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部試策五道·第三道

《禮部試策五道·第三道》是唐代白居易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禮部試策五道·第三道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散文
  • 作者:白居易
  • 作品出處:《全唐文》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第三道
問:聖哲垂訓,言微旨遠。至於禮樂之同天地,易簡之在乾坤,考以何文,征於何象。絕學無憂,原伯魯豈其將落;仁者不富,公子荊曷雲苟美?朝陽之桐,聿來鳳羽,泮林之椹,克變音,勝乃俟乎木雞,巧必資乎瓦注,鹹所未悟,庶聞其說。
對:古先哲王之立彝訓也,雖言微旨遠,而學者苟能研精鉤深,優柔而求之,則壺奧旨趣,將焉哉?然則禮樂之同天地者,其文可得而考也,豈不以樂作於郊,而天神和焉,禮定於社,而地同焉,上下之大同大和,由禮樂之馴致也。易簡之在乾坤者,其象可得而征也,豈不以乾以柔克而運,四時不言而善應,坤以陰騭而生,萬物不爭而善勝,柔克不言之謂易,陰騭不爭之謂簡,簡易之道,不其然乎?老氏絕學無憂,敬其溺於時俗之習也,原伯魯不學將落,戒其廢聖哲之道也。孟子不富之說,慮蘊利而生孽也,公子荊苟美之言,嘉安人而豐財也。鳳鳴朝陽,非梧桐而不棲,擇木而集也。止泮林,食桑椹而好音,感物而變也。事有躁而失,靜而得者,故木雞勝焉。有貴而失,賤而得者,故瓦注巧焉。雖去聖逾遠,而大義斯存,是故遠旨微言,可明徵矣。謹對。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846年),字樂天,晚號“香山居士”。祖籍太原,後遷居為下邦(今陝西渭南)人,生於鄭州新鄭(今屬河南),貞元十六年(800年)進士及第,十八年中書判拔萃科,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元年(806年)中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科。補盞屋(今陝西周至)縣尉。不久人為翰林學士,改左拾遺、左贊善大夫。元和十年(815年)因上書言事。被貶為江州司馬。後歷任忠州、杭州、蘇州刺史。因晚年官太子少傅,故世稱“白傅”、“白太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