛卡車。阿尼姆的副官海因茨.齊格勒是這次行動的指揮官,他決定大部隊駐紮在西吉.布.吉特附近,以便應付預料之中美軍的反擊。齊格勒的過分謹慎激怒了隆美爾,後者打電話給阿尼姆,要求他給齊格勒施加壓力讓他夜間向斯貝特拉進軍好擴大戰果。阿尼姆贊同齊格勒的做法,希望能夠像原定計畫那樣,保留一部分兵力來實施下階段對皮雄及其北部的行動。
沃德認為麥克昆林誇大了西吉.布.吉特附近的德軍,因為盟軍情報部門仍然宣稱德軍只有一個裝甲師參戰,因此他推斷德軍在西吉.布.吉特地區的兵力大約為:40輛坦克分布在Djebel Lessouda,20輛靠近Djebel Ksaira。預定第2天的反攻由羅伯特.斯戴克上校率領,作戰部隊包括先頭部隊:阿爾戈爾的中型坦克營,支援部隊:隸屬第701坦克殲擊營的M3 75mm坦克殲擊連,還有兩批自行火炮和第6裝甲團3營作為後備。顯而易見,這樣一支臨時拼湊並缺乏作戰經驗的部隊很難取得令人滿意的戰績,在西吉.布.吉特的德軍至少包括了一個裝甲師,據估計已經展開防守陣型,隨時應對盟軍的反攻。事實上,只有一個坦克營和一個機械化步兵團被派去迎戰大量久經沙場、經驗老道的德軍,其悲劇性的結果可想而知。
斯戴克的反擊於1943年2月15日中午12:40分展開,開場的陣型是死板的教科書式的,阿爾戈爾的坦克營以V字形陣型出戰。一架德軍偵察機發現了美軍的動向,立即預警齊格勒美軍的位置和前進方向。德軍本來在前一夜就有充足的時間備戰,他們的反坦克炮和88mm高射炮已經做好準備,隱藏在橄欖叢里來控制通向西吉.布.吉特東北方的交通幹道。德軍允許美軍的第一批坦克通過自己隱藏布置的反坦克過濾網之後開始射擊,隨著反坦克炮的開火,美軍的坦克連急忙開始防禦,但當時的地勢實在是太開闊了,幾乎沒有任何掩護。在美軍確定兩側都有德軍坦克之後,其中一個坦克連試圖對付北部的第21裝甲師,另一支坦克部隊則迎戰南部的第10裝甲師。阿爾戈爾的坦克營與支援步兵之間的聯繫被切斷,到傍晚時分,戰局已經再清楚不過:他們將無法到達目的地Djebel Ksaira去解救身陷囹圄的第168步兵團3營。17:40分,隊尾的4輛坦克勉強從戰場上撤下來,但剩下的40輛坦克漸漸的被四周合圍的德軍坦克和反坦克炮逐一打成碎片。
1943年2月15日當夜,美軍指揮部對已經發生的一切出現了極度的震驚和迷惑。沃德報告說:‘西吉.布.吉特東部有大量燃燒的坦克,還不清楚它們屬於哪方,也許我們擊潰了德軍,也許我們被德軍擊敗。’但可以肯定的是,解救凱塞林關口兩側被困部隊的行動失敗了。兩架P-39戰鬥機奉命飛往Djebels地區,向被圍困的美軍部隊散發傳單,通知他們準備逃離現場。在兩天的戰鬥里,CCA在未能給德軍帶來明顯損失的情況下,自己卻損失了兩個坦克營和兩個步兵營。
儘管取得了巨大的勝利,齊格勒卻未能抓住機會乘勝追擊,他向斯貝特拉地區派出了巡邏隊來確定美軍是否在準備另一次反擊。在聽到了這個訊息後,隆美爾大怒他坐失良機,但凱塞林元帥當時正在東普魯士希特勒的大本營里,無法介入北非的戰事。阿尼姆更關心燃油的消耗,希望為將來在豐杜克地區的行動保留充足的原料,並且,他的部隊已經完成了他們預訂的計畫:擊潰CCA。
