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權

秦權

1973年在苘山出土的秦代鐵權是秦始皇在全國統一度量衡時統一鑄造的衡具,全國僅存有兩枚,系稀有文物。 關於秦權有三種,一:秦權錢”秦始皇統一貨幣的象徵。二:權俗稱秤砣、秤錘、秤權,是懸掛秤桿之上可以移動的的銅、鐵、陶、瓷、石的秤砣和後世的砝碼。秦權是秦官府批准的標準砝碼。三:秦權壺,秦權壺是以模仿秤砣的造型而創意的茶壺。頸、肩、腹、足,順勢而下,仿佛一個有誠實而自信的商人,端坐店鋪之內,想像於千里之外;嘴稍平代表賣買平等,把渾圓代表有堅強的經濟後盾,壺身四平八穩代威震四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秦權
  • 數量:全國僅存有兩枚
  • 類型:稀有文物
  • 意義:秦始皇統一貨幣的象徵
秦權,解釋一,解釋二,解釋三,文物出土,秦代衡制標準,秦權(秦權壺),基本信息,泥料,窯溫,泥性,特點,

秦權

解釋一

“秦權錢”——秦始皇統一貨幣的象徵秦始皇兼併天下、統一中國後,採取了一系列果斷措施,來鞏固這個新生的、中國第一個中央集權的政權。其中統一貨幣,是一系列革新措施中重要一項。
秦權
秦王朝建立之前,六國貨幣形態各異。齊燕使用刀狀形貨幣,韓趙魏行用布狀形貨幣,楚國流通小型蟻鼻錢。秦統一中國後,廢除各國原用貨幣,採用“半兩”圓錢為通行全國的法定貨幣。從此這種外圓內方的錢幣形式,在中國保持了2000多年,一直到清末民初。
秦權
當時秦王朝為了保證統一貨幣政策的施行,不僅鑄造了大量的“半兩”錢,還鑄造了為數不多的“重四兩”的秦權錢。
那時秦王朝嚴格規定,只有朝廷擁有鑄錢權,嚴禁民間私鑄。秦“半兩”既為法定流通貨幣,就有嚴格的規定,按秦量制,每枚錢的重量相當於現在的8克左右。為了杜絕私鑄,檢驗“半兩”錢的分量,特地又鑄造了一種厚重的權錢(又稱法錢),面文左右兩側有“重四兩”的小篆文字,穿孔上下有一定的數字元號,作為衡量的標準。按此權錢的標準,一枚權錢應當等於8枚“半兩”錢的重量,如果8枚“半兩”錢不等同於一枚權錢的重量,那就說明不符合標準。可知這種權錢的鑄造,在監督、規範當時全國錢幣的流通,進一步鞏固“半兩”錢的獨尊地位,保證統一貨幣政策的落實,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由此可見,千古一帝秦始皇,在統一貨幣時的措施還是相當有力的。
關於權錢,早在清嘉道年間的戴熙(淳士)在《古泉叢話》中就有記載。同治年間的鮑康(子年)在他的《觀古閣泉說》中印有權錢的拓圖,亦有“權錢”之說。1940年丁福保主編的《古錢大辭典》中亦有相關說明和拓圖,均認為是世間罕見的珍品(書中所載之錢原物已下落不明)。
此枚權錢上世紀50年代初發現於西安,古泉大家方藥雨當年見這枚“第十七重四兩”錢時曾感嘆地說:“我數十年搜羅稀珍古錢,而無緣遇到過真正的秦權錢,今能得見乃是三生有幸!”
這枚陰文“第十七重四兩”是迄今發現與存世的秦權錢中唯一一枚,它是秦王朝統一貨幣、加強中央集權的象徵,是可與上海博物館珍藏的同為秦代統一度量衡的“商鞅方升”相媲美的國寶。

