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五澗”

福清“五澗”

福清“五澗”:以前,福建省福清市城區有東澗寺、西澗寺、南澗寺、北澗寺、中澗寺等五座寺廟,簡稱“五澗”。東澗寺即“東澗龍山寺”,西澗寺也叫“茶亭寺”,南澗寺也叫“水南寺”,北澗寺也叫“蘆山寺”(《福州府志》作“廬山寺”,《三山志》作“盧山寺”),中澗寺也叫“縣府前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福清“五澗”
  • 地理位置:福建省福清市
東澗寺,西澗寺,南澗寺,北澗寺,中澗寺,

東澗寺

位於龍山街道龍山頂,東皋山北麓,面對覆船山。始建於唐代,一說南宋紹興戊寅年(1158年),原是浙江會稽(今紹興)遷移而來的夏姓的祖寺,也是一座佛道共處的寺廟,
福清“五澗”
現存的一塊殘碑曰:“邑東重建龍山寺有年矣,疊次修葺,無煩贅舉……”據記載,該寺清嘉慶己卯年(1819年)、道光壬午年(1822年)、光緒戊戌年(1898年)曾進行過大規模重修。新中國建立初期,被民政部門接管作為烈軍屬養老院,後改為社會福利工廠。1996年,重新進行修葺,主祀玄天上帝、應靈公、臨水夫人、觀音大士等,計有神像37尊。現寺廟占地面積1046平方米,總建築面積904平方米(如上圖)。

西澗寺

位於城區西隅西溪,其始為水陸寺,內有“冷冷亭”。先後改為許祠、西澗殿。始建於宋天聖四年(1026年)。為佛道兩教相融之寺院。明初在寺前設一長亭,為迎送各地官員進出城時的小憩、飲茶之所,因此原名“茶亭寺”。明天順六年(1462年),住持僧恆茂主持募緣重修,前座為西澗殿,供奉道教神只,后座為佛寺。
西澗寺西澗寺
明萬曆年間,港頭後葉村人、首輔葉向高及名士陳仕賢曾在該寺讀書,並建有報恩祠,內祀知縣許夢熊的神位,以報答其擢拔之恩。葉向高親筆題匾“海國瞻依”四字,並撰聯曰:“廿年來遺愛猶存行道興歌思蔽霈,百歲後明湮勿替秋風灑淚薦馨香”。該祠惜已不存。葉向高還在寺內挖了一口水井,供僧人飲用,後人稱之為“葉相井”。
1925年,信眾在報恩寺內創辦一民辦國小。上世紀30年代,報恩寺改為戚公祠。1940年,創辦私立融僑中學,翌年因日軍侵犯縣城而停辦。上世紀50年代初,改設區公所,後又改建為紡織廠。1997年,該寺投資280多萬元進行大規模重建,占地1520平方米,建築面積1340平方米。2006年,投資400多萬元、占地700多平方米的大戲院動建,與寺院渾然一體,內設座位1100多個。西澗寺造型獨特,紅牆黃瓦,古香古色,為城區不可多得之勝景(如上圖)。

南澗寺

位於龍江街道水南村。始建於宋宣和年間(1119—1125年),明正統二年(1437年)重建。1995年重修,建築面積453平方米,為二進磚混結構,第一進為大廳,兩層,後一進為祀神大殿,單層。中祀三清天尊,為壁畫像。附舍祀觀音大王。旁邊有龍首境,主祀大王公、臨水夫人、石真君。1991年,華僑、信士籌資進行了重修,但失去了古建築的韻味(如上圖) 。
南澗寺南澗寺

北澗寺

位於陽下北林蘆山,與旁邊的千指庵均為千年古剎。現保存該寺的殘碑說“吾鄉之有北澗寺也肇建久矣。神威顯赫,廟貌嵬峩,屢次重修。”《三山志》載曰:“唐會昌例廢。大中初,有僧惠澄善望氣,往來其間,乃丐盧氏居宅以廣之,號‘盧山’。天聖初,始為禪寺,尋如初。慶曆中,復為禪寺。”又載曰:“(盧山寺)在(福清)縣永福里,陳永定元年(557年)建。”《福清縣誌》載曰:“宋乾道間,僧克文重修。”後繼修於清嘉慶三年(1798年)、道光四年(1824年)、同治十二年(1873年)。總建築面積1000多平方米。兩寺相似,坐北朝南,兩座三落中央大聖殿雙附堂將軍廳,宏偉壯觀,威靈顯赫。1994年倒塌。2001年重建並於次年竣工。重建後的北澗寺增添大戲院,三座毗連,氣勢巍峨,宏偉壯觀(如上圖)。

中澗寺

原址位於今市政府右側市僑聯。始建於宋代。解放後因城市改造被拆除。史料幾無記載,詳情不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