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拳道

禪拳道

禪拳道,又名禪拳道場,古稱淨覺寺。以弘揚禪法功夫等為佛教的宗教活動場所名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禪拳道
  • 別稱:禪拳道場
  • 古稱:淨覺寺
  • 性質:佛教的宗教活動場所
  • 發起人:德禪長老
  • 創始人:釋永悟禪師 
定義,宗旨,創始人,永悟禪師法語,拳種,全部內容,精神,歷史淵源,世界各國演變,發展,特點,意義和影響,

定義

禪拳道場亦名參全道教育(中文:chan quan dao 英文:ZENKUNEDO),即修煉參透完全、周到幸福圓滿之路

宗旨

禪拳道以和諧身心,開啟智慧為宗旨。主張儒釋道三教合一,是把精華熔鑄一爐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佛教思想觀念。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璀璨瑰寶,源於中國,屬於世界。倡導“參透禪機修真我,感悟人生成大道”的佛教精神,文武並舉,引領全民健身、養生、了生。高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旗幟,崇尚武德,慈悲平等,自我奉獻(自信、自強、自尊),面向全國,走向世界,譜寫人類健康事業的新篇章。

創始人

禪拳道於一九五五年由少林寺住持德禪長老發起,引導再傳弟子(曹洞正宗三十三代入室接法傳人)釋永悟禪師創立。釋永悟禪師在少林寺歷代高僧密傳修煉功夫的最高境界‘心意把’禪拳合一的理念基礎上,觀心參悟曹洞正宗五位一體秘旨:破參-心觀-俗諦-真諦-中道諦祖師禪思想,以《洗髓易筋經》、《金剛般若經》為依據,真誡實修發現“參透禪機修真我,感悟人生成大道”的真理,將參透內功禪修心、練精外功拳強身、悟通人生道開智等三者融合一體,以和諧身心、開啟般若智慧為核心,從而開創以完美人生教育體系而稱著於世的新篇章——禪拳道

永悟禪師法語

禪拳道,心即禪,意即拳,把即道。故心意把稱禪拳道。何以稱之為“禪拳道”?永悟禪師曰:“以練拳正身,入禪心一如。禪定智慧時,得妙用之道。禪無拳不著,拳無禪不運。分之莫可離,交並為一致。拳以禪為用,禪以拳為體,即體以顯用,就用以求體。非體亦非用,體用兩不立,非禪亦非拳,即是禪拳道。具體而言,便是要做到禪拳一如,運用自如;禪能淨心,拳可修身,道能智慧。拳身以基礎,禪心是根本,道智為妙用。身心一如,入定智慧時,禪拳自然也就歸一了,歸一或合一當然是萬法歸於一心造,心即是道,故稱之為禪拳道。”

拳種

少林禪拳道,是禪拳合一,主要包括心意禪、太極禪、六合禪、八卦禪、螳螂禪、八極禪、通背禪、羅漢禪等少林七十二藝五百拳種的武術禪。禪是佛教"禪那"的簡稱,梵語的音譯。是佛教的基本專業術語,更是一種宗教廣泛修持法門,故佛教有禪宗宗派,禪宗的寺院稱禪寺、修禪的僧人稱禪師。在少林寺提倡有“武術禪”包括:心意禪、太極禪、六合禪、八卦禪、螳螂禪、八極禪等,河北柏林禪寺提倡“生活禪”,山東省梵唄寺提倡“梵唄禪”,淨覺寺提倡“太極禪”的禪拳道,太極拳有陳氏太極,吳氏太極,禪門太極等等,佛教經典及歷史禪宗歷代祖師大德相應提出有:祖師禪、如來禪、默照禪、秘密禪、念佛禪等等無所禪,無所不禪的佛教傳教的專業稱謂術語。

全部內容

分禪、拳、道功夫三部修煉和諧身心,開啟智慧,各部為三段,總計九段。

精神

和諧身心,智慧功德,慈悲平等,自我奉獻。

歷史淵源

世界各國演變

禪拳道,(註冊商標中文:Chan Quan Dao 英文:ZENKUNEDO)又名參全道,即修煉參透完全周到、幸福圓滿之路古稱心意把或禪武合一精神,傳到日本無洗髓禪後謂唐手道,流變稱空手道,韓國流變稱跆拳道。

