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薩地堡

科薩地堡

科薩地堡位於德國東部科薩地區,是東德境記憶體在一個超大規模的“秘密地堡”。現已成為一所軍事博物館,隨著研究的深入,學者們發現:歐洲曾是如此接近“核深淵”的邊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科薩地堡
  • 地點:德國東部科薩地區
  • 性質:軍事博物館
  • 研究:核
結構,功能,科技套用,歷史沿革,陳兵東德,戰爭計畫,

結構

上個世紀70年代的某天,在東德人民軍的指揮下,一支軍事建築隊來到東德薩克森州科薩地區,走進了一片偏僻的森林。他們不被允許看、聽和說任何事。他們的唯一使命就是工作。他們先是拉起了一道長6公里的柵欄,隨後,給柵欄通上6000伏的高壓電。他們用挖掘機挖出深坑並澆築混凝土牆,再後來在地下鋪設電力系統……這個秘密地堡完工於1979年,占地面積75公頃。至今,德國歷史學家們一直在爭論科薩地堡的作用。這到底是不是蘇聯入侵西歐的指揮所?隨著研究不斷深入,德國專家意識到,當年的歐洲距離核大戰深淵遠比此前認定的近得多。
如今,地堡變成了一座軍事博物館。人們要進入地堡參觀,首先要穿上膠鞋,穿過一片濃密的松樹林,就會看到一扇門。
打開門,穿過防毒氣密室,走下一條狹窄的樓梯,可以聞到空氣中瀰漫著的發霉木板氣味。裝有衛星天線的軍用卡車停放在40米長的地下管道中,也就是“車輛通道”。  直到現在,官方對於這個地堡的解釋依然是“這是東德人民軍第三戰區指揮部的戰時避難所”,在戰時,這裡能容納90000名士兵。

功能

歷史學家們卻懷疑,這裡有著完全不同的用途。德國波茨坦軍史研究所的托爾斯滕認為,這個地堡擁有的用途要大得多。“科薩地堡是華沙條約組織的地下指揮部,”他表示。在發生軍事敵對行動時,350名軍官和250位專家組成的通信隊可能在這座監獄般的地堡中指揮百萬軍隊開向西歐。
直到如今,地堡的灰塵中仍能看到許多電話機,天線一直延展到森林的頂部。地堡里更有線路可以直通到莫斯科。使用對流層電台,地堡中的人甚至可以在大規模原子爆炸中傳送信息。
但這是否就能證明最終的結論呢?一些專家依然保持懷疑的態度。“我認為對於一個前線指揮部來說,這個地堡規模太小了,”德國聯邦國防大學歷史學家赫內·布洛克曼表示。 在這些爭議後面,還有一個最根本的問題。
儘管好萊塢影片裡經常刻畫蘇聯將軍手按紅色按鈕的形象,但沒有同時代的歷史學家能確切地說出蘇聯核指揮部的位置。
蘇聯從東德撤軍後, 留下了大量被毀壞的防禦設施和軍事訓練場地,但沒人知道這些設施的用處。可以肯定的是,在戰爭中,東德領導人埃里奇-昂納克會躲到柏林附近普雷登的一處地堡避難,這個地堡是一個加強過的防禦工事,並擁有廚房和澡堂。但東德分散在其餘各處的1200多座地堡又分別有什麼作用呢?
以科薩地堡為例,地堡幾近被廢棄,上面長滿了蘑菇。“俄羅斯人的檔案要再封存70年,”托爾斯滕表示,“所以我們無法確切地知道這些建築的作用是什麼。”

科技套用

大型計算機
科薩的名字引起了人們的注意。科薩軍事博物館的館長奧拉夫·施特拉隆多夫表示,“科薩的地理位置使得這裡成為對西歐發動大型攻擊的理想指揮所。”此外,北約也從來沒發現過科薩地堡。
另一個支持這一理論的事實是,科薩地堡滿滿當當地擠著各種通訊設施。這些設施中包括東德計算機製造商生產的AP3大型計算機
但也有專家存有疑慮。一些專家認為,這個地堡太小,也不舒服。廁所也是“斯巴達”式的簡陋。“一個將軍不會在這裡駐留,”布洛克曼表示。這個地堡也缺乏一個合適的廚房,否則,在緊急情況下,莫斯科的軍事精英們只能食用硬餅乾和罐裝肉。 蘇聯顯然沒打算長期使用該設施,因為按照其計畫,他們的軍隊會在7天內到達萊茵河,12天內開進大西洋沿岸。
事實上,這個地下設施在冷戰時一直處於運行狀態。一支40多人的技術隊伍負責維護設備,並保證外部鐵柵欄通電。所幸,這一切的努力,都是無用功。蘇聯構想的核煉獄並沒有真正出現。
不過,地堡的存在還是產生了不少受害者,就如施特拉隆多夫所說,“樹林裡數以萬計的兔子和鹿被電網電死。”

歷史沿革

陳兵東德

但隨著一些資料的逐年解密,人們逐漸拼湊出蘇聯關於東西方兩大軍事集團可能還要爆發一次世界大戰的構想。從這些資料中,人們意識到,蘇聯曾經準備對西方突然發起決定性的總攻。歐洲比我們此前構想的更接近核大戰的深淵。
蘇聯一直認定,北約會對蘇聯進行侵略。如果蘇聯掌握足夠證據證明將受到攻擊,他們有可能會發動先發制人的核攻擊。這樣的攻擊將是迅速和令人始料不及的。“他們決定在對手的領土上發動這場戰爭,”冷戰同時代的歷史學家哈拉爾德-尼爾森表示。
為了準備這場可能發生的大規模軍事對抗,莫斯科將世界劃分為14個“戰區”,從遠東一直延伸到北冰洋
克里姆林宮認為,最為重大的戰役將發生在中部歐洲。這個地區擁有“突出的經濟重要性,還有大量人口,將會是戰爭的西部戰場。”這促使華沙條約組織準備了100個師約200萬兵力用作待命。
僅在東德境內俄國人就駐有7000輛坦克、6500輛裝甲運兵車、700架飛機和31個核彈頭倉庫。

戰爭計畫

根據解密的計畫,一旦命令下達,各方將迅速行動。 在北部,波蘭軍隊將在六天內抵達丹麥附近的日德蘭半島;在西南,捷克參與的軍隊將開向德南部巴伐利亞;在“中部前線”,蘇聯軍隊將越過邊境開進魯爾地區和法國的洛林。
在戰爭開打的前90分鐘,蘇軍將對數千個已經預設好的目標進行地面攻擊,配合以大量常規和核彈頭轟炸。北約的軍事設施、機場、通訊中心、政府機關、電廠和交通樞紐都將被這次打擊摧毀。隨後坦克將展開行動,“擔任攻擊任務的軍隊將抵達萊茵河沿岸,隨後這些遭到核輻射污染的士兵將被第二戰略攻擊隊替換。”波蘭歷史學家帕維爾·巴托瓦斯基表示。北約軍方稱這為“波蘭-蘇維埃碾壓機”。
這樣龐大的行動必然需要一個指揮中心,來協調地面、空中和飛彈部隊。但這個指揮中心應該在哪兒呢?
以往,位於布蘭登堡的法爾肯哈根通常被認為是前東德核戰爭指揮中心。在二戰時期,納粹在法爾肯哈根地堡內建了一座生化工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