解釋二

問:“權”是古代文化的一種象徵,從現有出土和傳世的各種權來看,我國最早的權是戰國時期流傳較廣的秦權和楚權。請問“秦權”是什麼?
回答:權俗稱秤砣、秤錘、秤權,是懸掛秤桿之上可以移動的的銅、鐵、陶、瓷、石的秤砣和後世的砝碼。秦權是秦官府批准的標準砝碼。

解釋三

秦始皇統一度量衡時的,秤權以秦為準。秦權壺是以模仿秤砣的造型而創意的茶壺。頸、肩、腹、足,順勢而下,仿佛一個有誠實而自信的商人,端坐店鋪之內,想像於千里之外。市人往來於市井,南方的小船,春茶,陶淵明的世外桃源,它帶給人的是富有詩意的遐想,嘴稍平代表賣買平等,把渾圓代表有堅強的經濟後盾,壺身四平八穩代表威震四方。
衡器,也就是今天使用的秤。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都有自己的度量衡器,計量單位,名稱極不統一。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為加強中央集權的統治,採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統一度量衡器,就是其中之一。

文物出土

1973年至1981年,先後在陵西NDF71官遺址周圍出土5件秦權,就是秦始皇為統一全國衡制而由官府頒發的標準衡器。這些秦權均系銅鑄的空心高體折肩小鈕瓜棱式,重量約250克。其上刻秦始皇帝和二世皇帝統一度量衡的詔書:“廿六年,皇帝盡併兼天下諸侯,黔首大安,立號為皇帝,乃詔丞相狀、綰,法度量,則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大意是: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統一天下,百姓安寧,定立了皇帝稱號,下詔書於丞相隗狀、王綰,把不一致的度量衡制度都明確的統一起來。秦二世稱帝後也在其上加刻了統一度量衡的詔書,原文為“元年,制詔丞相斯,去疾,法度量,盡始皇帝為之,皆有刻辭焉。今襲號,而刻辭不稱始皇帝,其於久元也,如後嗣為之者,不稱成功盛德,刻此詔,故刻左,使勿疑。”大意是: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下詔左丞相李斯,右丞相馮去疾說,統一度量衡是始皇帝制,後嗣只是繼續實行,不敢自稱有功德。現在把這個詔書刻左邊,使不致有疑惑。二詔書清楚地記載了秦始皇統一度量衡制的經過,並用法律的形式規定下來。除秦陵出土的秦權外,考古工作者還在陝西鹹陽、西安、寶雞及甘肅、山東等地發掘出土了秦權,上面帶有秦始皇二十六年統一度量衡的詔書,有的加刻了二世元年的詔書,證明了秦代確實向全國推行了統一的衡制。
秦權

秦代衡制標準

秦代的衡制是以戰國時期秦國的衡制為標準制定的。其衡制為:1石=4鈞=120斤,1斤=16兩,1兩=4錙=24銖。秦權的重量有4鈞(120斤)、1鈞(30斤)、20斤、16斤、9斤、8斤、5斤、1斤的權,進位系列大多適應石,鈞、斤制,秦陵出土的為1斤重權。
這5件銅權的發現,是秦始皇統一度量衡的實物見證,為研究秦的度量衡制度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秦權(秦權壺)

基本信息

秦權壺,紫砂壺。作者:沈書良

泥料

原礦紫泥容量:220CC泥料特性:簡介:紫泥,為較常見之典型紫砂泥;良者寡,而劣者多,呈紫棕色,玩家慣呼“黑紫泥”,為最廣泛市場接受的泥料之一。

窯溫

約1180度C。收縮比:約11%。礦產地:江蘇宜興丁山黃龍山紫泥系。

泥性

穩定性佳,易掌控;緊密結實,可塑大型塑像,成型較易,作家最喜愛使用之泥料。難度:易生氧化鐵融點、跳砂、及花泥。

特點

泥色成熟穩重、端莊肅穆,作品大小皆宜,呈棕紫色調,能安定心靈,親和力甚佳。沖茗特性:使透氣性佳,熱淋變色率高,親茶性頗符中庸之道,易掌控沖泡時間,養成後更顯高貴迷人,雅俗共賞之泡茶利器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