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房寺(山西省大同市禪房寺)

禪房寺(山西省大同市禪房寺)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禪房寺位於大同城西30公里處的丈人峰下。山因有禪房寺故又稱禪房山,更因有磚塔一座也有叫它為塔兒山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禪房寺
  • 位置:大同城西30公里處的丈人峰
  • 又稱:禪房山,
  • 始建時間:唐,
歷史沿革,基本狀況,所在位置,中殿,禪房寺塔,七峰山,

歷史沿革

禪房寺不甚宏偉,但卻幽雅而嚴整。據推斷禪房寺建於唐玄宗天寶年間(公元 742 — 756 年)。《大同縣誌 ? 藝文》選錄郭輯五《晴眺塔山》詩曰:“塔建丈人峰,千尋聳筆鋒。上方時響鐸,下界不聞鐘。古剎留唐碣,蒼苔護漢松。新晴憑仰止,窈窕翠微濃。”詩人以清新質樸的筆觸,為我們描繪出了一幅禪房寺的勝景畫卷。詩題後註:“禪房寺建於天寶年間。”唐以後禪房寺曾多次進行了修葺和擴建,亦曾多次毀於天災人禍,現今寺院內的殘垣斷壁便是見證。
禪房寺禪房寺
禪房寺始建於唐,據明《大同府志》記載:禪房寺在府城西南五十里,唐大寶年間建。禪房寺塔建於遼代,據明正德《大同府志》記載:在府西南六十里,上有寺塔,皆創自遼。清代只留禪房寺塔。現由大同市古建築文物保管所管理。 清順治版的《雲中郡志》中記載:“禪房山城西南六十里,上有磚塔皆創自遼”。又據清道光版的《大同縣誌》中記載:“禪房山,在月窟嶺南,距城六十五里,山陽有禪房寺,今有圮廢。塔兒山,在禪房山南,距城七十里,一名丈人峰,山勢崢嶸,上建七級浮圖。東南有谷曰北谷峪。”通過上述幾種志書的記載可知:禪房寺始建於唐天寶年間,遼代又進行了重修,並修建了磚塔。禪房山是當地的風景名勝之一,騷人墨客曾留下詩文贊曰:“塔建丈人峰,千尋聳筆鐸。上方時響鐸,下界不穩鐘。古剎留唐碣,蒼苔護漢松。新晴憑仰止,窈窕翠微濃。”
禪房寺禪房寺

基本狀況

禪房寺現以沒有木構建築和山門,僅存石券窯房而已。其布局分前、後兩院,前院有左右廊房,院中設腰牆一道,中辟小門,後院正面三間為殿,左右各三間為配殿。由此可見,當年的前院為僧人住宿禪房,而後院為參禪、誦經打座之所。
禪房寺塔大同城西南二十五公里處的丈人峰上。塔高約 20 米。因屬於山下禪房寺的一部分,所以稱禪房寺塔。據《大同府志》記載:“七峰山這月窟嶺,一峰壁立,士人名丈人峰,上有石浮圖佛寺,遼建。禪房寺塔為六角七級,實心磚石結構,塔基為須彌座,全部是用規整的長方石料砌成,石條間不用泥灰粘合,而是用小木榫鋪墊。基座最上一層石料,雕有蓮瓣,再上一層是束腰。束腰的每塊石頭上都雕有蓮花、牡丹、童子以及其他植物圖案等,八個角上各雕有勇猛威武的力士,像是承托著整個塔身的重量,額坊上各邊上都鐫刻有一佛二菩薩的浮雕一幅,再向上有蓮珠束腰兩層,並雕有蓮瓣。塔座以上,是磚砌的仿木結構塔身,塔身每一層的各個側面,都是正面設有假門,其他各面設有四欞假窗,初看起來逼真無疑,其實是虛設的雕飾,虛設的門窗以上,是雕刻細膩的普柏枋。每一側面是一鋪作的斗拱,角上出 45 度的斜拱,這些都是磨磚雕刻的鑲嵌,斗拱承托著椽頭,出檐瓦壠。
禪房寺禪房寺
禪房寺塔的塔身造型美觀,穩健大方,形若石柱,它高高聳立在丈人峰頂之上,襯在青嶂疊翠和縹渺的雲煙之中,更顯得挺拔秀美,氣勢壯觀。

所在位置

禪房寺位於大同城西南二十五公里處,海拔高度1090米。據調查,該寺坐北朝南,南北長54米,東西寬20米,占地面積1080平方米,現存有鐘樓鼓樓中殿後殿等建築,原前殿合東西配殿於20世紀40年代失修坍塌。鐘、鼓樓於中軸線左右兩側,為樓閣式硬山卷棚頂建築,南北長3.83米,東西寬3.53米,高5米,底層前置青石台階,青石券門,無外檐,頂為檀板木材,二層硬山卷棚頂,布瓦花脊四架梁,前後各開一窗,內側各開一長方形門。現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禪房寺禪房寺

