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冥圖

秋冥圖

《秋冥圖》是何家英1991年創作的一幅絹本設色畫,現由私人收藏。

該畫湛藍的天空與金黃的草木,樹葉在悄然飄落,一個少女枕膝而出,純真的臉上流露著不盡的優傷。該畫通過精湛的勾染,強烈而單純的色彩和西畫法的滲入,使作品深邃典雅。通過大面積的表達那藍得發紫的天堂,又通過形西方宗教式的彎頂弧形使人們看到那不可知的宇宙蒼穹。搖曳的白樺樹葉和如網交織的枝丫把少女的冥想思緒與宇宙蒼穹聯繫起來,揭示出少女清純而又探不可測的心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秋冥圖
  • 創作時間:1991年
  • 畫作類型:設色畫
  • 規格:縱203.5厘米,橫151.5厘米
  • 材質:絹本
  • 作者:何家英
  • 現收藏地:私人收藏
畫作內容,創作背景,藝術鑑賞,形象,技法,構圖,名家點評,作品影響,重要展覽,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秋冥圖
《秋冥》中,畫家塑造了一位優雅溫婉的年輕女子。她席地而坐,頭枕雙臂,側臉凝視,靜靜地望著某處,已然出神。這正是一個人進入冥想狀態的真實神態。背景是藍色的天空和三棵白樺樹。

創作背景

《秋冥》是何家英的代表作品之一,集中體現了他的藝術思想和主張。1990年,何家英帶著學生到河北蔚縣寫生。山中的秋季比平原來得要早,站在山頂上,他看到了山坡上的白樺樹,還有那如蝴蝶般紛飛的黃葉以及藍得發紫的天空。何家英說,一生中只有三件事令他心醉:“一是小提琴的聲音,二是印象派的畫,三是如畫般的秋天景色。”令人沉醉的晚秋景致讓他聯想到王維的《山居秋暝》,也激發了他的創作靈感。不過,何家英並沒有描繪詩中所述的“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而是改“秋暝”為“秋冥”,以冥想的人物追尋與天地自然溝通的幻境。
何家英擅長描繪女性,他反對以傳統審視美人的眼光來看女性,他畫中的女性往往氣質優雅而又略帶憂傷,《秋冥》中的女子也是如此,這與其早年學習李煜詞作的經歷不無關係。

藝術鑑賞

形象

《秋冥》中的女子衣著素雅,白色的長裙配上淡灰色的毛衣,更顯其優雅沉靜的氣質。景物的色彩醇厚,深藍的天空濃郁得近乎於紫色,給人以高貴單純之感。土色的地面仿佛蒙了一層秋霜,堅硬中略顯朦朧。幾棵白樺寧靜聳立,光滑的樹皮上夾雜些斑駁痕跡。天空的藍、大地的赭、樹皮的白、樹葉的黃,相互映襯,構成了美麗的深秋色彩。濃郁的景與恬淡的人對照鮮明,卻又和諧統一,畫境令人陶醉。因人物衣著關係,畫中並無貫通一氣的長線條,但畫家所用短線輕鬆靈動,經營妥帖。特別是裙褶的線條安排,疏密有致,極具美感。

技法

為了使作品效果更佳,一方面,畫家借鑑古代畫籃筐時以密集線條進行“編織”的辦法,既表現出毛衣的紋理,又加強了畫面疏密對比的關係;另一方面,畫家藉助花鳥畫點蕊常用的瀝粉法,以加強毛衣的質感。為了使色彩不被水溶化,何家英還借用西畫的丙烯顏料加白蛤粉做瀝粉,並刷上一層膠膜作為保護。

構圖

在構圖上,何家英沒有採用傳統中國畫的長條形制,而是借用了西方宗教繪畫中常見的穹頂式弧形構圖,以此代表浩渺的蒼穹,與冥想的主題形成呼應。畫作將穹頂的弧線補充為完整的圓形,圓心所在正好對應女子太陽穴的位置,何家英的解讀為:“思維從太陽穴散發,沿枝丫升向天空,又遇穹頂而返回於太陽穴。”

名家點評

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張曉凌:畫家以精巧的構思和精湛細題的筆法打道了個童話般的夢境,置身於其中的少女凝目冥思,婉約之中帶著一絲傷感,單純清純中隱約著游移不定的深邃。

作品影響

1991年,該作品獲當代工筆畫學會二屆大展一等獎,多次出現在20世紀90年代至今的各類報刊雜誌、出版物和印刷品當中,成為當代中國工筆畫最具有文化表征的典型視覺形象之一。

重要展覽

1991年,該畫在當代工筆畫學會第二屆大展上展出。
1993年,該畫參加了年度美術批評家提名展。
1998年,該畫參加了“跨世紀中國畫名家21人展”。
2003年,該畫參加了“百年中國畫大展”。

作者簡介

何家英,1957年生於天津。自幼喜愛畫畫,1977年考入天津美術學院繪畫系學習國畫,1980年畢業後留校仼教。曾任第九、第十、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現任中國美協副主席、當代工筆畫協會副會長、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工筆畫研究院院長。曾獲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中國文聯“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中宣部“四個一批”文藝人才等榮譽。擅長當代工筆人物畫創作,代表作品有《山地》《十九秋》《米脂的婆姨》《酸葡萄》《魂系馬嵬》《秋冥》《朝·露·桑》《舞之憩》《楊開慧》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