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黑豬

福州黑豬

福州黑豬產於福州市郊區。產區位於福建省東部沿海地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福州黑豬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分布區域:福建省東部沿海
產地環境,地理分布,外形特徵,品種性能,

產地環境

年平均氣溫19.8℃,降水量1362.5毫米,無霜期332天。農作物以水稻為主,過去採用間作水稻的兩熟制,現已改用稻——稻——麥的三熟制,冬油菜面積逐年擴大。在丘陵坡地大部種植甘薯,近郊地區大量種植蔬菜,為養豬提供了豐富的青綠飼料。城市的加工副產品多,有米糠、麥麩、醬渣、酒糟、豆渣、糖糟和大量的泔水。飼料種類較多,來源較充足。

地理分布

福州黑豬分布於福建省東部沿海,閩江下游兩岸的閩侯、福清、長樂、連江、閩清、永泰等縣。

外形特徵

福州黑豬體型較大,被毛稀疏、黑色,頭大小適中,面微凹,額有較深的菱形皺紋,耳大下垂,胸較深,背寬平或微凹,腹大稍下垂,四肢堅實,乳頭7~9對(9對的占調查數的55.56%)。

品種性能

成年公豬平均體重187.97公斤,體長164.04厘米,胸圍130.71厘米,體高86.66厘米;成年母豬平均體重172.77公斤,體長150.89厘米,胸圍126.04厘米,胸圍126.04厘米,體高76.97厘米。性成熟較早,80日齡小公豬睪丸切片可見到成熟的精子。民眾使用一般公豬在5~6月齡、體重50~60公斤時配種,母豬在6月齡、體重50~60公斤時初配。福州黑豬的繁殖性能較好,1984年前後,省農業院校等3個單位測定,初產母豬平均產仔10.16頭,初生窩重11.92公斤;經產母豬分別為12.18頭,11.74公斤;60日斷奶時,初產的平均窩重108.25公斤,3胎以上的為135.51公斤。在農村飼養條件下,初產的產仔9.49頭,3產以上的為13.88頭;初產的20日齡仔豬窩重為36.42公斤,3胎以上的為42.21公斤。民眾採用陸續斷奶法,因而斷奶窩重難以測定。
福州黑豬肥育性能在中等飼養水平下,平均日增重400~500克,每公斤增重耗精料3.50~3.90公斤。在營養水平稍高時,每公斤混合精料含消化能2.8兆卡,可消化蛋白質18%,日增重可達589克。肉的品質方面,據對7~8月齡、體重80~90公斤的肥育豬屠宰測定,平均屠宰率為72%,背膘厚3~3.57厘米,眼肌面積為21~25平方厘米,平均瘦肉率為47.20%,脂肪率32.47%,皮重、骨重分別占胴體重的11.31%、9.02%。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