發展

以“和諧身心,開啟智慧”而“身心強大,活在當下”的修煉方法,以武修身,入禪定修心生智慧,自覺覺他,平息止戈,功參天地,德合自然。禪拳道保持原始的以倡導“參透禪機修真我,感悟人生成大道”的偉大精神,文武並舉。引領全民健身、養生、了生。高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堅持科學發展觀,崇尚武德,慈悲平等,自我奉獻(自信、自強、自尊)的偉大旗幟,走向世界,譜寫人類健康事業的新篇章。
禪拳道蘊涵了中華國學精華,彌補社會健身公益事業保障之缺少範圍的養生、武術、修煉引導功法,符合人類修煉的特性。其傳承意味深遠,有利於引領全民實現身、心、智健康大發展、大繁榮的----中國夢。
創始人永悟禪師將參透內功禪修心清其內,練精外功拳強身固其外、悟通人生道開智入定三者融為一體,和諧身心,開啟智慧,禪拳一如,身心不二,梵唄三昧。自立自信、自強自尊,發而為用,生生不息,健身養生,文武並舉,弘揚正氣,崇尚武德,開創完美人生教育體系而稱著於世的新篇。

特點

顧名思義,心意把,真義便是能把握住破除自己的心意見到空性的真自我,而不為練功時所衍生的種種污染戾氣所侵的心意把人生世界觀,巧妙運用,禪拳道一。何以稱之為‘禪拳道’?以煉拳正身,入禪心一如。禪定智慧時,得妙用之道。禪無拳不著,拳無禪不運。分之莫可離,交並為一致。拳以禪為用,禪以拳為體,即體以顯用,就用以求體。非體亦非用,體用兩不立,非禪亦非拳,即是禪拳道。具體而言,便是要做到禪拳如一,運用自如;禪能淨心,拳可修身,道能智慧。拳身以基礎,禪心是根本,道智為妙用。身心一如,入定智慧時,禪拳自然也就歸一了,歸一或合一當然是萬法歸於一心造,心即是道,故稱之為‘禪拳道’。早在一九九二年,禪拳道正式被命名。人們為紀念德禪長老發起、永悟禪師將這一勝利創舉的完美人生教育體系以發起名創立命名為“禪拳道”。更有人把這一真理定為“永悟定理”或“俠客定理”,把這一成功(道)完美人生教育體系的規律定為“禪拳道定律”。禪拳道的創立命名,全面地繼承了少林寺歷代高僧、武術家們禪拳合一的境界;完整地填補了中國功夫禪拳道合的一項空白;成功地創新了少林禪拳道與世界功夫領先的水平。少林禪拳道,是禪拳合一,主要包括心意禪、太極禪、八卦禪、螳螂禪、八極禪、六合禪、通背禪、羅漢禪等少林七十二藝五百拳種的武術禪。禪是佛教"禪那"的簡稱,梵語的音譯。佛教認為行、走、坐、臥皆為“禪”。佛教經典佛陀及歷史慣例禪宗歷代祖師大德相應提出有:祖師禪、如來禪、默照禪、秘密禪、念佛禪等等無所禪,無所不禪的以禪為後綴的佛教修行法門。當今,少林寺提倡有“武術禪”包括:心意禪、太極禪、六合禪、八卦禪、螳螂禪、八極禪等等,河北柏林禪寺提倡“生活禪”,山東梵唄寺提倡“梵唄禪”,淨覺寺提倡“太極禪”的禪拳道,太極拳更有陳氏太極,吳氏太極,禪門太極等等區分。禪拳道,在禪學上,崇尚正法、破除迷信;拳術上,講究技術、精益求精;道德上,崇尚功德、匡扶正義。禪拳道本著禪的精神,教外別傳,言傳身教,以心印心。教其身,育其心,系成大道的最終人生教育。其神聖使命是教化社會,普渡眾生。禪拳道之禪者為本,見性成佛之法門,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教外別傳,直指人心。真實參究,以期澈悟,所謂剿滅情識,澈證心源者是也。禪定是一種效益極大,價值極高的鍛鍊方法,是提升自我,實現自我,超越自我的大道。