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屏南木拱廊橋

福建屏南木拱廊橋

福建屏南木拱廊橋著名的有兩座:千乘橋萬安橋,分別位於屏南縣棠口鄉棠口村和屏南縣長橋鎮長橋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福建屏南木拱廊橋
  • 地點:福建
  • 位於:屏南縣棠口鄉棠口村
  • 性質:屏南境內第二長木拱廊橋
千乘橋,文化歷史,萬安橋,概況,歷史,地圖信息,

千乘橋

位於屏南縣棠口鄉棠口村的千乘橋,是屏南境內第二長木拱廊橋,2001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該橋始建於南宋理宗年間,明末清初毀於火患,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重建,雍正十年(1729年)落成。嘉慶十四年(1809年)被大水沖毀,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秀才周大權等人再次募建,並召集能工巧匠精工勘察設計,把橋樑建成形似一隻昂首展翅的公雞形象。橋長62.7米,寬4.9米,橋面至水面高度9.7米,一墩二孔,單孔跨度27米,橋堍和橋墩以塊石砌築,墩船形,墩尖雕成雞喙形狀。橋屋建24開間99柱,九檁穿斗式構架,懸山飛檐翹角頂,橋面以木板鋪設。橋中設神龕,祀五顯靈官大帝。建橋董事為周大權、周大楷、周大齊、周大鋪、周大柚、周廷瓚、周尚綸、周尚鳳;協緣為九洋周泰榕、謝有餘,忠洋韋作篤,溪里沈大綬,嶺里陳俊香、陳俊綠等;主繩為寧邑張成德、張成來,副繩為寧邑何開發、何奶興、張茂江、東盤黃榮成;石匠為寧邑張成送;鋸匠為北山彭興賽、彭其孝;克擇為寧邑陳春蘭,溪里僧長明。橋造形別致典雅,雄偉壯觀。橋兩岸風景秀麗,前人“曲岸斜陽雙羽泛,平橋流水數家分”、“十里煙霞迷處士,一潭素影斗嬋娟”的題詠,就是該橋的最好寫照。橋東端有石階37級,西端有石階20級,橋西端有四通碑記,其中三通記載著捐款人姓名和金額,一通為周大權撰寫的千乘橋記,碑文云:周制徒杠輿梁成,歲不廢修,今闕不講者,賴磐石之堅,一構動經數百載也。
福建屏南木拱廊橋福建屏南木拱廊橋

文化歷史

棠溪有橋,顏曰千乘,雙峰其對峙也,雙澗其匯流也。雖居僻壤,而北抵縣城,南通省郡,實往來之通衢。自宋以來,重建已三次矣,迨嘉慶十四年,兩河伯爭長,又蕩然無存。行人病涉,時以小艇濟之橋也,而變為渡焉。特是羲馭西沉,誰作漁郎之喚;鴨頭春漲,那為舟子之招。緬彼征人,其自涯而返者,來易更仆數也。爰與諸同人募金再造,於嘉慶二十五年仲冬下浣,重協力重興。臨淵累石,下同鼎峙千秋;架木凌空,上擬雲橫百尺。自此乘駟長卿、騎驢高客以及農工商賈,鹹不必於棠溪岸上復須一葦之杭,是禳往熙來,依然有千乘橋濟厥巨川也。落成後倚欄憑眺,爰窮源竟委而歷志之雲。

萬安橋

概況

又稱長橋、龍江公濟橋,位於屏南縣長橋鎮長橋村,是現存全國最長的木拱廊橋,1990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91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該橋始建於北宋,橋正中石墩上有一嵌入橋墩的石碑,碑文云:弟子江稹謝錢一拾三貫又谷三十四石,結石墩一造,為考妣二親承此良因,又為合家男女及自身各乞保平安。

歷史

元祐五年 (1090年)庚午九月謹題。明末“戊子盜毀,僅存一板”,清乾隆七年(1742年)重建,乾隆三十三年又遭盜焚,架木代渡。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復建為34開間136柱橋屋,民國初燒毀。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再度重建,橋身向右岸延伸為38開間156柱,橋西北有重檐橋亭。1952年橋西北端被大水沖毀12開間,1954年縣人民政府出資重建。建橋木匠主繩為長橋村黃生富、黃象顏;石匠為本縣曲尺尾村邱允請、前溪村林慶祥。現橋長98.2米,寬4.7米,橋面至水面高度8.5米,五墩六孔,船形墩,不等跨,橋堍、橋墩均用塊石砌築,橋屋建37開間152柱,九檁穿斗式構架,上覆雙坡頂,橋面以杉木板鋪設。橋中設神龕,祀觀音。橋西北端有石階36級,橋東南端有石階10級。遙望該橋形似長虹臥波,非常壯觀,清貢生江起蛟詩云:“千尋縞帶跨滄州,陽羨橋應莫比幽。月照虹彎飛古渡,水搖鰲背漾神州。漢家墨跡留中砥,秦洞桃花接上流。錦渡浮來香片片,令人遙想武陵游。”橋上有13幅楹聯,書梁為包典聚、包邦瑤。

地圖信息

地址:寧德市屏南縣雙溪鎮白水洋風景區內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