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詞(古琴曲)

秋風詞(古琴曲)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秋風詞》是古琴曲中的著名小曲之一。譜本出自民國初年《梅庵琴譜》。山東梅庵派創派王賓魯(王雁卿)傳譜,後由弟子徐卓、邵森編訂秋風,1931年初版。曲體小型。有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秋風詞
  • 類別:古琴曲
  • 出處:《梅庵琴譜》
  • 級別:一級
  • 整理:琴之界
歌詞,琴譜收錄-琴之界,曲情,譜本,特色,傳譜者簡介,技法分析,琴曲延伸-琴之界,悵悵辭,秋風辭,湘妃怨,

歌詞

秋風清,秋月明,
秋風詞
落葉聚還(huán)散,寒鴉棲復驚。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
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
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
【注】前半段相傳為唐代大詩人李白所作的《秋風詞》,此首詞配上琴曲後加了後半段詞,與《湘妃怨》中一段詞相似。

琴譜收錄-琴之界

琴之界古琴譜庫撰刊年代琴曲名稱琴曲簡介
槐蔭書屋琴譜
1840
秋風詞
不分段
梅庵琴譜
1931
秋風詞
林锺調宮音
琴學管見
1930
秋風詞
林锺調宮音
一峰園琴譜
1709
悵悵辭
不分段
太古正音琴譜
1611
湘妃怨
凡五段
和文注音琴譜
1676
秋風辭
商音
註:和文注音琴譜《秋風辭》與梅庵琴譜的《秋風詞》是兩首不同的琴曲。

曲情

這首詞是典型的悲秋懷人之作。秋風、秋月、落葉、寒鴉等景物的描寫,烘托出悲涼的氛圍。加上詩人奇麗的想像和對自己內心的完美刻畫,讓整首詩顯得悽怨幽遠,哀怨如訴。從文辭中可以感受相思之苦至無奈,從吟唱中可以感受相思之情至無窮。

譜本

秋風詞
《秋風詞》此曲一般普遍認為僅見於《梅庵琴譜》,且成曲時間較晚,然而這一說法未必妥當。因為這首《秋風詞》和康熙四十七年(1709年)《一峰園琴譜》中的琴曲《悵悵辭》是一脈相承的。梁溪·若遺在其著作《琴歌〈秋風詞〉、〈相思曲〉譜本考》中已經作出較詳盡的論述:“其實,《悵悵辭》就是由琴歌《秋風詞》與《相思曲》疊加而成。該曲分為兩段,第一段為琴歌《秋風曲》,即如今古琴教學的入門琴曲《秋風詞》;第二段為琴歌《古相思曲》,即後來的《相思曲》,或稱《古琴吟》。”
這首《悵悵辭》雖然從旋律上和《秋風詞》稍有差異,然而其主幹音卻完全一樣,很明顯和《秋風詞》是一個體系。《悵悵辭》曲調古樸淡雅,更加注重右手散音的表現。從其作曲的風格來看,似乎應該早於清代。

特色

每一首琴曲都有著自己的特點和獨到之處,《秋風詞》也不例外。原譜後記云:“雖為短曲,而迴環往復,意短情長。按、散相應之處甚多,初學入門,頗易於領會。而熟彈之後,亦不以短小而忽之。月白風清之際,一彈再鼓,動無窮之幽趣焉。”這段話說明了《秋風詞》此曲的特點,雖是小曲,但卻內容豐富,情感動人,其曲調流暢婉轉,曲意幽怨纏綿。它用迴環往復的手法,描寫出了無限的相思、相戀之情。

傳譜者簡介

王賓魯(1867~1921)字燕卿,山東諸城人。“翁貌臒古,善飲。”“性沈默,不輕啟扃鐍。”“常策杖攜琴,游敖山水間。簪髻上刺,意態兀岸。望者以為非塵世品也。”“精律呂,通其道於易,尤善琴。……每日入授課梅庵中,撫桐引操,批櫟習習,微音攢越,餘響飄邁,聞者皆祛煩憂而感心志。一夕,風滅燭,按徽自若,不差毫黍,學者以是益欽之。一九二一年夏曆四月十八日歿於金陵,享年五十有五。遺言埋骨清涼山麓。”“王賓魯的演奏藝術,重視技巧,充滿著地區性的民間風格,感染力極強。他在晨風廬近百人的琴會上驚倒四座,這是後來他所傳《梅庵琴譜》風行一時之故。”“指下滑音最富,風格迥異尋常,從之學者甚眾,僅南通之徐卓、邵森二人入其堂奧”(查阜西語)。
秋風詞

