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燥症

秋燥症

口、唇、鼻、咽等感到乾燥,咽喉腫痛,皮膚乾澀、發緊,乾燥脫屑,煩躁不安等等,這就是醫學上所說的“秋燥症”。

基本介紹

  • 別稱:秋燥症
  • 常見發病部位:口、唇、鼻、咽等
  • 常見症狀:咽喉腫痛,皮膚乾澀、發緊
  • 類別:中醫
病理探究,醫生攻略,秋燥症食療法,

病理探究

“人和自然相應”是中醫養生的基本思想。秋令時節,秋高氣爽,氣候乾燥,草木衰敗,萬象蕭條,人體內的肺相對旺盛,秋燥傷人,主要表現為乾燥。乾燥的空氣使皮膚和黏膜乾燥或脫屑、血液循環減少、皮膚彈性減弱、表皮再生能力緩慢、皮膚起皺皸裂。對於天地間蕭條衰落的景象,人就常易觸景生情,出現積怨鬱悶、坐立不安、情緒急躁等精神上、肉體上的“秋乏”現象。

醫生攻略

調節飲食秋季氣候乾燥,極易造成津液缺乏,損陰傷肺,在飲食上就要以護陰防燥、滋腎潤肺為主。根據“燥則潤之”的原則,秋天應適量多飲些開水、淡茶、豆漿、牛奶。還應多吃些生梨、蘿蔔、豆腐、芝麻、銀耳、板栗、蓮藕、甲魚、鴨肉、鴨蛋、柿子、菱角、橄欖、香蕉以及中藥蓮子、山藥、扁豆、紅棗等平補清補之品,同時還應少吃冷飲以及辣椒、生薑、大蔥、生蒜、胡椒、花椒、烈性酒等燥熱辛辣之物。
情緒樂觀秋風掃落葉,常常容易使人觸景生情,特別是老年人,更易回憶往事,感嘆今夕。因此,老年人要經常參加一些有益的文娛活動,如唱歌、跳舞、下棋等可使身心愉悅,情緒樂觀,從而避免由於消極的自我暗示,如“人老不中用了”,使老人產生衰老感、失落感、自卑感等等。
注意養肺早晨選擇空氣清新處,先調勻呼吸,緩緩吸入清氣,當吸至最大限度時,再慢慢呼出。呼氣時,牙關要輕閉,並輕念“噬”字,待氣全部吐出後,再吸清氣。這樣一呼一吸,連續30次。久之,便能調養肺氣,預防感冒,保持肺氣清肅。同時在起居上要做到早睡早起。
參考資料:http://www.sxrb.com/mag6/20050926/ca419442.htm

秋燥症食療法

原料:冰糖、蜜棗、狗杞、百合;白參須、麥冬、川貝;雪梨、水。
這裡需要說明的是:小孩子不需要吃川貝,只要吃雪梨和冰糖或者再加上蜜棗就可以了。因為珠海的水質不好,所以才用買來的天然水。
做法:
1、將雪梨洗淨削皮;
2、切開雪梨將核掏空;
3、把川貝放入雪梨中;
4、將蜜棗、狗杞、百合、白參須、麥冬洗淨;
5、把藥材放入燉盅,加上水;
6、放入蒸鍋中隔水蒸;
7、蒸一個半小時左右;
8、過濾後得到湯劑。
此湯劑止咳、補氣、安神,適合秋燥時飲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