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塘村(平和縣秀峰鄉福塘村)

福塘村(平和縣秀峰鄉福塘村)

福塘太極村是平和縣一個極具歷史和文化價值的資源,位於福建省平和縣秀峰鄉,行政村名為福塘村,面積3.6平方公里,往北通往永定、龍巖,是閩粵邊界古代商旅的重要驛站,是一個四面環山的小盆地,被海拔800多米的五鳳山脈所環抱。在古樸和現代的建築交錯中,一條“S”形的溪流由東而西,把一片綠劈成南北兩半。

“S”形溪流正好是一條陰陽魚的界限,古村落由此分割成“太極兩儀”, 溪南“陽魚”、溪北“陰魚”魚眼處各建有一座圓形土樓:南陽樓、聚奎樓。從高處看,全村宛如一個道家陰陽太極圖。這就是籠罩著濃厚道教神秘色彩的古村落——福塘村。太極村藏在山中無人知,攝影愛好者無意中發現這個明清古村落暗藏乾坤。聚奎樓為福塘村溪北“陰魚”的“魚眼”,院內有一口深僅1米的古井,據稱旱時井水取之不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福塘村
  • 下轄地區:福建省
  • 地理位置:平和縣秀峰鄉福塘村
  • 面積:3.6平方公里
地圖信息,
太極村大致形成於明萬曆至清順治、康熙年間,歷代加以完善,是平和縣原朱氏富族聚居區,由當年因避戰亂而逃至此處的南宋理學家、教育家朱熹的18代子孫朱宜伯,根據上大峰的自然條件、山川地形精心籌劃始建而成。太極村內的古民居建築大部分修建於清代康乾盛世期間,以南北朝向為主,依山傍水,布局合理,結構精緻,造型美觀,風格獨具。
朱熹後代始建 改直溪為曲溪
有著1000多戶人家,4000多人口的福塘村,是平和原朱氏富族聚居區。就是在這個小山村內,至今尚存有明清時期的南陽樓、留秀樓、茂桂園樓、聚奎樓等古民居62座928間。民居多為磚石結構的大厝,以南北朝向為主,結構精緻,造型美觀。古民居內太極圖、動物花草、人物神話故事等當年精美的木雕繪畫如今還依稀可見。
溪南“陽魚”的“魚眼”南陽樓已破損。
南陽樓旁茂桂園土樓內的陰陽井,被一堵牆一分為二,為兩戶人家共用。
據史料記載,福塘“太極村”大致形成於明萬曆至清順治、康熙年間,由當年因避戰亂而逃至此處的南宋理學家、教育家朱熹的18代子孫朱宜伯始建。清康熙年間,福塘村澇不斷,朱宜伯在其舅父“鐘半仙”配合下,利用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改村中的直溪為曲溪,以溪流為陰陽魚界線,“依太極圖形,取不敗之意”, 在陰、陽魚身上的不同部位,築碼頭、建城池,並要求後代按他的布局建造土樓、修學館、蓋祠堂及大批民居住宅,並在穿村的小溪兩岸廣為種植樹木,成就“太極村”的基礎格局。
福塘舊稱上大峰,位於舊縣城九峰鎮之北面,通往龍巖、永定、江西贛州、廣東梅州、大埔必經之地,亦是古代商旅之重要驛站。民國時期的維新鄉所在地,今屬秀峰鄉。明、清時期,流傳於閩、粵、贛、台灣地區的一句口頭禪:“有大峰富就沒有大峰屋,有大峰屋就沒大峰富!”指的就是“福塘太極村”。
福塘太極村,大致成形於明萬曆至清順治、康熙年間,爾後歷代加以完善。它是由中國古代歷史上繼孔子之後最重要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朱熹的第十八代裔孫——鄉大賓朱宜伯,根據上大峰的自然條件,山川地形,以“聚山通澤氣,山澤通處是乾坤”。(堪輿學中稱“聚水格局”)精心籌劃,修建而成。鄉賢朱宜伯諳知天文地理,廣施仁德,秉承朱子學說,窮追理學本源,又在其舅父(永定下坑鐘半仙)的指點之下,“依太極圖形,取不敗之意”。定點土樓、築碼頭、建城池、學館、祠堂及大批民居住宅,為太極村奠定基礎格局。
