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康公主(北宋公主)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兗國公主(公元1038年-公元1070年),宋仁宗長女,母昭節貴妃苗氏,同母弟雍王趙昕。寶元二年,封福康公主。嘉佑二年,進封兗國公主,下降駙馬都尉李瑋。七年三月,降沂國公主。十一月,復岐國公主。治平四年五月,進楚國大長公主。熙寧三年薨,謚莊孝,追封秦國大長公主。徽宗初,加周、陳國大長公主。政和四年十二月,改封莊孝明懿大長帝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趙氏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汴京
  • 出生日期:寶元元年(公元1038年)
  • 逝世日期:熙寧三年(公元1070年)
  • 職業:公主
  • 主要成就:宋朝第一個行冊封禮的公主
  • 封號福康公主兗國公主,沂國公主,岐國公主,楚國大長公主等
  • 父親趙禎
  • 母親苗貴妃
  • 丈夫:李瑋
  • 所處時代:北宋
寵靈光赫,婚姻風波,起因,經過,結果,鬱鬱而終,史籍記載,藝術形象,文學形象,影視形象,

寵靈光赫

福康公主宋仁宗愛女,母苗貴妃。宋仁宗子女稀少且相繼夭折,最終長大成人的不過四個女兒,其中長女福康公主作為皇帝十多年裡僅有的孩子,受到的寵愛遠非一般公主可比。她自幼機敏聰慧,極盡孝道。仁宗曾經生病,她服侍在父親身邊,赤足散發向天禱告,願以身代父受罪,使仁宗愈發珍愛她。四周歲時,遼國提議和親,為富弼所阻。
嘉祐二年(1057年),宋仁宗為二十歲的福康公主舉行了隆重的冊封禮,晉封福康公主為兗國公主。公主母苗貴妃母憑女貴,同年晉封為賢妃,三代特贈東宮三少官。福康公主是宋朝第一個有冊封禮的公主,仁宗花費了數十萬緡錢為公主建造府邸。兗國公主出嫁後,月給千貫,待遇如同皇太子

婚姻風波

起因

“狸貓換太子”
宋真宗劉皇后無子,真宗便將李宸妃之子抱給她養,即後來的宋仁宗。仁宗直到劉太后去世才知道身世真相,惜李宸妃已過世多年。為彌補自己未盡的孝道,仁宗給予舅家李氏各種榮寵,並與其結為親家。
前途未卜
宋仁宗諸子皆早夭,卻仍對自己抱有幻想,遲遲不肯過繼宗室子立嗣,朝廷內外為之擔憂。嘉祐元年(1056年),仁宗大病一場,甚至到了胡言亂語的地步,大叫“曹皇后張茂則謀逆”,導致皇后畏懼流言不敢上前。此時仁宗身邊的至親只剩福康公主一人,但她已經有了精神問題(病心),不知道父親身患重病。父女倆都自顧不暇,前途堪憂。之後仁宗病癒,在嘉祐二年(1057年)便為公主舉行了婚禮。
註:《長編》中“病心”特指神志失常,如“按之者言,用素病心,一時妄言”。
特殊的婚姻制度
宋太宗比其兄宋太祖小整整十二歲,與同輩分高官聯姻時,為使年齡相當,常不得不將公主許配給對方孫子,這在無形之中降低了皇室的輩分。為挽回尊嚴,宋真宗定下了一項奇特的規則:公主出嫁後,駙馬要“升行”,公主也隨之成為公婆的同輩人,更不必行舅姑之禮侍奉公婆。福康公主亦深受其中便利。
註:這一違背倫理的制度在宋神宗時期被廢除。