凱塞林直到2月16日才收到阿尼姆勝利的訊息,他通過最高統帥部向阿尼姆傳達了奪取斯貝特拉的指示。齊格勒繼續謹小慎微的前進,加強了他早期的巡邏任務,這給了盟軍更多的時間進行防禦。安德森最終意識到他情報部門提供的訊息全是錯誤的,命令Koeltz把法軍轉移到多塞爾斯(Dorsals)以西,包括歸法軍指揮的美軍第34步兵師。弗雷登多爾命令英軍守衛多塞爾斯以西斯比巴(Sbiba)處的重要通道,英軍第26裝甲旅和兩個步兵營分別駐紮在斯比巴南北方向。沃德奉命將羅賓內特剩餘的CCB撤到斯貝特拉,經歷了數個月的分散之後,終於將該師的部隊集合在一起。2月16日夜,美軍撤回了他們在科恩(Kern)十字路口最東的部隊,其間經歷了一次小規模的勝仗,幾輛美軍坦克伏擊了齊格勒的先頭部隊,士氣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復。
1943年2月16日,美軍第二次反擊失敗後,齊格勒終於下令第二天進攻斯貝特拉,但這個決定顯得姍姍來遲。盟軍從加夫薩撤退,使得隆美爾的Morgenluft計畫得以實施,在盟軍退出該城後,庫爾特.里賓斯泰因將軍已經率領非洲軍占領了那裡。隆美爾指示里賓斯泰因如果沒有遇到反抗,就一直沿路向菲里阿納(Feriana)前進,以支援阿尼姆的進攻。
斯貝特拉的疑點
1943年2月16日夜晚,美軍CCA的殘餘部隊已經在斯貝特拉北部的橄欖叢里建立了防守,同時羅賓內特的更具戰鬥經驗的CCB也已經到達,占據了南部。齊格勒的先頭部隊憑藉零星的機槍和火炮聲探明了外側防守的兵力,當橄欖叢中CCA的指揮部暴露在德軍機槍射程之內時,麥克昆林決定向西疏散他的部下,遠離危險,但絲毫沒有考慮這樣做給旁邊的兄弟部隊帶來的影響。在看到他們兩個營的戰友就這樣被丟在Djebel Lessouda和Djebel Ksaira,而兩次反擊均沒有奏效後,CCA剩餘部隊的士氣大受打擊。在工兵爆破了一些設施後,位於正在撤退的總部人員旁邊的部隊認為一場大的撤退已經開始,然後在沒有接到任何命令的情況下疏散,CCA就這樣瓦解了。當時關於撤退的謠言已經在士兵中間不脛而走,再加上大家看到的場景,緊張害怕的部隊帶動了其他無心戀戰的部隊,斯貝特拉外的道路已經被逃跑的美軍和車輛圍得水泄不通。
值得慶幸的是,羅賓內特飽經戰火考驗的部隊,以及CCA一些意志堅定的部隊,留下來堅守他們的陣地,在當夜把德軍阻擋在海灣之外。黎明時候,美軍軍官開始設定路障,並在城鎮郊區清點收集敗逃者。齊格勒的部隊並沒有從斯貝特拉的混亂中占到多少便宜,但關於該鎮錯誤的情報使弗雷登多爾相信斯貝特拉快要陷落了。安德森示意弗雷登多爾務必堅守該鎮直到1943年2月17日夜間,但後者警告說那裡時刻都會崩潰。於是,安德森不得不在上午11點時下令撤退,沃德奉命經過凱塞林關口向塔萊(Thala)方向撤退,安德森.摩爾則率領第19工兵團從斯貝特拉向凱塞林關口以東進發,為第1裝甲師的撤退做掩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