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尼西亞伊斯蘭教

突尼西亞伊斯蘭教

突尼西亞共和國位於北非中部,是一個以阿拉伯人為主的國家,其中穆斯林占全國人口95%以上。645年~700年,突尼西亞被阿拉伯人征服,伊斯蘭教開始進入突尼西亞,後來突尼西亞的首都凱魯萬城發展成為四大伊斯蘭文化中心之一。突尼西亞的穆斯林大多屬於遜尼派,遵奉馬立克學派哈乃斐學派教法。如今,突尼西亞政府實行政教分離政策,改革了伊斯蘭教法,建立了現代司法制度,取消了沙里亞法院,將宗教教育與世俗教育分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突尼西亞伊斯蘭教
  • 面積:16.4150萬平方公里
  • 位於:北非中部
  • 全國人口:789萬(1989)
簡介,歷史,大多屬於遜尼派,

簡介

突尼西亞共和國位於北非中部。面積16.4150萬平方公里。全國人口789萬(1989)。阿拉伯人占90%以上,還有柏柏爾人、猶太人等。穆斯林占全國人口的95%以上。阿拉伯語國語,通用法語。首都突尼西亞市

歷史

645年,伊斯蘭教第三任哈里發奧斯曼派埃及總督伊本·艾比·薩爾率軍征服突尼西亞,當地居民被迫納貢。665年,伍麥葉王朝哈里發穆阿維葉派駐埃及軍事將領歐格白率軍占領了突尼西亞,伊斯蘭教開始傳人。670年,建立了軍事設防地凱魯萬城,作為繼續西征的據點。698年後,伊弗里基葉總督穆薩·本·努賽爾以凱魯萬為首府,確立於阿拉伯人對北非的統治,使當地柏柏爾人逐漸伊斯蘭化。8世紀中葉,歸阿拔斯王朝總督統治,哈瓦利吉派運動在北非深入發展。800年,伊弗里基葉總督易卜拉欣·艾格萊卜脫離阿拔斯王朝哈里發的控制,以凱魯萬為首府,建立了艾格萊卜王朝。此後,凱魯萬城成為阿拉伯非洲的政治和伊斯蘭文化中心,與巴格達、開羅、科爾多瓦並稱為伊斯蘭教四大文化名城。909年,突尼西亞併入什葉派法蒂瑪王朝的版圖。11世紀時,大批阿拉伯移民進入北非,並與當地人通婚融合,柏柏爾人已歸信伊斯蘭教,採用阿拉伯語,使該地區的伊斯蘭化和阿拉伯化漸趨完成。12世紀60年代併入摩洛哥人建立的穆瓦希德王朝。13世紀,王朝分裂為3個柏柏爾人的國家。1228年,艾布·扎卡里亞·葉海亞脫離王朝獨立,在突尼西亞建立哈夫斯王朝(1228~1574),在首都突尼西亞城興建了清真寺和宮殿,創辦了宗教學校。凱魯萬、突尼西亞城、加貝斯發展為當時的伊斯蘭文化中心。哈夫斯王朝的政治影響擴大到北非,成為馬格里布最強大的伊斯蘭國家。14~15世紀,馬格里布3國不斷發生戰爭,國力日衰。1574年,突尼西亞淪為奧斯曼帝國的一個行省,派貝伊(總督)進行統治。1705年,海珊·本·阿里擔任貝伊,建立獨立的海珊王朝。這個王朝一直延續到1957年。1881年遭法國入侵,淪為法國保護國。1956年宣告獨立。

大多屬於遜尼派

突尼西亞的穆斯林大多屬於遜尼派,分別遵奉馬立克學派和哈乃斐學派教法。在柏柏爾人中,有少數艾巴德教派的穆斯林。流行的蘇菲派教團有沙茲林耶飛提加尼、卡迪里耶等教團。國內有北非最古老的凱魯萬歐格白清真寺和栽突那大學(1961年併入突尼西亞大學法學院)。突尼西亞政府實行政教分離政策,改革了伊斯蘭教法,建立了現代司法制度,取消了沙里亞法院,將宗教教育與世俗教育分開。政府重視保護、整理伊斯蘭文化遺產和發展阿拉伯文化。宗教政治組織有“伊斯蘭傾向運動”等。突尼西亞為“阿拉伯國家聯盟”、“伊斯蘭會議組織”、“世界伊斯蘭大會”、“伊斯蘭世界聯盟”成員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