是以般若為紅線,貫穿六個統一,即五味禪與一味禪的統一、經教與實證的統一、轉識成智與即心即佛的統一、實相與文字的統一、圓融諸宗與保持本宗特色的統一、成佛與做人的統一,般若即佛家所說的人人皆具成佛本性的無上智慧。般若空觀把五蘊世界視為不空而空,空而不空,真空妙有的存在;禪不是知識,是悟性;禪不是巧辯,是靈慧;不要以為禪師們的機鋒銳利,有時沉默不語,不通過語言文字,同樣的有震耳欲聾的法音。禪拳道之拳者為相一切內養氣、血、精、髓,外練筋、骨、皮、肉的修身之法以手、腿、肘、膝、摔、拿、點、卸八大技法組成的具有規範攻防動作,內外功融,剛柔相濟。從不然練自然,自然應當然的法則。禪拳道以攻防同時的禪機破戰化解一切攻擊,來回因果自負為圓滿的人生修煉之道。圓融吸收世界各種功夫的優點和獨到之處:跆拳道以高踢及跳躍騰空、旋踢腳法,攻擊對手而著稱;空手道以動作簡練,手攻擊力度強而著名;踢拳道是以腿法,加上肘膝而實用;截拳道是以攔截為回擊的防為攻,手腳並用為主;泰拳以腿主肘膝並用,硬打狠上而取勝;柔術道以地面控制,為其特長;合氣道以太極和反筋背骨,合為一氣而制敵;柔道源於摔跤,加上一定的地面控制等各種功夫的優點和獨到之處。禪拳道之道者為用,道者,道可道,非常道。道法自然。智慧運用,禪拳一如處,心正氣純,入乎真性自然。成性純純,道義之門。“不可說,不可量!” ...的因緣果報法則。 經曰:“其初基有二:一曰清虛,一曰脫換。能清虛則無障,能脫換則無礙。無礙無障,始可入定出定矣。知乎此,則進道有其基矣。所云清虛者,洗髓是也;脫換者,易筋是也”。身心三昧即道也。強調任何的功夫、文化、教育,都不能食古不化,更不能抱殘守缺,而應融入當代社會的需要,方能提出具有開創性的見解。禪拳道不僅能增強自身的體質,最重要的是能培養健全人的國際性的禮貌修養和道德風範。總之,是一項以培養高尚人格和頑強意志力提升自我的完美人生教育禪拳道精神。

意義和影響

“法不孤起,仗境方生,道不虛行,遇緣則應”。一代又一代的祖師和高僧大德們,興亡繼絕,針砭著世人的貪、嗔、痴,追索著心靈與自然界的圓融,塑造了中國人的人生哲學和審美情趣。禪拳思想理念歷經了1500多年的錘鍊、傳承和發展,得以命名禪拳道。蘊涵了佛、道、儒三教合一的完美精華;繼承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真諦;發展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人生宇宙教育體系。禪拳道是高度適應社會主義社會德、智、體全面發展和兩個文明不可缺少的完美人生教育體系,不是單一的武術功夫技術派別,而是以禪定參透世界各種流派修身之法,也是武術功夫最高境界——禪拳合一成(功)道的人生修煉之道。
經歷千年文化積澱而形成的禪拳道,能增強修煉者自身體質及意志力,並能提升自我;豐富當代人的人生觀與世界觀,培養其高尚人格和道德風範。伴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全球範圍內先進文化的傳播與交流變得十分重要,禪拳道文化則以此為契機,努力發展成為世界優秀人生教育體系,並以其神秘玄奧、深不可測的超群技藝譽播四海,滋養、提升不同語言、不同膚色、不同信仰者的身、心、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