經過

被嫌惡的駙馬
駙馬李瑋是宋仁宗生母李宸妃之弟李用和之次子,輩分上是仁宗表弟,福康公主表叔。仁宗早在慶曆七年(1047年)便為兩人定下婚約,時年公主九歲,李瑋約十三歲。李瑋是當時著名的書畫家和書畫鑑藏家,《宣和畫譜》收錄其作品兩幅,今有《竹林燕居圖》傳世;所藏魏晉帖尤富,米芾曾贊其“李氏法書第一”。
李瑋雖有才華,然長相醜陋,性格老實。公主厭惡駙馬,待他如同傭奴。上行下效,陪嫁下人們對駙馬也毫無尊重,不時挑撥離間,使夫妻關係愈發惡劣。
衝突爆發
嘉祐五年(1060年),兗國公主與內侍梁懷吉月下相對小酌。李瑋母楊氏在外偷看被公主發現,公主大怒,毆楊氏,並連夜跑回皇宮叫開禁門向父親宋仁宗控訴。在古代,皇宮禁門晚上並不允許隨意開放,公主作為皇權的象徵更不能違反制度為婆媳矛盾隨意叫開禁門。公主不妥的行為在朝中引起了很大的爭議,諫官們也紛紛向仁宗上奏抗議。
首先上奏的是右正言王陶,他引用《周禮》強調宮門夜開問題的嚴重性,又舉出郅惲拒關、曹植闖司馬門(史稱司馬門事件)的典故,要求仁宗嚴肅處理。隨後知諫院唐介、殿中侍御史呂誨等人也紛紛上奏。司馬光也先後上《論公主內宅狀》及《正家札子》,以祖宗家法來要求仁宗戒飭公主。並向他指出,讓公主下嫁本意是關懷李太后一族,結果卻導致他們母子離析,家事流落,駙馬已經被貶了,作為當事人的公主就真的毫無過錯嗎?仁宗畢竟心懷母家,有所感悟。
兗國公主被問責的同時,士大夫們也指出公主會做出對婆家不敬的行為是因為身邊下人們的不良影響,所以要求對公主身邊的下人也進行徹查。經清查後發現公主乳母韓氏盜竊宅內服玩器物。堂堂公主家中竟然魚目混雜,是當時追求“修齊治平”的北宋士大夫所不能容忍的,便再次上書要求嚴懲公主宅邸內家臣以正綱紀。
從小嬌慣的公主突然受到過多方的指責大受刺激,並且身邊的心腹也通通被趕走內心越發鬱悶,更加重了心裡的疾病,多次自殺未遂——有時是上吊,有時是投井,有時是縱火焚燒宮殿。仁宗心軟不忍再看女兒受心病折磨狀如狂顛便將梁懷吉、張承照二人召回。
梁張二人回來後,公主的狂疾也並沒有痊癒,一旦請求她回到公主府邸公主便會再次尋短見。公主生母苗貴妃心疼自己的女兒希望能揪出李瑋的錯誤來治他的罪從而結束這場婚姻,所以和俞充儀派宦官王務滋去李府做管家盯著李瑋,可李瑋性格老實生活簡單王務滋並沒抓到他任何把柄。後苗賢妃和俞充儀又請旨直接毒殺駙馬,但終因仁宗和曹皇后不同意而作罷。
言官的抗爭
宋仁宗不願嚴懲公主望將大事化小,下令將公主身邊的陪嫁的宦官宮女全部遣散,將公主乳母韓氏趕出皇宮,梁懷吉、張承照被發配到西京洛陽打掃宮苑。兗國公主本人回皇宮居住正式與駙馬分居。駙馬李瑋無過被貶衛州,其母楊氏交託兄長李璋贍養。朝中大臣因此決定紛紛為李瑋求情,太常博士傅堯俞更是質問仁宗:公主恃寵而驕欺凌李瑋在先,皇帝召回挑事奴僕而驅逐無辜的李瑋,為天下所笑,今後將憑藉什麼教導其他女兒?仁宗不予理會。

