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岩群

秦嶺岩群

秦嶺岩群(Qinling Gr.)曾稱秦嶺系、秦嶺群。時代屬古元古代。主要分布於甘肅天水地區,陝西寶雞、太白、河南西峽分水嶺、內鄉青山、馬山口及桐柏縣等地區,為變質岩系。

秦嶺岩群被認為是出露於北秦嶺地體內最古老的前寒武紀基底岩石, 記錄了北秦嶺造山帶的地殼形成和演化歷史秦嶺岩群被認為是出露於北秦嶺地體內最古老的前寒武紀基底岩石, 記錄了北秦嶺造山帶的地殼形成和演化歷史。

北秦嶺南部的秦嶺岩群的變質岩主要由新元古代早期的火成岩和新元古代中晚期的沉積岩組成.變質作用主要發生在加里東期,局部有燕山期 的變質作用疊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秦嶺岩群
  • 外文名: Qinling Gr.
  • 階代碼:Pt1ql
  • 地區代碼:31
分類,命名,沿革,特徵,備考,

分類

自下而上分為:①郭莊組,以片麻岩為主夾少量麻粒岩、斜長角閃岩及大理岩,厚628~2150米;②雁嶺溝組,主要為白雲質大理岩及石墨大理岩,夾石英岩、石墨片岩及磷灰石大理岩,厚550~2257米;③石槽溝組,主要為變粒岩及含藍晶石矽線石石榴子石黑雲斜長片麻岩、石英片岩、石英岩夾斜長角閃岩及薄層大理岩。原岩為雜砂岩、泥質岩、碳酸鹽岩及中基性火山岩。屬淺海環境。片麻岩中鋯石U Pb年齡(22±1.7)億年,斜長角閃岩Sm Nd等時線年齡(20±0.5)億年。

命名

趙亞曾、黃汲清1931年創名。據河南省地質局區調隊命名剖面位於河南省內鄉縣郭莊附近,東經111 57′,北緯33 15′(郭莊組);河南西峽縣駱駝溝—黃??(jìn,音同“靳”),東經111 44′,北緯33 23′(雁嶺溝組); 西峽縣石槽溝,東經111 33′,北緯33 25′(石槽溝組)。

沿革

1931年趙亞曾、黃汲清將陝西省大峪口至鎮安,寶雞至鳳陽間的一套變質岩系命名為“秦嶺系”, 並與“泰山系”對比。1956—1959年秦嶺區測隊將分布於河南西峽縣寨根—內鄉縣馬山口地區的變質地層劃分為太古界太華群、下雁嶺溝群和上雁嶺溝群。將河南盧氏縣官坡北—南召縣雲陽地區的變質地層劃分為下元古界下寬坪組、上寬坪組和陶灣組(1:20萬欒川幅)。將河南方城縣四里店的變質地層劃歸震旦系和寒武系(1:20萬魯山幅)。1961年北京地質學院將內鄉縣馬山口地區的變質地層劃分為太古宙盪澤河組和雁嶺溝組(1:20萬內鄉幅)。1964—1968年河南地質局區測隊將河南泌陽縣羊冊—信陽縣邢集地區及河南桐柏縣彭家寨—信陽縣尖山地區的變質地層命名為古元古代毛集群,自下而上分為劉莊組、銀洞溝組、回龍寺組、左老莊組和堡子組。將桐柏縣劉山岩—信陽縣董家河地區的變質火山岩系劃歸新元古界(1:20萬泌陽幅、桐柏幅)。陝西省地質局區調隊(1969)將該區變質地層劃分為太古宙秦嶺群和古元古宙下寬坪組。1970—1973年河南地質局區調隊將桐柏縣北部大河地區原劃為上元古界及南北毗鄰的毛集群劃歸下古生界,分為歪頭山組、大栗樹組、張家大莊組、劉山岩組、大河組和孤山頭組(桐柏縣北部地區1:5萬區調)。將西峽縣桑坪—二郎坪地區原秦嶺隊劃分的下寬坪組、上寬坪組及部分雁嶺溝群和陶灣組劃歸為震旦系,分為下震旦統二進溝組、大廟組和火神廟組,中震旦統小寨組和抱樹坪組,上震旦統子母溝組、火山溝組和趙腳溝組。金守文等(1976)將上述下震旦統三組建立二郎坪群,中震旦統二組厘定為寬坪群,上震旦統三組厘定為陶灣群。1977年閻竹斌將河南商縣以東的秦嶺群歸於寒武系—奧陶系。1978年陝西地質局第三地質隊將陝西太白地區變質地層劃分為太古宙秦嶺群和古元古代寬坪群(1:5萬太白地區幅)。1978年陝西地質局第八地質隊將陝西戶縣紙房地區秦嶺群劃分為東流水組和雙水磨組,歸屬前長城系,寬坪組歸於長城系(1:5萬區調)。1980年河南地質局區調隊將河南光山縣馬畈及商城縣石門沖地區變質地層稱為商城群,分為歪廟組和石門沖組,時代歸屬中元古代(1:20萬商城幅、新縣幅)。1980年張秋生將秦嶺群自下而上劃分為黃羊壩組,東流水組、雙水磨組,歸於古元古界或太古宇,將寬坪群歸於下震旦亞界。1978—1981年河南區調隊在新編1:50萬河南省地質圖時,把前人劃分方案中同層位地層作了歸併,在盧氏—方城—商城的北西向變質地層帶重新厘定了下元古界秦嶺群,由下而上分為郭莊組、雁嶺溝組、寬坪組、陶灣組和回龍寺組,將伏牛山南坡二郎坪—大河一帶的變質火山-沉積岩系另立為獨立地層單元,沿用二郎坪群名稱,時代歸屬中元古代。1984年河南區調隊秦嶺群專題組將秦嶺群劃分為4個岩段,歸於中元古界。在商丹地區從該群中解體出古生界丹鳳群。陝西省地礦局(1989)將陝西秦嶺群劃分為上、中、下三個亞群,歸於中元古界。河南省地礦局(1989)基本上採用了河南地質局區調隊(1978—1981)重新厘定的古元古界秦嶺 群劃分方案,只是認為回龍寺組應為寬坪組,因此,該群包括郭莊組、雁嶺溝組、寬坪組、陶灣組。將二郎坪群歸屬新元古界。1990年,程裕淇等將秦嶺群改稱為秦嶺岩群。劉國惠等(1993)認為秦嶺群主體部分形成於古元古代,可劃分三個岩石組合。河南地層多重劃分對比研究組(1994)將《河南省區域地質志》(1989)所劃的秦嶺群解體為兩個岩群:①秦嶺岩群,包括郭莊岩組、雁嶺溝岩組、石槽溝岩組(原劃寬坪組),歸屬古元古界;②峽河岩群(原劃陶灣組),劃分為寨根岩組和界牌岩組,歸屬中元古界。

