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黃昏

秋日黃昏

《秋日黃昏》是1987年10月4日海子所做的一首詩歌。黃昏是歷代文人最易感慨的時光。不論是“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感嘆傷勢,還是黃昏時的“殘陽如血”的感懷和無奈,黃昏成了一個寄託文人們哀思的沉重載體。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秋日黃昏
  • 創作年代:1987年10月4日
  • 文學體裁:詩歌
  • 作者:海子(査海生)
原詩,創作時間,評析,作者簡介,

原詩

火焰的頂端落日的腳下
茫茫黃昏 華美而無上
在秋天的悲哀中成熟
日落大地 大火熊熊 燃紅地平線滾滾而來
使人壯烈 使人光榮與壽同在 分割黃昏的燈
百姓一萬倍痛感黑夜的來臨
在心上滾動萬壽無疆的言語
時間的塵土 抱著我
在火紅的山岡上跳躍
沒有誰來應允我
萬壽無疆或早夭襁褓
相反的是 這個黃昏無限的痛苦
無限漫長 令人痛不欲生
切開血管
落日殷紅
願愛情保持一生
或者相反 極為短暫 匆匆熄滅
願我從此不再提起
再不提起過去
痛苦與幸福
生不帶來 死不帶去
唯黃昏華美而無上

創作時間

一稿1987年9月3日
二稿1987年10月4日
《秋》《秋天》《秋日黃昏》三詩分別寫於8、9、10月
《秋日黃昏》本來和《秋天》同時寫作
但10月4日進行了小的修改
海子對秋日的感慨

評析

黃昏是歷代文人最易感慨的時光。不論是“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感嘆傷勢,還是黃昏時的“殘陽如血”的感懷和無奈,黃昏成了一個寄託文人們哀思的沉重載體。“秋日黃昏”在文人的筆下更是傷痛的源地,一切都那么沉痛而蒼白。同樣,在海子的筆下,“秋日黃昏”也被賦予了痛苦和掙扎。然而,詩人“再不提起過去”成了對逝去歲月的最沉痛的告別,或許,只有在“過去”經歷了巨大痛苦的人才會對“過去”做出如此絕望的告別。“生不帶來 死不帶去”,人世的風風雨雨,坎坎坷坷,在死亡的那一剎那都將化為烏有。不論是痛苦還是幸福,當死亡的鐘聲來臨時,一切都將隨風遠去,然而,黃昏卻“華美而無上”。海子的心境是怎樣的一種沉痛、苦悶、無奈和寂寞!我無法徹底明白,但我希望我能通過他的文字讀懂他的心情。
秋日黃昏
黃昏,既漫長又短暫。正是因為如此,詩人才感受到精神上的痛苦和寂寥。“落日殷紅”,生命的血液向外傾灑,最後留下的只有詩人的痛苦掙扎。黃昏,是痛苦與絕望的發源地,也是痛苦與絕望的終結地。過去在轉瞬間成為歷史,不再提起銹跡斑斑的歷史,是一種無奈的解脫,詩人對過去的失望和絕望使這種解脫更顯沉重和無奈。秋日,賦予黃昏以成熟與華美。然而,秋日最終都會隨著時間而漸趨衰老,直至滅亡。成熟與華美,在世間只能作短暫的停留。黃昏燈盞的燃起,必將帶來漫長黑夜的恐懼,高蹈獨立或特立獨行的人必將深陷於黑夜,直至被吞沒。而海子卻在這種情況下去尋找一種寄託,這就注定了希望的渺茫。
“願有情人終成眷屬/願愛情保持一生/或者相反 極為短暫 匆匆熄滅”,不管何種情況,詩人都不想再提起過去,只是希望黃昏的燈盞能夠安歇。“再不提起過去”,告別過去的一切,讓歷史慢慢地塵封,因為詩人明白,人世的一切都是“生不帶來 死不帶去”的,包括“痛苦與幸福”。海子,一個黃昏的孤獨浪子,一個在黑夜中掙扎的高蹈的執火人,希望日落大地時的“大火熊熊”能使海子壯烈、也使他溫暖和幸福。

作者簡介

海子(1964一1989),原名查海生,安徽省安慶人,15歲時考入北京大學法律系,1982年大學期間開始詩歌創作。1983年自北大畢業後分配至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哲學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關附近臥軌自殺。
1984年創作成名作《亞洲銅》和《阿爾的太陽》,第一次使用“海子”作為筆名。從1982—1989年不到7年的時間裡,海子創作了近200萬字的作品,出版了《土地》《海子、駱一禾作品集》《海子的詩》和《海子詩全編》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