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部試策五道·第一道

《禮部試策五道·第一道》是唐代白居易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禮部試策五道·第一道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散文
  • 作者:白居易
  • 作品出處:《全唐文》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第一道
問:《周禮》“庶人不畜者祭無牲,不耕者祭無盛,不蠶者不帛,不績者不”,皆所以恥不勉,抑游惰,欲人務衣食之源也。然為政之道,當因人所利而利之,故修其教不易其俗,齊其政不易其宜,由是農商工賈,鹹遂生業。若驅彼齊人,強以周索,牲盛布帛,必由己出,無乃物力有限,地宜不然,而匱神廢禮,誰曰非闕?且使中為市,貿遷有無者,更何事焉?
對:利用厚生,教之本也;從宜隨俗,政之要也。《周禮》云:“不畜無牲,不田無盛,不蠶不帛,不績不。”蓋勸厚生之道也。《論語》云:“因人所利而利之。”蓋明從宜之義也。夫田畜蠶績四者,土之所宜者多,人之所務者眾,故《周禮》舉而為條目,且使居之者無游惰無墮業焉。其餘非四者,雖不具舉,則隨土物生業而勸導之可知矣,非謂使物易業、土易宜也。夫先王酌教本,提政要,莫先乎任土辨物,簡能易從,然後立為大中,垂之不朽也。若謂其驅天下之人,責其所無,強其所不能,則何異夫求萍於中逵,植橘於江北?反地利,違物性,孰甚焉?豈直易俗失宜,匱神廢禮而已。且聖人辨九土之宜,別四人之業,使各利其利焉,各適其適焉,猶懼生生之物不均也,故日中為市,交易而退,所以通貨食,遷有無,而後各得其所矣。由是言之,則《大易》致人之制,《周官》勸人之典,《論語》利人之利,三科具舉,有條而不紊矣。謹對。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846年),字樂天,晚號“香山居士”。祖籍太原,後遷居為下邦(今陝西渭南)人,生於鄭州新鄭(今屬河南),貞元十六年(800年)進士及第,十八年中書判拔萃科,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元年(806年)中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科。補盞屋(今陝西周至)縣尉。不久人為翰林學士,改左拾遺、左贊善大夫。元和十年(815年)因上書言事。被貶為江州司馬。後歷任忠州、杭州、蘇州刺史。因晚年官太子少傅,故世稱“白傅”、“白太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