結果

嘉祐七年(1062年),李瑋之兄李璋上奏稱“瑋愚不足以承天恩乞賜離絕”代弟請求和離,仁宗同意了。
最後在大臣的抗爭以及司馬光不斷的勸誡下仁宗也終於妥協,他以金錢補償駙馬,同時下詔褫奪兗國公主的封號,降為沂國公主。
數月後,仁宗病重預感自己時日無多,並且內心依然心存對母家未曾盡孝之憾,升公主為歧國公主,恢復李瑋的駙馬身份望二人再次和解。李瑋雖再次成為駙馬但長期在外任職並且公主繼續和他分居駙馬之位依舊形同虛設。

鬱鬱而終

嘉祐八年(1063年),仁宗駕崩,宋英宗即位,歧國公主也晉升為越國長公主。但英宗因幼時在宮中曾受制所以並不善待仁宗的妻子和女兒,甚至不給長公主們安排住處要求她們搬離舊宮將宮殿安排給了自己的子女,英宗此舉還受到了大臣富弼的上奏質問。
治平四年(1067年),英宗去世公主的侄子神宗即位,公主被晉封為楚國大長公主。宋神宗改元熙寧,取消了公主在婆家的特權,因此公主離婚的可能性更加渺茫。
熙寧三年(1070年),楚國大長公主鬱鬱而終,年僅33歲。宋神宗要求追究駙馬李瑋的責任,以奉主無狀的罪名將李瑋貶為郴州團練使陳州安置,二人婚姻也終於結束。