中殿

位於中軸線,為寺內主體建築,單檐琉璃瓦剪邊懸山頂建築,面寬三間11.79米,進深二間8.53米,建築面積100平方米,高8米,青石台階,寶蓮柱礎,明間前後板門,次間坎牆直欞窗,後金柱為通天柱,五踩斗拱,後廊為雙步廊,殿內柱和瓜柱均用隔架斗拱,梁頭均為捲雲,用料不甚規整。
後殿位於中軸線後端,布瓦頂懸山式單檐,面寬三間,進深三間,東西長11.94米,南北寬10.95米,建築面積130.7平方米,高8米。

禪房寺塔

大同市禪房寺磚塔位於山西省大同市城西南40公里的南郊區境內塔兒山海1650米丈人峰之峰頂,塔高約20米,地勢險要,地貌植被稀疏。2006年5月25日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禪房寺禪房寺
磚塔為平面八角七級塔,塔的結構為實心磚石砌體。塔底為須彌座,用規整的長方石料砌就,石間不用灰泥而用木榫。再上面為束腰,上有雕飾的佛像、花卉合蓮瓣,表面雕飾華麗。八個角各雕勇猛威武的力士,似在承托整座塔身的重量。上枋每面各鐫刻有一佛二菩薩的浮雕一幅,再上還有蓮珠束腰兩層,並雕有蓮瓣等。整個雕刻粗獷簡練而富有變化,無疑是遼代手法。塔座如此高大繁複,實為其他地方所少見。
塔座以上是仿木結構的磚砌塔身,塔身斗拱、角拱均為磨磚鑲砌。第二層塔壁每面各設門式小窗和四欞小窗。初看起來逼真無疑,其實是虛設的雕飾。以上各層結構相同,只是每層逐漸向里迭收而已。塔的整體輪廊線較直,具有遼代磚塔的典型特徵,也是漢遼文化融合的建築藝術結晶。
2005年大同文物部門投入50萬巨資,對該塔實施建國以來最大規模的維修。該塔由於年久失修、加之自然人為破壞,殘損異常。修繕之前,部分塔基松垮,造成塔身不均勻下沉,塔體開裂,五至七層已部分坍塌,塔剎無存,殘高為11.8米。修繕過程中,施工人員對古塔的基礎進行了加固,對風化殘損嚴重的構件進行了剔除、補砌、修補。對五至七層的塔身按歷史原貌進行了重新砌築,補配3角梁,恢復了原有的48個套獸、風鈴,恢復了塔剎。同時,還用鋼構件對塔體進行了加固。

七峰山

七峰山 是禪房寺所在的,位於山西大同市口泉峪南側、市區西南26公里處。面積為61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714.1米。據《大同縣誌》載:“七峰,曰筆峰、太白峰、劍峰、鰲峰、白雲峰、摩天峰、玉女峰。”七峰羅列,摩天最高,層巒疊嶂,氣勢壯觀。
禪房寺禪房寺
山南丈人峰巔有遼代禪房寺塔一座,為六角七級,實心磚石結構,高約20米,塔底為須彌座,用規整的長方形石料砌成,石間為木榫。最上層石料雕有蓮瓣。再上為束腰,每塊石上均雕有蓮花、牡丹、童子等圖案。各角各雕勇猛威武力士。上方每面各鐫刻有一佛二菩薩浮雕一幅,再上有蓮珠束腰兩層,並雕有蓮瓣等。塔頂檐角構以斗拱。塔西有門窗雕飾。整個雕刻粗算簡練,富有變化,圖案花紋,刻工精巧,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塔下丈人峰與七峰山上七座高峰緊緊相連,遠望崇山峻岭,群峰突兀,林木蔥蘢,景色別致。
在丈人峰下有一座寺院,名為禪房寺。初創於唐天寶年間,後曾多次修葺擴建。又多次毀壞,現僅存石券窯房,分前後兩院。前院有左右廊房,院隔腰牆一道,中辟小門。後院正面三間正殿,左右各三間配殿。
當年前院為僧人住宿禪房,後院為參禪、誦經、打坐之所。此坡上尚存玉龍洞,“千尺危橋跨兩崖,玉龍飛去殿崔嵬”。沿鐵索碰道,上有三清殿、昊天洞、八仙洞、奶奶廟、玄武廟等,是僧道合一,供奉多神的廟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