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居動物的

穴居動物的

穴居動物指的是穴居生活的一些動物,有陸生的,也有水生的,多數都不喜歡運動,而且視覺退化,但其他感覺發達,如嗅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穴居動物的
  • 外文名:cave animal
  • 物種:穴居脊索動物、底棲穴居動物等
  • 領域:動物學
  • 特點:生活於洞穴及地下生境
定義,簡介,洞穴環境,動物種類,洞螈,穴居鼠,底棲動物,特殊案例,

定義

穴居動物指能棲息在水底泥沙中、海岸岩石中和其他土層里並在其中生活的動物。穴居動物中、主要包括多數環節動物(如多毛類寡毛類)、軟體動物(如瓣鰓類昆蟲幼蟲)、棘皮動物等。體形一般呈蠕蟲狀,以吞食穴居體中的有機質為生。

簡介

在自然界的生態平衡中,穴居動物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它們有利於有機物質的再循環。若沒有它們的辛勤勞動,地球的土壤就不會那么肥沃。當然,穴居動物在挖洞時是不會考慮到對地球的益處的,它們挖洞的目的是要躲避食肉動物的襲擊。正是出於這種考慮,動物學家才把挖洞的蜣螂和挖管道把小鳥藏起來的灰沙燕等稱作穴居動物。
世界上,生活於洞穴及地下生境的動物的進化,是在無陽光及綠色植物的生活中進行的。它們的生活周期是在相對簡單、穩定的地下環境中完成的。這些種類包括扁蟲、蠕蟲、螺類、蜘蛛類、多足類、昆蟲、魚類及蠑螈類等,統稱穴居動物,而穴居動物的種類也比一般想像的多。
博物學家及動物學家一直被要求來解釋穴居動物的起源與地理分布問題,他們許多的解釋對進化生物學具重要的含意。一般認為洞穴動物起源於生活在地面上而部份適應了洞穴環境的祖先,可能是從淡水、海洋及陸地環境而進入並移居於洞穴的,它們通過遺傳隔離,相繼變化適應了潤穴生活,導致洞穴動物的物種進化。穴居動物區系大都是很古老的,他們的祖先當地面的條件改變後消滅或遷移它處,孤獨的殘存種則在洞穴中避難生存,躲避了地面環境干擾。
野外考察工作對考古學家來說是一個不小挑戰,但由於穴居動物天生具備出色的挖洞能力,在它們的幫助下,野外考察的難度大幅降低。

洞穴環境

洞穴包括水生及陸生兩種生境。洞穴中全部是黑暗的,沒有光合作用及初級生產者(只有化學合成的自養生物或可供給洞穴以能量,但微不足道)。深而隔離的洞穴具有相對恆定的溫度,約為當地地面的平均溫度,地下陸生環境由於蒸發低而保持相對高的濕度。
在絕大多數的洞穴生態系中,基本的食物來源是外來的有機物,溪流中的有機物通過陷孔及開口而流入地下,在被一些洞穴動物利用之前,先被微生物分解,主要是一些真菌,這些真菌也是許多澗穴動物的食料之一。另外的營養來源即周期性生活在地面的洞穴動物如蟋螂蝙蝠等的卵、糞及屍體。有些地區洞穴中的能量來源是樹根。
多數洞穴是由石灰岩或玄武岩構成。溶洞經腐蝕、溫度變化等作用緩慢的發展而成,稱卡斯特區。而另一類的熔岩洞則是由於火山噴發,流動、冷卻而成。洞穴動物則棲居在充滿地下水的聞隙中,尚有一些是柄居在貼近土層的外套岩裂隙中。

動物種類

洞螈

2013年4月8日,克羅地亞發行《兩棲動物》郵票,全套3種,其中兩種所展示的分別是紅腹鈴蟾和火蠑螈,而第三種上的動物,外形酷似小龍的生物,學名叫作"洞螈",主要分布在歐洲東南部喀斯特石灰岩溶洞裡,是歐洲僅存的穴居脊索動物。洞螈成年後體長可達三十厘米左右,因為它們一生都在黑暗中度過,視力退化嚴重,眼睛已經隱於皮下,所以又被稱作"盲螈"。作為少數主要在水中度過的兩棲動物,洞螈依靠外露的腮呼吸,即頭部後側的紅色角狀物,共有三對,加上兩對足,乍一看確實很像中國龍的形象。

穴居鼠

通訊是當今動物生態學研究的熱點之一,而穴居鼠特殊的生活環境導致其通訊方式與其他小哺乳動物有很大區別。
聲音通訊是其通過發聲器官產生聲音進行信息傳遞,由於穴居鼠的聽力被嚴格限制在低頻範圍,因此其發聲能量主要集中在低頻域,聲音包含信息較多,如領域標記、競爭、求愛和性交等,特別對獨居物種而言在繁殖期有重要作用;
震動通訊是穴居鼠特定的軀體部位敲擊洞壁產生震動進行信息傳遞,主要功能為非繁殖期護域和繁殖期的求偶信息;
化學通訊藉助化學信息素進行信息傳遞,該通訊方式有諸多優點,能繞過障礙物、能耗低,不需近距離接觸,傳播距離較遠且持續時間較長,在性別和繁殖狀況等信息傳遞中起主要作用。

底棲動物

底棲穴居動物是潮灘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潮灘濕地生態系統內營養鹽的循環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發現大型底棲穴居動物的活動,會導致沉積物矽和磷的釋放通量明顯降低,而氨氮的釋放通量和硝酸鹽的吸收通量則顯著上升; 穴居動物的活動還可以大大促進氨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之間的輞合;底棲動物的排泄物對沉積物中氮的遷移轉化也有重要作用。
底棲蟹類動物是底棲穴居動物的一種,對其研究分析,發現有以下作用:
1、底棲蟹類動物通過掘穴,增加了沉積物中氧氣的含量,對沉積環境影響顯著,使沉積環境趨於氧化環境。
2、蟹類動物的掘穴作用,加劇了沉積物中N的氨化作用與硝化作用之間的耦合關係,促進了沉積物中的有機氦向NH4+-N的轉化、NH4+-N向NO3--N 的轉化。
3、蟹類動物的捆穴作用促進了沉積物形態磷之間的相互轉化。

特殊案例

穴居淡水螯蝦:
在美國各地不同的洞穴生態系統中,共生活有大約40種不同物類的穴居淡水螯蝦。大多數穴居淡水螯蝦都是盲眼,缺少色素,而且壽命很長。據估計,某些穴居淡水螯蝦年齡可能超過75歲。穴居淡水螯蝦是大型的穴居動物之一,長度可達10厘米。
經過數百萬年的進化,穴居淡水螯蝦已經能夠完全與周圍異常極端的環境實現同步。因此,它們被看作是“煤礦中的金絲雀”,這是用作檢測自然過濾的地下水質量的環境指示物的另一種說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