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經

穿經是將經紗穿入綜眼(harness eye)和筘齒(reed teeth),是更進一步使經紗在排列次序、排列寬度和密度等方面暫時地、局部地固定下來,也就是使綜、筘附近的經紗在筘齒的控制下,在右方向上不發生相對運動,只保留在上下方向有若干相對活動的餘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穿經
  • 類別:行為
  • 國家:美國
  • 方式:手工和機械
簡介,原理,典籍作品,穿經,注釋,原文翻譯,

簡介

手工穿經一般在穿經架上進行。人工分紗後,先用穿經鉤將經紗穿入經停片和綜眼中,然後借插筘刀把經紗插入筘片隙縫中。早期穿經由遞經工和穿經工兩人協同操作,後來發展為單人操作。手工穿經勞動強度高,產量低,但適宜於複雜的組織和小批量生產,穿經質量較高,便於綜、筘和經停片的清理和保養。大批量生產時,為了提高穿經質量,第一隻織軸也採用手工穿經,以後各織軸或用手工拈接,或用打結連線,或用特種粘合劑粘接。把織完的織軸紗頭與新織軸上的經紗連線起來,稱為接經。然後把原織軸上的經停片,綜和筘移到新織軸上,以完成穿經工作。

原理

1904年美國人H.D.科爾曼根據手工接經原理髮明了自動接經機。 接經機的原理與手工接經法相同,一般採用筒子結(見絡紗)接經。接經機有固定式和活動式兩種。固定式接經機在接經室把織完的帶有筘、綜、經停片的紗頭與新織軸上的經紗依次接結。活動式接經機直接在織機機後接結,常用於多綜片或大提花織物的生產,雖能減輕勞動強度,但必須在織機停車後方能工作。後來出現的螺旋分紗器、電磁吸經停片和迴轉圓片插筘裝置,降低了穿經的勞動強度,提高了穿經速度,使手工穿經生產率有所提高。中國在60年代後期,模仿手工穿經的動作研製成功單程式穿經機,使分紗、分經停片、分綜、穿引和插筘等五項穿經基本動作,在同一台機上自動完成,實現了機械自動化。穿經機常用於平紋和斜紋類織物,每次可同時穿引4根經紗,單機產量比手工提高50%以上。
穿經穿經

典籍作品

穿經

凡絲穿綜度經,必用四人列坐。過筘之人手執筘耙先插,以待絲至。絲過筘,則兩指執定,足五七十筘,則絛結之。不亂之妙,訊息全在交竹(1)。即接斷,就絲一扯即長數寸。打結之後,依還原度,此絲本質自具之妙也。選自《天工開物·乃服》

注釋

(1)交竹:一種工具,可將絲上下分開,不致紊亂。

原文翻譯

將蠶絲穿過綜再穿過織筘,需要四個人前後排列坐著操作。掌握穿筘的人手握筘鉤先穿過筘齒中,等對面的人把絲遞過來準備接絲。等絲經過筘後,就用兩個手指捏住,每穿好五十到七十個筘齒,就把絲合起來編一個結。絲之所以能夠不亂,其中的奧妙全在將絲分開的交竹上。如果是接斷絲,就把絲一拉就伸長几寸。打上結後,仍會回縮到原來的長度,這種良好的彈性是絲本身就具有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