古太極村有著精美絕倫的民居古建築,依山傍水,布局合理,結構精緻,造型美觀,氣勢灰宏,風格獨具,屏風斗拱、窗花紋飾,美輪美奐。大部分古建築修建於清三代之康乾盛世矣。福塘太極村之主要格局,如同中國道家傳統之陰陽太極圖,與明朝國師劉伯溫退隱之後,在浙江金華武義縣俞源村修建“八卦村”有異曲同工之妙。
福塘其實一小小盆地也,一泓溪水將其劃為南北太極焉。水成S形之狀,此曰仙溪,進入太極村,由東而西,左轉右旋,流經長樂、粵東三河壩入韓江,注入中國南海,仙溪為韓江源頭之一。南太極村之南山半山腰有“仙人足跡”大盤古石。華夏上古伏羲氏創八卦,武當山“元始天尊”繪太極。而福塘古太極村的水口處,有一古老的“武當宮”神廟,香火旺盛,其主祀“玄天上帝”(俗稱大帝爺)。
太極村四面環山,蒼松翠柏,曲徑通幽,風光奇秀,自古有八景之勝:其東面有《東方旭日》、《猴子窺井》、《仙溪探梅》;南面有《南天一柱》、《桂岩春雨》;西面有《西獅驚濤》、《犀牛望月》;北面是《鯉魚躍北斗》。
建於清嘉慶初年的南山木架橋之南側,建有一座磚石結構,高近二丈有餘的“字紙塔”。底座青石浮雕,塔身為青磚堆砌,外觀精美,造型別致,獨具匠心。以示古人對先賢、讀書人的敬重。
太極村歷代以重視文化教育、崇文敬儒著稱。據平和舊志記載,在清初康·庸時期,即建有“桂岩書院”、“文峰齋”書館,免費招募本地及鄰鄉子弟入學,高薪到縣城、廣東聘請名師執教。書院內建有文昌閣,拜堂掛著孔聖先師、朱文公畫像。院內建有桂園、泮池等,清中期以降,以朱仰修為首的舉人、秀才在文峰齋成立“八士會詩社”,一時文風鼎盛,傳為美談。
古太極村之文人,多有通曉音律之雅趣。據傳,古時有專門演奏古樂之曲館,就設在“南陽樓”毗鄰的“茂桂園”內,及八音班,而其鼎盛時期,當屬於抗戰時成立的“福塘醒民潮劇團”,著名編導馬飛先生(字羽飛,汕頭人氏,後為中國潮劇院編導、顧問,國家一級作曲家、導演)來福塘傳授潮劇之演藝人才時,最初光臨的頭三個月里就在那古樸幽雅的“茂桂園”庭院的書房裡寫就一部代表作劇本《珠宮血跡》。此事成為太極村老人所津津樂道,而又引以為豪的一件雅事。
福塘太極村,至今尚遺存有明清時期古民居62座共858間,都是“磚廳石坂屋”。家家戶戶有天井、花台、八卦井(或稱陰陽井);雕龍畫棟、明清家具、根雕古瓷、古玩字畫、八仙桌、太師椅,以及雕花貼金,推光沐漆的古式眠床,古色古香的衣櫃家具,比比皆是。
絕大多數太極村古建築的大門上之“門珠”,雕有各式各樣的篆書文字與圖案,其中不乏有大篆、小篆、葫蘆篆、鳥線篆等各種風格書法的石刻文字;其文字內容十分豐富,極少雷同,如“千子萬孫”、“福祿壽全”、“雙喜臨門”、“福壽雙喜”、“詩禮傳家”、“合社平安”等等為內容的格言、警句,凡此種種,標誌與寄託著屋主人對人生、社會的美好願望與追求。
古太極村地靈人傑,歷代人才輩出。科舉時代有進士、舉人、十數人,近現代有教授、法官、科學家、作家、書畫家、根藝家、演員、醫生、博士、戰鬥英雄、飛行員、新華社記者、中央級媒體主任編輯、企業家、僑領、部廳級的政府官員等。
福塘太極村,以其天然質樸,典雅厚重,精美絕倫的古民居建築和傳統文化內涵積澱豐厚而聞名海內外,古老而年青的太極村,可居、可游、可觀、可品。因“南陽樓”、“聚奎樓”被視為南北太極之“魚眼”致使其形象尤為逼真,向來被堪輿家稱為“活太極”。在此觀光旅遊,探秘東方華夏古太極村之風韻,感悟前人智慧,且能覺察到處處暗藏玄機,妙不可言。讓海內外遊客,來此領略古太極村多彩多姿的民俗古風,鄉土風情,無疑將是令人心曠神怡,留連忘返。
國內至今發現有太極地8個(包括福塘太極村),而只有福塘天然太極村有南北兩儀,建有二座土圓樓(系清康乾時期的建築)。從東面高山上俯視全景,其太極圖型十分神似,如此神奇的太極古村落,在福建絕無僅有,在全國獨一無二。台灣學者認為“福塘村莊地貌是中國最為神似的古太極村落”。

地圖信息

地址:漳州市平和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