史籍記載

【皇宋通鑑長編紀事本末 卷第五十二】
仁宗皇帝
李瑋尚福康公主
慶曆七年五月丙子,東頭供奉官李瑋為左衛將軍、駙馬都尉,選尚福康公主也。瑋,用和次子。上追念章懿太后不已,顧無以厚其家為,使長主降焉。
嘉佑二年六月丙寅,進封福康公主為兗國公主,仍令所司擇日備禮冊命。戊辰,淑妃苗氏為賢妃,兗國公主之母也。公主將出降,故有是命。國朝公主受封降制,有冊命之文,多不行禮,只以綸告進內。於是翰林學士胡宿言:『兗國公主議行冊禮,然於事體頗有未便,前未有此禮。祖宗以來,公主、長主未有行者。昔漢明帝封皇子,悉半諸國,明德馬皇后曰:「諸子食數縣,不已儉乎?」帝曰:「我子豈敢與先帝子等也?」唐貞觀中,太宗長樂公主將出降,帝令有司資送倍於永樂公主,魏徵曰:「不可。」引漢明帝之言為對,且曰:「天子姊妹稱長公主,加長字,示有所尊崇,或可情有淺深,無容禮相逾越。」太宗然其言,入告長孫皇后,遣使賜徵金帛。陛下即位以來,屢曾進封楚國、魏國二大長公主,亦不曾行禮。今施於兗國公主,是與大長公主相逾越。僉以貴主之故,賢妃亦蒙殊典。自昔令進綸告,若不行冊禮,是母子之間一行一不行,禮意尤不相稱。書於史冊,後世將有譏議,必謂陛下偏於近情,虧聖德之美。臣願陛下采漢明之言,開文皇之聽,遵祖宗舊典。如國朝公主曾行此禮,行之且無嫌;如其不曾,則宜且罷。臣以陛下好忠諫,納至言,臣職在論思,不敢緘默。』不從。
七月丁丑,特贈賢妃三代為東宮三少官。乙未,禮官言:『《禮閣新儀》:公主出降前一日行五禮。古者結婚,始用行人告夫家採擇之意,謂之納采;問女之名歸,卜夫廟,卜而獲吉,以告女家,謂之問名、納吉。今選尚一出,朝廷不待納采。又公主封爵,已行誕吉,不待問名而卜之。若納成,則既有進財請期,則有司擇日,宜稍依五禮之名,存其物數。俾知古者婚姻之事重而夫婦之際嚴,如此,亦不忘古禮之義也。欲俟公主降日,令李瑋主婚之人具合用雁、帛、玉、馬等陳於內東門外,以授內謁者進入內中,付掌事者受之。其馬不入。』從之。丁酉,兗國公主受冊,百官拜表稱賀。
八月戊申,兗國公主出降。己酉,駙馬都尉李瑋入謝,燕于禁中。
五年九月庚戌[1],降駙馬都尉、安州觀察使李瑋為和州防禦使,仍與外任。瑋與公主不協,而瑋所生母又忤公主意,公主夜開皇城,入訴禁中,瑋皇恐自劾,故有是命。明日,免降官,止罰銅三十斤,留京師。  《吳及傳》云:及為諫官,論入內都知任守忠陵轢駙馬都尉李瑋及乾求內降[2]。當考陵轢事增入。  癸丑,右正言王陶言:『《周禮》:閽人掌宮門之禁,時其啟閉。寺人掌女宮之令,糾其出入,以謹嚴周衛,杜絕非常。故漢光武出獵夜還,上東門侯郅惲拒關不納,光武從中東門入。明日,賞郅惲而貶中東門侯。魏武之子臨淄侯植開司馬門晝出,魏武怒,公車令坐死。然則公主夜歸,未辨真偽,輒便通奏,開門納之,直徹中禁,略無機防。其所歷皇城、宮殿內外監門使臣,請並送劾開封府。』知諫院唐介、殿中侍御史呂誨等亦以為言,皆不報。
十月庚申,兗國公主宅都監、入內供奉官梁全一以下九人並遠小處監當[3],入位祗侯梁懷吉配西京灑掃班,自今勿置都監,別選內臣四十以上、三班等院使臣五十以上無私罪者二人在宅勾當,內臣年十五以下二人人位祗侯,並不得與駙馬都尉接坐。時台諫官皆言主第內臣數多,且有不自謹者。上不欲深究其罪,但貶逐之,因省員更制。
七年二月癸卯,粱懷吉又勒歸前省,不知何時復召入也。
六年十月庚辰朔,駙馬都尉李瑋言:『奉詔舉官為將領,而臣家有賓客之禁,無由與士人相親。聞柴宗慶等當時得與禁近往還,臣輒援例而請之。』詔具凡所接見賓客以聞。