技法分析

《秋風詞》學習中應該注意的幾個常見問題:
第一,第二句“潑”這個指法與另一個指法“剌”相組合在傳統指法里形象比喻為“游魚擺尾”,指的是游魚出水,尾拍水面的那一個瞬間,“潑剌”一聲。所以在做這個指法時右手運腕,作游魚擺魚勢,靈動爽利,觸弦發“潑剌”聲,乾淨利落。
在這個曲子中只用到“潑”的指法,但是一樣要心存這個組合指法的大勢,三指並齊,斜勢入弦,出弦後,三指尖應該呈一斜面。運力用腕,出力不宜太剛猛,應該是含蓄內斂有所控制的力度。音量與強度應該只比後兩個撮稍強一些,只有這樣才能不致於使第二樂句首拍過於突兀生硬。如果能於合理力度中得到清朗潔淨的音色意境就更能合於對應的詞意“秋月明”。
由此可見,之所以初學琴曲大多是彈一些配詞的小曲,是因為這樣可以便於我們更好地理解曲意,在指法有更好的操控能力,儘可能以恰當的技法表現出曲意。同時,可以感受到琴曲是以句為單位,而不是單純的以小節為單位的,這是琴樂很有特色的一點。
第二,曲中大量出現了“上”“下”“進復”“退復”的左手指法,這些指法要求走音時音準要把握好,而且得走出音來,不能手一動,弦上就沒音了,這個就講到了左手指法中的“按欲入木”的“指下過弦,慎勿鬆起”的要領,更甚至於“尤欲無跡,往來動宕,恰如膠漆”中也要按得實在,不虛不浮。這個“按欲入木”並不是左臂僵硬,腕、、指緊張的“入木”,而是左手從肩到指完全放鬆,通過臂、掌本身的自重再微加力度讓弦貼實琴面上的“入木”,這個和“彈欲斷弦”對應,也不是彈得真的要斷弦,而是要求發力要有千鈞一髮,高山墜石的瞬間力度。
第三,曲中也有大理的綽、注,也是當綽則綽,當注則注,不要亂了套路,按古人的理解則是“夫弦有性,欲順而忌逆,欲實而忌虛。若綽者注之,上者下之,則不順;按未重,動未堅,則不實。”
第四,掏起。掏起的要求,一是名指要按到正確的音位上,不偏不倚;二是名指要按得實在,這樣在掏起時才會有聲音;三是左大指在拔弦時,樂音與噪音要有所區別,不要“掩”的聲音過大,影響後邊的掏起音量。
第五,關於猱、退猱。這個指法在沒有熟記譜子之前不做要求。
秋風詞(古琴曲)

琴曲延伸-琴之界

悵悵辭

一峰園琴譜》中記載:
曲意/解題
此即秋風曲寫生離之相思也
歌詞
秋風秋風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相思相見也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盡期。早知如此系人心,何似當初莫相識。想人生能幾何哉。二段音音音,怎負心,真負心,辜負俺,辜負俺,到而今,記得當初低低唱,淺淺斟,一曲值千金。而今撇我在古墻陰,秋風哀草白雲深,流水高山何處尋,淒淒切切冷冷清清,教人怎禁。
後記
悵悵辭前段向於宋人詩餘見之,後段見太古遺音,雲蘇東坡游瓊州,有妓妾善琴者染疾而亡,寄葬於瓊州弘福寺墻側,後州守游駐寺中,夜半聞女子哽咽悲歌。詢僧眾俻悉當年之情事,憐而傷之,遂錄其歌衍入琴譜焉。

秋風辭

《和文注音琴譜》中記載:
歌詞原文:
秋風起兮白雲飛,艸木黃落兮鴈南歸。蘭有秀兮菊有芳,懐佳人兮不能㤀。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蕭鼓鳴兮發棹歌,歡樂極兮哀情多。少壯幾時兮奈老何,少壯幾時兮奈老何。

湘妃怨

太古正音琴譜》中記載:
曲意/解題
按是曲,堯之二女,長曰娥皇,次曰女英。皆妻於舜,後舜為天子廵狩南郊,崩於蒼梧之野,二妃泣之,以淚灑竹,皆為痕而成班,後人仿其思慕之情而為此操。
歌詞
第一段 落花落葉落紛紛,終日思君不見君,腸斷斷腸腸欲斷,淚珠痕上更添痕,一片自雲靑山內,一片白雲靑山外,靑山內外有白雲,白雲飛去靑山在。 第二段 我有一片心,無人共君說,願風吹散雲,訴與天邉月,攜琴上高樓,樓高月華滿,相思彈未終,淚滴氷弦斷。 第三段 人道湘江深,未抵相思半,海深終有底,相思無邉岸。 第四段 君在湘江頭,妾在湘江尾,相思不相見,同飮湘江水。夢魂飛不去,所欠惟一死,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盡期,早知如此絆人心,何不當初莫相識。 第五段 湘江湘水碧沉沉,未抵相思一半深。每向夢中相見後,令人不覺痛傷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