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中醫

秦漢中醫

中醫學發源於先秦,其理論體系形成於戰國到秦漢時期中醫學理論體系是在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影響和指導下,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基礎上,通過長期的醫療保健的經驗積累和理論總結而形成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秦漢中醫
  • 外文名:Qin and han dynasties Chinese medicine
  • 關鍵字:文化、中醫、常識
秦朝,漢朝,哲學的角色,道教,醫學教育發展,《神農本草經》,漢代名醫,

秦朝

關於秦朝
秦叔(秦始王)是首位統一中國的皇帝,他不但利用武力征服六國達到統一目標,還統合各地的制度如貨幣、文字、度量衡單位等,以提高統治及管理效率。秦始王以嚴苛手段治國,引起貴族和學者們不滿,並於公元前213年,發生了"焚書坑儒"的歷史事件,秦始王把460位學者坑死又燒毀很多重要的歷史文獻,以警戒對抗他的人。幸運地一些有關占卜、醫學及農業書籍得以保全。最後秦朝因農民起義而滅亡,成立漢朝。與此同時,中醫藥體系,隨同大量醫療實踐的開展,內容開始充實及提高。
秦漢中醫

漢朝

*西漢公元前206 -公元24年
*東漢公元25 -220年
關於漢朝
劉邦於公元前206年成功推翻秦朝建立漢朝。當時邊境外的遊牧民族不斷侵犯,於是西漢將這些部族征服,使中國的版圖因而擴大,地域包括現今的蒙古、東北九省、朝鮮、中國南部、越南以及亞洲中部。同時因為營商方便,中國西北方出現了"絲綢之路",形成一條興旺的東西方文化交流及經商的通道。公元9至23年,王莽,篡改西漢,成立新朝,新朝很快滅亡,之後進入東漢時期。
漢朝是一個在藝術、哲學及科技都有創新的時代。例如在公元2年張衡發明候風地動儀,是一種測量地震的儀器。而各方面的醫學理論、體系亦初步形成了。
秦漢中醫

哲學的角色

哲學、社會價值觀及宗教對中醫藥的發展影響深遠。不同派系的哲學及宗教思潮包括佛教,由此時崛起,並開始廣泛流傳。此外因為紙張的發明,許多不同的書籍開始出現例如司馬遷(公元前145~82年)的名著《史記》。有更多醫書出現了而且質量不斷提升。當時儒家理性思想相當普及;很多學者或學校開始習究和記錄醫藥文獻,以實踐自己的理念。中醫藥的實踐開始注入哲學思想,例如道家的養生思想、儒家的行醫規範等等。

道教

由於封建統治者都夢想長生,享受人間的榮華富貴,搜求藥材及煉丹的風氣因而盛行起來。而當時的其他玄學如佛教也滲入了道教教義。例如漢桓帝(公元147~168年)邀請一批與道教支派有關係的印度佛教高僧入宮,希望為他提供長生不老仙丹。此為中醫藥方劑學的起源。
秦漢中醫

醫學教育發展

師徒相授制度是東漢常見的培訓醫師方法。通常以家傳形式進行,以確保穩定及可靠的收益。要成為名醫則仍重經驗,文獻《曲禮》說:「醫師的醫術若非前三世所傳下來的,最好不要服用他所處方的藥」。選拔學徒的過程非常嚴謹,就算《黃帝內經》內亦強調選拔的重要,因為徒弟的成功會為師傅帶來榮譽。那時的人亦利用著名醫籍來自我學習醫術。
以考試形式來選拔合資格醫師最早出現在漢朝。漢元帝在公元前43年要求所有侍候他的醫務官員必須通過考核。但這個考試不一定建基於醫學知識,而是以他們的行為是否達到"廉、信、禮、義"的規範為目標。這與當時奉行儒家思想,有為而治的實施有關。
除了在朝廷有侍候皇室百官的醫師之外,在軍隊及諸侯管轄地方也有醫官。當時疫病非常流行,朝廷會遣派官員巡視,賜醫藥救災。

《神農本草經》

《神農本草經》是漢代的重要著作,中國處於農業社會,是以產生治病的本草記錄,並以植物為主。此書是後人託名"神農"之作,成書時間不詳,估計約在公元前1或2世紀,是中國最早期的完整中藥學文獻。
此書記錄了365種中藥,內容包括252種植物類,67種動物類和46種礦物類。其次根據藥物的效能和使用目的,分為上、中、下三品。上品藥120種多屬滋補養生類,沒有毒性或毒性小,可長期服用,例如人參。中品藥120種多屬補養兼有預防作用,某些含毒性,例如當歸及麻黃有時會產生毒性反應,須由醫師處方用藥。下品藥125種,一般具有毒性,是專用於治療的藥物。例如植物類巴豆,用於通便、消水腫及去痰。
秦漢中醫

漢代名醫

漢代冒出很多名醫,倉公淳于意(公元前215~167年)是首位保存病人記錄的醫師;漢和帝時的太醫丞郭玉及漢哀帝時的伍宏都是公元一世紀時期的名醫,針灸醫術高明。
傷寒雜病論
張仲景又名張機(公元150~219年),漢末時期人,博覽群書,潛修道術,一時稱為良醫(後世稱為"醫聖")。寫成醫學名著《傷寒雜病論》,確立了辨證論治的原則,即奠定了中醫治療的基礎。他首創以太陽、少陽、陽明、太陰、少陰及厥陰等六經辨證論治的原則及方法。是中國最早的理論結合臨床診療專書。之後在宋朝(公元960~1279年),此書再次被編寫,並分為《傷寒論》及《金匱要略》兩冊。    華陀
華佗(公元141~208)與張仲景同期,他四出遊歷為百姓治病,並學習當地醫師們的醫術。華佗精於外科手術,善用麻醉藥物。華佗將「麻沸散」溶入發酵飲品中,在手術前給病人服用,這是一種麻醉劑,後來相信是大麻之類的草藥,當時沒有記錄。除此之外,華佗更提倡體育療法(中醫稱為導引病),創作"五禽之戲",模仿虎、鹿、熊、猿及鳥的動作姿態,從而達到保健強身的目標。華佗有弟子吳普、樊阿二人,都是三國時期的名醫。吳普依據華佗導引之術活到90歲,並且耳聰目明,牙齒完整。樊阿精於針刺術,將針刺方法引伸至背部及胸部套用。華佗的著作早已失去,之後由於宗教信仰及制度問題,外科手術不能進一步發展。
華佗"五禽之戲"的五種姿態  董奉在漢末獻帝時,是一位名醫,醫術精湛。
公元184年,黃巾起義並成功將漢室滅亡。各地勢力強大的軍人掌權,最後大約於公元三世紀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三國的政治家曹操,常召華佗醫治他的偏頭痛,及後因故曹操將華佗處死。
華佗華佗
秦漢中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