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林聚禽圖

秋林聚禽圖

《秋林聚禽圖》是明代畫家林良的絹本設色畫,現藏於廣州美術館。

此圖描繪了在秋天的夜幕下,一群鳥雀神態各異,聚棲枝頭,顧盼多姿:有的梳弄著羽毛,有的仰望高處,有的睥睨遠方,還有的閉目養神。作者以粗筆濃墨畫鳥和樹的主幹,筆勢縱橫豪肆,墨色蒼勁淋漓;又放筆淡墨畫竹子和小雀,畫面的繁簡、濃淡、疏密、虛實,都有獨到之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秋林聚禽圖
  • 朝代:明代
  • 作者:林良
  • 規格:縱153厘米,橫77厘米
  • 材質:絹本
  • 現收藏地:廣州美術館
  • 畫作類型:設色畫
  • 幅式:立軸
畫作內容,創作背景,藝術鑑賞,構圖,技法,名家點評,歷史傳承,作者介紹,

畫作內容

秋林聚禽圖
此畫描繪在竹叢和烏桕樹間,棲息著諸多鳥類,唧唧喳喳地歡叫喧鬧。畫幅左下側有數株修竹橫出,自畫幅的右側伸展,其中一株粗大竹竿向右上方挺拔伸展,占據畫幅中部,另兩株較修長的竹子橫列在畫幅下端,修竹枝葉相互交錯,疏密有致;在畫幅左側中部有一古老的烏桕樹橫出畫面,粗大的主幹又出兩個枝槎,一枝槎彎曲向下,與修竹交織在一起;另一枝槎曲直向上伸至畫面上方,充斥於整個畫面。主幹長滿了疤癤,枝葉較稀疏,似乎已是一棵老樹。在烏桕樹的枝幹下聚集著六隻白頸鴉,在修竹竿上歇憩著三隻小雀,群鳥有的低頭歇息,有的扭首張望,有的伸頸鳴叫,有的躲在枝葉的背後,時隱時現,姿態各異,生動活潑。
署款“林良”。

創作背景

林良是明代前期一位富有創造性的花鳥畫家。他常畫鷹、雁、孔雀、錦雞等大型禽鳥及蘆獲野草、灌木叢林之類。他以花鳥畫著稱,在花鳥畫的表現方法上,打破了宋代以來盛行的勾勒精細,敷彩穠麗的工筆體格,以遒勁飛動的筆法、淋漓酣暢的墨色,開拓出水墨闊筆寫意花鳥畫的新風貌,他放筆作水墨禽鳥,隨意點染,如作草書,他的寫意花鳥在當時工整重彩畫風盛行之下,能夠獨樹一幟,這是十分難能可貴的。《秋林聚禽圖》是他傳世寫意花鳥畫中的代表作。

藝術鑑賞

構圖

整個畫面構圖較繁複,但繁而不碎,散而不亂。可見作者對鳥類有很仔細的觀察,將其禽鳥的外形和動態準確地繪於絹素上。

技法

作者以豪放的粗筆濃墨畫烏桕樹的主幹和六隻白頸鴉,筆勢縱橫豪爽,墨色蒼勁淋漓;又以細筆淡墨畫修竹和三隻小雀。可見作者很注意筆墨為主題服務,他用墨的水分感雖然很強,但並不是筆筆濕潤,而是充分顯示出黑白、枯淡和層次。此畫就是一個很好的實例。整個畫面的繁簡、疏密、濃淡、虛實,以及竹、樹枝葉的紛披,筆觸的豪放灑脫,都有獨到之處,顯示了林良畫風的特色。該圖著色簡淡,自然生動。

名家點評

當代畫家馮驥才:這幅畫明快流暢,黑自對比響亮,筆墨瀟灑自如,流利爽勁,乾淨利索。烏桕樹與竹子交疊一起,豐繁卻不亂,反生出許多情趣,這全靠濃淡虛實處理得當。而這濃淡虛實的關係絕非刻意安排,全是在作畫過程中,憑著對空間與層次的感覺隨手處理的,因此更加生動和自然。

歷史傳承

此圖原藏於清內宮,後流散民間,被容庚教授購藏,1956年捐獻給廣州博物館。1957年廣州美術館創立時,廣州博物院將此圖調撥予廣州美術館收藏。

作者介紹

林良(約1416—1480),字以善,南海(今廣州)人。弘治時拜工部營繕所丞,直仁智殿改錦衣衛百戶。與呂紀先後供奉內廷。擅畫花果、翎毛,著色簡淡,備見精巧。其水墨禽鳥、樹石,繼承南宋院體畫派放縱簡括筆法,遒勁飛動,有類草書,墨色靈活,為明代院體花鳥畫的代表作家,也是明代水墨寫意畫派的開創者。傳世作品有《山茶白羽圖》、《灌木集禽圖》、《雙鷹圖》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