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秀(西晉時期人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秦秀(生卒年不詳),西晉時期人物,字玄良,新興雲中人。父親秦朗,是曹魏驍騎將軍。秦秀在鹹寧年間擔任博士,以忠誠、正直而聞名。當時太傅何曾去世,由秦秀等人議定諡號,上書批評何曾,並認為應該謚繆醜,晉武帝不許,才作罷。在伐吳時,太尉賈充任大都督,秦秀認為充不能勝任此職,及孫皓降於王濬,充未之知,認為吳國還不可平,抗表請求班師。充表與告捷表同至,朝野都認為秦秀知言。到賈充去世後,秦秀又歷數賈充的惡行,請謚荒,晉武帝不從。又為王濬訴冤,認為晉武帝賞罰不明。後來因為齊王司馬攸的事被罷免,不久又任博士。因為秦秀嫉惡如仇、不畏權貴,所以擔任博士長達二十餘年都無法升遷,最後在任上去世。

基本介紹

  • 本名:秦秀
  • 字號:玄良
  • 所處時代:西晉
  • 民族族群:漢人
  • 籍貫:新興雲中
  • 官職:博士
人物生平,早年生活,追佞惡謚,盡心勸諫,歷史評價,家族成員,史書記載,

人物生平

早年生活

秦秀年少時即注重學問和品行,並以忠直而知名。在西晉鹹寧年間起任博士。

追佞惡謚

鹹寧四年(278年),太傅、朗陵公何曾逝世,朝廷下令禮官議定何曾的諡號,秦秀批評何曾“資性驕奢,不循軌則”,認為雖然他在生時沒被彈劾,但死後都應加以惡謚,以警剔其他王公大臣,否則禮教就荒廢。故此秦秀建議諡號為“醜繆公”。雖然司馬炎最終都沒有採納秦秀的建議,而自賜諡號為“孝公”,但聽聞秦秀議謚的語句後都甚為恐懼。
秦秀本人亦十分痛恨佞臣,甚至視之如仇敵,故此秦秀一向都鄙視曾殺害曹髦、在朝中興朋黨之爭的權臣賈充。鹹寧五年(279年),司馬炎決意發動滅吳戰爭,並任命賈充為大都督,名義上統率六軍;秦秀聽後,向親近的人說:“賈充只是一個有小才幹的文官,今天竟然肩負征伐東吳的大任,我將會哭著送大軍出征。”但有人勸止秦秀,說:“當年蹇叔知道秦軍出兵必定會失敗,所以才哭著送他的兒子出征。今天東吳君主孫皓無道,國家自己都有崩潰的勢頭,現在大軍壓境,東吳必定很快潰敗。你若果哭送大軍,不但不智,而且更犯下不能赦免的罪。”秦秀於是打消念頭。次年,東吳荊州地區的將領都投降西晉,而王濬等人則繼續進攻東吳首都建業;賈充此時以為東吳不能一戰而亡,反而見快將踏入夏季,恐怕軍中會爆發疫病,於是上表力勸司馬炎班師。不久,孫皓即向西晉投降,建業又傳出捷報到洛陽,最終賈充的上表和建業的捷報都同時傳到洛陽,朝野都認為賈充位處高位,但智謀卻如此低下,都認為秦秀當日輕視賈充的理由是對的。
太康三年(282年),太尉、魯郡公賈充逝世,朝廷又下令議定賈充的諡號。秦秀指責賈充雖然無子嗣,但不傳嗣給賈氏宗族(賈充有三名侄兒尚未封爵),卻由外孫,女兒賈午之子賈謐入繼子嗣,是“悖禮溺情,以亂大倫”於是建議謚他為“荒公”,但司馬炎又不聽從。

盡心勸諫

東吳覆亡後,參與平定的王渾與同樣參與平定並向孫皓納降的王濬爭功,王渾更誣陷王濬違詔不受節度。雖然司馬炎都沒有因而加罪於王濬,並讓王濬官拜輔國大將軍、領步兵校尉;但朝野都認為王濬功勞大而得到的賞賜少,秦秀、李密太子洗馬孟康都上書為王濬抱不平。司馬炎於是改拜王濬為鎮軍大將軍,加散騎常侍,領後軍將軍。
荀勖馮紞楊珧等都厭惡齊王司馬攸德望日漸提高,而且長居洛陽,日後可能威脅太子司馬衷繼承帝位;馮紞於是勸司馬炎調司馬攸回到封國。司馬炎同意而下詔,讓他轉任大司馬、都督青州諸軍事,並回到封國齊國。次年(283年)又命太常議論套用什麼物品賞賜齊王,秦秀和劉暾等人則於此時上書要求司馬炎留下司馬攸。但司馬炎看到上表後大怒,並處罰上表的一眾人,秦秀亦因而被免職。後來又復職。秦秀任博士前後共二十年,最終在任內逝世。

歷史評價

《晉書》:齊獻王以明德茂親,經邦論道,允厘庶績,式敘彝倫。武帝納奸諂之邪謀,懷紹終之遠慮,遂乃君茲青土,作牧東籓。遠邇驚嗟,朝野失望。曹志等服膺教義,方軌儒門,蹇蹇匪躬,慺慺體國。故能抗言鳳闕,忤犯龍鱗,身雖暫屈,道亦弘矣!
贊曰:魏氏維城,濟北知名。潁川多士,峻亦飛英。長岑徇義,祭酒遺榮。謀甫三爵,酗醟斯作。象既攘善,秀惟癉惡。旉獻嘉謀,幾趨鼎鑊。
《世語》:朗子秀,勁厲能直言。

家族成員

祖父:秦宜祿
祖母:杜夫人
父:秦朗

史書記載

  • 《晉書·秦秀傳》
  • 《晉書·王濬傳》
  • 《晉書·司馬攸傳》
  • 《世語》
  • 《資治通鑑·卷八十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