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煦車廂

福煦車廂

1918年11月11日法國時間凌晨5時,福煦代表協約國,與德國代表在法國東北部貢比涅森林雷道車站的福煦車廂里,簽訂了停戰協定,11時,各戰勝國鳴放禮炮101響,宣告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一次大戰後,福煦車廂被放入了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福煦車廂
  • 外文名:Foch carriage
  • 背景:一戰停戰協定簽訂地
  • 時間:11月11日法國時間凌晨5時
  • 地點:法國東北部貢比涅森林雷道車站
  • 現所在地址:博物館
概況,人物簡介,進攻精神,談判,被炸,

概況

福煦(1851—1929)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期的協約國聯軍總司令。

人物簡介

斐迪南·福煦(Ferdinand Foch,1851年—1929年),法國陸軍統帥。畢業於綜合工科學校和陸軍大學。1911年任師長,1912年任軍長。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歷任集團軍司令、集團軍群司令、總參謀長,戰功卓著。
戰爭末期,任協約國聯軍總司令,並晉升元帥,統一指揮英、法、美等國軍隊對德軍發起總攻,迫使德國求和,對協約國戰勝同盟國做出重大貢獻。生平有不少著作,曾提出勝利在於意志的觀點,後來認識到軍隊新裝備和機械化程度具有決定性作用,強調殲滅思想和集中優勢兵力原則。
著有《戰爭原理》、《戰爭指南》等。

進攻精神

1851年10月2日生於法國塔布的一個公務員家庭中,幼年進入聖埃騰訥的耶穌會學院學習,後轉入麥次的耶穌會學院。
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他以步兵身份參戰,休戰後又返回學校讀書。
1873年從巴黎綜合工科學校畢業後參軍。
1885年入高等軍事學院。
1891年調陸軍總參謀部三局任職,晉升少校。不久,又入高等軍事學院攻讀研究生,畢業後留校任教,主要講授戰略課。
1894年任教授,他事業的這個階段對他本人和法國都具有決定性的意義。他認清了心理方面的特殊重要性,並提出了一些在當時十分驚人的論點:“有較大意志力和智力的人經常能夠獲勝”、“勝利在於意志”。福煦成了那個時代最有創見的軍事思想家。
1901年福煦返回軍隊。
1903年升任上校團長。
1905年調任第五軍參謀長。
1907年晉升準將並調回總參謀部。
1908年以準將銜出任高等軍事學院院長。
1911年任第十三師師長。
1912年升任軍長。
1913年調任駐南錫的第二十軍軍長。他就是以這個身份投入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
戰爭初期,福煦率領他的二十軍成功地阻止了德軍的進攻,拯救了南錫。這次戰鬥中,他第一次實踐了他“勝利在於意志”這一理論——在處境極為不利的情況下堅決發起反攻,並獲得成功。福煦因功升任第九集團軍司令。在緊接下來的馬恩河會戰中,他又數次成功的實踐了他那些“驚人”的理論,幫助霞飛打贏了拯救法國的會戰。他在給約瑟夫·霞飛的電報中說,我的左翼在撤退,我的右翼在撤退,我的正面受到敵軍的猛攻,好極了,我正在進攻。接到電報的法軍官兵無不動容。使危在旦夕的巴黎轉危為安,被法國輿論界譽為“歐洲第一軍事家”。
1915年他升任“北方”集團軍群司令,並負責協調聯軍作戰。這時,運動戰已經過去,作戰被迫轉入陣地戰。福煦的戰法遇到了問題,雖然他也努力尋找過打贏塹壕戰的方法。在索姆河會戰中,福煦指揮不利,所部損失慘重。因為這次失利他被貶到了“軍事研究中心”任主任,負責協調同盟國的協作問題。不過這次貶官對於法國來說卻是一件幸事,因為它使福煦贏得了所有盟國的信任。
1917年5月,福煦在老虎總理喬治·克列孟梭支持下,在巴黎接任法國陸軍總參謀長

談判

1918年9月,德軍領導人發表聲明,要求籤訂停戰協定。不久,德國發生了十一月革命。出於對德國革命的恐懼,11月5日,協約國同意在威爾遜提出的“十四點”的基礎上同德國開始會談。11月8日,福煦代表協約國貢比涅森林接見了德國代表團。他下令宣讀了協約國提出的停戰條件,並要求德國必須在72小時之內答覆。經過幾天的談判,德國只從協約國方面得到了微小的讓步。後來,談判所用的車廂便改名為福煦車廂

被炸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以閃電戰迅速攻占了西歐一系列國家,法國也未能倖免。
1940年6月14日,德軍進入巴黎。法國政府中的投降派占了上風。6月21~22日,法德舉行停戰談判。根據德方的指定,談判地點就設在一次大戰德國戰敗後於1918年11月11日簽訂停戰協定的同一地點的同一車廂內。6月22日下午6時50分,法國代表進入1918年德國簽訂停戰協定的那節車廂,被迫在停戰協定上籤字。
此後,福煦車廂作為戰利品,被德軍運到柏林。後來在美英盟軍轟炸柏林的時候,這輛車(無意)被炸毀了(另一說法是,希特勒為了免於德國戰敗時再一次丟臉,下令炸毀了福煦車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