特徵

分布於甘肅天水地區,陝西寶雞唐藏張家莊、太白縣滬家垣,河南西峽縣分水嶺、內鄉青山、馬山口及桐柏縣老灣等地區(劉國惠等,1993)。自下而上劃分為:1. 郭莊組 下部主要為混合質石榴黑雲斜長片麻岩、黑雲二長混合片麻岩,在桐柏縣瓦屋莊地區含少量麻粒岩夾層及殘留體;中部主要為石榴黑雲斜長片麻岩,夾斜長角閃岩;上部主要為斜長角閃岩和石榴黑雲斜長片麻岩,夾薄層大理岩。厚度628—2150m。2. 雁嶺溝組 下部主要為厚層白雲質大理岩和石墨大理岩,上部主要為石榴夕線黑雲斜長片麻岩及薄層大理岩。該組還夾有石英岩、石墨片岩、磷灰石大理岩。富含石墨為其主要標誌。厚度為550—2257m。3. 石槽溝組 下部主要為二雲變粒岩、石榴黑雲變粒岩,(藍晶石、夕線石、石榴石)黑雲斜長片麻岩,夾石英岩,二雲石英片岩、斜長角閃岩和薄層大理岩;中部主要為石榴二雲(黑雲)石英片岩,夾十字石榴黑雲石英片岩、夕線石榴黑雲石英片岩、藍晶石榴二雲石英片岩及長石石英岩,局部夾有大理岩及斜長角閃岩;上部主要為石榴二雲石英片岩、石榴黑雲石英片岩,夾斜長角閃岩、大理岩、薄層石英岩及少量變粒岩。該群遭受中壓相系以低角閃岩相為主的區域動力熱流變質作用和區域混合岩化作用。在桐柏地區局部可達到麻粒岩相。遭受了3—4期褶皺變形作用(游振東等,1991;劉國惠等,1993)。其原岩主要為雜砂岩、泥質岩,其次為碳酸鹽岩和中基性-基性火山岩;形成於淺海相環境。西峽縣蛇尾地區秦嶺群片麻岩鋯石U-Pb年齡為2226±153173Ma,斜長角閃岩Sm-Nd等時線年齡為1987±49Ma, 該群變質年齡可能為2000Ma左右,下限年齡不大於2226±153173Ma(張宗清等,1994)。與中元古代峽河岩群呈韌性剪下帶構造接觸。

備考

張國偉認為秦嶺岩群中可能存在新太古代岩塊。編撰者: 金文山
作者1: 趙亞曾
年份1:1931
作者2:黃汲清
年份2:1931
系名: 古元古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