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自淨作用

空氣自淨作用(Air self-purification)又稱大氣自淨,大氣中的污染物由於自然過程,而從大氣中除去或濃度降低的過程或現象。

基本介紹

  • 作者:鄭志傑
  • 職稱:院長
  • 貢獻:審核
基本信息,過程,

基本信息

單位上海交通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心血管內科

過程

大氣完成自淨,其最基礎的過程就是稀釋,這個過程最主要的動力就是空氣的對流,也就是風,對流越強擴散越快,這一過程與地形密切相關,例如城市地貌一般就不利於污染物的擴散。另一方面是大氣中的沉降作用,大氣中(粒徑大於100微米)的塵粒可以碰撞或者沉降在地面、屋面或被植被截留吸附,這些作用主要與污染物自身性質相關,小粒徑顆粒物較難通過這一過程除去。由於大氣中微生物含量無法與水體和土壤相比,因此生物作用較弱,最主要的化學反應來源於光化學反應。而靠大氣的稀釋、擴散、氧化等物理化學作用,能使進入大氣的污染物質逐漸消失,就是大氣的自淨能力。例如,排入大氣的一氧化碳,經稀釋擴散,濃度降低,再經氧化變為二氧化碳,被綠色植物吸收後,空氣成分恢復原來的狀態。充分掌握和利用大氣自淨能力,可以降低污染濃度,減少污染的危害。
大氣自淨能力與當地氣象條件、污染物排放總量及城市布局等諸因素有關。在某一區域內,綠化植樹,多種風景林,增加綠地面積,不僅能美化環境、調節氣候,而且能截留粉塵、吸收有害氣體,從而大大提高大氣自淨能力,保證環境質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