七年二月癸卯,詔兗國公主入內,安州觀察使、駙馬都尉李瑋知衛州。瑋所生母楊氏歸其兄璋。公主乳母韓氏出居外,公主宅勾當內臣梁懷吉勒歸前省。諸色只應人皆散遣之。瑋貌陋性朴,公主常傭奴視之[4],韓氏復相離間。公主常與懷吉飲,楊氏窺之,公主怒,毆楊氏,夜開禁門,訴於帝所。言者皆咎公主。懷吉等既坐責,公主恚懟欲自盡,或縱火欲焚第,以邀上必召懷吉等還。上不得已,亦為召之。諫官楊畋、司馬光、龔鼎臣等皆力諫,上弗聽。光又言:『太宗時,姚坦為兗王翊善,有過必諫。左右教王詐疾,逾月,太宗召王乳母入,問起居狀。乳母曰:「王無疾,以姚坦故鬱郁成疾爾。」太宗怒曰:「王年少,不知為此,汝輩教之!」杖乳母數十,召坦慰勉之。齊國獻穆大長公主,太宗之子,真宗之妹,陛下之姑,而謙恭率禮,天下稱其賢。願陛下教子以太宗為法,公主事夫以獻穆為法。』然公主意終惡瑋,不肯復入中門,狀若狂易,欲自盡者數矣。苗賢妃與俞充儀謀,使內臣王務滋管勾駙馬宅,以伺瑋過。瑋素謹,務滋不得其過,乃告苗、俞曰:『但得上旨。』務滋請以巵酒了之,苗、俞白上,上不答。頃之,上與皇后同坐,苗、俞又白之。皇后曰:『陛下念章懿皇后,故瑋得尚主,今奈何欲為此?』都知任守忠在旁曰:『皇后言是也。』務滋謀訖不行,尋有是命。
此據司馬氏《涑水記聞》及奏議。
懷吉先配西京灑掃班在五月十日庚申,其復召不得時日。
三月壬子,兗國公主降封沂國公主,安州觀察使李瑋為建州觀察使,落駙馬都尉。自公主入禁中,瑋兄璋上言:『瑋愚矣,不足以承天恩。乞賜離絕。』上將許之,司馬光又言:『陛下始者追念章懿太后,故使瑋尚主,欲以申固姻戚,常貴其家。今瑋母子離析,家事流落,大小憂愁,殆不聊生,豈陛下初意哉?近者章懿太后忌日,陛下閱奩中故物,思平生居處,獨能無雨露之戚,悽愴之心乎?璋、瑋既蒙斥,公主亦不得無罪。』上感悟,遂並責公主,待李氏恩禮不衰,且賜黃金二百兩,謂曰:『凡人富貴,亦不必為主婚也。』
此據司馬光《涑水記聞》雲。
十一月乙巳,進封沂國公主為岐國公主,建州觀察使、知衛州李瑋改安州觀察使,復為駙馬都尉
熙寧八年二月丙寅,濟州防禦使李璋復為彰信軍留後、駙馬都尉。璋以莊孝大長公主薨,故謫,至是復之。
【續資治通鑑長編】
癸丑,右正言王陶言:『《周禮》:閽人掌宮門之禁,時其啟閉。寺人掌女宮之令,糾其出入,以謹嚴周衛,杜絕非常。故漢光武出獵夜還,上東門侯郅惲拒關不納,光武從中東門入。明日,賞郅惲而貶中東門侯。魏武之子臨淄侯植開司馬門晝出,魏武怒,公車令坐死。然則公主夜歸,未辨真偽,輒便通奏,開門納之,直徹中禁,略無機防。其所歷皇城、宮殿內外監門使臣,請並送劾開封府。』知諫院唐介、殿中侍御史呂誨等亦以為言,皆不報。
兗國公主乳母昌黎郡君韓氏出入內中,嘗因公主奏其侄壻於潤為右班殿直,典主第服玩器物,而盜歸私家。
十月庚申,兗國公主宅都監、入內供奉官梁全一以下九人並遠小處監當,入位祗侯梁懷吉配西京灑掃班,自今勿置都監,別選內臣四十以上、三班等院使臣五十以上無私罪者二人在宅勾當,內臣年十五以下二人人位祗侯,並不得與駙馬都尉接坐。時台諫官皆言主第內臣數多,且有不自謹者。上不欲深究其罪,但貶逐之,因省員更制。
七年二月癸卯,詔兗國公主入內,安州觀察使、駙馬都尉李瑋知衛州。瑋所生母楊氏歸其兄璋。公主乳母韓氏出居外,公主宅勾當內臣梁懷吉勒歸前省。
(富弼:)又向者竊聞先帝諸公主,陛下易其所居,以安己女,此知者尤甚動心,亦未嘗聞陛下略加恩煦。恭惟先帝臨御天下四十二年,仁恩德澤入人骨髓,以至徧及蟲魚草木。臣事先帝亦三十餘年,自布衣擢至首相,其恩德可謂至大,今日不忍見其孀後、幼女失所如此,而臣反坐享陛下遷寵,還得安乎?
臣又念天下事麤存祖宗法制,百官行之,萬方奉之,況陛下方在諒陰,未煩聖慮。其所急而宜先者,惟是仁宗一後五女,所謂孤遺,而百官萬方力不能及,其休戚只繫於陛下一人之手者。切在陛下照恤之,恩憐之,則天道助,人情歸,子子孫孫自然享福無窮矣。

藝術形象

文學形象

年份
文學版本
作者
書中名
2005
孤城閉

影視形象

年份
影視版本
演員
劇中名
2015
虎頭鍘
趙小玉
2019
孤城閉
趙徽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